第13節 橡膠危機

駐守上海的山東商業銀行總裁蔣繼英與在倫敦的華美機械副總裁大衛按照龍謙的十萬火急指令,在1909年7月26日開始分兩地拋售囤積了很久的橡膠股票,引起了重大關注。一日間交易量高達七百萬兩白銀。次日,炙手可熱的“瓊州橡膠”公司從山東商業銀行手中轉至正元錢莊爲首的三家錢莊手中,一千五百萬白銀流入花旗銀行——這家美資銀行是這筆交易的擔保人。

瓊州橡膠是去年突然崛起的華商公司,其在瓊州投入了巨資建了規模巨大的橡膠園。曾在1909年春節前組織了一次活動,邀請了數百商戶及記者參觀瓊州橡膠的“生產基地”,凡是去瓊州的路費全由瓊州橡膠承擔,另外還給不菲的“辛苦費”。這本是一次出色的商業策劃,報紙巨量的報道促使了瓊州橡膠公司的急劇升溫,國內有幾家玩橡膠的公司有自己龐大的生產基地?那些橡膠園可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的。一度時間,瓊州橡膠的股票瘋長,股票市值是這家新公司所投資的十倍以上了。

格蘭志公司曾有意收購瓊州橡膠,尚未有結果,紅了眼的華商插手了,正元錢莊等三家最具實力的錢莊聯手高價買下了瓊州橡膠,這筆生意談判的時間極爲短暫,原先一直待價而沽的瓊州橡膠自稱資金遇到了問題,只要對方以黃金、白銀或者外匯支付,瓊州橡膠願意壓價售出。

半天就談妥了生意。第二天,即7月27日廣州首義的那天下午,總價一千五百萬兩的白銀匯入了指定的花旗銀行神秘賬戶。正元錢莊發佈了收購瓊州橡膠公司的消息,震動上海灘。當晚,正元錢莊舉行酒會慶祝這一偉業,盛況空前。

可只過了一晚,“勘電”發出,全國震動。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7月29日,在空頭的發力下,橡膠股票價格一瀉千里,連帶着其他股票的大幅縮水,上海金融危機爆發,誘發了震動世界的橡膠危機。

當時倫敦交易所的橡膠股票已經炙手可熱,一票難求。所以,華美公司將手裡的股票大筆拋出極爲順利,風波並未興起,但蔣繼英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

清朝直到亡國,也並沒有哪怕一家證券交易所。連證交所都沒有就敢炒股,那自然只能炒外國股票了。當時正是“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如日中天的時代。倫敦乃是全球金融的中心,更是全球製造業的大本營。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製造業的新熱點成爲驟然升溫的橡膠業。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人類在進入了依靠四個車輪在公路上飛馳的汽車時代。人們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爲汽車配備了中空、充氣的橡膠車輪,以減緩汽車的顛簸感,不僅令乘坐者感到舒適。也可延長汽車的壽命。這樣一來,天然橡膠一下成了炙手可熱的潮流產品,橡膠製造業也成了當之無愧的高科技產業。英國人鄧祿普1888年開始建造他的橡膠輪胎帝國,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很快成爲全球橡膠的重鎮。由於橡膠園的開發需要大規模投資,英國人很快想到金融融資,五花八門的橡膠股票堂皇登上了倫敦證交所的櫃檯。

在亞洲,英國人不僅千方百計吸引南洋華商入股,還直接打起了遠東金融中心——上海的主意。於是橡膠冒險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進了上海的十里洋場。他們先輕車熟路地找到上海的外資銀行,說服他們爲自己的股票擔保,然後在報紙上大肆渲染“朝陽產業”、“未來最有前途的投資行當”——橡膠業,聲稱“買橡膠股票就是買明天”,報紙廣告上也煞有介事地表示,橡膠股票可以在外國銀行直接抵押,置換銀兩或外鈔貸款。彷彿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而上海當時民族工商業已較發達,擁有一批資金雄厚,卻缺乏投資目標的民族商人;這裡同時又是官僚、買辦產業最集中的地方,“紅頂商人”和買辦官僚可以調動大量官銀、公帑進行無本萬利的投機;這裡還有爲數衆多發了財的外國人。他們手中同樣握有大量閒錢。從宣統登基,也就是1908年底起,橡膠股票便如脫繮野馬般瘋漲,蘭格志、地磅等老牌橡膠公司的股票在短短一兩個月內便翻番,而一些後起的小公司則更瘋狂,股價竟有漲到原先價格18倍者。巨大的財富效應,讓上海灘的富人們趨之若鶩,幾近瘋癲,渾不顧這些“橡膠股”的風險——橡膠園在幾千裡外的南洋,而股票則是萬里之遙的倫敦所發行,兩樣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如果僅僅是普通投資者拿閒錢炒股,還則罷了,可橡膠投機的滾滾紅利,很快把“八大錢莊”(正元、兆康、謙餘、森元、元豐、會大、協豐、晉大)拖下了水,而“八大錢莊”的背後,則是更上一級的金融企業——號稱“錢莊的錢莊”的票號。當時上海灘有兩大票號,即寧波買辦商人嚴義彬所經營的源豐潤票號,和合肥官僚商人李經楚經營的義善源票號。

其實最初被拖下水的,只有正元、兆康、謙餘三家,可八大錢莊盤根錯節,互相有密切關係,由於“頭寸”不夠,最初的三家錢莊很快把另五家拉下水,而隨着投機額的擴大,他們又相繼把兩大票號牽扯進來。這樣一來,不僅錢莊、票號,而且與之有關聯的官僚買辦資本、商業資本和民間資金也紛紛捲入,他們相互拆借資金,把錢送到遙遠的倫敦換成花花綠綠的橡膠股票,一些貪得無厭者更用這些股票做抵押,去錢莊、票號和銀行拆借更多的資金,以便買入更多股票——這正是另一個時空裡“次貸”槓桿泡沫的雛形。

當時的跨國炒股可不像今天這樣方便,股價漲跌、信息傳遞,全靠電報,公司基本面之類詳細資料無從得知,上海投資者能看到的,不過是一個變化中的股價而已。好在他們要知道的也只是這個:橡膠是什麼,怎麼種、用在哪兒。都不重要,這東西能讓自己賺大錢、發大財纔是關鍵。如此洶涌的資金,很快就讓上海灘的橡膠股票供不應求,神通廣大的上海投資者索性利用關係,直接去倫敦買,到了1909年上半年,僅在上海售出的橡膠股票。市值就高達白銀2200-2500萬兩,投入英國本土的華商銀本位資金也達1000萬兩,3500萬兩白銀被套入橡膠交易,一下繃緊了上海金融市場的融資鏈條,除了橡膠投機,大上海已幾乎無銀可融、可貸了。

正做着發財夢的上海投機者並不知道。橡膠投機的風險早已在火熱行情中註定了。1909年夏,在神秘商戶大肆拋售股市的打擊下,上海橡膠股市突然崩盤,連帶着影響了倫敦股市,原本的大熱門橡膠股一瀉千里,最高衝到1675兩/股的蘭格志,不到1個月就跌到只剩105兩。箇中原因,是許多橡膠園的虛假經營被戳穿(一些所謂橡膠園公司根本就沒有橡膠園,只是圈一筆錢走人),而汽車產業也遭遇瓶頸。這樣一來,橡膠股票的重倉戶——中國投資者自然成了最大的輸家。8月11日,就在德州戰役如火如荼進行的當口,正元、謙餘兩家錢莊率先破產,3天內。八大錢莊無一倖免,相繼完蛋。原本因橡膠投機而繃緊的上海灘融資體系,這下土崩瓦解,錢莊無錢可借,工商業告貸無門,原本信譽卓著的“莊票”一下變得一錢不值。

本來高度關注國內突然爆發的政治軍事危機的東南政商,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半個月內破產自殺的商人不計其數。據說黃浦江裡日夜漂浮着屍體,都是絕望之餘投江自盡的商人。

有人跳江就有人歡慶。最先拋售橡膠股票及將曾炙手可熱的“瓊州橡膠”公司高價出售的公司是最大的獲利人。很快便有媒體披露,瓊州橡膠公司的背後股東是山東商業銀行!

這是爆炸性的新聞!不乏聯想力的中國人立即理清了其中的關係,正是龍謙統帥的蒙山軍一手策劃了橡膠危機。從東南捲走了至少三千萬兩白銀!後來,華美機械與蒙山軍的關係最終被披露,導致了英國政府的強烈抗議,這是後話了。當時大衛的華美機械在倫敦股票市場捲了多少錢還是個秘密。反正人家是在危機爆發前的高點出售的股票,掙錢是肯定的了。

損失的不只是商人,清廷纔是最大的輸家。因爲上海翻雲覆雨的錢莊背後少不了官商活動的影子。危機爆發後,身爲上海商會領袖、又和錢莊關聯密切的源豐潤老闆嚴義彬坐不住了,他找到後臺、蘇鬆太道蔡乃煌,說服其動用政府資金救市。蔡乃煌生性貪婪,見嚴義彬等人找上門來,便趁機提出,要兩大票號和上海商界拿出抵押物,作爲他牽頭救市的擔保。嚴義彬等人無奈,只得湊了價值300萬兩的房契、證券交給蔡乃煌。其實蔡早已取得了朝廷的救市首肯,此時不過待價而沽,見票號、商人們就範,便以蘇鬆太道的名義出面,和匯豐、荷蘭等九家外資銀行簽署《維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融資250萬兩,又從蘇鬆太道庫撥出200萬兩,存放在兩大票號。當然,他並沒有白乾,而是從中撈了不少“辛苦費”。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打住:一個更大的難關在不到兩個月後便橫亙在上海一干救市者面前:庚子賠款。八國聯軍之役,清廷向列強賠款三億兩白銀,每年例由各地分擔,富庶的蘇鬆太道每年承擔的支付額爲190萬兩。這筆錢從年度經費中提取,存於義善源、源豐潤兩大票號生息,可今年情況不同,這筆錢都被蔡乃煌和兩大票號拿去救市,而道庫也同樣空空如洗,這下蔡乃煌可傻眼了。

他立刻想到了朝廷,上書請求朝廷從大清銀行調撥200萬兩,幫助蘇鬆太道渡過難關。但正苦於應付蒙山軍叛亂危局的朝廷哪裡有銀子救濟上海股市?9月下旬,被戰局搞的焦頭爛額的載灃下旨,訓斥蔡“罔利營私”、“不顧大局”,不僅不允所請,而且革去職務,更限令他在兩個月內收回官銀。蔡乃煌無奈,只得向兩大票號催款,這時各大外國銀行也得知消息,惟恐合約有變,於10月1日宣佈拒收上海21家錢莊的莊票,這下陷得最深的源豐潤等於被釜底抽薪,這家國內屈指可數的大票號的總號和17家分號同時倒閉,留下2000萬兩公私虧空。然而更大的危機接踵而至,這次還是來自朝廷。作爲漢族洋務派操辦的交通銀行系主心骨,李經楚原本就與皇族和八旗少壯派貴族貌合神離,更要命的是,此時張之洞已死,出任郵傳部尚書的買辦官員盛宣懷和主持平亂戰局的袁世凱矛盾很深,他新官上任,不顧“橡膠危機”已火燒眉毛,竟抓住交通銀行借款的“大好戰機”,向這家官商合辦銀行派出“查賬組”。

李經楚和樑士詒都是官場人物,深知世態炎涼,一旦被抓住把柄,後果不堪設想,他們急忙收緊銀根,把借款退還交通銀行,這下義善源變得囊空如洗。1909年12月,義善源倒閉,李經楚和樑士詒一起引咎辭職。志得意滿的盛宣懷如願以償,從樑士詒手中奪得大清鐵路局的控制權(樑兼任鐵路局長),但大清已經搖搖欲墜了。

當然,這些都是本書故事中講到8月份尚未發生但必定發生的事,爲行文方便,一氣報告給書友們,就不另生枝節了。

而因爲兩家票號的倒臺,上海當時總共約80家錢莊,在半年內竟倒閉了48家,金融風暴還從上海掛到天津、寧波等沿海通商城市。

這次“橡膠股災”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從經濟上打垮了滿清朝廷,最終出面救市恢復上海工商界元氣的反而是一手策劃了危機的蒙山軍了。深恨蒙山軍的江浙商戶那時候也只能是打落門牙往肚裡吞,因爲政治經濟形勢已不容他們反抗了。

PS:可能書友不喜歡本節。但鋪墊是必須的。蒙山軍建國軍事的難度小於經濟,本書自認不是那種書,經濟上的內容必須有。而且,與今後對江浙的治理做一個情節上的鋪墊。

令,今晚要出差了,目前僅有的一節存稿會在明日預發。希望早些趕回來。

第13節 重逢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1節 故土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阻擊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9節 阻擊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8節 陳家崖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節 海空軍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4節 陳豪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6節 袁世凱第2節 抉擇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節 蔣繼英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節 吳永第3節 動員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3章 唐紹儀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1節 北京一第9節 阻擊二第7節 孫娟們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39節 大勢八第23節 春節前一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4節 黑溝臺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32節 沂州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4節 萊州第3節 初戰二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9節 對策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13節 平叛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節 抗洪五第31節 出征一第10節 升允第8節 天津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阻擊第3節 蒙山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4節 周毅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狄文父子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5節 張作相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
第13節 重逢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1節 故土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阻擊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9節 阻擊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8節 陳家崖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節 海空軍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4節 陳豪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6節 袁世凱第2節 抉擇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節 蔣繼英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節 吳永第3節 動員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3章 唐紹儀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1節 北京一第9節 阻擊二第7節 孫娟們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39節 大勢八第23節 春節前一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4節 黑溝臺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32節 沂州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4節 萊州第3節 初戰二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9節 對策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13節 平叛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節 抗洪五第31節 出征一第10節 升允第8節 天津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阻擊第3節 蒙山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4節 周毅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狄文父子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5節 張作相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