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縱論二

陳超再次嚇了一跳,“會出什麼亂子?”

龍謙微微一笑,“我聽說不久前,皇上聽信幾個小臣,想着變法圖強。但觸怒了掌握實權的太后一黨。百日維新就此夭折。譚嗣同等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據說皇帝曾有縱兵包圍頤和園,囚禁太后之謀。也難怪太后深恨光緒帝,想着要廢掉皇帝,另立新君。”

陳超大驚,“你,你這是從何聽來?”

“小道消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嘛。消息或許作不得準,但太后對今上不滿卻是真的。魯南消息閉塞,但北京可以嚷翻了天。都說光緒爺被幽禁於瀛臺,形同囚犯,連飯都吃不飽。”

“啊,此話當真?”陳超不由得站起身,神色急迫,彷彿他爹被囚禁似的。

“只是傳言,我又未親見。”龍謙一攤手。

陳超是同情戊戌六君子的,對康粱變法圖強的主張也有幾分贊同,國家疊遭大難,變法圖強成爲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共識。戊戌事變的始末,陳超大致清楚。深恨袁世凱出賣了皇帝,導致變法夭折。但他又是很謹慎的人,即使對蕭觀魚那樣的老友,也不願多議論朝廷大政。自問從骨子裡講,陳超不喜歡慈禧戀棧權力的行爲,更不喜歡牝雞司晨,皇帝早已成年,太后幹嘛把持着權力不放?說是歸政於帝,但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免仍操於手中,這算什麼歸政?變法不變法,都是皇帝的權力啊﹍﹍

“你說的這些,跟義和團有何關係?”陳超拉回了話題。

“有,關係大了去了。”龍謙微微一笑,“陳先生想必聽說了,洋人是支持今上的,據說英國公使就曾對李鴻章說,大英帝國只承認今上的政府﹍﹍陳先生,洋人是不支持太后廢黜皇帝的。”

這個陳超確實聽說過。蕭觀魚有個表弟在京師總理衙門當差,官職不大,但消息靈通,與蕭觀魚一直有書信來往,今春曾寄信來談及各國公使對幽禁今上的不滿,但龍謙所說李鴻章的故事,陳超卻沒有聽過。

“李中堂如何說?”陳超幾乎忘了,龍謙不過是盤踞蒙山的響馬頭子,他又如何得知帝國最高層的秘聞?

“李鴻章說,這是我國的內政,你們就不要管了吧。”

“中堂這話說的好。洋人的手伸的也忒長了些。”陳超頷首,李鴻章從來未進過軍機處,其實是不能叫中堂的,但民間偏偏叫的賊響,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一個李鴻章,一個張之洞,成爲了他們的精神偶像。儘管馬關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名聲大損,但陳超還是尊稱其爲“中堂”。

“若是時間倒退百年,李大人此言原也不錯。但今非昔比,洋人的勢力已深入我中樞,英、日、法、俄、德、美等數國在華利益糾葛,他們自然關注中樞的人事變更,誰的政策對其有利,他們就支持誰。而洋人的反對,便是大權在握的西太后,也不能不顧忌﹍﹍”

“又被你繞走了,這和義和團有何關係?”

“不要急嘛。”龍謙微微一笑,“你知道的,義和團打出的旗號可是扶清滅洋呢。太后深恨洋人對於皇位更迭的干涉,不免生出利用義和團的念頭。而朝中的滿清貴族,比如其子被選爲儲君的端郡王,是不是會更喜歡義和團呢?”

陳超表面上沉靜,但內心卻驚疑萬分,龍謙這廝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義和團在三莊附近沒有形成氣候,主要原因是附近沒有建教堂,但周圍縣城及大一點的村鎮鬧騰的極爲厲害。這個,他是知道的,正想開口,龍謙又說話了,“朝廷支持義和團,必將大張其氣焰。據我所知,義和團衆,多是貧困無依之農夫,將怨氣發泄於洋人。袁世凱主政山東,一改前任巡撫對於義和團的態度,大力鎮壓之。但如果京師高層態度變化,必然將在山東得不到擴張的義和團衆誘至直隸,以他們一貫的做法,不分青紅皁白地殺洋人,焚教堂,觸怒列強是必然的。若只是在鄉間小打小鬧也就罷了,不過讓官府掏錢安撫洋人。但如果鬧到京師,問題就嚴重了。如今北洋水師幾近覆滅,國家有海無防,後果堪虞啊﹍﹍”

陳超沉默着。他曾在八年前陪同友人逛過一次北京,那是他僅有的一次遠行,皇城的威嚴大氣留給他極深的印象,某種意義上,北京之行成爲了他的精神支柱,生於一個偉大的帝國是多麼的自豪啊。可是,五年前的甲午一戰,將他的夢想徹底擊碎了﹍﹍

“就算你說的是真的,會怎樣?難道英夷會再次發兵嗎?就算京師有變,跟你的小小蒙山軍有何關聯?袁大人手握雄兵數萬,不用打,踩也將你踩死了。”

“哈哈,陳先生是真不懂呢,還是裝糊塗?自洪楊亂後,滿清中樞威信大減,各地督撫威權日重。兩廣之李鴻章,兩江之劉坤一,兩湖之張之洞,都是朝廷不能不用但又難以駕馭的漢族重臣。對於朝廷的大政,順之從,違之逆。而袁世凱此人,最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了。京師亂起,袁世凱自顧不暇,哪裡還能顧得上小小的蒙山軍?再說了,對於天下大勢,如龍某般洞若觀火者又有幾人?不若我們倆打一個賭﹍﹍”

“賭什麼?”

“若是局勢如龍謙所預料,陳先生便加入我蒙山軍如何?”

“這個你就別想了。”

“哈哈,陳先生,你是不相信蒙山軍在這個千年未遇的大變局中會開創一番基業?”

“什麼樣的基業?”

“洗刷五十年來之屈辱,復興中華數千年之文明,讓我泱泱中華重振漢唐之雄風!千秋萬代之下,青史銘刻我們的姓名,讓我們的子孫爲他們的祖先而驕傲!這難道還不夠嗎?”

“大言不慚。”不過,還是讓陳超砰然心動,“如今你兵不過數百,講這些,不覺得可笑嗎?”

龍謙的表情嚴肅起來,“陳先生,家國天下,總是先有國,然後纔有家。所以,顧炎武纔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也說過,亡國和亡天下不是一回事。如今面臨着亡天下之危局,國家亡了,覆巢之下,豈有你世外桃源的存在?如果都躲到山野裝糊塗,等列強將國土瓜分完畢,我們的子孫成爲可憐可悲任人欺凌的亡國奴,我們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不再!陳先生,你真的心安?”

“龍謙,我欽佩你的志向。但是﹍﹍太有些不自量力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我從來不敢寄希望於朝廷,如果朝廷可恃,也不會形成如此局面了。想我中華版圖遼闊,物產豐饒,人口衆多,若是勵精圖治,豈會被幾個小國欺負成這樣?我敢擔保,一旦發生新的對外戰爭,不過是更爲慘烈的割地賠款而已。

“我在蒙山整軍,除掉嚴明軍紀,苦練戰鬥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讓我蒙山軍將士明白,他們不再是打家劫舍的響馬土匪,而是保衛國家民族的武力!一旦國家有難,蒙山軍將義無反顧地走上國戰的戰場,陳先生又何必小覷於我?”

陳超想起了剛纔激昂的軍歌﹍﹍那首歌是那樣的激越慷慨,或許眼前此人,真是有擔當的猛士,“龍先生,我相信你是出過洋,對於世界之變局有着人所不及的瞭解,以子之才,爲何投身蒙山寨,就算你練出幾千精兵,又能如何?擋得住列強嗎?”

“若是龍某爲一己之富貴,其實不難。以龍某的眼光手段,到那上海廣州,經商也好,從軍也罷,不出三年,必會成爲海內鉅富。但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捨生取義者,有拼命硬幹者,這就是我中華文明屢經劫難卻存亡續絕的原因。就算我龍謙不會成功,也要讓列強知道,中國並非沒有真漢子,真勇士。若想把中國當成印度,那是妄想!”

“對你的志向,陳某深表欽佩。不過,眼下之局面,還要你分說一番。你們準備怎麼辦?”

“其實也簡單。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蒙山軍將以鄭家莊等三莊爲根據地,秣馬厲兵,以待局勢之變。爲今之計,需要先生這樣的鄉賢相助,以安民心。龍某計劃成立一個三莊村民自治委員會,以你爲首,蕭觀魚、羅同秀爲副,出面安撫鄉民,務使鄉民不要驚慌,更不要做無謂的反抗。龍某將逐步掃蕩周圍的土匪,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此事龍某反覆合計過了,絕不會累及先生的清名。”

“村民自治委員會?”

“是,我準備專抓軍事,不輕易過問民政。”

陳超思忖着“自治”和“委員會”的含義,後一個他基本明白了,估計這個來自於龍謙的經歷,直到現在,陳超還是相信龍謙出過洋,但後來的經歷究竟真相如何,問也沒用。此人統領着一支戰力不俗的響馬是殘酷的事實。對於自治,陳超其實挺喜歡的,他願意爲自己的村莊做點事,原來願意,今後也願意。從字面上看,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說實話,這也比較符合他的心意。

接下來就陷入了沉默。陳超不開口,龍謙也在沉默着。足足過了一刻鐘,陳超有了主意,與其讓這幫土匪折騰,還不如由自己出面。他們不理民事最好,即使鄭經將來殺回來,也怪不得我等﹍﹍

“也罷,陳某便做這個自治委員會吧。”陳超做出了龍謙希望的決定。

第22節 擴軍第31節 出征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10節 升允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4節 起因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2節 回國三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周毅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7節 末日四第10節 生意第2節 坦克第16節 提親第36節 大勢五第9節 王士珍第26節 變化二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4節 文尼察第40節 考察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8節 新華源第4節 無錫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5節 探路者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節 要塞四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比武放對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9節 參謀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6節 王明遠第十七 北京七第13節 橡膠危機第6節 沂州軍議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十月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7節 政府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5節 南京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6節 平定第5節 海空軍第12節 中樞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6節 戰火重燃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6節 平叛六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9節 別離第22節 貪腐案一第6節 袁世凱第23節 伙食問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8節 阻擊第4節 無錫二第5節 外交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節 國會四第12節 進京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8節 階級第19節 對策第15節 新局面三第16節 整編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1節 封國柱第28節 變化四
第22節 擴軍第31節 出征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10節 升允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4節 起因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2節 回國三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周毅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7節 末日四第10節 生意第2節 坦克第16節 提親第36節 大勢五第9節 王士珍第26節 變化二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4節 文尼察第40節 考察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8節 新華源第4節 無錫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5節 探路者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節 要塞四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比武放對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9節 參謀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6節 王明遠第十七 北京七第13節 橡膠危機第6節 沂州軍議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十月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7節 政府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5節 南京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6節 平定第5節 海空軍第12節 中樞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6節 戰火重燃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6節 平叛六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9節 別離第22節 貪腐案一第6節 袁世凱第23節 伙食問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8節 阻擊第4節 無錫二第5節 外交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節 國會四第12節 進京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8節 階級第19節 對策第15節 新局面三第16節 整編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1節 封國柱第28節 變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