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開戰的消息早已傳開,傳播速度之快讓人無法相信。開戰的消息最早出現在一些網站上,開始時許多人還不相信,以爲是一條假消息,紛紛發言“批謠”,可隨着各種消息不斷傳來,許多人不得不相信戰爭真的開始了。很快正式的公開報告出來,中午剛過,各電視臺紛紛中斷了正常的節目播出,播出一條特別新聞,戰爭爆發!雖然報道內容簡短的不能再簡短,但戰爭開始的消息被證實,一時間人們沸騰起來,這可是震動天地的大消息,然而人們並沒有引起恐慌。

很快國家主席李思華出現在電視畫面上,許多人已等候在電視機旁多時了,人們急切的想了解真實情況。與此同時,趙京也發表了電視講話。

李思華與趙京的演說的內容可謂是針鋒相對,李思華指責臺灣方面挑起戰爭,趙京則指責大陸方面對其進行軍事威脅,宣稱其行動是自衛。李思華宣佈要對臺灣進行“懲罰”,號召全國人民爲維護統一而戰,並宣佈東南沿海地區爲戰區,進入戰爭狀態,以及《懲制臺獨公告》等多項公告。趙京則號召臺灣人民爲維護臺灣的獨立與自由而戰,宣佈成立“臺灣自由民主共和國”,宣佈臺灣進入戰爭狀態。

《懲制臺獨公告》的主要內容宣佈自7月13日12時起生效,要求非交戰方的船隻或飛機必須在此之前離開臺灣,否則封鎖令生效之後將被視爲合法的攻擊目標。

對在大陸的臺灣人實施甄別,所有在大陸的臺灣人必須在證明其非臺灣特工人員之前不得離開大陸,對臺資企業實行“國家監督”。

對臺獨分子進行審判,成立了一個特別法庭對支持臺獨的人員,趙京名列受審人員名單之首。同時,對支持臺獨的公司或組織也將進行處罰。

臺灣方面發佈的第一份戰報宣稱:在空中擊落解放軍飛機78架,另有23架可能被擊落,在地面上擊毀243架,另有61架可能被擊毀,合計340架以上;並摧毀多處防空導彈陣地。其實這一數字是爲了穩定人心的,臺軍內部認可的總戰果爲240架左右,戰損爲12架,另有5架受傷。

戰爭突然爆發令海峽兩岸的人們如受驚雷,然而人們的反應顯然很平靜,臺灣方面本以爲一旦開戰,大陸民衆會驚荒失措,引發社會動盪,社會內部會行成巨大的反戰力量,大陸政府就會迫於內部壓力而放棄對臺動武。可實際上人們的反應正好相反,開戰的消息對人們的生活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沒有出現混亂局面,社會秩序依然相當穩定。對臺灣使用武力在國內早有大量支持者,對臺用武早已是公開的機密,戰爭爆發沒有讓人感到多大的意外。尤其是在一些民間組織的鼓動下,人們的情緒就更加高漲了。中國的許多“民族主義”組織公開主張中國對外採取強硬政策,對臺使用武力則是其最重要的一項主張之一,甚至是最基本的主張,別看這些組織成立時間不長,人數也不多,可是影響力非常大,被認爲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現在戰爭開始了,他們當然要極力了鼓動了。甚至有人爲戰爭爆發舉行慶祝活動,好象解放軍勝了!大街上響起節日才鳴放的爆竹聲,那氣氛給人的感覺是在過節,顯然人們對勝利充足了信心,確信解放軍必勝,不相信解放軍攻不下臺灣。反戰的聲音從此絕跡了,既使有人想反戰,也是不敢說出來,因爲一旦講出來,不是不被理睬,就是遭到唾罵。有意無意的宣傳和鼓動,讓人們空前的團結,並且近於狂熱。

相比之下,臺灣人的反應較大。本來臺灣人民已經在多年緊張的兩岸關係中生活慣了,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相信戰爭會打起來,可當戰爭真的開始了,許多人心裡就沒底了,恐慌心理也隨之產生,尤其是那些在大陸有鉅額投資或者親人正在大陸的人。初戰的勝利沒能使全體臺灣民衆高興起來,當臺獨分子慶賀勝利之時,許多富有的臺灣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離開臺灣以躲避戰火。商店也出現了小規模搶購現象,許多人對前景不抱樂觀的態度,爲此提前儲備一些物資。不過總的來說,社會秩序沒有出現動盪,這要歸功於臺灣當局多年的反共教育,以及近年來臺獨思想的傳播。大多數臺灣人已經或多或少的感染了臺獨思想,統一的思想已經淡薄了。

臺獨分子在大街上高呼:“爲臺灣的獨立而戰!臺灣獨立萬歲!”似乎充滿了信心。至於某些想發表“反臺獨”言論或者有“不同”想法的人,在警察的努力下變得“安份”。預備役人員接到動員令後,紛紛自願的或者被迫的報到了,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到軍營報到,此時的心情都無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的。因爲此次出征不是去反抗侵略者,而是要與自己的同胞兄弟相互撕殺,即便往日相互間有許多隔合,可必竟是同胞兄弟。許多人冒着受軍法處分的危險當了逃兵,除了部分人不想爲“臺灣獨立”而戰,更多的人是因爲“怕死”,富有的生活會使人們更加重視自己的生命。許多身處海外的臺灣青年人紛紛返回了臺灣,準備參加保衛臺灣的戰鬥,於是飛往臺灣的航班將青年人送回來參戰,將老人、孩子、婦女接走。然而臺灣不宣而戰的行爲,讓許多臺灣人心生“異念”,返臺參戰的人只是少數,許多人放棄了回臺灣參戰的想法。

此時此刻俞登的心情一點也不好,昨天晚上突然被接到回京的命令,於是今天早上乘飛機趕回北京,到總參謀部報告後被值班的軍官告知他被晉升爲中將,並被任命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突然的晉升與任命讓他不知是應該喜,還是憂。還不容他想下去,有人已派車把他送到了這裡,說是國家主席李思華要召見他。他在這已經等候許久,已經過了中午,可是一直沒有人來,他不得不繼續等下去。

直到下午1點多,國家主席李思華才召見他。一見面李思華就首先開口說道:“讓你久等,有事脫不開事,請原諒。你收到任命了吧?”

“收到了!”

“和平統一的希望已經不存在了,戰爭開始!”

俞登不解的問道:“什麼?戰爭開始了?”

“今天中午臺灣方面對我軍發動了突然襲擊,臺灣戰役開始了。”

“情況如何?”

“我是剛剛得到消息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先別提這些了,我想知道你對新的任命有什麼想法?我們決定重組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與美國人於朝鮮決戰,這可是你提出的構想,現在你可以親自實現自已的方案。”

“我剛剛接到任命,我根本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這太突然了!我沒有指揮團以上部隊的經驗,是否可以考慮派別人?還有許多人可以擔任這一職位。”

“你害怕了?想拒絕這一任命?”

“不,我沒有害怕,我只是對自已的能力感到擔憂。”

“在衆多候選人之中你正是最合適的。”

“爲什麼不讓洪察去?他比我合適多了,他長期指揮野戰部隊,而且有實戰經驗,對北邊的情況又相當熟悉。”

“他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最初也想派他,不過他推薦了你,說你比他合適,所以最後決定派你去。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讓他到一線去的確有點不合適,不過他將負責支持你,其實後方的工作也不輕鬆。”

“沒人別人了嗎?”

“不要說了,”李思華打斷道,“實際上你並不是擔心自已的能力,而是自已的資歷。論資歷你的確不如許多人,如果是和平時期這一職位根本輪不到你,可現在是戰爭時期,我需要一個能打仗的人,現在是你發揮作用的時候。這是命令,不允許再推託了”

“是,我接受任命,任務是什麼?”

“一、拖延時間。要讓美國人相信你在準備進攻,迫使美國立即增兵韓國,拖延其出兵臺灣的準備,也就是說爲我軍解放臺灣爭取時間……二、如果美國出兵臺灣,你就馬上在朝鮮發動進攻,與美軍在朝鮮半島進行決戰。爲解決臺灣問題我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也許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朝鮮方面怎麼辦?”

“你放心朝鮮方面不會有問題,你就準備過鴨綠江吧。”

“爲什麼?朝鮮半島的局勢還沒有惡化到要開戰的成度。”

“不,第二次朝鮮戰爭有爆發的可能。”

“可是,我軍不可能同時取得兩個方向上的勝利,所面臨的困難太大了。”

“中國不能失去臺灣,失去臺灣的中國就如同餐桌上的魚,我們必須做好付出沉重代價的準備。”

“我保證完成任務,我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你自已決定,越快越好,具體情況洪察會告訴你的,他正在瀋陽等你,還有問題嗎?”

“沒有!”

當南京軍區或者說攻臺總指揮要召開記者招待會的消息一傳開,立即引來無數記者,沒等記者招待會開始,會場之內早已座無虛席,甚至可以說人滿爲患。南京本是一個新聞媒介較集中的地方,加之又爲南京軍區司令部所在地,自然也吸引來大批記者,對臺用武早已是公開的機密,新聞記者自然不會放過。

楊國雄等解放軍將領的出現令衆多記者們有點疑惑,因爲他們面部表情給人的感覺是高興,似乎報告好消息來。楊國雄先發表了幾份聲明,主要宣傳對臺作戰等,沒有什麼讓記者們感興趣的東西,這些東西在記者招待會前下發的材料中都有。

“我想大家一定有許多問題想問我,那麼下面我就開始回答諸位的問題,不知由誰開始提問?”楊國雄的話立即引起衆記者的興趣,這可是最關鍵的時候。

“你好,我是法國記者,我想知道你對臺灣方面剛剛宣佈的戰果有什麼評價?你能否提供一個確切的損失情況?”

“我的評論是:論起吹牛的本事與臉皮的厚度,我們自愧不如。”此言立即引起衆記者的一片笑聲,“說到損失的問題,我得承認我們確有損失,至於確切的數字正在統計之中,不過我可以保證最晚明天大家得到統計數字,這裡只能透露一點,我們的損失絕不超過‘兩位數’。”楊國雄沒有說實話,損失超過兩位數。

“我是英國記者,我想知道,解放軍取得了多少戰果?”

“由於戰果正在覈實之中,不方便公佈,不過可以給大家提前放一點錄像,這些錄像原本想記者招待會的最後放的,內容是有關戰鬥實況的錄像,剛剛送來的,還沒有加上說明,可能讓大家看着有點不方便,請原諒。”

於是工作人員播放了幾段錄像,雖然沒有內容說明,不過記者們還是很感興趣,必竟這是實況錄像。錄影的內容是防空導彈擊落敵機的經過,一名飛行員被送入醫院的片段,他身上的飛行服使人一眼就看出是一名被俘的臺軍飛行員。一架迫降在公路上的幻影-2000,還有幾架被擊落敵機的殘骸,等等。這些錄影內容給人一種解放軍並未受到重創的感覺。

錄像放完後,有記者問道:“此次空襲,你們是否事前有所瞭解?”

“不,直至發生事情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被偷襲的。”楊國雄再次沒有說實話,實際情況是情報到的太晚。

“我是美國記者,據可靠消息,解放軍正準備對臺灣發動一場戰爭,你對此有何解釋?”

“我再次重申,我們從沒有打算或準備主動挑起戰爭,我們一貫主張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戰爭是由臺灣挑起的。”這次楊國雄的話沒能讓記者們再次上當,可是記者們對他無可奈何,他不承認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誇大的言辭、見風說雨的預言能力是西方新聞媒體最不缺少的東西,因此記者招待會後,一位美國記者發回國內的報道竟是:“是大陸引誘臺灣發動進攻的!”這無中生有的言論很快就被一直支持臺灣的美國輿論界所接受,並很快流行起來。香港的新聞媒介也受此影響,出現了一些相類似的言論。國內的新聞媒介則似信非信的轉發了有關的報道,而大陸民衆則非常高興的接受了這一結論。對於這些報道,中國政府也是非常樂於聽到的,因爲這有助於穩定人心,所以無心讓“謠言”被揭露,結果中國政府越是“批謠”人們就越相信“謠言”,以至於成爲一個“疑案”,讓學者們爭論不休。

記者招待會後,楊國雄一見到陳誠就問:“損失情況統出來了嗎?”

“出來了,最後確定的損失爲:空戰中被擊落29架,5架被擊傷,地面上有83架被擊毀,約30架被擊傷,一時間還無法修復,另外有23架的損失有爭議。”

“看來損失不小,大約130架,不過比我想象要少許多,對了,23架損失有爭議是怎麼回事?”

“那23架飛機屬於已退役飛機,不過還沒有從現役名冊中正式註銷,所以有爭議。”

“那就不記入損失了吧。”楊國雄接着又問道:“各機場的搶修工作如何?”

“搶修工作已經完成,實際上損壞並不嚴重,敵機只注意攻擊停機坪上的飛機,沒有攻擊油庫等要害設施。”

“好,防空部隊的損失如何?”

“敵機只攻擊了5處防空導彈陣地,其中1處被摧毀,2處被擊傷,1處無損失,最後一處陣地上都是假目標,原部隊已轉移。”

“現在部隊的情況如何?”

“所有能夠戰鬥的戰機已加油裝彈完畢,飛行員正處於待命狀態,隨時可以出擊。空2師、空11師等部隊已抵達前線。防空部隊的全部人員與裝備已進入發射陣地,就等敵機來了!”空三師最先到達,該師已經全部換裝了由沈飛生產的蘇27,此前該師正在南方參加軍事演習。不久空11師的先頭部隊也到了,這個師是近年才由幾個裝備老式飛機的航空兵師縮編而成的新部隊,是第一個全部裝備殲-10戰鬥機的師。突然發生的空襲令大部分地面防空部隊措手不及,正值午休時間,大部分官兵正在吃午餐,只有少數值班人員留守。大部分武器裝備正停放於訓練場上,而不是發射陣地上。彈藥多按規定儲存於彈藥庫中,發射陣地之上只有少量彈藥。結果許多部隊在空襲一直沒有開火,直到敵機返航才準備好,那時戰機已失,現在地面防空部隊正準備以實際行動洗去今天中午的恥辱。

“被破壞的通信指揮設施應該修復了吧?顏琳他們的情況如何?”

“通信指揮設施的破壞程度並不大,多是線路被切斷,但修復起來很費時間,估計還需要幾個小時,不過現在已無大礙。同時各地駐軍及民兵都開始對各種通信設施實施保護,幾乎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有人想再次實施破壞,那與送死無異。顏琳要找的人已經正陸續抵達,不過我看都是些平常人,沒有什麼作用。”

“我想她找那些人不是白找的,讓事實證明一切吧!”

“何時發起反擊?大傢伙正等着!”

“急什麼?現在還不是時候,再等一下吧!”

戰爭已經開始,可是空襲結束之後,再沒有發生交火事件,彷彿雙方正在對峙,誰也不想打破“平靜”。也正因此,金門等島嶼上守軍還享受着和平,隔海相望的敵對雙方都沒有開火,即便對方就在射程之內。

爲防衛金門等島嶼,臺軍除向金門、馬祖等島少數增兵外,特任命沈光明爲金門守軍總司令,但實際上由他的參謀長李紗負責指揮作戰。

面對開戰以來的“平靜”,沈光明有點坐不住了,於是問李紗:“我們現在爲什麼不開炮?”

可李紗一邊看着手中的報告,一邊反問:“我們爲什麼要開炮?”

他似乎有點不解的回答:“形勢對我們有利呀!中國軍隊的炮兵陣地都明確的標明在我軍的地圖上了,而且都在我軍火炮射程之內。”

“你認爲形勢對我們有利嗎?”

他更加不解了,於是追問:“形勢不是對我們有利嗎?空軍剛剛取得大勝,只要我們能重創對面的敵軍,形勢發展就會更加對我們有利。現在我們可不能放過眼前的大好機會!”

這時李紗反而搖了搖頭:“眼前的情況看上去是對你我有利,可實際上是大大不利。論實力臺灣與大陸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這一點你不是不清楚吧?”

“的確,論實力我們的確不是對手,中國就拖也能把我們拖死。不過我們還有美國朋友,美國會出兵支援我們的。”

李紗聽了不由的苦笑着說:“美國出兵與否對於我們來說都一樣。金門在美國人眼中並不重要,根本不會管金門掌握在誰手中。美國是不會爲了金門的得失與大陸開戰的,除非美國人瘋了。再說共軍的進攻馬上就要開始了,美國的救兵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呀!”

“然而解放軍還沒有開火,這讓我不安的,戰爭已經開始了,可對方卻按兵不動,這不有點奇怪嗎?”

李紗從桌子上的那包已經吸了一半的香菸中取出一支,點着了,吸了起來。當他吐出第一個菸圈之後,又接着說:“我們的任務是防守金門,我軍的補給線太容易被封鎖,今後很難得到補給和增援,爲此要保存實力用於反登陸作戰,不能過早的消耗有限的力量,所以不能主動開火。”

“你認爲解放軍會在金門登陸嗎?”

“一定會,金門在解放軍眼裡是一塊心病,不除不快!”

李紗想的沒錯,此時解放軍各參戰部隊已進入發射陣地,只等開火的命令,然而命令一直沒有下來。此時金門集羣司令員葉知秋的內心是憂心重重,戰場離廈門市區太近了,敵人的每一發炮彈都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不要說讓廈門市區免受敵人的攻擊,就是參戰部隊的自身安全也成問題。爲此,他極力主張對臺灣實施突襲,可他現在已經失去了這個機會。對於解放金門等島嶼這一任務,他充滿了信心,因爲他擁有完成這一任務所需的一切。爲壓制金門等島上的敵火力,解放軍集中了大量的炮兵部隊,還有一部分導彈部隊,此時這些部隊已經全部到達前線。

他已經準備好了,然而敵人不開火,他就不能開火,除非有上級的命令,可惜攻擊命令一直沒有下來,多次上報總指揮部要求發動進攻,可答覆都是:“等候命令!”

此時楊國雄正爲何時發動進攻最有利大傷腦筋,他知道“該輪到我們出手了!”可是目前情況對於實施反擊不利。空襲後,部隊的工作重點是應付敵人將要發動的新一波空襲,可是敵人沒有再來空襲,爲此浪費了許多時間。等確信敵人放棄繼續進攻後,再準備發動反擊時,發現實施反擊的最佳時機失去了。部隊由防禦狀態轉入進攻狀態又消耗了許多時間,待一切就緒時,時間也就很晚了,此時已近日落。按原訂計劃,反擊將是連續突擊,可是在日落之前,只有很短的時間有利於實施攻擊,一旦天黑了,夜間作戰能力有限的空軍,將無法保證空襲行動的連續性和高強度。同時,一些部隊剛剛或者正在抵達一線,還不能馬上投入戰鬥。考慮了所有的因素之後,楊國雄決定將反擊行動推遲到第二天日升後,以便利用第二天的好天氣。

解放軍還有被擊敗,只是受到了點挫折而已。12日的損失固然是巨大的,但解放軍的數量優勢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正如,解放軍第二航空兵指揮部總指揮陳誠在日記中所寫:“這點損失我們還承受得了,挫折不能使我們後退!”

由於今天指揮通信系統的癱瘓給解放軍以巨大震憾,於是攻臺總指揮部內的人們紛紛到網絡信息戰中心瞭解情況,迫切需要了解什麼是信息戰,以及我軍的信息戰能力,然而網絡信息戰部隊一直是一支神秘的部隊,網絡信息戰中心自然也成爲神秘的地方,一般人不要說進入看一看,就是靠近也不行。因此能真正到此瞭解情況的人只有少數將軍級人物,不是少將,就是中將。負責接待工作只有那些政治幹部之類非技術性的人員,這些人雖不是技術人員,不過對於有關的技術還是很瞭解的,當個解說員非常稱職,可惜日新月異的現代信息技術及其術語讓來訪的將軍們無法完全理解,聽得似懂非懂的,簡單的瞭解一下之後,將軍們就離開了,他們不想過多的打憂正在忙碌中的人們,不過當他們離開時的心情都非常高興好。

此時,信息戰部隊的技術人員正忙着工作,他們正在準備發動攻勢,不過他們急需網絡步兵營的人增援。說起網絡步兵營來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可是一個神秘的組織,它的存在一直沒有公開過。其實它只是“鐵血之盟”組織下屬的一個分支,提起“鐵血之盟”組織來,也許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那可是近年來勢頭最火的民族主義組織。網絡步兵營的成員都是網絡黑客,而且是精英中的精英。表面上他們以專門攻擊臺獨分子的網站爲已任,但實際上他們一直在嘗試攻佔臺軍的電腦指揮系統,由於這一意圖令軍方非常感興趣,所以得到軍方的大力支援。可以說其成立雖與軍隊無關,但它與軍隊有着密切的關係,其不少成員在現實社會中的身份就是解放軍網絡戰部隊的成員,因此它自成立之日起即與軍隊有着密切的聯繫,很自然地被軍隊列入非正式的後備力量。

網絡步兵營最近成功侵入臺軍的電腦系統,並且成功的發出假命令,雖然只是讓一個防空導彈營因情報錯誤虛驚一場吧了!由於同類的事太多了,此事根本沒有注意,被臺軍當成計算機系統的小錯誤,只進行了十分簡單的檢查了事。然而這對於網絡步兵營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這標誌着他們成功的攻入了臺軍的電腦系統,而這一點正是軍隊網絡戰部隊的弱項,因此顏琳急於要求召集網絡步兵營參戰。

按着風玄提供的名單,風玄不僅是“鐵血之盟”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網絡步兵營組織的負責人,顏琳很快與名單上的大多數人取得聯繫,對方接到通知之後,沒有任何猶豫,立即拋棄手中一切,收拾好東西就出發。按常規,要將分佈於全國各地的人召集到一起,至少需要3天時間,然而3天時間對於戰爭來說太長了。爲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人集中起來,楊國雄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將人接到南京來。

郎印學是一名高級計算機軟件工程師,任職於一家大型軟件開發公司,由於競爭的激烈,各軟件公司處境艱難,軟件人才也不如以前那樣吃香,因此他的收入已經大爲減少,而且經常加班加點,今天又爲了趕點活,不得不到公司上班。

因爲昨天與同事打賭輸了,因此今天中午由他請同事們到外面的餐廳聽飯,等吃完飯回到公司時,已經快2點了,以前這個時候回到公司是不允許,但今天是休息日,公司對加班人員的要求較寬。這時開戰的消息已經傳來,大家已無心工作,紛紛議論起來。

“大家安心工作吧!對付臺灣,有解放軍,不用你們操心,”公司經理打斷人們的討論,“大家加緊工作,把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大家就可以下班,回家去看電視去。”於是大家放棄議論,重新埋頭苦幹。

這時電話響起,“你好,這是XXX公司!”

“是的,你找一下郎印學,可以嗎?”

“郎印學,有位女士找你,”經理說道,將電話交給郎印學。

郎印學接過電話之後,沒聽他說什麼,他只是不斷的說:“是!”“是!”臉上的表情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嚴肅,放下電話前,他臉上嚴肅的表情讓人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

“經理,我請求立即無限期休假!”不待經理答覆,他回去收拾東西,這一舉動令經理非常吃飯,經理幾乎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他今天怎麼會這樣說話,於是追到他的辦公桌前問道:“出了什麼事?”他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繼續收拾東西。

“沒有正當的理由,我不能批准你的請求,況且公司正在需要用人的時候!”

“如果你不批准,那麼就當我辭職吧!”說完,他提起自已的公文包就向外走。

“你不再考慮一下嗎?”

“不了!”他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公司。

離開公司後,他沒有回家,而是打車出去了市中心廣場。原來他是網絡步兵營組織成員之一,他接到了參戰的命令,此時有人正在市中心廣場等着他。

市中心廣場可以說是該市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少數不允許停車的地方,然而今天一輛汽車公然停在了廣場上,對此交警有點無可奈何,因此這輛車屬於軍隊,不屬於交警管理範圍之內。交警多次示意開車的軍官將車開走,可是這個要求被禮貌的拒絕。

等郎印學趕到時,開車的軍官與交警依然在爭執着,並引起衆人的圍觀,郎印學也擠入人羣中,不過他不是來看熱鬧的,擠到現場後,他問那位軍官:“你在等人嗎?”

“是的!我奉命在這等人。”

“好的,我就是你要等的人。”覈對了一下身份後,軍官很高興的說道:“請上車吧!我們得馬上出發!”可是郎印學上車之後,軍官就再也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的開車。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官,上級除了告訴他到那裡接人,以及將接到的人送到那裡去之外,沒有告訴他其它事情,更被告知整個過程中要保持沉默,不得多問。汽車很快趕到市郊的機場,郎印學一下車就被接上一架正準備起飛的運輸機,整個飛機上除了機組人員之外,只有他一個乘客,然而飛機還是立即起飛直飛南京,郎印學的經歷並非個別,網絡步兵營的成員多有類似的經歷。

也許是戰爭的需要令軍隊以驚人的速度完成這次特別的人員轉送任務,當太陽剛剛落下時,名單上的81個人中,有56人到達,其他人多在路上。

爲了方便工作,所有應召前來的人被列爲緊急入伍的後備役軍官,每人發給一套沒有軍銜標誌的軍官服,並在軍服上加上一個特殊的標誌,以表明他們的身份。這樣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擔負軍人責任,爲實現統一出力。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

第2節 第41章 第3節 第50章 第48章 第2節 第2節 第5章 第2節 第2節 第3節 第3節 第20章 第52章 第58章 第3節 第21章 第18章 第2節 第22章 第28章 第12章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52章 第42章 第1節 第1節 第43章 第1節 第3節 第12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5章 第10章 第31章 第1節 第52章 第3節 第48章 第1節 第38章 第1節 第2章 第10章 第3節 第1節 第15章 第3節 第2節 第1節 第11章 第1節 第28章 第3節 第1節 第31章 第16章 作者的話第40章 第53章 第1節 第一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18章 第39章 第2節 第43章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30章 第52章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60章 作者的話第25章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6章 第2節 第37章 第65章 第28章 第1節 第1節 第15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62章
第2節 第41章 第3節 第50章 第48章 第2節 第2節 第5章 第2節 第2節 第3節 第3節 第20章 第52章 第58章 第3節 第21章 第18章 第2節 第22章 第28章 第12章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52章 第42章 第1節 第1節 第43章 第1節 第3節 第12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5章 第10章 第31章 第1節 第52章 第3節 第48章 第1節 第38章 第1節 第2章 第10章 第3節 第1節 第15章 第3節 第2節 第1節 第11章 第1節 第28章 第3節 第1節 第31章 第16章 作者的話第40章 第53章 第1節 第一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18章 第39章 第2節 第43章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30章 第52章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60章 作者的話第25章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6章 第2節 第37章 第65章 第28章 第1節 第1節 第15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