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當天還沒有亮的時候,飛行員們都被從睡夢中叫了起來,準備執行新的作戰任務。當飛行員們到達了機場時,陰暗的黑夜雖然已經有了幾點光輝,太陽就要升起了,但這時的景象還是使人感到壓抑。飛機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候着出擊的命令了。今天台灣空軍將出動所有能夠參加戰鬥的飛機,僅留下了不足100架的預備隊,想一舉消滅中國空軍“剩下”的飛機,再次創造“驚人”的戰果,以此向大陸施加壓力。而解放軍則想在此一戰中消滅對手,洗去昨天的恥辱。

空一師特遣隊的地勤人員正在忙碌着,飛行員則在飛機旁等候起飛命令。楊縝望着座機不知在想着什麼,他對殲-8-2F太熟悉了。當第一眼看到殲-8-2F時,該機根本沒能引起他的注意力。殲-8-2F的外表與普通的殲-8-2根本沒有什麼區別,不過當他座入它的機艙,看過機艙內先進的儀器儀表之後,他相信該機一點不比F-16差,甚至更好,這也是他主動請命改飛這種新機的原因。這時高潔走過來向楊縝報告情況。

還沒等高潔開口楊縝就問道:“準備好了?”

“是的,我們再次仔細的檢查過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擊?等候的感覺太難受了!我現在知道了什麼叫度日如年。”

“我想不用再等多久了,馬上就要天亮了!”

“我有點等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戰鬥警報響了。“太好了!終於等到頭了!”說着楊縝就迅速登機,作好起飛準備。

戰鬥警報一下達,各參戰部隊立即行動起來,其實所有人員都早已各就各位了,就等敵機來了。新的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

自開戰以來,雙方信息戰部隊已經多次交手。臺軍信息戰部隊此時對解放軍的評價是,對軍用計算機系統進行了相當成功的防禦,但攻擊行動是失敗的,唯一一次反擊很容易的就被擊退了。大陸的網絡防禦能也是低下的,面對網絡攻擊,中國大陸竟自行關閉了大部分政府網站。在信息戰方面中國處於“弱勢”,這是他們在這一評價最後部分的結論。

當臺軍作戰飛機開動在跑道上滑行時,臺軍的信息戰部隊發動了攻擊,爲空軍的行動提供支援,可這一次行動從一開始就不順利,沒過多久臺軍信息戰部隊的計算機系統就陷入了癱瘓,在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裡,臺軍信息戰部隊的工作都是清理自己的計算機系統內的病毒,而不是發動攻擊。

臺軍信息戰部隊的退出戰鬥使夏健想中止已經開始的行動,可是飛機已經起飛了,行動不可能的取消了。

臺軍戰機剛剛起飛,解放軍戰機就接着起飛了,但並沒有立即迎戰,而是紛紛向內陸飛去,沒有一架戰機在海峽上空實施攔截,這一舉動讓某些臺灣飛行員以爲解放軍不戰而逃了。當第一架臺軍戰機飛過海岸線之後,解放軍機羣開始轉向,與敵機對進。當解放軍機羣完成轉向時,臺灣空軍參謀長羅林朋大叫道:“上當了!”原來這是解放軍故意實施的後退,先實施後退,拉開了雙方間的距離,將敵機引向內陸,然後解放軍機羣實施轉向,回過頭來對敵實施反擊。而且在實施轉向時,敵機由於距離太遠無法實施攻擊,所以解放軍的機羣可以安全的實施轉向。當解放軍機羣完全轉向時,臺灣機羣已經越過了海岸線,整個作戰空域也就隨之向內陸延伸,臺空軍的作戰構想就這樣破滅了。臺空軍認爲臺灣海峽上空的交戰空域有限,不可能容下雙方的全部戰機,如果解放軍在海峽上空實施攔截,則將是一場一對一的空戰,憑藉己方的質量優勢,解放軍必敗。可現在整個作戰空域已經內陸延伸了,解放軍有了發揮自己的數量優勢的機會,而且在後退的進程中,已經完成空中集結和戰鬥隊形的展開,還搶佔了有利的高度。誘使敵機在遠離其基地的廣闊的空域內交戰的目的達到了。臺灣發現了這一情況時已經太晚了,由於雙方機羣馬上就要接觸了,如果此時返航就只能被追着打,不得不硬着頭皮繼續前進。原來的空襲計劃變成了空戰計劃,空中形勢對解放軍十分有利。

解放軍投入的戰鬥機包括了幾乎所有型號的現役戰鬥機,各種戰鬥機依照性能的不同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並保持相互間的間距很大,使得整個機羣並不顯得擁擠。今天的臺軍戰機還象昨天一樣,實施小編隊分散出擊,現在這些小編隊相互靠近之後組成了大的機羣,但還是顯得得過於分散,還處於相對較低的高度上。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解放軍並沒有將全部兵力投入戰鬥,相當一部分的兵力被用於爲保護攻擊機護航,投入戰鬥的戰鬥機是以殲7爲主,蘇27、殲10等新式戰鬥機只有少量投入了戰鬥,結束處於有利地位的解放軍還是且戰且退,損失也相當大。這讓臺軍有了信心,對形勢還是相當樂觀的,依然相信勝任屬於自己。

楊縝再次認真的檢查一下各系統的情況,在確信絕對不會有問題之後,他打開了機載雷達。這是一種中國自行開發的機載雷達,原準備用在殲10上,可當它的第一臺樣機出來時,發現殲10上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供按裝它的,而且性能也達不到要求。不過經過改進的它被成功的按裝在殲-8-2F上,並且性能也有很大提高,於是它就成了殲-8-2F的制式裝備。這的確是最好的國產雷達,雷達一開機就輕鬆的捕捉到目標,目標的各種信息清楚的顯示在液晶顯示器上。

很快楊縝就跟蹤分配到給他的敵機,並打開武器控制系統,目標是臺灣的IDF型戰鬥機機,此時兩方的接近速度極快,可供搜索、攻擊的時間很短。雷達順利的鎖定了目標,在距離目標100公里時,他使勁地按下外掛武器發射扳機。這時,只覺得機身輕微晃動了一下,看着導彈彈射離樑、點火、加速,噴着火焰飛了出去,與此同時他的隊友也發射了導彈,他們發射了全部——16枚紅光導彈。這16枚紅光導彈取得非常好的戰果,共擊中了8架敵機,計有10枚命中目標,但僅擊落了一架敵機,其餘都是擊傷,原來這些紅光導彈的引信出了點問題,使導彈過早爆炸。可楊縝沒有去注意導彈是否擊中了目標,因爲幾架幻影-2000已經衝過來了。

衝過來的是由第十一戰鬥機新任大隊長段喜榮帶隊的,他剛剛接替了被俘的何尚,何尚被俘一事在飛行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爲了穩定人心,同時也爲了向手下證明一下自已的實力,他今天親自帶隊前來。段喜榮也開火了,可他發射的中程導彈無一命中目標。原來法國當年向臺灣出售這些導彈時,將導彈的技術資料送給瞭解放軍方面一份,因此解放軍早已掌握了對付它的方法。雙方迅速接近,近程格鬥開始了,於是楊縝與段喜榮間展開了近程格鬥,很快他們都發現自已遇到了一個強敵,而最令段喜榮感到吃驚的是,對手很瞭解幻影-2000的性能,所用的戰術也都是專門幻影-2000的,結果他無法有效發揮幻影-2000的性能。其實這並不奇怪,解放軍飛行員早就飛過幻影-2000了,對其的瞭解並不比臺灣飛行員少,對付它的戰術早就研究出來了。楊縝憑藉着頭盔瞄準器和霹靂-9D的優異性能,很快佔了上風,不久段喜榮就犯了一個小錯誤,楊縝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將一枚霹靂-9D發射出去。霹靂-9D的性能的確不錯,段喜榮雖極力躲避,但最終還是被擊中了,不得不棄機跳傘。

當兩方戰鬥機正糾纏在一起時,“雷陣雨”大隊憑藉超低空飛行和編隊中電子機的掩護,避開交戰地帶,秘密地向臺灣的預警機靠了過去。E2T預警機按計劃應留在海峽上空,不靠近大陸,可是爲了便於掌握情況,還飛到了海峽中線附近。等E2C預警機了發現了正在靠近中的“雷陣雨”大隊時,已經來不及躲避了。結果被牛寶石發射的紅光2導彈——紅光的射程加長型擊落。這一結果可把空三師9團長張仁藩氣壞了,原來對付E2T預警機的任務是他的,他正被幾架F16纏住了。牛寶石並沒有因爲擊落臺軍預警機而感到滿足,接着他率隊攻擊了臺軍地面雷達站,出擊前“雷陣雨”大隊的每架飛機上都另外加掛了2枚反幅射導彈,反正飛機裝完空對空導彈之後還有地方。對臺軍地面雷達站的攻擊取得了成功,發射的12枚反幅射導彈全部命中目標。這又把空2師的人氣壞了,按計劃對付這幾個地面雷達站是空2師的事。沒等“雷陣雨”大隊返航,空三師與空子師就找到劉海風,就此事告了一狀,最後“雷陣雨”大隊得到了一個通報批評的處分,雖然這是一個處分,但“雷陣雨”大隊卻是人人與此爲榮。

幻影-2000因空戰性能較好而在高空擔負掩護任務,F16、IDF處於中低空,本是想發揮其中低空性能好的優勢,可當其深入了內陸之後,臺灣飛行員發現問題來了,除了要面對地面的防空火力外,他們還受到了強大的電子干擾,與基地,甚至相互間的通信都中斷了,機載雷達也無法正常工作,也因此無法發射雷達制導的導彈。這是解放軍實施的電子干擾,這幾年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戰場建立,其中建立地面電子干擾網是其中的重要一項。雖然地面電子干擾網也同樣能使解放軍自己受到影響,如通信中斷,地面防空導彈無法發射等。可對對手的影響更大,臺灣引以爲豪的空中預警機與前方戰機的通信中斷而失去了作用,通信中斷也讓臺灣飛行員成了瞎子。不過這對於解放軍來說,並不全是壞事,在此情況下,原本沒有機會的殲6有了表現機會。在戰鬥中殲6充分的發揮了它機動靈活、加速性好的特點,在低空與敵機糾纏在一起,讓敵機飛行員十分頭痛。一位被殲6擊落後被俘的臺灣飛行員後來回憶說:“F6出現的太突然了,當我發現它從側面衝了過來時已經晚了,結果我們糾纏在一起,很快我就被擊落了,F6比我的IDF靈活多了,IDF太難控制了,反應太笨,性能也根本達不到說明書上的數字,如果我能早一點發現就好了!”可惜地面電子干擾網只能覆蓋部分地區,只能在有限的區域發揮作用。

激烈的空戰,使許多臺灣飛行員不得不放棄對地攻擊任務而投入空戰,因爲臺灣投入的兵力比解放軍少的太多了。即便有機會,對地面目標的實施攻擊,也要面對強大的地面防空火力。一名飛行員回憶道:“太可怕了!四周都是炮彈爆炸後形成的黑雲,我感到自己無處可躲。”

負責攻擊4號機場的8架F16因受到了解放軍戰鬥機的攔截,最後只有4架F16到達目標上空。第14防空導彈旅爲了能洗去昨日之恥,早就準備好了,現在機會終於有了。4架F16一架接着一架的飛了過來,第一枚“神箭”導彈發射了,不過此時地面制導雷達還沒有開機,導彈依據發射前輸入的信息飛向目標區,直到導彈接近目標時,地面制導雷達才突然開機,原來漫無目的地飛行的導彈接獲了目標信號,立即修正誤差飛向目標,這時飛行員才發現自已被制導雷達鎖定了,作出反應已經太晚了,導彈以4倍於音速的速度飛了過來。這就是所說的近快戰法。第一架F16被當場擊落,其它幾架發現了危險立即四散馳逃,可還晚了。第二架剛反應過來就被導彈擊中了,第三架爲避免攻擊,立即轉向,可剛轉過彎來,就被導彈打得凌空開花,第四架好一點,躲過了2枚導彈,不過還是被第3枚導彈擊中。就這樣4架F16被擊落。

當第14防空導彈旅爲擊落4架敵機慶祝時,第34防空導彈旅則於一場沉痛之中,原來發生了誤擊事件,第34防空導彈旅剛剛將己方的一架殲-7擊落。

誤擊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實際上在這樣的混戰中,誤擊己方飛機的事件時常發生。這可能是由於飛機太多了,雙方的指揮系統都無法及時準確的掌握空中的情況,也不能有效的指揮空中的戰鬥,空中的戰鬥顯得十分混亂了。這時雙方都發現原有的作戰指揮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點不太適用了。在這種混亂中,飛行員無法得到有效的指揮,許多情況下都要完全依靠自己,在此情況下,發生誤擊己的事就很正常了。相比之下,臺灣飛行員還要多注意一個問題,他們必須注意燃料的消耗情況,因爲他們已經不知不覺的深入了內陸,距其基地越來越遠了。

最讓解放軍想不到的是,臺軍的指揮系統竟是那麼的“弱”,只使用了一些簡單的攻擊方工就讓整個臺軍指揮系統處於混亂之中。原來臺灣軍隊爲了追求“現代化”,實現指揮的網絡化,建立了一個新的通信指揮系統,臺灣自稱其爲“天盾”系統。當這一系統建成之時,臺灣宣稱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通信指揮系統,實現了指揮的“網絡化”、“數字化”、“自動化”等等。現代化的指揮系統依賴於大型計算機是正常,也是必然的事,必竟計算機的速度快,可問題是計算機不能代替人。而臺灣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結果研究出來的“天盾”系統完全依賴於大型計算機。如果提起計算機,那麼臺灣人都會有一種自豪感,因爲臺灣擁有發達的IT產業,生產的計算機主板、硬盤等行銷全世界,還有大批的軟件人才,但這些都與個人電腦有關,而在大型計算機方面臺灣還不行,所以“天盾”系統使用的大型計算機都是從西方國家進口的,而且屬於民用型,因爲西方國家拒絕提供軍用型。可這些民用大型計算機並不適合於軍用,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臺灣爲了追求系統的先進性,竟採用了許多還不成熟的技術,使整個“天盾”系統本身就是非常不可靠的。

第22章 第39章 第2節 第59章 第49章 第59章 第22章 第6章 第28章 第43章 第31章 第1節 第15章 第3節 第2節 第47章 第3節 第2節 第5章 第14章 第64章 第35章 第2節 第46章 第53章 第2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39章 作者的話第16章 第35章 第30章 第20章 第53章 第41章 第20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節 第1節 第24章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57章 第29章 第59章 第22章 第30章 第1節 第40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2節 第14章 第3節 第55章 第3節 第5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1章 第58章 第11章 第43章 第21章 第64章 第2節 第44章 第39章 第20章 第39章 作者的話第3節 第15章 第3章 第4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4章 第1節 第1節 第35章 第1節 第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章 第1章 第1節 第16章 第2節 第59章 第1節 第61章
第22章 第39章 第2節 第59章 第49章 第59章 第22章 第6章 第28章 第43章 第31章 第1節 第15章 第3節 第2節 第47章 第3節 第2節 第5章 第14章 第64章 第35章 第2節 第46章 第53章 第2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39章 作者的話第16章 第35章 第30章 第20章 第53章 第41章 第20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節 第1節 第24章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57章 第29章 第59章 第22章 第30章 第1節 第40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2節 第14章 第3節 第55章 第3節 第5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1章 第58章 第11章 第43章 第21章 第64章 第2節 第44章 第39章 第20章 第39章 作者的話第3節 第15章 第3章 第4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4章 第1節 第1節 第35章 第1節 第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章 第1章 第1節 第16章 第2節 第59章 第1節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