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爲壓制金門守軍,上千萬各型火炮不斷的發出聲音,到13日晚上,已經連續對金門實施了4次大規模的炮擊,其間的零星炮擊不計其數。戰士們太累了,一天之中,他們不斷的裝填、發射、再裝填、……,直到炮管熱的不能再打時,纔會休息一會,一天下來,打了多少發炮彈已經沒有一個人有心去統計了,實際上也統計不出來。

發射的炮彈已經無法計算了,多的以至一位參加過58年金門炮戰的老人,“心痛”地責怪道:“這些敗家子!炮彈是白來的嗎?打起來一點不心痛?”

聽聞此言,一位中年人也說道:“我當炮兵那會兒,一年也打不了幾發炮彈?真想再當一回炮手,打上幾炮,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一位年青人也說道:“開炮是什麼感覺?真想體驗一下!”

這時老人也說道:“也我真想再打幾炮,幾十年沒摸過大炮了,聽到炮聲,心裡真有點癢了!”

似乎許多人都有與此相類似的想法,炮聲引起了許多軍隊退休幹部的“雄心”,於是這些人紛紛與部隊聯繫,要求到前線參觀。按原則,不能按排任何人到前線參觀,然而面對老兵們的請求,又不得不破例批准安排了一批,可是此例一開,一個又一個相同的請求接連而至,一個比一個不好拒絕,老首長,老幹部,誰也不好拒絕,於是破例再破例。要求觀戰者不減反增,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新聞記者,原本只有解放軍報等幾家新聞單位可以到了陣地上參觀,其它單位的人認爲這不公開,於是不得不對新聞記者解禁。可接下要求的人就更多了,只能放寬各種限制,到最後取消了全部限制。

可這解決不了問題,可能是由於中國很久沒有經歷過戰爭了,人們對戰爭有點陌生了,對戰爭產年了巨大的興趣,有人開始研究起利用戰爭開發旅遊資源,雖然要來的人並不是很多,但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那怕是這部分只佔全部的極少數,那麼總人數也絕對不會少。

許多人趕到廈門,只爲觀看戰鬥的場面,雖然有被流彈擊中的可能,但許多人並不在意,因爲他們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親眼觀看戰鬥,體驗戰爭的機會,也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膽小”的方法,再說還沒有被流彈擊中的先例,因此一時間“去廈門觀炮戰”成了一句口號。

金門是臺灣控制着的少數大陸沿海島嶼之一,與東山、烏丘、馬祖等島嶼共同組成了臺灣防禦的第一條防線,其中尤以金門最大,也最重要。臺灣方面深知金門的重要性,所以一直於金門部署有重兵,最多時曾駐紮了10多萬兵力,現在的守軍依然達4萬,再加上從當地居民中徵召的後備役人員,守軍總數過5萬。

金門是一塊“硬骨頭”,但解放軍決心要將其“吃”下去,而且要痛痛快快的“吃”,金門不僅是解放軍官兵的“眼中釘,肉中刺”,更是心中永遠的“痛”。1950年勢如破竹的解放軍竟於此吃了敗仗,而且是大敗仗,幾個團成建制的覆沒,損兵折將近萬人,這可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少有的大敗。當年的朝鮮戰爭,讓中國失去解放臺灣的時機,也讓一代軍人失去了洗去這一恥辱的機會,時間已經使他們成爲老人,失去再次衝上戰場的機會,只能座於電視機前看着孫輩們完成他們的心願。新一代中國軍人是不會讓他們的前輩失望地,爲此數以萬計的大軍正整裝待發。

不過此時葉知秋的心情可是越來越不好,不是因爲打了敗仗,而是出了麻煩事。

“就這麼點彈藥嗎?你是怎麼負責後勤工作地?”葉知秋大聲地向負責後勤工作的譚韜大校問道,這一問讓譚韜大校感受非常意外,尤其是看到葉知秋那不太高興的眼神,於是連忙回答:“彈藥數量足夠,而且正在爲斷運來,有什麼問題嗎?”

“我需要的是大口徑火箭彈,注意是大口徑,不是122榴彈。一般火炮的威力根本不足以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只能用大口徑火箭炮,可是大口徑火箭彈馬上就要消耗完了,爲什麼?”

譚韜大校馬上解釋道:“不是我不想多弄點,而是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大口徑火箭炮是近幾年才裝備部隊的,所配用的彈藥生產也是同時開始生產的,儲備本來就不多。用於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所使用的二號彈,產量特別少。”

“那你不好想辦法從其它地方弄點,我聽說有一些儲備就在離此不運的倉庫裡。”

“我也想過,可是我們需要對付破壞工事的二號彈,而那些儲備都是遠程的四號彈,我們用不了。

“其它部隊不是也裝備有大口徑火箭炮嗎?那也一定配備了一些彈藥,你不會去借一點?”

“也不能從其它部隊借,裝備了大口徑火箭炮的部隊基本上都調給我們了,只有瀋陽軍區還有,可那太遠了,而且他們也想向我們借一點。”

“那你還能從什麼地方弄點?”

“從軍工廠,各生產廠家正全力投入生產。”

“那得等到什麼時候?我能等,敵人能等嗎?”

“沒有大口徑火箭彈也不是不行,我們有大量的122、130、152炮,這些炮非常威力小一點,但彈藥非常充足,反正許多炮彈快到期了,不用掉,也要銷燬。質量不行,可以用數量來補嗎?”

“反正也沒有其它辦法了,只有發揮數量的優勢了!”

缺少大口徑火箭彈還不是讓人最頭痛的事,最讓他頭痛的事還是接到了金門守軍參謀長李紗的一封親筆信。今天早晨,金門守軍突然通過廣播,提出要派代表來商談一些事情,要求雙方暫時停火,此舉令陳誠的心情不錯,他以爲守軍有意談判,放下武器投降或者投誠,於是陳誠很快同意這一請求。

按約定一名臺軍軍官乘小艇越過海峽,登上大陸,然後被專車送至陳誠的指揮部。

會面的地點被特意選定爲金門集羣招待所,以前廈門駐軍的一個招待所,出於對此事的重視,葉知秋親自出面接待來客。

當那名臺軍軍官進入會客廳時,葉知秋注意到來人很年輕,估計剛從軍校畢業不久,長的相當英俊,不過表情很嚴肅,給人一種視死如歸之感。

敬了一個標準的臺灣軍禮之後,他說道:“我是參謀長李紗的副官方恨水,此次奉命帶來一封信,我要求將信交給貴方在此地的最高長官。”

回敬一個標準的解放軍軍禮後,答道:“我是葉知秋,金門集羣司令員,你可以將信交給我。”

“是,”說着,方恨水將帶來的信前給陳誠,“請你當面閱讀此信,”

葉知秋毫不客氣的當場將信打開,信僅看了一點他臉上的表情就發生了變化,到最後臉的笑容全部消失,取而代之是猶豫、疑惑、失望,等他將信看完之後,負責送信的方恨水說道:“我將留下等待貴方的答覆,希望貴方能夠快一點。”

“好,我馬上與上級聯繫一下,儘快給你答覆。”說完他一聲之發的離開,只是臨出門的時候,吩咐好好招待來人。雖然有新鮮水果,上等的茶葉招待,可是他座臥不寧,他正急着回去覆命。然而他等了將近2個小時之後,葉知秋纔回到這裡,並帶回瞭解放軍方面正式的答覆:

“我方原則貴方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和平居民安全撤走的要求,爲此同意實現金門地區的停火。我方的要求是:停火的時限爲72小時;停火的規範僅限於金門地區,其它地區不在停火範圍之內;貴方不得使用作戰艦艇或飛機進行運送,也不得使用作戰艦艇或飛機護航。有關具體的事宜希望雙方能進行進一步商討,如果需要,我方願意爲貴方提供一切方會便和幫助,包括運輸工具。”

“貴方的要求安全可以接受。我代表我的長官感謝你。如果你不反對,我要求立即將消息帶回去。”

“你可以隨時返回,請代我轉告李紗,停火結束之後,我們戰場上見。”

當葉知秋將負責送信的方恨水送走之後,臉上就變成了一副非常憂心的樣子,如果打了敗仗。看到他這個樣子,譚韜大校關切的問道:“出了什麼事?”

“你不是也看到了,他們派人來送信,要求實現停火,讓金門的數萬居民撤走,以免受戰火之苦。我請示了上級,上級的答覆是同意他們的請求。這意謂着我們可以休息幾天了,但也給了敵人休整時間,這對我們的行動不利,至少拖延了時間。”

“那我們可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嗎?”

“孫子兵法上有說: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臺灣海峽將大陸與臺灣分隔開了,而幾十年的分裂局面也讓兩岸的人在心中產生了裂痕,而補上這一裂痕是不能使用武力的。”

李紗得到解放軍同意停火之後,立即下令金門地區的全體居民撤出金門,同時派出部隊幫助居民搬家,並準備運輸工具。同時派人與解放軍商討有關撤離的具體事宜。

對於此事,趙京雖然對於金門守軍不經請示,自行作主與解放軍談判的作法不太高興,然而很快沈光明的解釋說避免平民傷亡只是藉口,真實目地是拖延時間,這樣的解釋令趙京再沒有認較此事的意見,他樂於接受這一結果,其實這是李紗向沈光明如此解釋的。當天的臺灣新聞媒介可是好一通“吹噓”,就象取得了某個勝利。

經過緊急動員之後,當天下午,從澎湖列島出發的第一批接運人員的漁船就到了金門,接着就不斷有大量船隻前來接送人員。然而金門的居民並不願意撤走,許多人拒絕離開,可是臺灣軍方的態度是堅決地,除軍人之外必須撤走,對於拒絕撤走的人則實行強制手段。同時李紗還下命令讓軍隊中,有不願打仗者可隨平時一起撤退,其行爲不被視爲逃兵。

要在幾天之內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居民撤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時間整個碼頭顯得一片混亂,爲此李紗親臨碼頭指揮撤離工作時,沈光明也來到了碼頭,一見面他就問道:“爲什麼會這麼亂?”

“因爲需要撤走的人員太多了,其中有人還不想撤走。”李紗簡單的回答,沈光明又問道:“難道非撤走這些人不可嗎?讓平民撤走沒什麼可說的,可爲什麼還讓軍中那些不願打仗的人也撤走?”

“讓平民撤走是爲了解除後顧之憂,不能讓所有的人都遭受戰火之苦。同時我也不需要意志不堅決的人,我們將面對一場惡戰,每個人都必須有血戰到底的決心。”

“剛剛接到上邊的通知,說可以利用撤離人員的機會,給我們運送些兵員和物資,但數量不可能太多,問我們最需要什麼?”

“武器彈藥島上的儲備足夠了,不用運了,最缺的是人,但必須是自願前來的,不要一個怕死的。”

“好吧,我就這樣回覆。有些平民自願要求留下來參加戰鬥,是不是讓他們留下?”

“不,他們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留下是送死,還是讓他們撤走吧!”

“好的,就按你說的去辦!”

居民在撤走的時候被要來帶走一切可以帶走的東西,不能帶走的東西,則被集中存放於幾個地下倉庫內保存,反正金門空閉着的地下倉庫很多,爲防止東西丟失,倉庫的入口被用混凝土封上了。

受到金門停火協議的影響,馬祖的守軍也提出相同的要求,將馬祖的居民全部撤走,要求一樣被解放軍的同意,於是馬祖也實施了平民的撤退工作,只是規模較小。

經過努力,在停火協議失效之前,金門與馬祖的已不再有一個居民,還有數千名官兵自願撤走,同期秘密增援到金門的有約2000人,都是自願報名的。金門的守軍由戰前的4萬1千人,下降爲3萬多人。人員數量是減少了,但戰鬥力增強了,同時收縮防禦,將金門附近小島嶼或島碓上的駐軍全部撤到了大、小金門島,其中以大金門爲防禦重點,小金門的駐軍則減少至3000人,整個大金門島已經變成了戰場。用李紗的話說就是:“要於此地與共軍決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將沾滿鮮血!”

經過一晚的休整之後,解放軍飛行員已經從疲勞中恢復了過來了,從14日日出起發動了大規模攻擊行動。解放軍雖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但實際情況並不好。經過幾天的戰鬥,解放軍的損失也不輕,好在有大量預備隊,隨時可以補充,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但質量已明顯下降。近年來解放軍裝備了不少新機,可老式飛機依然佔據着主力位置,甚至許多部隊還在使用殲-6,殲-7數量最多,殲-8性能相對較好一點,但沒有質的飛躍,蘇-27、殲-10性能不錯,可惜沒有大量裝備部隊。老式飛機的老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尤其是剛剛那些調上來的部隊多爲二流部隊,裝備多爲老式飛機,僅有少數部隊裝備新式飛機。這些部分的人員的素質也令人頭痛了,原來爲了能儘可能的節約經費換裝新機,將部隊分成了重點部隊與非重點部隊,只要屬於重點部隊,即便裝備差一點,各方面也可以得到優先照顧,所以這一類部隊的戰鬥力相當強。屬於非重點部隊不僅裝備差,人員素質也低,其中不少是屬於準備裁撤的部隊。現在的問題是,原先參戰部隊的都屬於一流的,新調上來的多是二流的,相比之下,同樣的裝備,可戰鬥力就是不一樣。

如果糟糕的情況,按理說使解放軍處於不利地位,然而實際上情況正與之相反,原因只有一個:對手的情況更糟糕。臺灣空軍的損失更慘重,戰機損失超過一半,飛行員損失超過三分之一,而且多爲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臺灣空軍已不再有主動出動的想法,作戰方式也改爲只派少量戰鬥機實施偷襲,專找防禦能力弱的攻擊機,儘可能避免與解放軍的戰鬥機空戰,以儘可能減少損失。雖然這一方法可以明顯減少損失,也令解放軍飛行員頭痛,然而這改變不過臺軍被動挨打的局面。

實際上,防空已依賴於臺軍的地面防空火力,吸收了昨天的經驗之後,臺軍將所有能使用的高炮、高射機槍都投入了戰鬥,儘可能不使用雷達,因爲反幅射導彈讓他們吃盡了苦頭,可惜他們不知道解放軍的反幅射導彈消耗的差不多。

可惜臺軍昨天的損失太大,防空能力較之於昨天已大大下降,因此面對解放軍的大舉進攻顯得力不從心。強-5低空突破,“飛豹”在高空投彈。一枚又一枚的炸彈擊中機場,剛剛修復的機場,再次佈滿了彈坑。可惜此時機場沒有幾架飛機,戰勝非常小。解放軍再次對臺灣的輸變電系統進行了攻擊,相比之下,這是當天取得效果最好的行動。昨天台灣的輸變電系統損失就不小,今天的損失更大,尤其是昨天的搶修工作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備品備件之後,今天某些備品備件已經沒有了,修復起來就更不容易了。

攻擊行動取得了成功,可惜這是“最後的瘋狂”,經過兩天的大規模作戰行動,解放軍已付出巨大的損失,彈藥消耗嚴重,尤其是當美國出兵的意圖越來越時顯,北邊的局勢越來越緊張,現在臺灣的空中力量又被大大削減之後,再這樣的消耗戰已經沒有必要的。然而所挨炸彈減少並不能讓趙京等人感到多少輕鬆,解放軍用於臺灣的兵力依然保持着優勢,雖然大規模空襲行動基本結束,但空襲行動一直沒有停止,只不過規模變小。除了偶然轟炸一下臺灣的各種目標之外,就是組織空中游擊小組,由幾架戰鬥機組成,在空中預警飛機的引導下,對正在空中臺灣飛機實施攻擊。這是一種擾敵的戰術,但作用有效,臺灣空軍飛行員缺少戰鬥的勇氣,一直避免交戰,其實並不是臺灣飛行員不想打,而是他們的上司禁止他們那樣,這時取得多少戰果已經失去意義,如果減少損失也是重要的,戰鬥機可是臺灣損失不起的東西,戰鬥機損失一架少一架,解放軍則從不擔心損失,損失了馬上就會補充上,老式飛機損失了正好換新飛機。由於掌握了制空權,臺灣海軍的艦艇不敢輕易在海峽內活動,解放軍有時可以派出水上飛機將落水的飛行員救起。

解放軍的網絡戰士們終於可以休息了,臺軍已發現其計算機系統被侵入,他們的行動不得不中止,不過他們已獲取了所需要的一切東西,因此他們反而鬆了一口氣,全去睡覺去了!

計算機系統被侵入,機密資料泄漏的消息差一點讓歐陽濤哭出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面對他嚴厲的問話,臺軍信息戰部隊司令吳池不得不小心的回答道:“敵人利用軟件系統存在一個漏洞侵入的。”

“有那些資料被竊?”

“不知道,入侵者的活動沒有留下任何記錄,自動記錄系統沒能發揮作用。因此我們不知道,入侵者來自何方?何時侵入的?入侵者做了什麼?多少資料被盜?”

“爲什麼會有漏洞?”

“我們也不太清楚,不過這套軟件系統是美國人提供的,很有可能是美國人留下的。”

“可恨的美國人!”這時他開始後悔,美國人總會在關鍵性技術上留一手,在軟件系統中留個“後門”是很正常,然而輕信美國人此係統絕對安全的保證,如果他們早就好好的檢查一下,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接着他又想當初爲什麼不象解放軍那樣,建立一個獨立的軍用系統?然而他很快收回這一想法,建立獨立的軍用網絡系統的計劃臺灣軍方想過,可是經研究之後不得不放棄,一則,所需的資金也超出臺灣的承受能力,天文數字的經費把臺灣人給“嚇”住了。二則,所涉及的技術太多了,臺灣自身無法解決,其它國家也不會提供。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指揮控制系統纔是真正的高技術,任何國家也不會轉讓有關的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解放軍的軍用網絡系統中也採取許多從國外引進的設備或技術,但由於受外國技術封鎖,核心技術全部是自行開發的,加之最初就考慮到安全的問題,因此軍用系統與民用系統不同,基本是獨立的。12日之所以受到攻擊陷入癱瘓,多半是由於臺特工人員對硬件設置的破壞。

由於朝鮮半島方面戰爭迫在眉睫,解放軍總參謀部決定以北面爲重點,同時暫停臺灣登陸計劃,實際上等於命令臺海方向的轉入戰略防禦。

爲確保朝鮮半島決戰的勝利,除原東北的部隊外,還計劃增派大批部隊。增援部隊主要從總參謀部掌握的戰略預備隊中抽調,第38、54集團軍已接到整裝備發的命令,屬於空軍的第15空降軍也處於待命之中。此外,還計劃從臺海前線抽調部隊,13日晚,總參謀部下發命令要求中止臺灣登陸作戰計劃,並下令抽調部分部隊北上。

空一師特遣隊最先北上,當接到立即退出戰鬥,返回原駐地歸建的命令時,空一師特遣隊隊長劉逸夫的心情別說有多難受,剛打上癮,就讓他停手,怎能好受?然而他是軍人,不能不服從命令,因此14日早晨,他與隊友們只能懷是羨慕的目光目送其他部隊的戰機一架接一架的出擊,然後戀戀不捨的踏上返鄉之路。

空1師特遣隊取得擊落敵機1架,擊傷7架的戰果,令特遣隊的全體成員都要成了英雄,所以他們一回到駐地--遼寧省鞍山空軍基地後,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讓劉逸夫感到意外的是,那裡的氣氛與他離開時大不一樣,彷彿這裡也處於戰區之中,他和隊友接到立即投入戰備值勤的命令,這意謂着他們不能離開機場,對於他這個沒有妻子或女朋友的男人來說這不算什麼,打個電話通知遠在山東威海市的父母他立功的消息,然後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

此時空三師已歸總參謀部直轄,該師今後除因防空需要之後,不得主動出擊,等於命令其退出戰鬥準備北上,可惜該師並不瞭解這一點,因此全師上下對此命令意見極大,只有9團意見小點。因爲他們已踏上北上之路,他按上級命令9團將全部裝備轉交給空2師,全團人員立即趕到瀋陽飛機制造公司接收新機,其實空3師的損失不大,一次補充一個團的裝備實在沒有必要。

當天9團的全體人員趕到瀋陽時,他們才發現等待他們接收的裝備並不是瀋陽飛機制造公司生產的新機,而是俄羅斯製造的原裝舊貨,原來他們要接到的裝備是中國按此前與俄羅斯簽定的合同所租借的武器中的一部分,這些飛機全部從俄空軍現役部隊中抽調,由俄羅斯空軍人員駕駛直飛到瀋陽。

接到工作進行的很順利,飛機經中國空軍人員驗收後,瀋陽飛機制造公司對飛機改裝,主要是進行一次檢修以及換裝中國空軍制式敵我識別設備。因此空3師9團的楊孤鴻樂觀估計,最多需要3天時間,他們就可以完成裝備接收任務,然後就可以返回前線,也許那時還有仗讓他們打,現在他一心想着早一點返回前線,然而又一道命令的下達,打破了他的計劃,命令內容如下:9團接後裝備後,立即轉場大連,進行換裝訓練。

“什麼?到大連去?大連可是好地方,我一直想到大連走一直,可是現在是戰爭時期,我要回前線參加戰鬥。進行換裝訓練?這次換裝的蘇-27除了儀表上全是俄文之外,與我以前飛的沒有什麼區別,我不需要訓練,我抗議!讓我回前線。”楊孤鴻不僅心中是這樣想着,還直接到他的上級--9團團長提出重返前線的要求,可是團長回答:“我也想回前線,可是上級的命令必須執行。”抗議無效!最後他只得老老實實執行命令,然而他不知道他已經到達了新的前線,遠比臺海更激烈的戰鬥正等着他和他的隊友。

有一批人也同時奉命北上,但他們並不如楊孤鴻等人那樣心情不好,他們就是第210防空旅的人。由於臺空軍不已力進攻,地面防空部隊已經“失業”,在他們看來繼續留在前線只能浪費時間。令他們高興的事是,由於“鋼管”導彈系統13日優異的表現,13日當天,解放軍裝備部即決定提前結束部隊試驗,立即定型,並裝備部隊,當天導彈生產企業也接到立即投入批量生產的通知。

14日上午,第210防空旅的全體人員與裝備由空軍的大型運輸機空運到大連,對於劉海峰等長期在野外從事裝備科研工作的人們來說,有機會到大連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有人認爲此次北調大連的目的是讓他們去休假,還在飛機上的時候有人就開始考慮到大連後,請假上街走一走,甚至研究到什麼地方去,劉海峰也考慮給大家放假休息,然而當他們走下飛機時,發現周圍的氣氛有點不對,一切顯然有點緊張。預料中的休假並沒有出現,他們到達大連後就接到禁止外出的命令,要求第210防空旅的全體人員與裝備隨時準備出發,不久又接到立即出發前往莊河,於是他們又急忙出發。第210防空旅趕到莊河之後,又被告知他們被編入第64集團軍,同時得到2個高炮營的加強。第210防空旅本屬於試驗部隊,暫時歸總參謀部指揮,後來瀋陽軍區要求加強防空兵力,總參謀部就決定將包括第210防空旅在內多支部隊加強給瀋陽軍區,其中第210防空旅編入第64集團軍。

第210防空旅的加入讓項佳高興的不得了,這樣他總算擁有一支象樣的軍屬防空部隊,然而劉海峰這個時刻可高興不起來,種種跡象已經讓他預覺到這次調動的不平常,有大仗要打的感覺越來越強,他畢業於正規軍校,後來才陰錯陽差的到了試驗隊,不過重返部隊、上前線的想法一直沒有放棄,現在他內心之中已不免有點興奮,等他看到加強給他的2個高炮營時,一個營裝備57毫米高炮,另一個營裝備37毫米雙管高炮,興奮勁就更大了,然而等實際瞭解過這2個高炮營的情況後,那股子興奮勁沒了。論裝備,這2個高炮營在全軍的高炮部隊中算是不錯的,高炮雖不是新生產的,但都是從倉庫中新近取出的,此前一直沒有使用過,還配備有新式火控系統等裝備。可是人員素質給他的感覺是“特差”,實在讓他放心不下,人員全部是預備役人員,其中許多人沒在部隊中股過役,甚至有人沒找過一次靶。因此當晚他就向上級要求,儘快讓部隊進行打靶訓練。很快他的要求得到答覆。上級命令他們第二天就拉開到海邊,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打靶,並通知他們所需的設備明天一早送到。

此時整個東北地區,尤其是沿中朝邊境地區,已經在各種名義的掩護之下,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工作。軍營之中早已鬧翻天了,有關要上前線的小道消息充斥着整個軍營。所有的人都充滿一種想打仗,又怕戰死的心理,可以說是緊張加興奮的感覺。

第39集團軍是中國的精銳部隊之一,可以說是王牌軍,加上又長期駐守遼東半島,此次出兵朝鮮理所當然的少不了第39集團軍的份。自從開戰的消息一傳到第39集團軍,該軍官兵就開始寫請戰書,去“解放臺灣”,此時中國出兵朝鮮的事還是絕密,所以該軍的官兵還不知道他們已經被選中了,要去朝鮮與美軍對決。

第39集團軍被調歸瀋陽軍區第一前沿指揮所的消息,被該軍的官兵認爲是要南調參戰的前奏,可上級下達的準備出征的命令,竟在第39集團軍內引起爭吵。原來爲適應新的作戰條件,需要對第39集團軍進行改編,部分人員則留在後方。可是對於軍人來說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每人軍人都有參戰的渴望,所以沒人願意留下。爲此該集團軍於13日下午舉行團以上軍官會議,討論這個問題,結果有人在會上爭吵了起來。

第39集團軍軍長許冰再也座不住了,於是大叫道:“都給我座下!現在是開會,不是爭吵!爭吵解決不了問題!”於是衆人停止了爭吵,安靜下來了,他又接着說道:“只有戰爭才能真正體現軍人存在的意義,這次機會誰也不想放棄,可是需要有人留下。首先要確定此次參戰各單位的人數,然後再定誰去誰留下的問題。”

“我不同意!”這是第3裝甲師師長牛得志的聲音,原來按改編計劃,第3裝甲師要縮編成旅,這樣第3裝甲師太吃虧了。

“你想在朝鮮的山上和稻田裡與敵人進行數百輛坦克的大會戰嗎?這可能嗎?”面對軍參謀長鍾勇的質問,牛得志正欲有所迴應,軍長許冰就打斷道:“參謀長,你說什麼?”

“我是說,這次我們軍要過鴨綠江,與美國人在朝鮮打一仗。”

“參謀長,給大家解釋一下吧,我想你不是不會空口說白話的。”軍長許冰對鍾勇的話感了興趣,要求他解釋一下。

“好,我就來解釋一下吧!我敢說這次我沒猜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軍已被調歸新成立瀋陽軍區第一前沿指揮所指揮。成立這個指揮所本身就很不正常,可以說是多此一舉,其次同時調歸該指揮所的部隊不僅有我們集團軍軍,還有第40集團軍等,已經是軍區的全部精銳部隊,如果是對付臺灣,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成立第一前沿指揮所的事,我本來就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成立的太突然,太快了。”軍長許冰在這個時候打斷他的話,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鍾勇接着說道:“還有,這個改編計劃。我們軍有7、8萬人,可要我們編成一個只有5萬人的軍,還將得到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防空旅、一個工兵團的加強。至於剩下的人除要補充到預備役師外,還要組成一個集團軍的基本框架,以便再組成一個新的集團軍。這分明是準備打大仗,可對付臺灣根本用不着這樣。再說目前朝鮮半島的局勢很緊張,這個時候調我們軍去打臺灣正常嗎?

我從在軍區當參謀的老同學那打聽到,第一前沿指揮所的司令員是俞登,是從北京剛調來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俞登是中美朝鮮半島決戰論的提倡者,這麼說來,過鴨綠江可就是不是夢了!”

“軍長,你說的沒錯,此人的確是中美朝鮮半島決戰論的提倡者,軍區司令員洪察是此論的頭號支持者。”

“你說的沒錯,分析的很對,那你對這場仗的前景如何看?”牛得志給鍾勇提出了一個大難題。

“這場仗我們非打不可!非勝爲可!”

最終數小時的爭論,當第39集團軍總算拿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時,已經是晚上,不過沒有人想去睡覺,會議一結束之後,就立即返回部隊着手實施。當具體的實施方案向士兵們一公佈,竟引發了非常大的不滿,因爲許多連隊中只有大約80%的人有機會上戰場,其它人則要留下,好在有紀律的約束,很快就平靜了下來,接着就開始爭先恐後的報名了。這次是實行自願所名的方式,每個人都要自已填寫申請,交到連部後,然後按接到申請時間的先後順序確定誰去誰留。雖然大部分人都願意報名,但還是少數人有些怕死,這些人就通過有意無意的晚交報表的方法,躲過上要戰場的命運,不過這種人很少。可惜由於名額有限,最後許多人還是不得不留下。一旦被留下就幾乎沒法改變,因爲名額是有限的,讓你去就得讓他留下,可誰也不願留下。相比之下,被決定留下的軍官還辦法,那就是下部隊,這樣雖然是給自己降了職,但有機會戰場了。

經過改編之後,第39集團軍的總兵力將下降至5萬人,依然是115步兵師,116步兵師,190步兵師,第3裝甲師縮編的第3坦克旅,按計劃該軍還將得到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防空旅、一個工兵團的加強。經過改編之後,人員雖然減少了,但戰鬥力加強了。

同樣的工作,第40集團軍也在進行,此前第40集團軍經過秘密擴編,已由乙種軍擴充爲甲種軍,其裝備水平也比前幾年提高了不多,戰鬥力不次於第39集團軍。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軍區大規模軍事演習中,該軍在師一級的對抗演習中擊敗第39集團軍,一回想起那次軍事演習,第40集團軍的官兵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遼寧省軍區預備役師改編爲第192師後,其師屬獨立步兵營改爲第64集團軍軍屬獨立營,但該營不歸第64集團軍指揮,自從該營於對抗演習中擊敗第39集團軍後,即被洪察“收編”,屬軍區直接指揮。此時該營正在遼寧省海城市郊外的一個軍營內集結待令,本來該營已經完成演習任務,計劃於12日解散,可是臺海戰爭的爆發令這個日子不得不無限期的推遲。與他們的鄰居(第39集團軍所屬的一個炮兵營)相比,他們的日子過的不錯,缺少緊張的氣氛;因爲大部分人認爲作爲預備役人員沒有機會上戰爭,在此集結待令,只不過是做個樣子,所以一個個的心早就回家。只有狄青龍和薛一卒感覺到戰爭正走向他們,他們早就把形勢看明白了,否則他們怎能讓洪察賞識和關心?吃過早餐之後,狄青龍忙了一陣,將工作分配下去後,他決到薛一卒的住處看一看,薛一卒今早沒有去吃飯,這可是一件不平常的事。薛一卒可不同於其他人,他的身體不太好,身高超過1米7,可體重剛剛超過50公斤,一個標準的瘦子,還是一個不注意身體的人,經常帶病工作。

正如他所料,薛一卒還在房間內,座在他心愛的電腦前工作,他是“網蟲”,除了研究軍事之外,就是上網。

“你又用方便麪解決了問題?爲什麼不注意身體?你是不是準備再吃胃藥?”他關切的問道,這是他從桌子上的方便麪推判出來的。

“沒事!我的胃病早已經好了!”薛一卒毫不在意的回答了問題,繼續注視着電腦顯示屏,同時臉上的表情顯得上興奮。於是狄青龍問道:“你在爲什麼事高興?”

“今天是週一,臺海開戰後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由於戰爭,許多人擔心股市會下跌,可是今天一開市,除交易量比平時小一點外,沒有出現巨烈下跌,反而很快在軍工股票的帶動下,小幅度上升。看來政府已採取措施穩定股市,當然前線的好消息也給人們以鼓舞。總之,我手中的股票將給我帶來一大筆收入,只等找一個好時機出手。”

“我當是什麼事!這是很正常的結果,這個時候政府不會讓股市下跌的,維護穩定是第一位的,你知道嗎?新發布的《戰時金融管制令》中明確規定惡意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爲將按通敵罪論處,也就是可處於死刑,那還會有人拿自已的生命開玩笑嗎?”

wWW¤ ttκa n¤ Сo

“好了,不說這些人,你還是注意一下世界局勢吧!”

“出了什麼大事?現在可沒有比臺海戰爭再大的事了!”

“你最好多看點新聞!我在網上尋覓到許多重要的消息!想不想聽一聽?”

“說一說吧!讓我知道出了什麼大事!”

“好的!美國正準備出兵,這是不用說你也知道的事。”“當然!這是明擺着的事,”

“不過我發現還有許多事情需要美國人關心的事,其中有些比臺灣還重要!”

“出了什麼事?你得到了什麼消息?”“快說吧!你還在想什麼?”狄青龍非常想知道出了什麼事,可薛一卒竟無意回答,把頭轉向窗外,看着窗臺上的一盆花,陷入了思考。

“天下不太平!”他終於開口了“中東地區本來就不是一個平靜之地,當年美國人爲了石油,在海灣打了一仗,可這次美國人無法用武力解決問題!伊朗正陷於內爭之中,改革派要取得勝利並不容易,更需要時間。伊拉克新政府表示出親西方的態度,美英等國正忙於向新政權“獻媚”,不過伊拉克人的反美復仇情緒很高。以色列人鎮壓巴勒斯坦人,使阿以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再來一次中東戰爭是可能的。沙特則隨時可能陷入內戰,革命黨人最近很活躍起來了,與保守派間的爭鬥越來越激化。

俄羅斯人正在車臣地區集結兵力,可是車臣地區的叛軍已基本被消滅,根本沒有必要,我估計俄羅斯要有大行動。巴爾幹地區也不太平,南斯拉夫正準備重返科索沃。”

“這麼說來,如果美國出兵臺灣,那麼他的後院就要起火了!不知美國如何應對?”

“美國如何應對的問題可不是你我要考慮的問題,對了,我忘記提朝鮮半島了,第二次朝鮮戰爭可能要開戰了!”

“第二次朝鮮戰爭是很快就要開戰了!南北雙方開始戰爭動員,不知道我們能不能上去?”

“一定能,要不‘老頭子’(洪察被他們稱爲“老頭子”)就不會這麼重視我們,沒有不讓我們上的理由!”

“不過,他剛纔來電話說想讓我們去指揮部當參謀,你去不去?”

“不去!在一線當個連長,比在指揮部強多了!”

“你能保證一定上一線?”

“那就得看我們的動作了,只要快一點就可以!”

“好,‘老頭子’還答覆再給我們補充一批裝備,想問我們需要什麼,他說只要有,保證給我們,你的意見是我們需要什麼東西?快點想一下,我好馬上答覆,明天好去瀋陽去取。”

“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最好再來一批防彈衣,還有地圖,朝鮮地圖。”

“與我想的差不多,我們缺少象樣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當然還有操作人員,我們沒時間訓練,防彈衣好象不是急需的東西吧?至於朝鮮地圖,我想會有的。”

“防彈衣確實不什麼急需的東西,不過它能減少傷亡,如果有,最好要一點。”

“我儘可能去辦,不過我走之後,這的工作你可要負起責任,別把工作都推給別人。”

“放心吧!”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

第39章 第53章 第7章 第19章 第1節 第2章 第36章 第36章 第59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章 第19章 第23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50章 第17章 第55章 第48章 第3節 第1節 第38章 第43章 第2節 第2節 第32章 第61章 第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17章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53章 第1節 第45章 第3節 第2節 第54章 第1節 第24章 第35章 第2節 第1節 第7章 第14章 第55章 第18章 第3節 第3節 第26章 第2節 第2節 第63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一章 第8章 第1節 第31章 第17章 第1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36章 第30章 第46章 第1節 第32章 第1節 第1節 第58章 第2節 第63章 第3節 第36章 第1節 第2節 第59章 第10章 第1節 第40章 第2節 第19章 第51章 第51章 第46章 第63章 第50章 第11章 第1節 第1節 第19章
第39章 第53章 第7章 第19章 第1節 第2章 第36章 第36章 第59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章 第19章 第23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50章 第17章 第55章 第48章 第3節 第1節 第38章 第43章 第2節 第2節 第32章 第61章 第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17章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53章 第1節 第45章 第3節 第2節 第54章 第1節 第24章 第35章 第2節 第1節 第7章 第14章 第55章 第18章 第3節 第3節 第26章 第2節 第2節 第63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一章 第8章 第1節 第31章 第17章 第1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36章 第30章 第46章 第1節 第32章 第1節 第1節 第58章 第2節 第63章 第3節 第36章 第1節 第2節 第59章 第10章 第1節 第40章 第2節 第19章 第51章 第51章 第46章 第63章 第50章 第11章 第1節 第1節 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