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解放軍北進集團的行動更爲迅速,行動首先以裝甲部隊的快速突破爲前奏,出發前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們得到的命令:率部快速前進,不要顧及一切阻力與困難,沿路所遇城鎮如不能馬上攻克,應立即繞城而過,消滅敵人抵抗的任務由後繼的步兵部隊負責。

雖然部隊所經地區爲平原地區,水網密集,水田縱橫,但情況並非想象的那麼糟,部隊的推進速度相當快。11日下午,第86師攻至嘉義市郊,當晚11時,第92師攻取北港鎮,第91師取斗南鎮,不戰而取梅山,而第31集團軍裝甲旅已經推進到更遠的地方。

13日凌晨,空降兵第45師攻克竹山鎮,當日即由第15空降軍組成東進集團,任務中穿過臺灣中部的山脈,向臺灣東海岸推進,此目的非常明顯--分割臺灣島。此時的空降兵已爲真正的步兵,後勤部隊門徵用一切可用的運輸機參加運輸工作,後勤問題依然是令解放軍頭痛的問題。

13日下午,俞登再次因身體支持不住,不得不回到自已的房間睡上一覺,不過這次他睡的非常香,因此沒什麼能讓他睡不着覺的,等他醒來時已是晚上10點,他本可以再繼續睡一會,因爲前方並無異常情況,可是他還是決定去走一走;一想到此時已是深夜,爲不打憂別人休息,他決定獨自四處走一走。

信息戰中心是他必去的地方之一,幾天來信息戰部隊的表現一直不錯,對敵網絡系統的破壞,竊取情報,甚至給敵部隊下假命令,讓敵人大亂,可謂戰果輝煌。

也許是由於他來信息戰中心的次數多了,所以他的到來沒有引起混亂,人們依然正常的工作着。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楊國雄這個時候也在這裡,正與顏琳、風玄和情報部等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圍在一起好象研究着什麼,毫無疑問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於是他急步走上前去,問道:“出了什麼事?”

“確實出了一點問題!”楊國雄接着解釋道,“通過對敵人通信的竊聽,顏琳他們發現一些疑點,剛纔我把情報部的人找來,大家一起研究了一下,發現疑點更大,可惜現在我們還弄不明白敵人想趕什麼。”

“出現新情況爲什麼不找我?”

楊國雄回答道:“是我讓他們不通知你,你已經很久沒有休息了,必須多休息一會,再說問題尚不明朗,也許這只是一場虛驚,等弄清再叫你也不遲!”

“我已經休息好了,讓我們開始工作!”俞登說道,“誰先介紹一下情況?”

“讓我來吧!”一旁的風玄主動說道,“情況是這樣,前幾天我們截獲了敵人的一些利用有線通信系統發送的命令,採用的是一套新密碼,最初我們無法破譯,直到今天下午,我們才破譯了這套密碼,發現這是一套非常複雜的密碼,應該屬於高級密碼,幾乎是那類不會被破譯的密碼;你是知道的,密碼的使用是分等級的,象這類密碼應用於發送極其重要的命令,可是從破譯的內容看起來又顯得那麼普通,使用這種密碼顯得是不適合的。”

“這是第一個疑點?”俞登說道,“普通的命令採用高級密碼加密,再以有線方式傳達,確切有點可疑。”

風玄又接着說道,“更讓人起疑的是,破譯的命令中提及的部隊代號和地點代號全部是新的,利用現有的資料我們根本無法確定這些命令是以給那一支部隊的,那支部隊又處於什麼地方。”

“會不會是敵人採用了一套新的代號?”俞登問道,“你知道的,戰時部隊的代號隨時可以變更以迷惑對方。”

“不會”風玄立即否定道,“敵人依然使用以前的代號,也沒有開始或準備使用新代號的跡象。”

聽到這裡俞登已一臉憂慮,他轉過頭問其他人,“其它方面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這時情報處的舒時德說道,“有,得到這一新情況之後,我們對以前的情報進行了整理,發現最近幾天內,敵幾支部隊的無線電信號明顯減少,這有點不正常,目前正集中力量進一步調查。”

“是那幾支部隊?”俞登問道,“你們應調查清楚了吧!”

舒時德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打開手中的文件夾,念道:“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敵第64機械化師、第73機械化師、第42裝甲師。”

“這些部隊戰前的情況如何?”

“全部屬於臺軍第9軍團。”

“臺軍的重裝軍團?戰前都佈置於那?開戰後有什麼行動?”

“是的!戰前這些部隊佈置於新竹、大溪等地,擔任總預備隊,一直沒有參加任何戰鬥,也沒有調動。”

“好幾個精銳師開戰以來一直沒有動,正常嗎?”俞登下令道,“立即再調查一下,這些部隊到底在趕什麼。”

“放心吧!已經在調查了,估計馬上會有結果!”楊國雄在一旁說道,“我們剛纔也想到了,會不會敵人已秘密將這些部隊調走,準備在某個地方對我軍來一次反擊?”

正在這時,參謀軍官王崑崙來報告道:“偵察人員報告:臺軍第9軍團主力已失去蹤跡!”

“什麼?”俞登爲之一皺眉,“這些部隊會在什麼地方?”說着開始在地圖上研究起來,“我軍前鋒現在已推進至什麼地方?”

王崑崙報告道:“我第2裝甲師已進至彰化市郊!”

“可遇到敵人的頑強抵抗?臺中市的敵情如何?”

“第2裝甲師報告沿路未遇敵人頑強抵抗進展順利,臺中市已無敵主力部隊,守軍有撤退之跡象。”

“這怎麼可能?敵人會輕易放棄臺中市這個重要的城市嗎?”

這時楊國雄突然問道:“敵人會不會將其主力調到臺中,準備伏擊我軍?”

舒時德說道,“不會吧?敵人的調動怎麼能躲過我軍的偵察?”

正在研究地圖的俞登說道:“怎麼不可能?我們能避開敵人的偵察,完成進攻準備,那麼敵人怎麼不能調動幾萬部隊?敵人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調動。”停了一下,他又命令道:“命令第2裝甲師停止前進,就地組織防禦,命令其它部隊加快行軍速度,於彰化以南組織防禦,同時加強偵察力量,一定要察明彰化附近地區的敵情。”

“是!”

待王崑崙去傳達命令的時候,楊國雄問他:“你能確定敵人會在臺中市?現在我們完全上憑藉猜測,而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一點。”

“放心吧!如果敵人在那等着我們,現在停下來絕對沒錯;如果那沒有敵人,休整一下也是必要的,可以讓後繼部隊跟上。再說只要等幾個小時,情況就可以清楚,那時再決定是否前進不遲。”

“那我們就幾個小時吧!”

俞登的估計並沒有錯,臺軍第9軍團主力正在彰化附近設伏,第9軍團是臺軍尚存的戰鬥力最強的重裝軍團,也是臺軍最後的精銳部隊。歐陽濤原想將該軍團用於臺南的戰鬥,可是準備實施的時候發現該軍團不可能及時趕到戰場,同時又考慮到,如果臺南失利,形勢將可能無法控制,爲作好最壞的打算,他將該軍團秘密調到臺中地區,準備接應南面的部隊撤退。臺南之利之後,臺軍部隊正一路潰退,根本無力阻擋解放軍的攻勢。於是他準備利用解放軍急進之機,於臺中地區設伏,由於實施非常嚴格的保密,以至於解放軍的偵察部隊沒能發現臺軍的意圖,幾乎讓伏擊計劃成功,可是他們沒有想到,解放軍信息戰部隊自從成功切入臺軍計算機系統,一直沒有什麼大行動,而是密切注視着臺軍的一舉一動,獲取了許多重要的情報,並且從細小的地方發現疑點,最終這個疑點被放大,變爲一個種猜測,並從令解放軍先頭部隊停止前進,從而沒有陷入伏擊圈內。

解放軍突然停止前進,並實施有限的戰術撤退後,臺軍馬上意識到伏擊計劃失敗了,得知解放軍後繼部隊正加緊趕來之後,歐陽濤認爲不能再等下去,如果等解放軍後繼部隊趕到,那麼他們再也沒有機會了。

此時他對消滅或重創眼前的解放軍第2裝甲師充滿信心,因爲投入此戰的部隊有2個機械師,既第64機械化師、第73機械化師,2個裝甲師,既第42裝甲師、第51裝甲師、1個步兵師,既第206步兵師;無一不是精銳部隊,尤其是第51裝甲師,該師裝備有美製M1A2坦克,是臺軍中裝備最好的裝甲師,而且爲這一戰已經準備了好幾天。

解放軍第2裝甲師則屬於弱旅,該師非主力裝甲師,裝備較差,大部分坦克爲59式,只有少數79式坦克,而且由於一路猛進,大部分部隊被拋到後面,不可能及時投入戰鬥。更重要的是,解放軍的後繼部隊距該師的距離較遠,一時間無法支援該師。

雖然決定發起進攻的命令下達的過於倉促,但投入此戰的臺軍不愧爲訓練有素,14日2點30半,臺軍的坦克部隊就在炮火掩護下發起了第一次攻擊,可惜進展並不順利。解放軍第2裝甲師早已接到就地組織防禦的命令,防禦準備充分,再說該師的裝備也不比對手差多少,全部坦克最近都經過大的改進,各方面性能已得到大大提升,尤其是配備有炮射導彈,火力更勝一籌。

可惜第2裝甲師的頑強戰鬥並不能阻擋優勢敵人的猛攻,戰鬥開始不久,該師就不得不後退。幸好友軍及時增援,可是後退的步伐並沒有停止,因爲臺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

這一形勢直到次日早晨,第190師趕來參戰纔得到控制,不久第50集團軍的攻擊直升機旅又趕來助陣,攻擊直升機部隊再加上空軍的全力配合才遏制住臺軍的攻勢,只有海航沒有露面,原來從13日開始,海航的部隊已根本退出戰鬥,進行休整。

自從臺南戰役之後,第50集團軍的運輸直升機已全部被後勤部門借用,僅餘攻擊直升機部隊可用,因此該集團軍已不能稱之爲陸航集團軍,機載步兵們也成爲真正的步兵,不過項佳利用集團軍軍長的權利,從後勤部要來大量繳獲的裝備,如:悍馬吉普車,M-48坦克等,讓機載步兵避免成爲徙步步兵,而成爲機械化步兵。

對於下發的繳獲裝備,薛一卒最初可是高興的不得了,美製的悍馬吉普車他一直想座上去,可是很快他就發現,這些東西並不可靠,主要是大家並不熟悉他,出了問題幾乎沒人明白如何處理,好在這些東西不是自已的,如果壞了不可惜,還可以讓大家學習一下修理技術,不過一般情況修不好就馬上扔掉了。

繳獲的裝備扔掉了,薛一卒一點也不感到可惜,但沒事有事出問題,讓他受不了,尤其是影響行軍速度,當他們得到臺中正在有激戰的時候,連夜趕去增援的時候,竟因爲隊伍中一輛M-48坦克出現故障,幾個半“路出家”的坦克兵根本不會修理,結果拋錨的坦克擋在道中間,最後不得不打這輛坦克倒到一邊去,等到他們趕到戰場的時候,臺軍已撤退了。原來經過連續激戰,歐陽濤發現進展遠遠低於預期,付出的損失也遠遠越過預料,而且面臨的阻力越來越大,解放軍大部隊從將趕來,下令放棄了這已無希望的攻勢,下令全軍向臺北撤退,到此臺中戰役結束!

臺中戰役結束之後,隨着臺軍第9軍團已撤向臺北,通向臺北的路上已無臺軍主力部隊,除少數阻擊部隊之外,臺軍大部隊正向臺北集結,準備打一場臺北保衛戰,準備將解放軍拖入巷戰的泥潭之中。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連續幾次大戰使臺軍損失慘重,尤其是精銳部隊。剩下的部隊多爲步兵部隊,機動性很差,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在平原地區的野戰之中完全處於劣勢。同時兵力也顯現不足,分兵把守各地已非易事。再說他們的目標是爲美軍出動爭取時間,重要的是時間,而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如果集中兵力於臺北地區,迫使解放軍攻城打巷戰,將解放軍的優勢將大大減弱;臺灣西部的幾個沿海港口也需要保守,那些港口將爲美軍的登陸行動提供方便。

歐陽濤希望留下的阻擊部隊能夠爲主力重新佈防爭取足夠的時間,可惜他的希望破滅了!臺軍各部隊接到撤退命令之後,爭先恐後的撤退了,沒有誰願意留下擔負必死的阻擊任務,最後阻擊任務多落入了地方守備部隊身上,這類部隊雖在正規軍編制序列之中,但性質是地方部隊,僅是負責某一地區的警戒與守備,多是完全新組建的部隊,而非由老部隊擴編而成。人員也都就地徵集的,什麼人都有,警察、學生、工人、公司職員等等,裝備也多爲正規軍淘汰下來的,這樣的部隊戰鬥力很差,士氣也低,一旦失去主力部隊的支援或者被包圍,他們就會紛紛放下武器投降,甚至不戰而散,扔掉武器回家了。這個時候戰俘又成了令解放軍頭痛的問題,俘虜的數量太多了,以至於後來對臺軍士兵只要交出武器裝備就可以立即回家,將放下武器的臺軍士兵視爲平民對待。這個時候臺灣民衆對解放軍的態度也發生了大的改變,沒有人再隨臺軍部隊撤退,更沒有人拿起武器參與“保衛家圓”的戰鬥,人們以“中立”--不是敵對,也不是友好的態勢注視將解放軍的一舉一動。

爲不給敵撤退的機會,解放軍各部隊立即發起猛攻,發起了瘋狂般的追擊,常常是一支小部隊在沒有其它部隊支援下孤軍深入。這是非常冒險的,但也是非常有效的,因爲沒有一支臺軍足夠的勇氣發起反擊,常常是阻擊一會就撤退,根本不考慮他們遇到對手有多少。這個時候,解放軍信息戰部隊又活躍起來,他們利用臺軍指揮通信系統的混亂,胡亂發假命令,結果臺軍還真按假命令行事,加重了混亂的局面。

17日,解放軍先頭部隊跟到臺軍後衛的腳步追至桃園市郊外,解放軍東進部隊之第44師先鋒也於這一天不戰而取臺灣西海岸的新城,將臺軍切爲二段,南部的25萬臺軍將無法再撤向北部。不過也在這個時候,後勤系統再次跟不上需要,整個攻勢再次停了下來。不過對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進攻一時也沒有停下來,這一地區基本上沒有臺軍主力部隊,而且多收縮到了幾個沿海港口附近,以保衛這些可供美軍登陸的港口。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快速推進,使解放軍的控制區迅速擴大,從數字上看可謂驚人。

同日,高雄守軍代表與解放軍代表達成“放下武器,回家與家人團聚!”的協議,協議於17日中午正式生效,守軍除留下少數人員辦理移交武器裝備的手續外,其他人紛紛收拾好個人物品踏上返家之路,解放軍則開始接管守軍的裝備,至此高雄戰役結束。

完好無損取得高雄港對於正爲後勤問題困擾的解放軍意義重大,尤其是大型重裝備的卸載問題,解放軍此前控制的幾個港口都是中小型港口,以停靠小型船舶或漁船爲主要目的設計的港口,除了卸載能力有限之外,也不適合於大型重裝備的卸載,如:大型防空導彈發射車。

解放軍接管人員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接收高雄港,不待接收完畢,運送物資的貨船就駛入港口,靠岸的第一艘船是大型汽車輪渡,它運送的貨物是大型運輸車,後勤部門正爲缺少運輸車輛發愁,因爲整個後勤運輸完全依靠於公路運輸。很快整個高雄港就投入到緊張的作業之中,物資與人員正源源不斷的登陸,後勤問題因此得到很大的緩解。

高雄機場被控制之後,大批大型運輸機開始降落,解放軍空軍也開始着手在高雄機場佈置航空兵部隊。

解決高雄之敵後,解放軍也得以從南部抽調部隊北上,第1集團軍除損失較的第10裝甲留下休整後,其它部隊先後東進,向臺灣東海岸地區前進。

解放軍經過前後10天的戰鬥,幾乎解放了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殲敵約80萬,自身損失約6萬,已登陸兵力超過80萬,由第1、12、15、27、31、42、50集團軍及數個武警機動師。

臺軍在臺灣北部地區尚約有45萬,其中有部分精銳部隊;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約25萬,以二、三流部隊爲主,沒有什麼戰鬥力;高雄被包圍內的約20萬臺軍已放下武器。臺灣空軍在失去了大部分基地之後,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唯有臺灣海軍的主力尚存,但在失去制空權及解放軍海軍艦隊的威脅下,大部分艦艇不是躲到外海,就是退縮於臺灣西部的幾個港口之內,隨時可能被解放軍俘獲。

就整個局勢而言,臺軍敗局已定,僅剩臺北地區的數十萬部隊還可一戰,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許多人對於勝利不再表示一點懷疑,然而俞登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當有人問他什麼時,他回答道:“消滅剩下的幾十萬敵人不會遇到什麼問題,我擔憂的是美國人!”

這一切讓美國人坐不住了,這樣的形勢不僅對美軍的軍事行動非常不利,而且也影響談判,中國人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多了!

美國人不得不面臨一個必須立即做出決定的問題,也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是否立即出兵干涉。臺灣軍隊已耗盡全力了,無力扭轉局勢,甚至再拖欠幾天時間也成問題。如果再不採取行動,那麼臺灣軍隊的滅亡就是時間問題,等臺灣軍隊被消滅了再出兵將失去任何意義。雖說美國人有意,也有能力出兵,軍事準備工作也基本完成了,但尚無必勝之把握,其實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再充分的準備也會顯得不足,美國人不想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

形勢已迫在眉睫,美國方面感到如此下去總不是辦法,再等下去就失去了出兵臺灣的機會!是戰是和必須立即決定下來!

爲此美國總統派出的特使率代表團於北京時間17日下午到達中國北京,目的與此前的數次相同--爲避免戰爭進行努力!不過這次是最後一次!是戰是和在此一舉!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1章 第1節 第3節 第28章 第24章 第1節 第37章 第41章 第3節 第58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章 第19章 第22章 第57章 第57章 第62章 第5章 第2節 第35章 第1節 第16章 第2章 第55章 第62章 第8章 第1章 第55章 第2節 第22章 第1節 第2節 第45章 第5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5章 第17章 第46章 第50章 第3節 第43章 第44章 第1節 第54章 第3節 第57章 第7章 第44章 第2節 第3小節 第32章 第14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51章 作者的話第2節 第2節 第24章 第19章 第4章 第2章 第1節 第1節 第52章 第13章 第9章 第65章 第1節 第3節 作者的話第3節 第4章 第12章 第41章 第26章 第3節 第1節 第64章 第25章 第15章 第2節 第2節 第11章 第3節 第2節 第48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1章 第1節 第3節 第28章 第24章 第1節 第37章 第41章 第3節 第58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章 第19章 第22章 第57章 第57章 第62章 第5章 第2節 第35章 第1節 第16章 第2章 第55章 第62章 第8章 第1章 第55章 第2節 第22章 第1節 第2節 第45章 第5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5章 第17章 第46章 第50章 第3節 第43章 第44章 第1節 第54章 第3節 第57章 第7章 第44章 第2節 第3小節 第32章 第14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3小節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51章 作者的話第2節 第2節 第24章 第19章 第4章 第2章 第1節 第1節 第52章 第13章 第9章 第65章 第1節 第3節 作者的話第3節 第4章 第12章 第41章 第26章 第3節 第1節 第64章 第25章 第15章 第2節 第2節 第11章 第3節 第2節 第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