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夢中的臺海之戰

圍攻基隆的解放軍總指揮是臺北集羣司令員葉知秋。這天早上,他又來到了前沿指揮部。拿起望遠鏡觀察基隆戰場的形式。如今,基隆港再也不是平時那個繁忙而美麗的大型海港了。取而代之的是的滿目的狼煙和遍地的斷壁殘垣。

葉知秋今年50多歲。是戰後出生的中國新一代戰將。雖然他沒有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甚至是朝鮮戰爭。但出身軍人世家的他,骨子裡早就烙上了軍人的印記。而他的人生軌跡,無不是沿着“將軍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的。50年的軍人情結,40年的軍事愛好,30年的軍旅生涯,5年的軍校深造,1年的越戰錘鍊,再加上和平時期的枕戈待旦,鑄就了今天的葉知秋。這次的臺灣戰役,他終於體會到了作爲一名士兵的自豪,一名將軍的驕傲。同時,經過戰火的薰陶和鮮血的洗禮,葉知秋的指揮藝術,其所帶領部隊的戰役戰術水平,已經到達了一個頂峰,是在和平時期的演習無論如何也培養不了的。

葉知秋對日本人恨的牙癢癢的。他並沒有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化學武器等切膚之痛的經歷,但老一輩的痛苦回憶、各類書籍的詳細敘述、至今仍遺禍人間的毒氣彈……讓日本鬼子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歷歷在目。尤其可恨的是,小日本至今仍自欺欺人,堅決否認侵華戰爭,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一切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他們仍然一如既往的參拜靖國神社,一如既往地在教科書上歪曲一切歷史,即使證據確鑿,他們也只會輕蔑地扔下一句——東亞病夫?支那劣等人種?早就應該清洗了!!!

“他媽的!!!操你的狗日的!”每念及此,葉知秋就忍不住罵娘。當然,罵孃的不止他一個,而是他所屬圍攻基隆的的所有指戰員,臺灣戰場上的70萬解放軍戰士,還不止,是所有的血性男兒,哦,不是,是所有真正的中國人,都有對小日本刻骨銘心的痛恨!

“看我這次不滅了你!”這是葉知秋接下來的第二句話。隨着狠話,他一拳打在了前沿臨時指揮所的牆上,指揮所是設在一個小山坡背向戰場一面的一棟別墅的地下室裡的,很堅固。但周圍的參謀卻明顯地感受到了牆壁地戰慄!

然後葉知秋笑了,笑的很開心。其實他是代表參與圍攻基隆的30萬解放軍戰士笑的——他們終於輪到了報這血海深仇的機會了!

當基隆方面的解放軍部隊正準備對被圍困的日本鬼子斬盡殺絕的時候,總指揮部下了命令:暫時不能對登陸基隆的日軍進行全面的攻擊。而是要適可而止。對此,很多人都不理解——爲什麼不給我們痛痛快快的殺日本鬼子?難道要對他們網開一面?於是,請戰書、雪恥信、甚至血書,一應俱全,堆滿了前指的桌子。

剛開始,葉知秋也不理解。但一轉念,便不折不扣地執行了總指揮部的命令,而且很高興地執行了。因爲他體會到了俞登的鬼主意: 1、要讓基隆真正變成日本鬼子的大墳場——如果一下子把登陸的日軍給一鍋端,那麼日本軍部肯定斷絕“繼續支援臺灣人民反抗侵略”的念頭,從而把正源源不斷地向臺灣進軍的後續部隊招回,以避免更大的損失。這樣,解放軍就只能吃一個“饅頭”,而丟失了整籠“包子”。慢慢打,慢慢消耗日軍的部隊和給養,讓困守基隆的日軍不斷髮出求援信號,讓日軍指揮部還能看到解救被圍困日軍的希望,就會不斷地增兵,不斷地消耗戰略資源,最後被解放軍一點一點地消化掉; 2、如果強攻,日軍肯定會困獸猶鬥,拼死反抗。雖然解放軍有充分地火力支援,有先進的突擊兵器,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前線士兵,但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其戰鬥能力和戰技水平和臺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一味強攻,即使把日本鬼子給全部滅了,恐怕也會損失相當數量的解放軍老兵,這是軍隊的最寶貴的資源啊!

3、最重要地是——要把日本的戰爭實力盡可能地拖在臺灣戰場,讓它分身不暇。從而有力地支援中國大陸沿海抗擊美國登陸的戰鬥。事實上,這個目的已經初步實現了,日本方面答覆美國的出兵要求是:“日本已將其地面部隊投入臺灣戰場,目前正在基隆地區與中國軍隊進行苦戰,由於基隆方面的形勢危急,可供使用的部隊必須優先投入臺灣戰場。”剩下的問題是:如何更久地拖住日本人,更多地讓它們把精力、人力、物力都集中在臺灣戰場,而不是分兵去做美國人的走狗和幫兇。這是整個戰爭局勢是否能向着有利於中國方面發展地關鍵之一。同時,也把美國人的一部分海空兵力也遲滯在臺灣戰場,同樣也能減輕祖國大陸的壓力。

但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這樣的話,幾十萬解放軍也被拖在了臺灣戰場。要有步驟地消滅已經登陸基隆地十數萬日軍以及其後續部隊,不保持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是不行的。況且,如果大規模地將臺灣部隊中的2-3個集團軍二三十萬部隊抽調回大陸戰場,也是困難重重。因爲美國的海空封鎖,將讓渡海的解放軍戰士面臨極大的風險,物資的損失可以承受,精英生命的損失則是無法忍受的。要降低危險性,惟有投入更大的海空力量與美軍抗衡,但這又是不現實的,象第50集團軍能夠提前從容地全身而退,已經是戰爭指揮者的高瞻遠矚了。

於是,其後果是:不能從臺灣抽調兵力快速地增援大陸沿海戰場,從而使中國大陸在短時間內無法形成對登陸美軍的戰術優勢。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了。況且,中國的戰爭潛力巨大,只要能維持目前的局面,中國還是能支持下去並最終取得勝利的。

當然,這是俞登以及其他戰略領導人考慮的問題,葉知秋只要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另外,葉知秋還在考慮一個問題。他早就聽說了西藏第5集團軍的“光榮事蹟”,並親自就這件事情專門致電正在“帶處分休養”的第5軍軍長,他的老校友——龍漢魂,一個勁地說怎麼就給你攤到了這件好事呢!痛痛快快地把那些敗類殺的一乾二淨!龍漢魂笑而不答:“老兄,我正在背處分呢!”兩人在電話的兩端哈哈大笑!

日本人理所當然地是敗類。但是交戰國雙方都要遵循“日內瓦戰俘公約”,即使日本鬼子過去和現在都會虐待甚至荼毒、殺害中國戰俘,但中國幾百幾千年來都要保持“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範,政策上從來不會虧待戰俘——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戰俘。甚至,他們的待遇比國家對自己軍人的福利還好!這次臺海戰爭被俘的臺灣軍人就受到了中國政府的熱情款待,吃香的,喝辣的,住星級賓館,到處免費旅遊,甚至還有大把零花錢去逛街!

當然,臺灣軍人始終是自己的同胞,而且政府的熱情款待是有政治目的的。但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呢?葉知秋讀過一本書,名字叫,裡面詳細描述了美帝國主義勾結臺灣政府虐待、殘害中國戰俘的種種惡行,而中國政府對美國戰俘卻是好吃好住,把他們養的白白胖胖地放回去。還有同是上世紀8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不同國家的戰俘,待遇截然不同,簡直天壤之別!難怪有些滅我之心不死的國家大肆叫囂:“放心地和中國人打仗吧,最多不就是當中國人的俘虜?很舒服的!”這次美國的局部動員令也很含糊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僞君子!”葉知秋是軍人,不想管太多的政治。但中國政府的“迂腐”和“軟弱”始終讓他咽不下這口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周恩來爲首的中國政府 “大度”地放棄日本的鉅額戰爭賠款,導致日本快速發展,繼續欺負中國這個事實,已經讓他很不爽了。而中國的對待敵國戰俘政策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對俘虜好,就能改變我們在人家國家或者在國際上的印象?不要忘了,俘虜始終是要放回去的,始終要給人家再次洗腦的!俘虜只在中國呆那麼一小段時間,人家俘虜可是要在自己國家呆一輩子的!不要把自己的影響力看的太強了!況且,你對人家好,人家會領情嗎?”曾經這麼一個傳聞——一個越南俘虜被放回去後,逢人便說:“中國好啊,吃的又好,住的又好!妞更漂亮!什麼時候再打回去,靠,搶一大堆中國女人享受一下!”葉知秋聽到了這個消息,幾乎把一口鋼牙咬碎!

“僞君子!”葉知秋有空就這麼發中國政策的牢騷。其實,不止他一個這麼想,全中國很多人都這麼想。特別是中國軍人。看到戰友帶着渾身傷痕和錯亂的精神回到祖國,看着戰友把忍了無數日夜的熱淚和冤屈傾瀉在祖國的土地上,他們就不想給那幫畜生一條活路!想想!你的對手是畜生啊!你能對他們好嗎?你遵守國際公約,他們能遵守嗎?不要再重演一幕又一幕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了吧!

古語說的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自身!”很多時候,以葉知秋爲代表的新中國鐵血軍人都不時地想:“你小兔崽子敢虐殺我們的同胞,我爲什麼不能對付你們的人?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我看你們再敢動我們一根毫毛!”其實現實情況也是這樣的。敵人之所以這麼囂張跋扈,出手狠毒,就是看準了中國的忍讓和窩囊啊!

但中國軍人的高尚操守要所有的解放軍戰士維護國際公約的正義和尊嚴。可如何在不違反國際公約框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懲罰敵人,就只能各出奇招了。第5軍就是一個很好地榜樣——我不虐待戰俘,我不要戰俘不行嗎???其實還有一個小秘密——爲什麼支援臺軍的日本第1特種旅僅有3人被俘,其他3000多人全部陣亡?呵呵,不言自明啊!

不過,新一屆中國政府好象沒有那麼迂腐了。從對第5軍軍長龍漢魂的“待遇”來看,這種事情還能繼續發揮一下……

總指揮部開通的很,只下達了戰役目的,沒有限制葉知秋的具體行動,而且,能提供的支持只要合理並不影響全局就全部滿足。葉知秋就乘機要了機動到基隆附近的岸艦導彈的全部指揮權。他心裡自然有滿肚子的小九九。其實,不用他申請,岸艦導彈也都是他的。他可是基隆戰役的總指揮啊!

葉知秋的策略是:圍而小打,掌控局面,維持空中均勢,拖住敵軍力量,最終一舉消滅敵人——由第12、27、31集團軍構成的臺北集羣,繼續圍困基隆,組建基隆集羣。不過根據實際情況,又進行了調整:用10個師又數個旅的兵力,共20萬人部署在基隆地區周圍和縱深,把日軍壓縮在長不到50公里,寬不到40公里的狹小地域內。其他部隊,包括武警機動師等共10萬餘人,或作爲戰略預備隊,或分散在臺北附近區域繼續清剿臺軍殘餘勢力或維持軍事存在。雖然臺軍大部分已經投降,但仍有一定數量的殘餘頑固分子拒不放下武器,在各個地方與解放軍玩着老鼠和貓的遊戲,嚴重威脅着解放軍的後方安全和局勢的穩定,令解放軍十分頭痛,因此還要分兵進行圍剿。

其中,步兵駐守在重點防禦地區,相互間火力範圍重疊,配合偵察部隊、無人偵察機,隨時觀察敵軍動態,防止出現包圍空檔,但不主動出擊;炮兵輪番作戰,24 小時不間斷炮擊,迫使敵軍疲於應付,同時有效殺傷敵人。具體分工是:裝備繳獲臺軍火炮的兩個旅進行大範圍覆蓋射擊,利用203毫米炮彈的巨大威力,以及工蜂6、雷霆2000火箭炮的密集火力不斷破壞敵人新建的堅固地面與半地下工事,同時給敵軍以武力震懾;另一個裝備國產PLZ45,83-152自行榴彈炮以及89-122自行火箭炮的獨立炮兵旅,在偵察兵的目標指示下對重點目標進行精確攻擊,對部分日軍人員、輜重集結地以摧毀性打擊,不斷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但又不是全部的軍事力量,如春蠶食葉般。岸艦導彈部隊嚴密封鎖基隆附近臺海海面。不斷髮射岸艦導彈襲擾往返的日軍軍艦,包括敵驅逐艦、護衛艦、兩棲登陸艦、運輸艦以及運裝大型軍事物資設備的滾裝船、集裝箱船等各類大中型艦艇,其中特別關照可能會運送遠程火炮、導彈等能給解放軍以實質性威脅的大型運輸船隊。

由於日軍的艦隊防空水平一流,因此,岸艦導彈部隊不必留一手,全力飽和攻擊,一是想觀察一下日本人的防空實力到底怎麼樣;二是飽和攻擊下,每天都有日本的艦隻受傷或沉沒,人員、裝備損失數目日日翻新;三是想浪費日本人的金錢。想想防空導彈多貴!特別是日本原產的,簡直一個超高價格軍事儀器!而爲了達此目的,葉知秋專門申請從國內調來了大批已經淘汰的或即將淘汰的岸艦導彈,如蠶式、C801、C802等,其中,蠶式可是從倉庫底翻出來的!如果銷燬,成本比發射出去還貴!所以海軍老以演習和訓練爲藉口,硬是保留了下來,其中的有識之士老早就算計着在未來可能的戰爭把這些古董派上用場了。而那些精銳地新型岸艦導彈,留在以後,自然會大派用場!

果然,日本人疲於應付,戰損的、消耗的防禦彈藥不計其數,特別是防空導彈,不用又防不住中國的導彈,用了對付的都是不值一文的過期“垃圾”,活脫脫地就是用金子砸石頭!即使是這樣,每天還是給那些過期導彈擊中幾艘軍艦。那個苦不堪言啊,解放軍指戰員想起來都忍不住笑!——小日本,你錢多不是嗎?!

加強空軍作戰能力,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美國人雖然沒有在臺灣登陸,卻部署了數量不菲的戰鬥機與解放軍展開制空權的爭奪。其中,美國第7艦隊兩艘航空母艦上的130多架戰鬥機,包括48架F-14A/B“雄貓”、62架F/A-18E/F、10多架剛列裝的F/A-35艦載攻擊/戰鬥機,以及從沖繩起飛的上百架各類型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每天都在臺海上空、臺北上空甚至是臺灣全境進行破壞騷擾。光這些傢伙,就夠空1師、空5師喝一壺的了,況且,還有日本的遠程戰鬥機助陣,空軍方面的壓力十分大!其中,很多飛行團的建制已經被破壞了!飛機嚴重不足,經常出現人等機的局面,而且,即使人員輪番登機作戰,飛行員也十分疲憊,戰鬥機的保養也成了大問題,戰機出勤率不斷下降。

爲爭奪制空權,唯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以地制空”戰術——大量部署地面防空力量。其中,在臺北地區部署剛剛裝備部隊的“鋼管”防空導彈系統一個旅,部署裝備紅旗-15/16(S-300PUM1/S-300V)一個旅;紅旗-17(TOR)、FM90一個旅;以及在野戰部隊大量配發QW-2/3單兵便攜式導彈和PGZ-95自行25毫米高射炮、PGZ-2000自行35毫米高射炮、90式35毫米牽引高炮,組成了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的全方位立體對空防護網。

隨着防空兵器地不斷進駐,逐漸解決了野戰部隊防空這個老大難問題,同時也勉強保持了臺灣戰場地區地相對地空中均勢。使部隊人員、裝備因空襲造成的損失降低到了可以忍受的地步。而“鋼管”地空導彈系統和紅旗-15/16(S-300PUM1/S-300V)效果最好,對美參戰10天來,一共擊落擊傷敵機65 架,有效的遏制住了美國鬼子的囂張氣焰。

就這樣,在保證了制空權不旁落的基礎上,解放軍地面部隊從容地對基隆地區的日軍進行了有條不紊地攻擊。每天都用炮火不斷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用岸艦導彈襲擊日軍的支援艦隊。有時候日本人忍無可忍,主動挑釁,招待他們的首先是炮*確制導彈藥的準確攻擊,被打殘了以後,解放軍再出動96式、99式坦克配合步兵進行反衝擊。而且淺嘗輒止,並不戀戰,消滅了一定的敵人後立即脫離接觸,反正不給小日本好果子吃。

第2節

目前的戰場形勢是:

日本已經進行了全國軍事總動員。其實,小日本在中國第一次與臺灣交戰的時候,已經在做軍事準備了。因此,他們這次調兵遣將到臺灣也十分迅速。到12月30號,累計登陸基隆的部隊有:第7坦克師(裝備90式主戰坦克)、第1坦克羣(混裝90式與74式坦克)、第2、4、5、8師(各轄3個齊裝滿員的團,各剩下1個團在日本國內繼續擴充)、第1、5炮兵旅、第1、7防空導彈旅、第1直升機旅以及通信、防化、工程等支援部隊,另有第12空中機動旅、第1空降旅在沖繩靠近前沿地帶隨時待命出發。空中自衛隊共100多架遠程作戰飛機每日奔襲臺灣。總計13萬人,600餘輛坦克、近千裝甲車輛和火炮,集結了日本自衛隊的50%的精銳。

而其面對的解放軍是由原來攻打臺北的第12、27、31集團軍重新整編組成的基隆集羣。包括2個一線裝甲師(全部裝備99式或96式坦克)、2個機步師、4個步兵師,4個獨立炮兵旅(其中兩個旅全部裝備繳獲的M109A3、M109A6155MM自行榴彈炮以及M110A2203MM大口徑自行榴彈炮及火箭炮),2個空軍師,1個岸艦導彈旅又一個團,10個防空旅(團),1個陸航戰鬥直升機團以及其他小規模建制的戰鬥部隊和支援部隊,總共20萬人,另有10萬餘人部署在基隆——臺北一線,維護戰略縱深。

這樣,解放軍在人數上就形成了2:1甚至2。5:1的絕對優勢,而裝備上也佔一定的優勢。

其實,決定戰爭勝負最主要的因素是敵對雙方所處的戰場地理環境。

基隆北部面海,另三面環山。以丘陵地段爲主。並不適合機械化部隊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雖然日軍一登陸基隆,便以最大的速度擴大登陸場,並積極向內陸擴張,但即使這樣,還是被迅速趕到的解放軍壓縮在方圓不到2000多平方千米的地域內,暫時無法有大的突破。而其戰略縱深,哦不,只能說是戰術縱深小的可憐,即使是解放軍的152/155毫米火炮就基本上覆蓋了他們所防守的任一個角落,更不用說解放軍射程達到80千米以上的A100型以及射程爲180千米的WS-1B300毫米火箭炮系統了。

而那長不到50千米。寬不到40千米的地段,更是限制了日軍的活動範圍,十數萬人,數千大型裝備,把基隆地區擠的滿滿當當。這可是軍事大忌!萬一解放軍真的下狠勁不計成本地火力覆蓋,那麼所有日軍性命堪憂!

而解放軍卻佔盡了地利優勢——環繞基隆及周邊地區的各大小山脈,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戰場,剛好成了解放軍的瞭望哨和據點;而且包圍圈不算太大,火力控制空隙也沒有多少,即使薄弱的結合部,也有天險幫忙,十分得力。而基隆地區通向外部的公路、鐵路等交通要道,全部有解放軍重兵把守,日軍要想殺出一條血路,實在困難;另外解放軍的偵察手段今非昔比,要全面照顧好這個區域,也不是什麼難事,因此,日本方面的奇兵突襲,暗渡陳倉也很難奏效。

日本臺灣派遣軍總指揮小野太郎很清楚地知道目前日軍的狀況。如果再不找一個突破口,開闢更廣闊的戰場的話,即使有再多的援軍,也將做困獸之鬥,遲早都會給解放軍一口一口吃掉。爲今之計,只有拼個魚死網破了!

但前幾次試探性的進攻,都被解放軍輕鬆地瓦解了,夾雜在其中的一次較大規模的攻勢,是希望最好能打開一個突破口,然後乘勝擴大戰果。但解放軍精的很,先是大口徑火炮打擊,然後步坦協同,在相對比較開闊的地區進行了一場坦克戰,把經過炮火“洗禮”,元氣大傷的日軍裝甲部隊打了個屁滾尿流,鎩羽而歸。

小野太郎仔細分析了失利的原因,總算總結出來一條——投入進攻的兵力還不夠多,在突破方向形成不了壓倒性的軍事優勢,而且海空支援也不到位,所以連遭敗績。

他對手下的參謀們講了自己的看法,然後責成他們儘快擬定一個成熟的作戰方案。3天內發動總攻,誓要擊垮解放軍,一舉突破包圍圈!

黎明前的夜色總是很黑,甚至伸手看不見五指。大部分解放軍指戰員都沉浸在夢鄉之中,只留下戰備值班的戰士警惕地巡視着戰場。

解放軍的站崗放哨方式也是很特別的,分明暗哨。這是一名連長在看了美國的戰爭片之後幡然醒悟的。影片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小隊潛入敵後的特種部隊乘夜色摸到敵營地,其中一個特種兵悄悄來到敵哨兵的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捂住對方嘴巴,然後“喀嚓”一聲……敵人的營地就這樣被報銷了。

那位連長想,在戰爭中夜襲營地的事情肯定會經常發生,而敵人什麼時候過來,誰也說不準。如果真的只有單一的明哨,即使再多,也很容易給敵人全部報銷,而沒有一點預警。這樣,部隊集結地的安全便十分脆弱了。

於是,這位連長便發明了明暗哨:哨兵如常巡邏,但在隱蔽但又能綜觀全局的地方,安排的數個暗哨,巧妙僞裝,一動不動。這樣,即使敵人偷襲了明哨,但其一舉一動都落在了暗哨的眼裡,暗哨就可以根據危險程度採取必要的措施了。

這個站崗的方法的確有用。在軍區的一次實戰演習中,這個連就成功地消滅了偷襲的“敵人”,爲己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這種警戒方法,也就在全軍推廣開了。

突然,一位哨兵藉着夜視儀看到從己方陣地方向走來了一個人影。在戰時,不管是從哪個方向來的,都有可能是敵人。於是哨兵立即舉槍瞄準,同時喝令黑影“站住!口令!”其實這時候,已經有很多槍口從明處暗處都對準了那個黑影了。“颱風!”哨兵放下了槍,但仍按照規定覈實了來人的證件。

黑影不是別人,正是基隆集羣司令員葉知秋。不知怎地,他今天怎麼睡不香,本來身體十分疲憊,但不到天亮就十分清醒了。再躺在牀上也沒什麼意思了。便想出去走走,吹吹夜風,順便思考一下問題。

最近幾天敵人的表現十分異常。基隆方面日軍的攻擊一下子減弱了,幾乎就剩下解放軍的炮兵部隊在唱“單簧戲”。要是以往,日軍每天都會在飛機、艦炮、火炮的掩護下,輪番對解放軍的前沿陣地進行試探性突擊,甚至有時的攻擊強度明顯帶着要撕開解放軍陣地一個大口子的味道。雖然都被擊退了,但日本鬼子一直都不肯死心。

可是,這兩天,日本人除了零星的炮擊外,不再有大的動作,但根據初步偵察顯示,敵人正在增大海運力量,不斷增加、調動兵力,並且加強了反偵察手段——解放軍的派出的無人偵察機要麼被擊落,要麼被迫返回,全部無功而返。這樣,葉知秋對敵人的狀況瞭解也十分有限了。

葉知秋意識到有大事將要發生。他失眠了。正如黎明前總有一段時間是最黑暗,最寧靜的一樣,在勝利的曙光來臨前,也肯定會出現短暫的黑暗和寧靜。而就在這短暫的寧靜中,卻隱隱透出了無限殺機!

十二月的基隆。夜風還不能以料峭來形容。但葉知秋仍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戰。

解放軍基隆集羣參謀部如往常一樣忙碌。而這天更透出一絲緊張。參謀們也意識到了近幾天的反常情況,在葉知秋的提醒下,更是肯定敵人會有大的動作。於是,都在着手分析日軍可能的突破方向、戰役企圖,計劃實施步驟,以及解放軍如何調兵遣將,任何對抗對方可能發動的強大攻勢……

解放軍炮兵的炮擊行動明顯升級,而前線偵察員也不斷地將敵人遭受炮擊後的反應及時傳回司令部,供參謀們分析。解放軍參謀就根據這些零星的情報,穿針引線,把它們縫合在一起,希望能逐步看清敵人的部署。

200Y年1月1日凌晨5時50分,解放軍上千門火炮一起怒吼!不同口徑的榴彈、火箭彈、燃燒彈、高爆彈、子母彈,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將日軍駐紮的基隆地區變成了一片火海。

但敵人靜默。沒有絲毫的反擊!

防止敵人先發制人的反炮火準備在持續了30分鐘後結束。

200Y年年1月1日早晨8時正。日軍地面部隊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準備。與此同時,巡弋在基隆附近海面的50多艘戰鬥艦只上所有的大口徑艦炮,甚至艦對艦導彈,艦對面導彈也同時開火。這還不只,天空上突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無數架戰鬥機、轟炸機,氣勢洶洶地向解放軍撲過來!

日軍代號“新年曙光”的進攻行動迅速拉開了帷幕。

雙方炮兵開始對射。炮位偵測雷達的使用,使火炮一開火,便將位置暴露的一清二楚。如果火炮發射完後,撤出陣地稍慢一點,便會在對方的報復攻擊中灰飛煙滅。每個炮班戰士都懂得這一點。所以手腳比平時利索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戰鬥實在太激烈了,到處都是呼嘯而來的炮彈,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根本都不知道下一個預設炮兵陣地是否存在,或是否安全。

於是,雙方“發言”的火炮都損失慘重。相比之下,解放軍的損失輕一些,因爲包圍圈外圍地域廣大,因此,各類火炮,特別是自行火炮機動範圍較大,預設陣地也較多;而日軍再怎麼挪,也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瞎折騰,怎麼走都是死路一條。

但日本火炮的任務似乎也完成了。

基隆正南往宜蘭方向的解放軍部隊的壓力最大,損失也相對最大。因爲日軍陸軍與海軍把90%的炮彈、導彈,空軍把100%的防區外武器都用在了他們身上。如果不是其他方向的友鄰部隊的全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壓制了敵人的炮火,說不定就崩潰了。

但即使如此,解放軍正南方面軍也一下子在炮擊中損失了5%的人員,近3000人(犧牲856人,失蹤24人,受傷2000餘人,大部分都是炮兵),35%的火炮,22%的防空兵器以及無法估量的其他損失。

但好在沒有傷到筋骨。

其實,針對日軍近期的異常活動,解放軍早有準備:對防禦地段的兵力進行了重新的配置——在敵可能進攻的方向,都重點部署了大量精銳的部隊。同時還加快加強了野戰工事的修築,預防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的炮擊和空襲導致對人員的大量殺傷。好在地處丘陵地帶,山區天然洞穴也多,稍加改動,便成了良好的屯兵洞。

而凌晨5時50分的反炮火準備,也是在解放軍參謀人員通過細緻的分析和周密的思考最終得出的日軍發動總攻時間的基礎上制定的。解放軍在前一段時間的整軍活動在這時候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益——經過優勝劣汰後精選上來的,各個身手不凡的解放軍參謀們終於證明了他們才擁有最優秀的集體智慧!在沒有敵人內部可靠消息的基礎上,僅僅憑着零散的情報,就基本準確地預測出了敵人的意圖,而預測敵人總攻的時間只提早了一個鐘頭!

就因爲較爲精確的反炮火準備,把日軍的部署一下子打亂了,突然遭受的猛烈打擊不僅使部分正在集結的日軍損失不小,同時還把他們打懵了,導致進攻往後整整推遲了一個小時——原定於200Y年年1月1日早晨7時正的進攻,一直到8時才正式實施。

但解放軍方面也十分納悶。爲什麼在持續30分鐘的,臺灣戰役有史以來密度最大,最猛烈的炮火打擊下,日軍的火炮還能夠“肆虐”?而且回敬解放軍的是幾乎同樣激烈的打擊?

戰後才知道,解放軍低估了日本方面工程兵的實力。即便在解放軍每天的炮火襲擾和定點摧毀中,日軍工程部隊也頂住壓力,硬是在數天的時間內,修建了無數個永固型地下、半地下工事,同時也利用分佈其間的少量丘陵,挖空山腹,儲藏裝備和人員。而修築這些工事所需的快乾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全部是由日本國內海運過來,在損失了相當部分後,仍發揮了最大的效應。象快乾水泥,其所製成的混凝土,24小時後即可達到最大硬度,可立即交付使用;象盾構機,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在離地面10米的地下挖出直徑20米的隧道……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日本強大的科技實力!

而日本的僞裝部隊,運用最新的戰場僞裝技術及設備,也比較成功地欺騙了解放軍的偵察兵。使日軍的實際損失情況“看”起來很大,而新的工事卻不動聲色地隱藏了起來。

還有一點。由於沒有完全準確地預測日軍發動進攻的時間,解放軍提早1小時進行了炮火反準備。雖然給日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並打亂了計劃,但一般來說,各兵種大部分只會在總攻前10-30分鐘進入露天陣地,待命行動。因此,日軍的大部分兵力和裝備都沒有受到直接的攻擊,包括新運到的大批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FH70155毫米牽引榴彈炮、M270自行火箭炮以及90改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而全部損失的露天裝備和人員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

反而在雙方對攻的時候,由於沒有堅固的工事保護,完全暴露在對方的火力打擊之下。要生存只能是拼發射速度、彈着精度以及看誰打完跑得快;另外,就要靠運氣了。

在這時候,日軍才吃了大虧。雖然有海空支援,但由於地段所限,再加上99式自行火炮等兵器的差強人意,日本炮兵部隊終於頂不住從四面八方飛來的炮彈,在火力接觸的前半個小時內,就損失了75%的火炮等重型裝備和70%的炮兵及其他人員。

解放軍正南方面軍承受的巨大壓力,在空軍面前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基隆集羣指揮部根本就沒想到日本會糾集美國,一下子出動了那麼多的飛機!

雖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空1師、空5師的全體飛行員在戰鬥開始前一個小時,就集中在機場防空洞中側着耳朵等待起飛的命令了。而且緊急從大陸方面補充了100多架戰鬥機,包括60多架殲-13,以及空6師兩個團編制的飛行員。這些,都是在葉知秋向中央軍委的強烈請求下,昨天才剛剛到位的。現在,兩個空軍師又兩個戰鬥飛行團都達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

當解放軍的遠程警戒雷達屏幕一片雪花時,空軍雷達兵就馬上意識到敵人的空軍將有大的行動了。他們及時通知了空軍指揮部。然後立刻熟練地轉換頻道,開動剛剛裝備部隊,還正處於評估試用期的抗干擾設備,對空中來犯之敵進行準確跟蹤。當雷達屏幕恢復正常時,雷達兵反而大吃一驚——天哪!這麼多的敵機!!!

敵機的確很多,如果不是在雷達監視器上顯示的顏色不同的話,幾乎就會以爲那上面是再次遭到電子干擾的雪花了——綠色的亮點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整個屏幕,正快速地變大——向解放軍陣地撲來!

初步估算,敵機至少在300架以上!

空軍基地的警報一次又一次地響着。在淒厲的響聲中,一批又一批的飛行員井然有序地從戰備值班室裡飛快地跑出,飛快地越過停機坪前的草地,飛快地在地勤人員的協助下登上飛機、調整位置、關閉座艙、檢查儀器、點燃發動機、請示起飛……整個動作一氣呵成,有條不紊。然後,一架又一架的飛機在指揮塔的引導下,出發、進入跑道、滑行、起飛……然後在空中編隊,向來犯之敵方向迅速地撲去……

很快,一個又一個大機羣形成,兩片綠色的“雪花”越來越近了。

解放軍空軍首先起飛的是Su-30MKK機羣,這是中國空軍目前最爲先進的戰鬥機。由於其雷達火控系統功能十分強大,探測距離也是中國戰機裡面最遠的,在空戰中往往起到了戰鬥預警機及指揮機的作用——一架Su-30MKK能引導四架Su-27/殲11或者殲10、殲13向敵人發起中遠程攻擊。而其空戰能力與對地攻擊能力也首屈一指。因此,爲了更早對戰場有更直觀的瞭解,並儘快形成戰鬥力,也爲了儘可能地保存這種王牌飛機(因爲越晚起飛的飛機,遭受空襲並被毀於地面的機率越高),所有能戰鬥的Su-30MKK一次性就全部起飛了。

指揮部明顯地感覺到——空軍的生死存亡,就在這一戰了,根本就沒有保存實力的必要。

緊接着起飛的是Su-27/殲11、殲-10、殲-13機羣。在劃定的區域內,大家很快就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則編好了戰鬥隊形——Su-30配殲-13,Su-27/殲-11配殲-10,然後分別迎擊地面指揮站分配好的敵機去了。

張揚駕駛的是殲-13——剛剛從飛機制造廠趕造出來的原FC-1/超7。而他自己,則是剛從空軍飛行學院緊急畢業的新一代戰鬥機駕駛員。同他一起趕赴臺灣的還有與他一起畢業的兩個班的學員一共60多人,全部編入了空6師第502殲擊機團。

戰事十分緊張。張揚及他的同學都比平時提早半年畢業了。在接到畢業通知後,他們用了短短的20天來熟悉剛分配到空軍的殲-13。說實話,雖然FC-1/超7早就試驗成功並定型了,但被稱爲殲-13,且被空軍大量使用還是這幾天的事。因爲先進戰鬥機損耗實在太大,複雜的生產工序完全趕不上消耗的速度。惟有拿生產工序相對簡單,但戰鬥能力也相對下降的的殲-13補數了。

按計劃,張揚他們所在的空軍師原本也是換裝殲10的,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大批的殲13進駐,使他們飛國產第四代戰鬥機的心願化成了泡影。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他們馬上兢兢業業地試飛並熟悉新夥伴。因爲他們知道,要上戰場殺敵,就靠這些傢伙了。

很快,嚴格的訓練以及熟練的飛行技能使他們很快掌握了殲-13的全部飛行性能,同時也喜歡上了這個靈巧的小傢伙。20天的換裝訓練後,他們駕機直飛臺灣台北機場。

剛穩定下來,3天后,就遇到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空戰。

張揚穩穩地控制着駕駛杆。同時,他不斷地注意着通過數據鏈從Su-30傳來的各種數據。由於殲-13雷達功率較小,探測距離較短,所以在戰鬥初期乾脆不開雷達,保持靜默,而直接與Su-30共享敵我雙方態勢,從而也一定程度上隱蔽了自己不被敵機發現。

很快,他就知道了對手的實力到底有多大了。他的握着駕駛杆的手也不禁冒出了一層冷汗。他平時很冷靜的,在訓練中,在同伴全被“擊落”,自己以一敵四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出過一滴冷汗,並且一直微笑到了最後。

但現在是實戰!而且,他從彩顯上看到的是一大堆如狼似虎的日本F-15J,F-2,美國F-14B,F/A-18E/F,甚至是F-35!全部是比他的殲-13先進一大截的戰鬥機!

“我有把握保證自己不被擊落嗎?”他問自己。

平時個性十分張揚甚至是張狂的張揚,竟然會擔心自己的安危了。而以前每次駕機升空,他唯一的念頭就是——這次我能擊落多少“敵機”?

第1節 第11章 第3小節 第57章 第3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5章 第3章 第2節 第50章 第2節 第7章 第46章 第34章 第3節 第2節 作者的話第17章 第42章 第57章 第18章 第2節 第1章 第15章 第1節 第28章 第34章 第43章 第45章 第47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58章 第3章 第1節 第11章 第2章 第36章 第3節 第3小節 第35章 第9章 第38章 第57章 第37章 第1節 第17章 第27章 第38章 第57章 第2節 第38章 第50章 第35章 第3節 第16章 第32章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1章 第15章 第3節 第3節 第37章 第47章 第1節 第41章 第2節 第2節 第53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37章 第29章 第1節 第10章 第1節 第3節 第59章 第1節 第19章 第9章 第5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1章 第16章 第3節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11章 第3小節 第57章 第3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5章 第3章 第2節 第50章 第2節 第7章 第46章 第34章 第3節 第2節 作者的話第17章 第42章 第57章 第18章 第2節 第1章 第15章 第1節 第28章 第34章 第43章 第45章 第47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58章 第3章 第1節 第11章 第2章 第36章 第3節 第3小節 第35章 第9章 第38章 第57章 第37章 第1節 第17章 第27章 第38章 第57章 第2節 第38章 第50章 第35章 第3節 第16章 第32章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1章 第15章 第3節 第3節 第37章 第47章 第1節 第41章 第2節 第2節 第53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3節 第37章 第29章 第1節 第10章 第1節 第3節 第59章 第1節 第19章 第9章 第5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1章 第16章 第3節 第2節 第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