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關隴舊臣

朱,一定是他了,太極宮事變後他便不知所蹤,他竟把自己妹妹獻給楊,以隱藏在蜀郡,事隔不到一年,又露出了他的猙獰面目,也只有他纔有其父朱希彩的舊部,能夠殺楊全家,想通了這一點,一切疑問都迎刃而解。

以朱的心性,他怎麼可能坐以待斃,蜀郡必亂,看來大唐要進入多事之秋了,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機會要到來呢?

張煥的腦海裡一時閃過無數念頭,旁邊的裴俊見他神情有異,不由有些詫異地問道:“賢婿想到了什麼?”

張煥攝住心神,笑了笑道:“我在想,如果真是這個朱武所爲,他怎麼可能束手就擒?這件事處理不好,蜀郡那邊可能就會鬧出事端來。”

“蜀郡那邊是崔圓的事,他會去解決。”裴俊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沉吟一下,便道:“關鍵是楊死後空出的內閣輔臣一職,崔圓欲讓崔慶功入閣,我則主張讓嶺南節度使李勉接任,在這一點上,我們分歧很大。”

裴俊負手走到窗前,讓微風清醒他有些紛亂的思緒,良久,微微嘆了口氣道:“我也沒有料到門蔭案的修正會帶來如此大的衝擊,年初已蔭了七十七人,三月又再次蔭二十二人,五月時,五六品官員呼籲太強烈,只得又補蔭三十七人,可這樣一來,吏部從進士中選官本來就少之又少的二十四人,又壓縮到了十二人,甚至連明年的官員定額都已經佔滿了。不僅民間反對聲高昂,甚至也激起了宗室地強烈不滿。所以我提議讓李勉入閣,就是爲了安撫宗室。可是他崔圓卻絲毫不理會,堅持要崔慶功入閣,他崔圓在這件事上做得有些過了。”

張煥沒有說話,如果僅僅是裴俊說的這樣,事情就未免有些太牽強,本來崔、裴二人在內閣中就保持着一種權力平衡,崔圓控制王、楊;裴俊控制楚、盧,然後韋諤中立,現在楊死了,當然應該由崔圓推薦人選。但裴俊現在卻想打破這個平衡,崔圓怎麼會同意呢?

張煥越想越覺得事情不會是那麼簡單,或許還有什麼隱情,或許裴俊並沒有完全對他說實話,這時,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言地裴明凱忽然道:“去病也許還不知道吧!韋諤之子韋清在二十天前已秘密和崔寓嫡長女訂婚。”

這一語出,張煥的臉色大變,聯姻只是一個外在表象,在聯姻背後是韋諤最終倒向了崔圓,內閣地力量對比失衡了。林雷難怪裴俊急於想在內閣中拉入宗室,現在崔圓的所作所爲已經將自己推到了宗室的對立面,宗室入閣也就意味着崔圓剛剛取得優勢將發生逆轉,裴俊的真實目的也並非他嘴上說的那麼光彩,什麼安撫宗室,說到底,一切都還是出於他自己的利益考慮。

他心中暗暗冷笑了一聲,並沒有表態。他想聽一聽裴俊對自己的解釋。

裴俊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自己再三向他叮囑,此事不能外傳,他還是說出來了,一個不知輕重的東西。要壞自己大事。

裴俊趕來見張煥的真正目地就是要在這件事傳開之前。安撫住張煥,不准他輕舉妄動。他知道張煥是一個極有主見之人,尤其這件事涉及到他的切身利益,過早的告訴他,會激起他的反彈,會使自己後面許多步棋都無法走出,所以,他打算先將張煥引到自己的思路上來,再慢慢和他商量如何化解此事會引發的後果。

可是兒子的魯莽卻打亂他在張煥身上的佈局,裴俊有些尷尬地笑道:“這就是我來找你的目的,我希望你把事情看得更透徹一些,韋諤雖然和崔圓結盟,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會成爲第二個王昂,畢竟他們之間有過太多地宿怨,一兩年之內他們不可能消除彼此間的猜疑,所以你不要輕舉妄動,我仍然會全力支持你壯大自己的實力,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李勉進入內閣,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儘管裴俊將崔、韋結盟說得輕描淡寫,但張煥還是有一種直覺,促使崔圓和韋諤結盟的動機就是因爲自己,極可能是會西堡一戰讓崔、韋都同時看到了威脅。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們之間就不存在裴俊所說的,彼此間有猜疑,他們有着共同的敵人,崔圓急不可耐地想對自己下手,這也是韋諤極想做之事,沒有了鳳翔軍的後顧之憂,兵力佔優地韋諤絕不會讓自己發展壯大,這一刻,張煥已經感覺到了一場危機正向自己慢慢襲來。

沉默良久,張煥緩緩說道:“關於內閣補缺一事,我的意見只有一個字:拖!,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蜀中不久必有大變。”

說到這,他忽然冷笑了一聲,“我覺得崔圓應該想到那個朱武是誰,如果他沒想到,那他的山東軍就有問題了。”

張煥已經離去了,裴俊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崔、韋結盟;內閣補缺;蜀中亂局;三件事情糾纏在一起,讓他心中煩亂不堪,他想理個頭緒出來,卻又不知該從何入手,這三件事看似渾不搭界,其實是一環扣着一環。

想了一會兒,裴俊終於無奈地嘆了口氣,或許張煥說得對,這三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靜觀其變,或許在等待中,解決它們地辦法就會悄然出現,他停住腳,冷冷地瞥了一眼站在門口地長子,吩咐他道:“去告訴丁將軍,讓他準備一下,我們即刻返京張煥離開刺史府,也沒有心思順便去拜訪一下金城郡刺史郭英,而是心事重重地向辛雲京府中行去。和裴俊不同的是,他並不關心內閣補缺一事。那件事與他關係不大,他關心地是崔、韋結盟和蜀中亂局。這兩件事都涉及到他地切身利益,前者是威脅,而後者是機遇。

如何擺脫威脅、抓住機遇,這就是考驗他智慧和決斷的時候了,機遇並不是能時時出現,而成功者地奧秘就是在機遇出頭的那一霎那,牢牢地抓住它。

想到這裡,張煥猛然下定了決心,他跳下馬,快步來到一家店鋪裡。問掌櫃借了紙筆,他飛快地寫了一封信,交給了一名親兵,並低聲囑咐他道:“你去一趟成都,將此信交給掌管楊府地朱武,就說他的老朋友很惦記他。”

辛雲京的府邸在金城郡南門附近,離刺史府約四里遠,是一座佔地極大的府宅,辛雲京也是中唐名將,安史之亂後他歷任河東節度使以及太原留守。他與張家的關係極好,慶治十年,他任河西節度使,多次與吐蕃作戰,在河隴軍中有着極高的聲望。

只可惜在前年回紇入侵中,他的河西軍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因此被韋諤趕下臺,回家養病。養病當然只是一個藉口,但久居家中,他也真的悶出病來。

張煥抵達辛雲京府邸時正好是午飯時間,聽說張煥已到,辛雲京親自迎出了大門。

張煥雖然久聞其名。卻是第一次見到辛雲京。只見他年紀約六十餘歲,面色焦黃。身材高大,大步走下臺階虎虎生威,有着一種大將軍的氣勢,張煥連忙上前向他見禮,“河東張煥見過辛世叔!”

“賢侄快快免禮!”辛雲京按住張煥的肩膀,仔細打量一下,微微點頭笑道:“和我想地一樣,果然是個做大事的人,張家出了你這樣一個後人,張若鎬九泉下也可瞑目了。”

“我在河西也常常聽到百姓們讚頌你,早就想來探望,卻沒有時間,一直拖到今天,還請世叔莫怪!”

辛雲京不禁仰頭大笑,“你幹掉了路嗣恭,將韋諤軍趕出河西,替老夫出了一口惡氣,我感激你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怪你,來!來!來!到府裡說話,我再給你介紹幾個世叔,他們都是專程爲見你而來。”

張煥略有些詫異,不知道自己在金城郡還有什麼世叔,他跟着辛雲京進了府中,來到客堂之上,只見客堂裡早已擺好了酒宴,席上坐了三個老者,正在交頭接耳,他們見辛雲京將張煥領進來,紛紛站了起來,面帶微笑地看着張煥。“這幾位都是住在金城郡的退仕老臣。”

辛雲京指着一名氣勢威猛的紅臉膛老人道:“這位便是當年血戰羊馬城的名將,荔非元禮。”

張煥肅然起敬,向他深施一禮,“張煥參見前輩!”

荔非元禮是羌人,在安史之亂中他跟隨李光弼立下了赫赫戰功,荔非元禮眯着眼向張煥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辛雲京又指着另一名留着一尺長鬚、氣質雍容的老者笑道:“這一位也是當年有名的大將,姓白,賢侄不妨猜一猜他是誰?”

張煥略一沉吟,眼睛忽然一亮,“莫非前輩就是吐蕃人聞之喪膽的朔方節度使白元光?”

那老者捋須笑而不言,白元光是高昌王室後人,安史之亂中也是跟隨李光弼,屢立戰功,安史後他鎮守靈武郡,數次大敗吐蕃人,被稱爲吐蕃人剋星。

這是最後一名面目和藹的老者笑道:“我便是老將馬,你就不要驚訝了。”

這四個人都是大唐名將,雖然都退仕了,但他們在軍中的威望都極高,今天他們四人突然出現,令張煥着實感到驚訝。

辛雲京看出了張煥地疑惑,他淡淡一笑道:“張都督不必吃驚,李泌曾給我們說過你的真實身份,當年豫太子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時,我們都是他的老部下,都是忠心擁護他爲帝的老臣。

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166章 機會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44章 斬草除根第65 章 慢收官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67章 驚天變第83章 探家主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7章 救少主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45章 年夜飯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168章 抉擇(下)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416章 筆筒案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67章 驚天變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8章 疑蹤驚現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93章 臨抉擇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90章 張若錦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416章 筆筒案第75章 爭兵權(四)第60章 罷官職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48章 重大決策.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41章 故人信第21章 柳條箱第3章 揮琵琶(中)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98章 崔計裴謀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148章 聞弦第85章 遇故人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11章 萬里來使第1章 碎葉截銀(上)
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166章 機會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44章 斬草除根第65 章 慢收官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67章 驚天變第83章 探家主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7章 救少主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45章 年夜飯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168章 抉擇(下)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416章 筆筒案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67章 驚天變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8章 疑蹤驚現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93章 臨抉擇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90章 張若錦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416章 筆筒案第75章 爭兵權(四)第60章 罷官職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48章 重大決策.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41章 故人信第21章 柳條箱第3章 揮琵琶(中)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98章 崔計裴謀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148章 聞弦第85章 遇故人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11章 萬里來使第1章 碎葉截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