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

bookmark

天色已經麻麻亮,一名侍妾拉開了窗簾,窗紙上透出了濛濛的淺灰色,“把窗戶也打開了吧!”崔圓十分疲憊地低聲說道,侍妾猶豫了一下,還是遵照他的話打開了窗戶,寒冷而新鮮的風頓時迎面撲來,將房間裡渾濁的空氣洗滌一空。

崔圓半躺在牀榻上貪婪地呼了一口新鮮空氣,又輕輕按了按太陽穴,滿臉疲憊之態漸漸地消失了,他已經一夜未眠,張煥送來的信使他苦苦思索了一夜。

信就在他的枕頭旁,內容很簡單,甚至不能稱之爲信,只能算作是一張便條,裡面的內容大致就是願爲朝廷蕩平朱匪等等。

內容十分簡單,但令人尋味的並不是這封信本身,而是它送來的時機和對象,崔圓當然知道張煥絕不是什麼心血來潮,更不是爲了娶自己女兒的討好之舉,他是另有深意。

如果是換做另一個人來看這封信,他的第一個反應必然是張煥要背叛裴俊,而投靠崔圓,但崔圓卻不這麼想,他與張煥打交道快兩年多了,早已摸到了張煥的行棋風格,崔圓心裡很清楚,張煥從來就沒有投靠過裴俊,他們之間僅僅只是互相利用。

而現在裴氏興盛、崔氏勢弱之時,他更不會雪中送炭,反來相助自己,蕩平朱匪只是給他崔圓畫了一張餅,三年、五年還是十年,這些都沒有說,所以他的用意絕不是這封信的內容,而是他通過這封信向自己表達一個立場,他張煥將中立了。

應該是這樣,這一點崔圓很快便想通了,但讓崔圓幾乎一夜未眠的原因卻是裴俊昨天的拜訪,他有一種直覺,恐怕裴俊即將要對自己動手了,而張煥這封信是否可以看成是裴俊動手之前的一種先兆呢?

就在這時。大管家慌慌張張跑進屋來,他拿着一封信,急對崔圓道:“老爺!小姐剛纔出離開了府邸,她留下一封信。”

崔圓一怔,他接過信,三下兩下打開,一行娟秀的小字出現在他眼前。女兒在西域建立了春蕾堂,放心不下,今又隨張君西去,望父親保重身體,勿爲女兒掛念!

張煥走了!崔圓大吃一驚。張煥昨天上午才抵達長安,怎麼今天就走了,昨晚女兒深夜送來信,竟是因爲這個緣故,難道!難道!他的信是在給自己示警不成?

崔圓的心中亂成一團,他急欲站起身,卻忘了自己根本無法站起。忽然,他感到了一陣劇烈地眩暈,他身子晃了晃,一下子摔倒在牀下,將旁邊案几掀倒,上面茶杯、藥碗紛紛打翻在地,摔得碎片,大管家和幾名侍妾慌了手腳,他們七手八腳將崔圓擡上牀榻,大管家見老爺臉色異常慘白。他來不及再管崔寧之事,急跑出房間命人去請御醫。

半晌,崔圓慢慢睜開了眼睛,他輕輕嘆息一聲,對幾名搶進屋的侍衛虛弱地說道:“速去把崔寓給我找來!”

長安西二十里之外,張煥表情嚴峻地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眺望着東方地平線,一輪紅日正從瀰漫大地的濃霧中噴薄而出,萬道金光映紅了天際,映紅的樹林。莽莽樹林如漂浮在浩瀚的大海之中。

在他身後是如白練般的鎬水,兩千騎兵正靜靜地屹立在清晨的寒風之中,這時,遠方傳來地激烈的馬蹄聲,隨即二里外的官道上出現大羣騎兵的身影。他們疾馳而來。在他們中間,隱隱夾雜着一輛馬車。片刻,騎兵羣匯入了大隊,張煥一抖繮繩,催動戰馬向那輛馬車馳去。

車簾拉開了,露出了崔寧美麗而又充滿了生機勃勃的臉龐,她地笑容儼如朝霞一般燦爛,憂傷已經在她眼中不復存在,他們倆相視一笑,此刻,再不需要什麼語言,他們的心已經相通,千言萬語都在一笑中消融。

張煥擡起頭,迎着萬道金光,一股豪氣從他心底騰起,他重重一揮手,大聲令道:“出發!”隊伍迅速啓動,二千騎兵浩浩蕩蕩向西開去。

從長安到鳳翔約三百餘里,按普通腳程,二天便可抵達,正月初三,張煥的大隊人馬抵達了鳳翔,這時,天色已經近黃昏。

在崔圓調往蜀中的大軍中,就有駐紮在鳳翔的三萬重軍,軍隊在蜀中全軍覆沒,而新的軍隊一時還沒有補充進來,此刻鳳翔的防禦十分薄弱,尚不到八千人,由於兵力稀少,使得所有地軍隊都集中到了鳳翔城和散關兩個戰略要地,而它的屬縣,如縣、陳倉縣、岐山縣等等都幾乎毫無駐軍。

由於崔慶功被免職,現在的鳳翔節度使便由原來的節度副使李莫擔任,張煥大隊人馬離鳳翔城還有約五里時,李莫便親自帶了數百騎兵前來迎接。

他已經接到崔圓的飛鴿傳書,命他放張煥回隴右,但是不得進鳳翔城內,只能繞城而走,不過就算沒有崔圓的命令,李莫也一樣會放張煥回隴右,就在接壤的開陽郡內,駐紮有張煥的一個營,約一萬餘人,而在開陽郡西面的隴西郡和北面的原郡內,都各有一萬駐軍,甚至再往西地金城郡內更有張煥直屬的數萬大軍,如此密集的軍隊駐防使李莫深爲忌憚,他很清楚,如果張煥想拿下鳳翔,實在是輕而易舉。

“張使君前幾日纔去京中述職,怎麼今天便回來了?”李莫迎上來笑眯眯問道。

張煥拱拱手笑道:“實在是放心不下,所以便趕回來了。”

說着,他看了看天色又笑道:“現天色已晚,我打算在鳳翔歇一夜,不知是否方便。”

“我就是爲此事來找張使君商量。”李莫十分爲難地說道:“並非我不想讓使君進城,而是城內軍心不穩,我怕張使君進去反而會引發事端,所以張使君若要歇息,能否去虢縣或者岐山縣?”

“這倒無妨。”張煥笑了笑,又不露聲色地隨口問道:“城中爲何軍心不穩。”

“唉!”李莫重重地嘆了口氣道:“說起來不怕使君笑話,蜀中一戰死了這麼多人,鳳翔城內住着很多他們的家屬,已經亂過一陣子,好不容易纔用重額的撫卹金將他們的情緒平靜下來,可昨日傳來消息,漢中陣亡軍人的撫卹金已經下來,每戶人家可得五十貫,可鳳翔郡每戶人只發下來十貫,相差數倍之多,引發了軍屬和軍隊的強烈不滿,我已上書朝廷,請朝廷給個說法。”

說到這裡,李莫已經是憂心忡忡,他今天一早便發鴿信給崔圓確認此事,可到現在還沒有消息,若再沒有明確的說法,說不定鳳翔城的駐軍有發生譁變地可能。

張煥卻冷冷地笑了,看來這就是裴俊的安排了,雖然撫卹金標準由兵部制定,但錢卻是戶部下指令給太府寺撥付,爲了讓自己找到出兵鳳翔的藉口,他便用扣減鳳翔府軍屬撫卹金的手段來引發軍隊鬧事,當然,事情也不會那麼簡單,裴俊在鳳翔軍中一定還有內線,在關鍵時候激起兵亂。

“既李將軍不方便,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去虢縣歇一夜。”說罷,張煥對軍隊下令道:“向南,去虢縣。”大隊軍馬聞令而調頭,張煥笑着向李莫拱拱手,便帶着軍隊向南而去。

虢縣離鳳翔城所在的雍縣約十里路程,這裡已經緊靠秦嶺,地勢複雜,官道起伏較大,行走不便,大隊人馬快速行了近一個時辰,才終於抵達了虢縣。

虢縣算是鳳翔府地大縣,有五、六千戶居民,數萬人口,縣令姓陳,三十餘歲,也是進士出身,在虢縣已經做了三年縣令,頗有清譽,聽衙役說,有大軍入境,陳縣令慌忙跑出縣城迎接,“下官虢縣縣令陳英,參見張使君!”

“陳縣令請免禮!”張煥也聽說過此人一向愛民如子,又見他氣質儒雅,不由有了幾分好感,便溫和地笑道:“我們本打算去鳳翔城投宿,但李將軍說不太方面,他建議我們來虢縣歇息,如何?陳縣令不會讓我們白跑一趟吧!”

“張使君來我們虢縣歇息,下官深感榮幸,只是縣城狹小,恐怕容不下幾千人馬,請使君諒解。”

張煥微微一笑道:“不妨,大隊士兵在城外歇息,我只帶三百人入城,這樣可方便?”

陳縣令連忙答應,“使君先請駐營,下官這就去給使君安排住處。”

當下,二千人馬都在城外紮營,而張煥則在三百親兵地護衛下,攜崔寧進入了縣城,不料他剛進入城門,便聽一個洪亮的聲音大笑道:“張都督夜駐鳳翔,可是想趁機拿下鳳翔,逼迫崔圓讓出右相之位乎?”

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94章 綾綺殿第54章 戰朝堂(三)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9章 掌財權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9章 掌財權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3章 風波起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17章 戰略既定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章 平底鍋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166章 機會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26章 仗刀行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72章 爭兵權(一)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67章 驚天變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13章 重返西域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67章 抉擇(上)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167章 抉擇(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48章 重大決策.第416章 筆筒案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195章 飛奴客第80章 穩軍心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5章 張家主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8章 聞母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86章 置新宅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章 揮琵琶(中)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69章 射胡月(二)第7章 林芝堂(下)第150章 談判(上)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81章 巧栽贓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80章 穩軍心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58章 放下屠刀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47章 崔皇后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
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94章 綾綺殿第54章 戰朝堂(三)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9章 掌財權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9章 掌財權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3章 風波起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17章 戰略既定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章 平底鍋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166章 機會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26章 仗刀行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72章 爭兵權(一)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67章 驚天變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13章 重返西域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67章 抉擇(上)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167章 抉擇(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48章 重大決策.第416章 筆筒案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195章 飛奴客第80章 穩軍心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5章 張家主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8章 聞母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86章 置新宅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章 揮琵琶(中)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69章 射胡月(二)第7章 林芝堂(下)第150章 談判(上)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81章 巧栽贓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80章 穩軍心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58章 放下屠刀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47章 崔皇后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