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我的條件

今年的十一月格外寒冷,雪幾天前便已經停了,長安東市中往日的喧囂繁忙已經不見了,大街上冷冷清清,寒冷的天氣使得人們也懶得出門,地面凍得硬硬邦邦,象銀子一般白亮,所有的行人都小心翼翼地扶牆行走,不時可以看見滑倒掀翻的馬車倒在路旁,長長的冰柱象水晶製成的短劍一般掛在屋檐下。

進東市大門不遠便是專門販賣珠寶翠玉的區域,這裡有上百家老字號的名店,長安七成以上的珠寶銷售便是出自這裡,連皇宮也不例外,每一家店都十分幽深,一般而言,店的後面大多是加工珠寶的作坊。

吳珠越寶是一家很普通的珠寶店,門面不大,在東市一百零八家經營珠寶的店面中只算中等,生意也十分勉強,從店名看,它經營的似乎是吳越一帶出產的珠寶玉石,但實際上它所經營的貨物大多來自西域。

如果再進一步來分析這家店,那它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張煥設在長安的情報中心,長安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就是送到這裡,再從這裡飛鴿送往隴右。

在長安,養飛鴿傳遞信息已經成爲時尚,不僅大戶人家,許多大商家也盛養信鴿以傳遞各地的商品信息,在一百零八家珠寶店中,至少有三十家擁有自己的飛奴,吳珠越寶也不例外,不過它的信鴿卻不是用來傳遞什麼商情。

吳珠越寶地掌櫃是一個笑眯眯的中年人。姓胡,與人爲善是他的人生信條,無論是夥計、客人,還是要飯的乞丐,他都能善待他們,在東市頗有善名。

一大早,胡掌櫃和往常一樣開了店門,又叫幾個夥計把門前的冰面剷掉,防止客人進來時摔倒。今天生意還算不錯,剛開門便進來了一個管家模樣的男子,後面還跟着一個年輕的丫鬟。

胡掌櫃一眼便認出進來的是店裡的老客,嗣盛王府中地二管家,他連忙放下賬簿笑呵呵迎了上來,“這麼冷的天還來,錢管家辛苦了,快請進來喝杯熱茶。”

他瞥了一眼後面跟的丫鬟,雖是丫鬟,但神情卻頗爲傲慢。胡掌櫃立刻明白過來,恐怕是嗣盛王家的小姐要買珠寶,果然,他話音剛落。二管家便揮揮手道:“不必麻煩了,後日我家長陽縣主就要出嫁,需買些上好的首飾。我們來取一些帶回府去給小姐挑選。”

“是!是!是!”胡掌櫃滿面堆笑。他剛要說親自送去,就在這時,他一眼瞥見半空中兩隻信鴿正一前一後地朝這邊飛來。

話立刻改了口,他急忙召來旁邊的副主事道:“你速帶錢管家到小庫去,再把他們選中的首飾給王府送去,明白嗎?”“我明白。”副主事連忙將管家和小姐的丫鬟請到側房去,而胡掌櫃則匆匆忙忙向後院跑去。鴿籠在後院一處平臺之上。剛纔的兩隻鴿子已經飛下來,正咕咕!地四處張望。

在鴿子的腿上果然綁着兩管鴿信。胡掌櫃熟練地取下信,細竹管上地標號都是一樣,說明這是同一封信,而竹管頂端的顏色竟然是橙色,胡掌櫃嚇了一大跳,這封信表示是十萬火急,他頓時慌了手腳,披上一件外袍便向前店外跑去,一邊跑一邊喊道:“快把馬車牽出來,我要出去。”

“掌櫃,外面路太滑,行馬車很危險的。”坐在門口的車伕連忙站起來道。

“路滑也要走,快去給我牽馬車。”

車伕無奈,只得趕了馬車,馬車啓動,向永樂坊快速駛去。

今天是彈劾裴伊地次日,也是朝廷的休朝日,一大早張煥的府中便連着來了幾撥朝廷官員,有來試探張煥地口風地高官,也有希望張煥能提攜一把的中下層官員,還有受主人之命前來送禮的幾個王府中人。

車馬來來往往,昔日冷清的府前開始熱鬧起來,中午時分,一輛華麗的馬車停在了張煥的府門前,吏部侍郎裴佑從馬車走了下來,他打量一下這座新府,邁步向臺階上走去

書房內,張煥的面前擺着一份展開地鴿信,這就是胡掌櫃剛剛送來特急快信,信中說吐蕃已遣使到了金城郡,願獻吐蕃小公主嫁與張煥爲妻,並陪嫁牛羊三十萬頭,作爲條件吐蕃要求維持現狀,以張掖郡爲界,東西各治。

而在信地最後又補充了一個重大情況,葛邏祿人和白服突厥人聯合大舉進攻北庭,在安西作戰的回紇人腹背受敵,極可能會撤回在安西地大軍。

這確實是一件大事,張煥不由陷入了沉思,吐蕃來使的時機和葛邏祿人、白服突厥人聯合進攻北庭的時間上很是巧合,難道真的僅僅只是巧合嗎?不!應該不是,葛邏祿人與白服突厥人一直都臣服於回紇,這次南侵,如果沒有外面勢力的支持,他們不可能貿然反叛,如果是大食支持他們,那大食本身也應出兵纔是,如果排除大食,那剩下的也只能是吐蕃人了。

此刻,張煥的腦海裡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戰略推演圖,在安西和河西兩條線的戰役同時爆發之時,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正身陷吐火羅的困局之中,而後勤九曲地區又被唐軍所佔,邏些的援軍無法支援,但就在這時寒冬降臨,戰事不得不暫停,這就給了吐蕃人一個殘喘的機會,吐蕃人在援軍無法抵達安西之際,便策反了葛邏祿人與白服突厥人,命他們從後面進攻北庭,這樣一來,進攻安西地回紇軍腹背受敵。不得不北撤,安西之危得解,但河西的局勢對吐蕃也十分危急,爲了爭取時間先解決安西困局,再對付河西,於是,吐蕃的和親方案便順應而生。

想到這,張煥已經完全能判斷出吐蕃的戰略企圖,很明顯。他們是想以和親爲餌拖延時間,一旦他們穩住安西局勢,必然會反撲河西。

張煥在房間裡揹着手慢慢地走着,奪取河西是他早就定下的既定戰略,不會因什麼吐蕃公主和一點牛羊而改變,他之所以停兵張掖,一方面是冬季來臨,而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希望得到朝廷的正式授權,把收復河西、安西上升成爲國家的意志,使他的徵西之戰變得合理合法。正好孤守疏勒的唐軍派來了曹漢臣一行,這就給他出兵尋找了藉口。

但時間已經不容許他再久拖不決,此事可在爭取朝廷支持與河西作戰之間同時進行,張煥又沉思了片刻。毅然對身邊地親兵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到隴右,命裴明遠爲主談判人,和吐蕃使者協商敦煌郡的歸屬。再令賀婁無忌部在十日內大舉進攻酒泉郡。命王思雨部從敦煌郡出兵配合,務必在新年前全殲河西吐蕃軍,不得讓他們逃回安西。”

親兵領令轉身跑出去了,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孫管家的聲音,“老爺,吏部裴侍郎來了。可要見他嗎?”

張煥精神一振。他立刻放下了西域的思路,命道:“快將裴侍郎請到我書房裡來。”

張煥今天哪裡也沒有去。就是爲了等他,他知道裴俊必然要和自己談判,片刻,裴佑在管家的引導下來到了張煥的書房,一進門他便呵呵笑道:“賢侄的新府邸果然不錯,連老夫也羨慕不已啊!”

“裴二叔取笑了,一座百年舊府,不值一談。”張煥連忙笑着將裴佑請進來坐下,隨即兩名丫鬟進來,奉上了熱騰騰的香茶,裴佑呷了一口熱茶,又笑道:“你可別小看這個府邸,它可是位於長安的九五之位上,當年張就因爲它可沒有少受人彈劾,連裴相現在地府邸,也就是當年楊國宗的府邸,也不得不向南移了不少位置,太后卻把它賞給了你,如此恩典,你可要記住了。”

張煥恍然,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我才疏學淺,這些都不知道,難怪太后總問我住得如何?原來這座宅子竟有這麼深的背景。”

裴佑搖了搖頭,淡淡一笑道:“其實你也不是什麼才疏學淺,當年你在太原北都書院求學時,我聽說可是年年第一,只可惜崔慶功之子冒功一案讓你沒有機會參加科舉,真正的才疏學淺者應該是你彈劾地科舉作弊者裴明典纔對。”

三言兩語裴佑便繞到了正題上,兩人都沉默了,房間裡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良久,張煥笑了笑道:“裴二叔可是希望我撤回彈劾?”

“不!不!不!你誤會我的意思了。”裴佑連聲否認,他鄭重地對張煥道:“我這次來是受你岳父,也就是裴相國地委託和你談一談此事,另外,我個人也希望你與裴相之間公事歸公事、私情歸私情,千萬別因政見不合傷了翁婿之情。”

“好!”張煥點了點頭,爽快地說道:“我也不喜歡繞彎子,那裴相國在這件事上是什麼態度,請裴二叔明言!”

裴佑沉吟一下,便道:“裴明典科舉作弊是真,但裴伊和此事確實沒有關係,當時地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元載,是他點了裴明典的進士,應負有失察之責,相國的初步意見是革去裴明典靈臺郎一職,永不再用,元載負失察之責,貶爲九江郡司馬,不知賢侄以爲如何?”

張煥不禁暗暗冷笑一聲,事情果然如他所料,裴俊舍卒保帥,巧妙地將矛盾轉移了,雖然結果有點委屈元載,將來有機會再用他吧,關鍵是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他也不希望將事情鬧大,張煥微微一笑道:“難得裴相國不徇私情,我完全同意他的決策。”

裴明典作弊案只不過是張、裴之爭的引子罷了,所以,張煥地態度完全在裴佑地意料之中。他來找張煥也並非真是爲了談此事,既然雙方都心知肚明,裴佑地話便慢慢地向今天地主題靠攏了。

“現在朝中的亂局許多人都說是裴相架空中書省導致,其實不然,主要是稅賦銳減、民生凋敝所致,大的不提,就拿長安米價來說,鬥米二百八十錢,可前年纔是鬥米六十錢。翻了近五翻,長安百姓苦不堪言,但要溯其根源,首先就是崔家之變,導致崔慶功南下佔據江淮,阻礙了江淮錢糧入京;其次是蜀中朱長期推行暴政,致使蜀中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大量難民逃入關中,增加朝廷負擔,另一方面也使朝廷失去了蜀中的稅賦之源,雖然賢侄已將朱趕出巴蜀。令朝中上下鼓舞,但要恢復從前景況,尚須時日啊!”

想到朝廷的窘況,做了多年戶部侍郎的裴佑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道:“雖然太倉內還有一點存米。但最多也只能撐到明年一月中旬,此後恰逢青黃不接,那時真的不知該怎麼辦了。賢侄說說看。哪裡還有糧食可供濟長安?”

裴佑的意思張煥明白,無非就是希望他拿出糧食來,張煥卻裝糊塗地笑道:“那朝廷爲何不從河東調糧?或者從中原和襄陽一帶調糧呢?”

裴佑目光黯然,他搖了搖頭道:“賢侄有所不知,這三年河北年年大旱,河東地糧食都調到河北救濟去了,可禍不單行。今年河東也遭遇了旱災。三個月未下一滴雨,在六月時河東最富庶的十七個郡又爆發了蝗災。損失慘重,不說接濟河北,連自身也難保了;中原被李懷光所佔,他名義上服從朝廷,實際上也和崔慶功、朱一樣,割據一方,不僅不交錢糧,還要問朝廷伸手;至於襄陽那邊,有個李希烈橫行一方,王昂也是無可奈何。”

說到這裡,憂心忡忡的裴佑再也無心和張煥打啞謎了,他焦急地說道:“現在舉國上下,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隴右了,隴右歷來富庶,賢侄又治理有方,這幾年年年大熟,聽說官庫存糧已近千萬石,裴相國希望賢侄能替朝廷分憂一二,不僅百官感激,長安的百萬民衆也會牢記隴右張使君的恩德。”

裴佑的高帽似乎沒有起什麼作用,只見張煥眉頭一皺道:“這些年隴右是存了一點糧食不錯,但上月在蜀中賑民就用去了二百萬石,還要西征河西,得保證軍糧,還有常平倉儲糧,說起來那點糧食也僅僅是正好,實在沒有多餘糧食,張煥恐怕愛莫能助了。”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個條件問題,此時張煥已經完全明白了裴俊的用意,他並不想改變架空中書省的現狀,也不想放棄獨攬大權,可是他準備對自己讓步,卻有點心不甘,便想讓自己解決長安的糧食危機。

事實上,長安缺糧地境況張煥早在隴右時便一清二楚,關中本身富庶,但很大一部分土地都被宗室和權貴所佔,而他們並不繳稅,同時關中人口衆多,糧食消耗巨大,這兩個原因導致長安每年都需要從外地大量調入糧食,尤其是盛產糧食的江淮地區,但自從崔慶功佔領淮北後,大肆擴軍,不僅使可供進京的糧食大大減少,而且漕運開始運送不暢,尤其今年他索性斷了漕運,直接引發了長安的糧食危機,朝廷不得已答應了崔慶功所有地條件,包括封他爲汝陽郡王,並引他入閣。

但長安的糧食危機卻使目光高遠的張煥看到了藏在其中地巨大利益,在他進京之前,他與胡惟庸等幾個核心成員便已經開會決定,以隴右糧食供濟長安,一方面是邀取民心,從朝廷中得到更大地權力,但更重要的卻是可以由此掌握朝廷的經濟命脈。

這時,裴佑當然知道張煥是在等待裴俊開出的條件,他急忙道:“我臨來前,裴相國讓我轉告賢侄,大唐現在處於非常時期,在處理完崔慶功、朱等割據勢力之前,不宜對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大的變動,但以賢侄的實力,僅僅做一個門下侍郎,確實有些不公,正好按照慣例,在新年朝會前要進行一次人事調動,裴相國便讓我問一問,不知賢侄自己可有什麼想法?”

張煥見裴佑將話說得如此露白,知道時機已經到了,便口氣一轉笑道:“對朝廷沒有貢獻,哪能提什麼個人想法,我剛纔又算了算,雖然隴右官庫中糧食無多,但隴右民間也頗爲殷實,我想收購二三百萬石糧食給朝廷解燃眉之急還是能辦到,這就算是我感謝朝廷能將我與崔慶功、朱之流區分開來,至於個人地想法麼?倒是也有那麼一點點。”

說到這裡,張煥伸出了三個指頭,徐徐道:“第一、我希望朝廷正式下詔,命我爲徵西大元帥,收復河西、安西故地;第二、前禮部尚書張破天曾有功於朝廷,現在他賦閒在家,我希望朝廷能再次啓用他,比如替代我地門下侍郎;至於第三點

張煥忽然壓低了聲音對裴佑道:“請轉告我的岳父大人,我可以每年送二百萬石糧食給他減輕壓力,也可以幫助他滅了朱,但是,我地條件是要兵部歸我。”

第168章 抉擇(下)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0章 唐兵營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6章 林芝堂(上)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9章 綁佳人(下)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81章 巧栽贓第15章 不速客第70章 射胡月(三)第46章 大唐帝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40章 困蛟龍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90章 張若錦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151章 談判(下)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79章 計中計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31章 長安行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4章 同船渡第36章 風不止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140章 真假糧商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72章 爭兵權(一)第41章 故人信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7章 救少主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2章 殺人風波.第17章 戰略既定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88章 長孫家(下)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65 章 慢收官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8章 聞母訊第5章 張家主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3章 風波起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
第168章 抉擇(下)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0章 唐兵營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6章 林芝堂(上)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9章 綁佳人(下)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81章 巧栽贓第15章 不速客第70章 射胡月(三)第46章 大唐帝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40章 困蛟龍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90章 張若錦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151章 談判(下)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79章 計中計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31章 長安行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4章 同船渡第36章 風不止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140章 真假糧商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72章 爭兵權(一)第41章 故人信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7章 救少主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2章 殺人風波.第17章 戰略既定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88章 長孫家(下)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65 章 慢收官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8章 聞母訊第5章 張家主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3章 風波起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