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

夜,深藍色的夜色籠罩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純淨的天空彷彿是仙人遺忘的藍寶石,點綴着滿天的星辰,在大軍進軍金滿和輪臺一天後,唐軍的後勤輜重部隊陸續抵達了前一天大軍的宿營地,就在大軍進入營地的同時,數裡外的高地上幾騎人影正遠遠地注視着唐軍的行蹤,良久,爲首之人一揮手,數騎人影迅速離開高地,調轉馬頭向南疾駛而去,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

三十餘里外的一片樹林裡,五千葛邏祿騎兵已經摩拳擦掌,等待着對唐軍致命性的一擊,毫無疑問,他們的目標就是唐軍的後勤營,焚燬唐軍的軍糧、擊毀唐軍的輜重,這也是他們全線撤離金滿、輪臺的真正用意,以哀兵示弱誘引唐軍追擊,拉開後勤輜重與主力的距離,現在看來,他們策略似乎已經獲得成功。

幾匹戰馬從遠方疾速奔來,衝進了樹林,和大隊葛邏祿騎兵融爲一體,片刻,五千葛邏祿騎兵啓動了,他們彷彿一把出鞘的刀,殺氣騰騰地向唐軍後勤大營撲去。

和所有的遊牧民族一樣,葛邏祿人人人騎術嫺熟,而且更具有狼性的兇狠,他們姦淫劫掠,一直便是整個西域地區聲名狼藉的軍隊,他們個人能力雖然極強,但弱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缺乏紀律性,在大軍團作戰中沒有章法和陣型,完全靠一種氣勢來衝擊對方。當然。他們地衝擊能力也十分驚人,在和弱小民族地作戰中,往往很快就能擊潰對方的意志。

五千騎兵鐵蹄奔騰,裹挾着狂風、在大草原上風馳電掣般疾馳,三十里的路程對於他們轉瞬即到,殺戮、劫掠、焚燒,幾乎所有人的腦海裡都勾畫出一幅大火沖天的情景,他們眼睛裡已經開始充血。慘白的星光下,放射出了一種狼獨有的冷酷的目光。

遠方已經看到了唐軍大營,似乎看見了驚惶地唐軍哨兵,葛邏祿人的獸血已經沸騰,彎刀抽出,閃爍着一片冷冷的銀光。

五百步衝在最前面的數百名騎兵突然發生了異常,戰馬急劇下挫,猛然間摔到了大片,戰馬慘嘶、人仰馬翻。後面的騎兵收勢不及,彷彿多米諾骨牌一般,連撞帶踩。曠野中響起一片哀鳴。

中計了!開始有人醒悟,嚇得魂飛魄散,但已經太遲了,四周一陣梆子響,箭如暴雨般射來,葛邏祿騎兵紛紛中箭倒下,慘叫聲、驚呼聲、吼罵聲,葛邏祿騎兵的鬥志在瞬間被瓦解了。他們開始從四面突圍,但唐軍的箭矢卻似乎無窮無盡,任何衝到近前的騎兵,都會密集的箭雨射殺,整整一萬唐軍弓弩手將他們包圍了,在弓弩手地北面,黑影瞳瞳。那更是令葛邏祿騎兵無法逾越的高牆。兩萬騎兵,手執長槊、腰挎橫刀的大唐騎兵。他們地任務是不讓一人漏網。

箭忽然間停止了射擊,還有兩千餘葛邏祿騎兵,他們用盾牌結成了一座山,擠成一個不規則形大圓團,頑強地抵抗着,就在這時,嘹亮的號角聲吹響了,弓弩手迅速散開,兩萬騎兵彷彿大潮奔流,從四面八方殺至。

這是一場十對一的殺戮,沒有用火藥、沒有動用戰車、甚至沒有用石,完全就是用最原始的刀槊、用人和人的拼殺,張煥彷彿是要用一場血腥的屠殺,來磨利戰士們手中的刀,來激發他們的鬥志和殺伐之心。

兩千餘葛邏祿騎兵,在十倍於己地敵人衝擊中迅速崩潰了,不到一刻鐘,他們便被淹沒在滔天的黑浪之中,與此同時,數千唐軍遊哨在四處搜尋可能漏網的敵軍。

天尚未大亮,唐軍的後勤大軍繼續西行

輪臺縣(今天烏魯木齊北),這裡是北庭都護府最西面的行政據點,再往西便是一連串的守捉城堡,張煥親率三萬大軍在兩個時辰前抵達了這裡,輪臺縣已是一座空城,貪婪成性的葛邏祿人將能拿走地一切都拿走了,甚至連房屋地木頭都被他們拆走去燒火,縣城裡空空蕩蕩,一個居民也沒有了,到處是殘垣斷壁,當年安西都護郭孝恪修的縣衙也被夷爲平地。

張煥望着這座徒剩四面城牆地縣城,眉頭不由緊鎖,他揮了揮手令道:“傳令大軍在城外駐紮。”大軍立即掉頭,向城外開去。

現在的形勢對於唐軍是有利的,但遠遠談不上獲勝,葛邏祿人已經西撤,可他們的撤軍僅僅是戰術上的撤軍,他們南下的野心並沒有泯滅,他們就象一羣躲在遠處伺機而動的狼羣,一旦唐軍南下與回紇人交戰,他們便會掩軍殺回,重新佔領北庭,甚至在唐軍的背後狠狠插上一刀。

所以,只有殲滅葛邏祿人的主力纔是長治久安之道,問題是如何才能讓狼一般狡猾而又貪婪的葛邏祿人自動送上門來。

六月二十日中午,也就是唐軍剛剛佔據輪臺縣不到兩個時辰,唐軍忽然全線後撤,撤軍之倉促,甚至連近一半的營帳都沒有來得及收拾,飯還在鍋裡,火只匆匆澆滅一半,大量的鞋襪、毛毯,甚至士兵們一些錢物在營帳裡隨處可見。

不僅是輪臺,佔領金滿的另外兩萬唐軍也一般的倉促撤退,很顯然,唐軍的後方發生了大事,就在張煥撤退了半天后,五萬葛邏祿大軍從西方浩浩蕩蕩開來,他們一洗貪婪的本性,對唐軍的營帳、糧食等物資不屑一顧,馬不停蹄地向撤退的唐軍急追而去。這一切,完全在葛邏祿人地預料之中。

六月二十一日清晨。也就是唐軍殲滅五千偷襲敵軍五個時辰後。葛邏祿人終於在金滿縣以南地神仙鎮追上了唐軍,不!應該說,是唐軍等到了葛邏祿人的主力。

一支來自東方的勁旅,將迎戰伊麗河流域最兇殘的騎兵,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戰在白雪皚皚的天山腳下徐徐拉開了序幕。

在無邊的大草原上,勁風吹低牧草,空中風起雲涌,大片烏雲低低地在頭頂上急速飛馳而過。唐軍陣營裡旌旗在風中獵獵飄舞、鋪天蓋地,兩萬唐軍騎兵一字排開,他們身着一色黑亮的明光鎧,手提長槊、後背弓箭和圓盾,駿馬似騰空欲飛,氣勢威猛而雄壯。

在他們身後,更是一眼望不見邊際地唐軍方陣,陌刀步兵、霹靂戰車軍、騎兵、刀盾軍依次排列,六萬唐軍已經嚴陣以待。

在最大的一面唐軍龍旗下。大唐兵部尚書、隴右節度使及河西節度使、驃騎大將軍張煥一身鐵甲、頭頂金盔,手執戰劍,他目光冷峻地凝視着遠方。

在三裡外。五萬葛邏祿騎兵已經傾巢而出,他們儼如從西方飄來的一大片烏雲,沒有什麼陣勢,只分爲前、後兩軍。

“唐軍的後勤已被我們襲破,他們士氣已散!”數十名葛邏祿騎兵在反反覆覆向士兵打氣,鬥志已經燃燒,每個騎兵的眼睛裡都充滿了悍不畏死的興奮與期待,戰勝唐軍。那就意味着百年的卑躬屈膝被一朝雪洗。

而對於唐軍也是一樣,天寶十年的怛羅斯之戰,也正是一萬葛邏祿僱傭軍的臨陣倒戈,致使唐軍慘敗,大唐最精銳地兩萬安西軍只有數千人得以突圍而出。

而現在,當年的背叛者已經強大,強大得可以和大唐一戰。在某種程度上。這更是一次維護民族尊嚴的戰役。

“殺!”葛邏祿葉護大吼一聲,三萬前軍爆發出一片狂叫。馬蹄聲似平地起驚雷,又彷彿山洪爆發,裹挾着殺戮一切地野性,密密麻麻的葛邏祿騎兵呼嘯着向唐軍掩殺而來,就是這種滔天的殺氣和衝擊力,使他們在西域縱橫殺戮,滅掉了一個又一個弱小的民族,使他的土地不斷向南向西擴張。

三裡兩裡五百步四百步,張煥的臉上依然沒有任何表情,冷峻得彷彿大理石雕塑一般,這時雙方已經到了交戰區域,兩軍頓時箭如雨發,在空中織成了一片箭網,兩軍各挽巨盾,抵抗着第一輪的交鋒,不斷有人中箭倒地。

葛邏祿騎兵已經衝到了兩百步外,甚至已經可以看見他們猙獰的面孔和通紅地眼睛,箭漸漸地稀少了,即將開始近身肉搏戰。

張煥將戰劍向前方一指,短促而有力地下令道:“陌刀

兩萬騎兵彷彿序幕拉開一般,急速向兩邊散開,形成了雙翼,斜刺裡向葛邏祿軍包抄而去,大軍撤開,露出了中間的一萬陌刀軍。

這是西涼軍最驍勇、最精銳的一支軍隊,是從近四十萬大軍中精挑而出,每一個人都身高臂長、力大無窮,在三年近似殘酷的訓練中,將他們打造成了一支鋼鐵般的隊伍,他們身着重鎧甲、手執兩丈長的陌刀,列陣如牆而進。

但他們遠遠不是唐軍的秘密武器,在陌刀軍地身後是三排共五百輛霹靂戰車,在經過數輪實戰演習後,唐軍終於確定了由陌刀軍配合霹靂戰車作戰地陣型,陌刀軍在前,霹靂戰車在後,陌刀軍是戰車的保護,而戰車是陌刀軍地後盾和遠距離攻擊的補充。

一百步

陌刀軍緩緩向前,如山一般凝重,陌刀橫推,劃出了一片雪亮的刀鋒,後面的戰車已經發動了,箭如暴風驟雨,從五百輛戰車的箭孔中射出,車內的弩弓手配合默契,動作嫺熟,五人一組放完箭後退下裝箭,又一組上前放箭,再退下,第三組上前放箭,周而復始地輪流射擊。

在每輛戰車的周圍各有三十名刀盾軍護衛,防止敵軍劈砍車輪。

箭雨在空中匯成一條條拋物線射向敵軍。不斷有葛邏祿騎兵中箭倒下。在箭雨中,他們開始分心,進攻地銳氣也不是那般強勁,在一片片中箭倒下地同伴前,在唐軍強弓硬弩的壓制下,葛邏祿騎兵的進攻開始出現了猶豫。

“轟!”儼如驚濤駭浪相撞,葛邏祿騎兵終於衝進了陌刀軍的陣營,當年葛邏祿人曾與安西軍並肩而戰。他們深知陌刀軍的厲害,但那已經是久遠的年代,在西域縱橫二十年,他們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害怕。

死亡終於來臨,一片陌刀劈過,眼前血肉橫飛,戰馬被削去腦袋,兩條前蹄被砍斷,人被攔腰劈成兩段。血水迸射、內臟滾出,慘叫、哀號聲四起。

如果說葛邏祿騎兵的眼神裡充滿了狼的野性,那陌刀軍地眼神則是岩石。冷冰冰毫無表情的花崗石硬巖,一個士兵倒下了,立刻有另一個士兵補上,一排士兵被衝開缺口,立刻又有另一排士兵涌上。

“殺!”又是一陣刀光閃過,數百騎葛邏祿騎兵如雪崩般倒下,黑路隆咚的成排頭顱,就在刀的劈砍下消失。但葛邏祿人異常頑強,他們改用長矛,企圖在密密麻麻的陌刀軍中挑開一條血路,暴烈的馬隊賽如風暴。就在這時,葛邏祿騎兵的噩夢終於來了,蓬!一片低沉的撞擊聲幾乎同時響起,那聲音就彷彿兩根木頭在空中相撞。沒有引起葛邏祿人的任何警覺。但唐軍如岩石般冷漠地眼睛裡卻忽然閃過了一種莫名的激動。

三百多隻如人頭般大小的黑色瓷球從戰車上飛起,劃出一個高高地拋物線。向三百步外最密集的騎兵隊伍中落下,黑色瓷球上赤亮的引線在瘋狂燃燒,已經到了盡頭。

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接二連三地在葛邏祿騎兵中猛烈地炸開了,氣浪甚至將數百名騎兵高高拋起,屍骨橫飛,大片大片地葛邏祿人在嚎叫與慘呼中屍首分離,數千人在這輪令人恐懼的爆炸中身亡,驚恐的戰馬披散着長鬃,悲慼嘶鳴,從烏雲般的硝煙中脫離戰場,在這戰雲兵火的背景之間,它們看上去就彷彿從地域來地鬼馬。

緊接着第二輪、第三輪,猛烈的爆炸一次接着一次,讓人喘不過氣來,葛邏祿騎兵傷亡慘重,但更可怕的是巨大的心理恐懼感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前方是高牆一般的陌刀軍,現在唐軍又有魔鬼般的武器,他們地鬥志開始喪失,在唐軍密集地箭雨中,終於有人調頭逃跑,就彷彿雪山上一塊小小石頭的墜落,部分人地逃離最終引發了葛邏祿騎兵雪崩般的潰敗張煥的中軍位於一塊高地上,五千鐵甲騎士留在都督的身旁,遠遠望去,他們儼如從地面隆起的一座黑色丘崗,誠然,這五千騎兵是一股令人喪膽的鋼人鐵馬和尖矛銳刺的雪崩洪流,清徐的微風,拂動着他們頭頂上的旌旗,騎兵們只是靜靜地立着,沒有命令,他們絕不輕率投入戰鬥。

張煥騎在馬上凝望着戰鬥,葛邏祿人的前軍終於潰敗了,但他們的後軍並沒有迎上來接應,而是慢慢開始向後移動,他們顯然也是被唐軍的火藥彈驚得膽裂心寒,準備要撤退了,不能給他們逃走的機會。

張煥的戰劍再一次指向前方,斷然下令道:“兩翼騎兵衝擊敵軍後軍。”

兩萬騎兵撤開了對敵人前軍的壓迫,象兩把長劍,一左一右刺向敵人的後軍,這時唐軍的陣勢也開始發生變化,一排排的陌刀軍向前推進,後面的戰車緩緩跟隨,戰車裡鋪天蓋地的箭矢射向敵軍的後背,爆炸聲不斷在四散奔逃的葛邏祿騎兵中響起。

刀盾兵全線殺出,一浪又一浪地衝擊失去鬥志的敵人,此刻,勝利的天平已經偏向唐軍,隨着張煥一聲令下,護衛他的五千精銳騎兵也驟然發動了,他們彷彿決堤的洪流,勢不可擋地衝向敵人,成了壓彎了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葛邏祿自此全線潰敗。宣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六萬唐軍主力與五萬葛邏祿人騎兵在神仙鎮以西展開了爭奪北庭的決戰,唐軍最終憑藉陌刀軍與霹靂戰車的威力擊敗了葛邏祿人,此戰,唐軍殺敵三萬餘人,俘虜萬人,只有數千葛邏祿人僥倖逃脫。

這一戰以後,不僅唐軍完全控制了北庭,而且葛邏祿人也由於此戰精銳盡失,開始逐漸走向衰弱,兩年後葛邏祿部落在回紇人的逼迫下,開始向西遷移,最後定居在阿姆河以西,成爲了大食人的附庸。

(吐蕃人、回紇人、葛邏祿人三方爭奪西域,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爲了阻止回紇南下安西,吐蕃人與回紇人爆發了戰爭,後來吐蕃人聯合葛邏祿人擊敗了回紇,在回紇可汗死後沒多久,頡幹迦斯率回紇大軍再次南下,一舉擊敗了吐蕃人和葛邏祿人,也就是在這次戰爭中,最後留守西域的唐軍全軍覆沒,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背景和時間也差不多是我書上的同一時刻,這時的大唐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早已無力收復西域,雖然歷史不能改變,但老高希望自己的筆下能留住一分大唐的血性)

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50章 鳳翔行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93章 臨抉擇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6章 林芝堂(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71章 意外發生第249章 真實意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37章 綁佳人(上)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179章 磨刀(上)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章 揮琵琶(中)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33章 風波起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68章 抉擇(下)第64章 使回紇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79章 計中計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67章 驚天變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77章 狹路逢第144章 使者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44章 斬草除根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3章 風波起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97章 翠雲居第391章 臨朝首日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338章 無孔不入
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50章 鳳翔行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93章 臨抉擇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6章 林芝堂(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71章 意外發生第249章 真實意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37章 綁佳人(上)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179章 磨刀(上)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章 揮琵琶(中)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33章 風波起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68章 抉擇(下)第64章 使回紇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79章 計中計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67章 驚天變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77章 狹路逢第144章 使者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44章 斬草除根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3章 風波起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97章 翠雲居第391章 臨朝首日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338章 無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