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

闖軍在伊陽縣和汝州一帶放糧賑濟饑民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轟動了整個汝州府。數之不盡的流民向李來亨這一支軍隊聚集了過來,小小的闖軍隊伍後面,跟上了十倍於將士數量的饑民大隊。

方以仁對李來亨的這種幼稚舉動大感痛心疾首,他不知道爲什麼,已經有了幾分上位者自覺和權威的李來亨會做出這種傻事來。

但李來亨自己卻因爲解開了心結而大感快意,小虎隊中的其他人,不管是闖營老將的高一功、郝搖旗、郭君鎮等人,還是在河南新加入闖營的苗裡琛、張玉衡等人,大家幾乎都和李來亨一個樣子,爲救到了哪怕多一個的災民,而感到歡悅。

“義軍有很多的缺點,但毫無疑問,在明末末世的所有勢力中,他們有着最高的道德感。”

李來亨自言自語道,他不想因爲自己的權謀自爲而毀壞了起義軍的道德感——道德感本身也是一種力量,清教徒般的紀律和道德感纔可以使得軍隊維持一種超乎於物質以上的威力。

明末的各種勢力中,左良玉一流亂兵和滿洲人的獸軍自然不用說了,即便是孫傳庭整頓過的秦軍,在河南也實行過大規模的三光滅絕政策。

南明軍閥的那些軍隊就更不用提了,即使是南明末期最後的帝國之壁國姓爺鄭成功,鄭軍的紀律和道德感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起義軍中,即便是由於張獻忠個人的“變態”(他後期很可能患上了抑鬱症、狂躁症和雙相障礙一類精神疾病)而進行了大規模屠殺的西軍,也始終維持着嚴格的紀律。

像大西軍在四川進行屠殺時,既不能劫掠金銀(金銀完全被集中收集起來,後世在彭州出土的大量沉銀遺存證明了這些金銀並不在士兵個人手中),甚至還要屠殺自己軍隊中的四川籍戰友,已經到了完全反人性的地步。

甚至大量西軍將士不能忍受這種漫無目的的屠殺,而選擇了自殺。

可以說西軍能夠進行這種毫無利益可言的屠殺,完全是靠張獻忠塑造出來的嚴格紀律來推動的。否則一支軍隊根本不可能在毫無收穫和回饋的情況下,連自己人都進行滅絕性的屠殺和清洗。

這幾乎接近於蘇聯的大清洗了。

相比較每到一處就毀滅一處的滿洲獸軍,和紀律越來越糟糕、破壞性越來越大的明朝官軍,農民起義軍並沒有破壞地方。

正相反,大量數據說明了農民軍佔據的地方,社會生產急速恢復、經濟也得到驚人的增長。那種把農民起義軍說成“流寇”,說他們只會破壞,不懂得建設的論調,是完全沒有數據和史料支撐的。

大西軍進入雲南以前,萬曆六年雲南的耕地只有一萬七千頃,明末的天啓初年也還是一萬七千頃左右。可到了清軍打敗大西政權,佔領雲南的順治十八年時,雲南的耕地已經達到了五萬二千頃之多。

即便去除沐莊田和土司田,依靠大西軍自己開墾出來的新田也達到了近二萬頃之多。

以人丁而言,明末雲南有丁數二十萬左右,大西軍治滇後期增長爲二十三萬,清軍入滇後的順治十八年再統計則只剩下十一萬丁。

可見農民軍治滇時期,雲南人丁數量比之明末增加了14%,清軍入滇後,人丁數卻減少一半以上,直到七十年以後雲南人丁數才恢復到大西軍治滇時期的水平。

誰纔是“流寇”,誰纔是只懂得,不懂得建設的人,還不明晰嗎?

大西軍入滇前夕,雲南米價已經漲到了每石十幾兩到三十兩的水平。然後大西軍入滇一年以後,雲南米價就恢復到了三兩到八兩左右,到後來孫可望大治雲南的時候,甚至到了米價一石七錢而已。

相反清軍入滇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把米價從大西軍政權覆滅前的十二兩上漲到了一百兩一石的地步。

誰纔是建設者,誰纔是破壞者呢?

“樂山……”李來亨輕提繮繩,駕馭戰馬小步走到了方以仁的身邊,輕聲說,“我明白你的用心並非只爲了個人得失而已,你用心戎事、身負長才,豈會甘心白首五經之中?”

他在馬上遞了一塊夾着醃肉的麪餅給方以仁,勸慰道:“闖營之中,唯獨你一人能讀懂我心。你欲爲帝師,可是我的野心不僅僅是帝王而已。”

方以仁聽到李來亨的話,接過麪餅的手猛烈顫抖了一會兒,他擦了一下額頭上流下的冷汗,半信半疑道:“即便劉邦也是亭長出身,古來流民而開國基者,唯大明太祖一人而已。掌哨欲爲朱洪武,還不夠嗎?”

李來亨將目光投到遠方的饑民隊伍上,他似乎看到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看到了招展的紅旗和人類理想的世界,而後自嘲笑道:“我想創造令堯舜三代之治愧色的大同之世,你相信嗎?”

方以仁搖搖頭,但過了一小會兒,又輕微點了一下頭。他連續長嘆了好幾聲,然後猛地將整塊麪餅全部塞進嘴裡,大口咬嚼起來,還差點被面餅噎到了自己。

“天下大變在即,掌哨若遭逢三千年所未有的大爭鼎革之世,未嘗沒有功蓋三代的機會。”

“哈哈!樂山,你又在投我所好,吹捧我啦!”

李來亨暢笑一聲,不再談這件事。他拍馬衝到隊伍的最前線,吩咐張玉衡再放一次糧後,從流民隊伍中挑選一些家眷比較齊全、看起來比較穩重的人跟隨闖營。

張玉衡困惑問道:“掌哨若要從流民中募兵,不應該選擇一些精壯之人比較好嗎?”

“你還不明白,饑荒到了這種地步,還能保得家眷老弱尚在的人,必定深懷過於常人的精力。而且有家眷在,不惟這些人不可靠,亦不惟這些人會不出力。”

李來亨將這些事情全部安排妥當以後,纔在馬上休息了一會兒。自從離開洛陽以後,他也是食少事煩,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本來在小虎寨和得勝寨中度過大半年的安穩日子後,李來亨的體態都健壯豐腴了許多。

但這段時間忙碌下來,特別是撤離洛陽後,李來亨幾乎是天天人不離鞍,又消瘦了許多,面頰兩側都微微凹陷下去了一點。

他一邊在馬上閉目養神,一邊問張皮綆道:“已到汝州了嗎?夜不收找到玉峰叔那支人馬的蹤跡沒有?”

伊陽縣距離汝州路程已經非常短了,張皮綆還沒回答什麼,郝搖旗便乘馬趕了回來。和他一同趕回的還有李來亨的老熟人李雙喜,郝搖旗一邊急切又欣喜地喊道:“夜不收在汝水邊上已同田總哨的頭隊先鋒匯合了!”

“哈,這可太好了。大軍匯合,咱們也能喘口氣了。元帥的主力呢?他們到了哪裡?還在開封那邊,還是已經到了汝州附近。”

李來亨見到李雙喜後,已經確信田見秀就在附近了,立即連珠似地問出一串問題。

李雙喜搖搖手,邊喘氣邊回答說:“老掌盤率領的主力先到登封匯合了當地的大土寇,你也認識的那個李際遇。得到李際遇幫助休整以後,就馬不停蹄南下渡過了汝水,現在在汝州和寶丰之間活動。最遲不用一天的時間,咱們三軍就能會師,然後回得熊耳山老家啦。”

“很好。洛陽、開封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那楊文嶽呢?楊文嶽和虎大威那一萬保定精兵,是眼下最大的麻煩。”

“楊文嶽和虎大威所部,據說現在暫時屯兵在禹州一帶。他們似乎是聽信了李仙風在洛陽大破闖軍的故事,於是便認爲闖軍逃入山區,將會再沒什麼氣色了。看起來主要精力都用來盯住西南邊的張獻忠、羅汝才和東南邊的革左五營了。”

李來亨終於鬆了一口氣,他錘了李雙喜胸口一拳,笑道:“走走,三軍會師以後,咱們就回得勝寨好好休整、休整!”

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章 女官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八十九章 體制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三章 林貓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
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章 女官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八十九章 體制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三章 林貓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