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

郭升突然進軍濟南方向的背後,是山東東三府剛剛建立不久的營田、民兵等湖廣新制正在發揮威力。

雖然山東在大順軍現在的控制轄區中,還算不上“老區”,但是即便是久經滿洲人幾次焚劫殺戮以後,山東地區特別是較少受到滿洲人破壞的東三府地區,在人力物力上,還是超過多年來保守兵災、天災之苦的河南地區。

山東諸軍的部隊,比起現在大順軍最爲富庶的湖北一帶,日子當然要算過得比較艱苦。但起碼也能較好的保證部隊所需糧、油、鹽、被服鞋襪甚至是肉類、蔬菜的供應,生活條件比起過去的明軍部隊,甚至是現在清軍大部分的綠營兵,都要好太多了。

營田院下屬的各級營田使、莊使,還有民兵制下的各級捕盜使,爲了保證前線軍隊的供應需要,已經及時向部隊提供了大批物資和草料。

所以郭升的進軍雖然急切,但物資上卻特別充沛。使得他還能夠遊刃有餘地將大批物資支援給濟南、章丘一帶的起義軍,對於大順軍的正規軍,甚至能夠做到每月按時配發新的棉衣和麻草鞋,對於起義軍也能夠做到支援數量龐大的糧食和被服鞋襪、刀槍火銃。

登州原來就是明朝時期“西學東漸”的中心之一,在這裡採用公私合營的辦法,鼓勵搢紳經商,建設工場,是比較容易的。

光中元年至今,不過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僅登州一府的公私合營工場,就已經爲前線大軍,包括濟南府起義軍、馬寶等三個師和徐州守軍部隊,提供了軍鞋近二萬雙。

山東屬於沿海地區,海岱一帶自古產鹽,明朝時就設有信陽、濤雒、石河、行村、登寧、西由、海滄、王家崗、官臺、固堤、高家港、新鎮、寧海、豐國、永阜、利國、豐民、富國、永利等十餘個鹽場。

山東鹽區的海岸線延綿兩千裡以上,在明朝的時候便出現了不便管理、走私氾濫的情況,山東沿海私自制鹽及販鹽者增多,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由於地形緣故,加之山東明朝國初以來便是馬戶聚集地,民風強悍,響馬橫行,成規模的鹽梟從未少過。像歸誠大順軍的山東豪傑宮文彩、馬應試等武裝,均和山東土著鹽梟存在不小的聯繫。

爲此,谷可成擔任山東經略使時,已經針對明朝舊有的鹽法實行了改革。由於大順軍的武力強大,體制官員又完全是一批與山東地方搢紳利益無關的新人,因而谷可成可以採取斷然措施,毫不留情地彈壓反對者,大力推行明朝時就已經不斷有有識之士提出,但因爲地方反對而始終無法推行的改革措施。

大順軍對河運路線加強了控制,在小清河、大清河等重要的運鹽路線上設立稽覈所,加強監管。

更重要的一點是,依靠湖廣各級鄉官、鄉政學校培養出來的基層行政官員,谷可成有足夠的行政資源,將鹽稅的監督和徵收官吏,直接派遣到鹽場一級。

稽覈所和過去明朝時的鹽務管理機構相獨立,因而和地方行政機關、官員都沒有隸屬關係,不會受到地方勢力的干預和掣肘。加上稽覈所的官員多爲楚闖體系培養的晉王府嫡系人員,忠誠度值得信賴,勤勉嚴格的作風也讓山東軍民大感不同。

稽覈所的建立,實際上就是打壓鹽商權力,將明朝時已經放任給鹽商的鹽稅鹽務的行政管理權力收回到了大順政權手中。

谷可成針對原來各地鹽場製成的鹽斤散漫堆放、鹽場漫無邊際、儲存雜亂無章等問題,下令由地方民兵出面修建專門的倉庫存放鹽斤,以避免由於鹽斤隨意堆放造成的鹽場走私問題。

除此以外,如改明朝時按照人丁徵收鹽稅的辦法爲按照斤數徵收,取消滷耗等等改革,都是出於大順軍簡化行政程序以利於效率提升降低行政成本的樸素精神,但就結果而言,勢必在無形中對於未來的順朝體制造成重大影響。

這些改革措施,一經推行,很快就遭到了地方的反抗,甚至於在萊陽、海陽、即墨等地出現了士紳招引東虜入寇的情況。

可當時清廷正在大力推行剃髮令,自絕於搢紳之中,谷可成和郭升等順軍將帥,又對反抗鹽法新制的地方士紳進行了無情彈壓,終於對海角的鹽場還是在幾個月時間內就逐漸實現了控制,由此新增的鹽稅收入,已在明朝萬曆全盛年間的數倍以上。

以這樣豐厚的物力,郭升所部不僅能夠帶足糧食油鹽,而且能夠在濟南各地義軍蜂起的情況下,對這些保守清廷橫徵暴斂之苦的百姓加以接濟,僅在鄒平縣一縣之地,郭升就賑濟了當地軍民百姓油鹽數萬斤。

這樣,地方百姓對於郭升進軍的響應和歡迎,不再單純只是因爲不堪忍受清廷的剃髮令和橫徵暴斂,而且還是因爲對於大順軍新政的殷殷期待。

所謂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就此來說,完全不是虛語,而是實打實的事實。

耿仲明率部趕回濟南以後,雖然其手中掌握的滿漢蒙各部兵力,約在一萬餘人左右,差不多是郭升所部的兩倍以上。

但是這些部隊對抗郭升直插濟南後方的大順正規軍是足夠的,要鎮壓各地瘋狂涌起的起義軍,卻是遠遠不夠的。

順軍所到之處,即分發賑濟糧食和油鹽,登萊之富庶,因此遠播於齊北、河間。位於清軍戰線大後方的平原、武定州、慶雲、鹽山、吳橋等地,也不斷有義軍蜂起,殺官後改換大順旗幟,甚至於還有部分搢紳爲迎接順軍,主動地打起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等李自成時期的大順軍口號。

耿仲明奉命彈壓義軍,確保阿濟格的後方,可是等到他回到濟南以後,面臨這樣的一片爛攤子,才焦頭爛額的發現,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除了確保濟南城一個據點以外,竟然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做到了!

正在鄒平縣的郭升也召集和會見了來自山東和冀南的各路義軍聯繫人,他看着這些從敵佔區趕來見自己的人,其中不少竟然還是自己當年擔任明軍柳溝副將時認識的老熟人,有地方豪強,也有著名的搢紳名士,甚至還有不少致仕在家的明朝高官。

衆人都疾呼“今日漢官威儀”,郭升大爲感慨,無論如何,不管雙方是效忠明朝的遺老,還是效忠大順的新貴,所有人在反對滿洲人暴政的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郭升感嘆地說:“諸公多與我有舊,亦有當年刺我投大順軍者,今天竟然悉數來投,晉王之天命所歸、人心來聚,我算是完全明白了。有民氣如此可用,則破一懷順王耿仲明又有何難。”

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章 反對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
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章 反對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