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

姜瓖的部將牛光天等人也紛紛上城作戰,除此以外,大順朝的山西節度使韓文銓和山西直指使李若星這兩個文臣,也都穿上戎服跑到了城牆上作戰。

這倒不是他們有多麼勇武,而是因爲總統太原一切軍務的陳永福已經下了死命令。所有有手有腳的官員,除了那些因爲處理軍務和糧秣不能上前線的人,其他人等,不管你是什麼防禦使還是州牧,一概都要到城牆上和將士們一起作戰。

即便年邁不能作戰,那也必須出現在前線,好鼓舞守軍的士氣。

李虞夔原來是明朝的寧夏巡撫,他致仕以後回到平陸老家。之所以現在還在太原,還在大順軍中,只是因爲李虞夔的老家依舊處在順軍的佔領下。

因爲他是山西威望著名的士紳領袖之一,所以這時候也被陳永福強迫到城牆上巡視。至少得讓那些被臨時徵募起來的太原民兵們看到李虞夔的身影才行,畢竟本地土著比起大順朝的威信,還是更加信得過像李虞夔這種在山西有頭有臉的名士之輩。

李虞夔也是在上城牆的過程裡,才感受到了大順的“新朝氣象”。城牆階梯上面全都是整齊列隊輪替上去的士兵,特別是袁時泰帶來的殿中軍精兵,其中不少人還是頭戴黑白二色相間的羽盔,顯然是屬於羽林軍的戰士。

大順守軍的士兵人數雖然不及城外的攻城清軍多,可是戰士們的鬥志和熱忱卻比敵人的攻勢更加吸引李虞夔的注意。

李虞夔自己當年在西北做寧夏巡撫的時候,政聲還算不錯。大順軍中多西北人,其中也不乏認識李虞夔的寧夏邊民,他們列隊向一同走上城牆抗戰的李虞夔作揖,讓李虞夔感到一種油然不同於過去明軍的新氣質。

清軍又在使用紅夷大炮猛轟城關,多處城牆坍塌。蒙古兵便抓住機會從城牆缺口處衝了進來,這是清軍百試不爽的攻城之法,但在太原城已經遇到了多次失敗,這一次也絕不會例外。

姜瓖的部將牛光天是從大同逃來的護髮人,他其實對大清、大順和大明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忠誠意識。基本上是屬於誰讓他吃糧,他就跟着誰打仗的那種一般將領。

可是清軍要拿牛光天的頭髮開刀,要拿牛光天的各種生活習慣開刀,而且是擺明了想要逼反你好奪走你的家產。

這可就太過分了。

要知道大順軍雖然也搞追贓助餉,也會用夾棍進行拷掠,但畢竟不會徹底奪走你全部家產。而且大部分的追贓助餉和拷掠都是針對文官和搢紳階層,和牛光天這種邊軍將領沒有關係。

不管是從道義上來說,還是從切身利益來說,牛光天都選擇了跟着老上司姜瓖一起投奔大順這條路。

他和現在清軍那邊的山西提督劉遷過去很熟悉,算得上是老朋友。牛光天知道就算是劉遷這樣爲清國立了大功,而且還做到山西提督這樣高官顯爵的人,其實也過得很不愉快。

畢竟劉遷是漢人,不光不是滿洲人,而且就連旗人都不是。即便立下殊功,也照樣被多爾袞另眼看待。之前山西這邊由葉臣做主帥的時候,因爲葉臣看重劉遷對山西地理人情的瞭解,又看重他手上那支兵力雄厚的宣大邊軍,所以還算得上對劉遷比較優待。

可是現在權高位重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接替了都統葉臣的主帥位置,濟爾哈朗是個沉重之人不假,但他對劉遷的確是頗爲欺凌,很看不上眼。

而濟爾哈朗帶來山西的那些滿洲兵就更不用說了,這些人對宣大邊軍的士兵們簡直是視爲奴隸。一到太原前線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從北京帶來的騾馬換走了宣大邊軍的好戰馬,不少已經剃了頭髮的晉兵因此纔過來歸誠大順。

牛光天護髮南下的時間比較晚,對於山西清軍內部旗人歧視和欺凌漢兵的事情非常瞭解。所以他到太原後,一感受到大順右武政策下一般將領的尊嚴和自在,一感受到大順軍按時發放糧餉和將領、士兵比較親切相處的氛圍,馬上就斷定清軍必敗而大順必勝。

有了這種信念存在,當太原城城牆坍塌,八旗兵一擁而入的時候。牛光天作爲一個歸誠大順不久的姜瓖舊部降將,纔有信心和勇氣一個人衝了出去。

如果是過去在明軍中的時候,牛光天絕不敢這樣做。即便是衝鋒,他的左右也一定要帶上自己信得過的嫡系家丁才行。

可護髮南逃以後,牛光天哪裡還剩下有什麼家丁?

他一個人向前衝出去的時候,懷抱希望和信心的不是自己的家丁,而是大順的友軍。是那些並不屬於自己部下的將士,牛光天經過在太原的這一段時間瞭解後,他當然相信當自己帶頭衝鋒的時候,其餘並不屬於自己部下的順軍士兵也一定會跟着出擊。

牛光天並不孤獨。

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少,其中有大順軍的闖營元從,也有陳永福的老部下,有袁時泰帶來的羽林軍精兵,也有其他的姜瓖部將。

所有人都主動堵上了城牆坍塌的缺口,將領們帶頭衝了出去,其餘的士兵也並沒有畏縮後退。剩下的將士們甚至不是因爲將領軍官身先士卒的模範作用,而是因爲他們本來就具備着向前向前不斷向前的旺盛攻擊精神。

大順軍士兵像人牆一樣堵在城牆坍塌開來的幾處缺口上,死死頂住了八旗兵的進攻。在這樣密集的人流裡,高明的武藝和過人的英勇都沒有太大用處,所有人都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刀槍無眼”。

刀劍在密集的人堆中刺了出去,鮮血流淌不止,屍體也層層地堆積了出來。

姜瓖很受震動,他在大同邊關這麼多年,大小仗都打過不少,可是激烈和血腥到如此地步的場面,還是第一次見到。

不用姜瓖來說,就算是陳永福,陳大帥這兩年來已經見識過許多在明季以來數一數二激烈的白熱化大戰,甚至早就親自挫敗過了清軍幾回。

可是目睹太原城牆缺口上的激烈爭奪,他也連續驚歎了好幾回,爲山西軍民的英勇而讚歎着。

正在城外指揮攻城的大清鄭親王濟爾哈朗卻很惱火,他在深州已經敗給過李來亨一回,德高望重的賢王之名受到很大影響。

濟爾哈朗就指望着這回在山西獨當一個方面的時候,能夠以凌厲的攻勢拿下太原,卻沒有想到自己卻碰上了可能是大順軍有史以來防守最爲嚴密得力的一座城池。

“睿王將要南渡黃河了,我們必須拿下太原,保護好大清軍的側翼才行……不然事情就麻煩了!”

葉臣也神色肅穆,葉臣雖然只是八旗都統,地位遠遠不及濟爾哈朗。可比起用兵拖沓顯得老邁的濟爾哈朗,其實葉臣的軍事才能還要更加顯著一些。

他知道濟爾哈朗到山西后,之所以立即改變清軍的攻城戰術,不惜一切傷亡代價也要攻下太原,目的就是爲了消除山西這個突出部,掩護多爾袞的南征主力。

葉臣對這個戰略目標本身是比較贊同的,可是太原是雄城,八旗軍雖然有紅夷大炮,可是人力有限,攻城還是需要借用到宣大邊軍的力量。所以葉臣對於濟爾哈朗欺凌和凌辱劉遷等晉兵將領的做法相當不滿,特別是濟爾哈朗帶來的那些滿洲兵,居然肆無忌憚地搶奪晉兵的好馬,據葉臣所知,就連劉遷本人的坐騎都被滿洲兵搶去了。

這將來是要鬧出大亂子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