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

從洛陽往南到龍門的大道旁邊,是三國時埋葬關羽頭顱的地方。這關陵因爲有衆多柏樹,又稱關林,坐落在龍門北邊幾裡處。

由於《三國演義》流行,明朝士民對關羽的崇拜和信仰越來越興盛。這關羽埋頭的地方,架子越來越大,廟宇的神殿迴廊越蓋越雄偉華美,院裡院外的石碑越立越多。

尤其是那歷代種植的柏樹雖經戰亂砍伐,尚有三四百棵,鬱郁蒼蒼,好不茂盛,同周圍的殘破村莊恰成鮮明對照。

當李來亨一行人馬離開洛陽以後,距關陵還有十來裡遠時,就在平明的曉色中遙望見東方露出來一大片黑黝黝柏樹林,掩護着廟宇。

雖然大軍是撤出洛陽,但李來亨卻不覺得悲痛,他箭傷還沒痊癒,可對前途依舊十分樂觀。李來亨輕輕把絲繮一提,戰馬昂首蕭蕭嘶鳴,四蹄加快,隨即絕塵而去。

轉瞬之間,從關林中也馳出一隊騎馬的人,前來迎接李來亨。來人是從風坡嶺寨撤出來的李世威部,他們離洛陽南面的龍門和關陵比之李來亨更近一些,就先到了這裡。

李來亨縱馬衝馳到李世威的馬旁,丟了一壺酒給他,笑道:“福王府中繳獲的珍品,你還沒有品嚐過吧?咱們下次再打下這等親王王府,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李世威雙手接住酒壺,但隨即又將之還給了李來亨,他臉色微紅,低聲說:“掌哨,這回在風坡嶺我表現不算好,全賴苗裡琛的幫助才撐過危局,無顏飲酒。而且我聽樂山先生說過,爲將者應以身作則,我已決心滴酒不沾,爲將士們作出表率,也好時時可以保持一種警醒的精神。”

“哈哈哈!好!”李來亨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將酒壺接過,放聲大笑。他對李世威的成長十分滿意,李世威雖然並不是郭君鎮那種天生具備靈敏嗅覺的天才,也不是郝搖旗那種驍悍無人可比的猛將,但他能主動求學、提高自己,又能嚴於律己,雖然沒有名將之資,卻有嚴將的稟賦。

“掌哨。”

郭君鎮也驅馬靠了過來,這幾天他一人獨自掌握洛陽北面的防禦,和李仙風、陳永福、高謙的優勢大軍對峙,表現十分出色。他停在關陵的松柏前,嘆息說:“洛陽是一座雄城,可惜我們現在還沒有實力保住這份王霸的基業。”

李來亨將戰馬停在松柏樹邊上,將酒壺遞給親兵衛士,讓他們送去給在洛陽守衛戰中負傷的將士們,然後回答說:“洛陽城牆大部分已經被拆毀了,現在也談不上是什麼雄城。憑藉闖軍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到能夠守土不流的層級。一段時間內,還是需要以走致敵!”

郭君鎮也下馬休息,他點點頭說:“不過有了掌哨‘守險不守城’的戰術,城牆對於我們的用處,本來就已經不大了。”

“嗯……都元帥那邊的消息也到了。”

李來亨指了指東面開封的方向,然後向聚過來的小虎隊諸將說:“元帥環攻開封數晝夜,以牛金星的策略,百計攻城。但開封實在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名城,猛攻數天不能攻破,而保定總督楊文嶽又督率虎大威所部渡過了黃河。”

“元帥只好撤除開封之圍,率領主力人馬移動到黃河南岸,迎擊楊文嶽和虎大威的兵馬。”

虎大威是盧象升的舊部,此前東虜入塞時,諸部皆潰,只有虎大威和楊國柱兩支兵馬死守到底。楊國柱現在已經被調往鬆錦,虎大威則率領麾下宣大軍的精華,跟隨保定總督楊文嶽南下入豫,參與會剿。

李來亨取出一封信件,說:“這是玉峰叔送來的急信。元帥離開汝州,突襲開封以前,留玉峰叔在汝州收編土寇。他派飛騎送來急報,說闖軍的主力在黃河南岸的陶家店與楊文嶽苦戰,雙方殺傷相當,但開封之圍既破,元帥也只能率軍撤回豫西南了。”

郝搖旗聽到這個噩耗,立即驚呼出聲:“早知如此,咱們當初就應該拼命勸住老掌盤。讓他不要聽牛金星的怪招,大家全力固守洛陽纔對呀!”

方以仁在旁反對了郝搖旗的說法,他說:“洛陽遲早要棄守,元帥雖然沒能攻破開封城垣,但闖軍主力縱橫汝州和開封周邊州縣,一定收編了大量新部隊,實力有所提高。儘快增強闖軍的總體戰力,纔是王道。”

“樂山說得對。”李來亨將信紙在手中握成一團,走到戰馬邊上,拍了拍馬鞍說,“玉峰叔要我們到汝州府北境同他匯合,然後接應闖軍的主力撤到汝州西面的嵩縣,再由嵩縣撤入熊耳山中。”

闖軍攻打開封失利在李來亨的預料之中,但對其他人來說就沒有什麼心理準備了。高一功聽到這個消息後便一直緊皺眉頭,但他聽到李來亨所說的撤退路線後,臉色終於變得好看了些。

高一功補充說:“還好我們已經平定了嵩縣屏風寨的於大忠。位於洛陽和汝州之間,登封玉寨的李際遇也和咱們結盟。大軍可以暢行無阻地通過汝州、登封、嵩縣,安然撤回兩山之中。”

看來李自成並沒有被保定總督楊文嶽和總兵虎大威擊敗,再加上闖軍是從開封城下主動撤圍的,所以李來亨估計闖軍主力在開封的損失不會很大。

這樣想來,加上李自成攻破汝州府和開封周邊州縣的收穫,闖軍的實力應該還是不降反增,增強了不少。

他心中大約有了腹稿,就等大家休息完了以後,踏鐙上馬。下令諸將各帶本隊,全軍從龍門附近向東折進,先和田見秀留在汝州的兵馬匯合,然後再一起撤入熊耳山和伏牛山。

而後方的官軍,河南巡撫李仙風在小虎隊的配合下“收復”洛陽以後,又獲得了李來亨特製的一批“天德王”儀仗。

李撫臺現在正忙於編寫他如何激戰剿賊、擒斬闖營副帥李自全的奏摺,被李來亨拘禁在福王府中的大批士紳,被李仙風營救出來以後,也都成爲他的證人。使得他的露布飛捷頗有可信性,讓高名衡一時間難以杯葛。

可是賀人龍那邊煮熟的鴨子卻落到了李仙風嘴中,而且賀人龍同闖軍打過這麼多年仗,他豈會不知道李自成有沒有一個什麼狗屁“天德王”二弟?

如果賀人龍是個正人,他手上捏着的證據足可以令李仙風死無葬身之地了。好在他腦子機靈,一點不比左良玉差,收到李仙風“收復”洛陽、擒斬李自全的消息後,賀人龍馬上就領悟到了真相。

當李來亨率部轉進汝州接應闖軍主力的時候,賀人龍也帶領秦軍主力抵達了洛陽。只不過他並不是來戳穿真相的,而是要用手上掌握的大量證據,來迫使李仙風同他合作,分一杯“天德王”的羹。

賀人龍在河南是客軍作戰,想要通過這個把柄得到河南巡撫李仙風的全力支持;而李仙風手下只有陳永福、高謙這兩支並非他提拔起來的兵馬,也希望獲得賀人龍這支秦軍勁旅的支援。

兩人一拍即合,就在洛陽城裡成爲一丘之貉,一起改寫了幾份奏摺,送往北京。吹噓他們在洛陽如何大破闖賊、營救士紳,擒斬闖賊副帥天德王李自全云云。

由於有了賀人龍和洛陽士紳的背書,李仙風所謂擒斬天德王的奏疏雖然滿是破綻,兵部也有人指出:“今聞李自全不過供賊驅策,並非著名渠魁。從前查奏逆首姓名,亦並無此人。嗣因賊衆竄出洛陽,於無可如何之時,不得不張皇裝點,以稍掩已過。”

可是崇禎皇帝在襄陽和洛陽悲慘的失敗後,突然接到河南巡撫李仙風和秦軍總兵賀人龍擒斬闖賊第二號人物的大好消息,已經是喜極而泣、半是癲狂了。

朝中的臣工大員們,沒有人想去碰這個黴頭,告訴崇禎所謂的洛陽大捷完全只是一個謊言。所有人都只是順着崇禎的性格,吹捧他用人置官如何高明、調兵遣將如何厲害,特別是賀人龍被調入河南這一着又是楊嗣昌死前的“遺策”,因而更被北京的朝們大肆吹噓起來。

崇禎自己也覺得楊嗣昌是死於國事,爲自己操勞過度。他看到李仙風和賀人龍送到的捷報後,又聯想到當年自己在平臺爲楊嗣昌賜酒壯行的往事,心中更加思念他的這位楊督師了。

便下令讓禮部和宮人做準備,說要在京中各壇,以人臣極品的禮節規格來祭祀楊嗣昌。

皇帝的陣仗做的這樣大,朝臣們就更加不敢頂嘴了,天德王一事也就被做成了鐵案。

河南巡撫李仙風不僅沒有因爲丟失洛陽、失陷福藩而被崇禎下令自殺,反而因爲這一功績得到多番表彰。

隨着保定總督楊文嶽南下河南,以及新近任命的督師丁啓睿和秦督傅宗龍前往陝西。崇禎就下令在丁啓睿和傅宗龍到陝西以前,先由河南巡撫李仙風和保定總督楊文嶽兩人一起指揮河南的會剿大局。

這樣,李仙風的手頭上就集結了陳永福、高謙兩部約五千豫兵的實力,以及賀人龍在河南境內一部約五千人的實力,還有保定總督楊文嶽的督標及虎大威所部共約萬人。

官軍在河南中部,得以集結起約兩萬人的戰兵。

而闖軍主力經過洛陽、開封的戰事以後,也發展到了戰兵八九千人、協從三四萬人的規模。

闖軍主力以外的李來亨所部,包括高一功和白旺以及各寨寨兵,則大約有戰兵二千五百人、協從五六千人的規模。

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章 李公子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
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章 李公子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