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

大寧新城還在修建之中,本身連城牆都並不完善,城內百姓民戶、積蓄糧草,數量都非常稀少。

何況大寧處在塞北,過去明朝的時候就是因爲糧草轉運困難,所以明軍才主動放棄了大寧衛,將大寧內遷。

幾年前安北大都督府駐節大寧,靠着劉芳亮數度掃北搜套的威名,開始了重建大寧城的工作。

廣袤的千里大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派空曠平坦、無險可守的原野上,順軍要設法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修建起一座嶄新的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免遭到周邊遊牧部落的襲擊。

雖然東蒙古諸部已經瓦解,曾經執蒙古牛耳的察哈爾部,已經淪爲了十幾個不足千帳、互相攻伐不休的小部落。

可也是正因爲這樣,朝廷的威名和法令,只能震懾住那些有名號的酋首豪帥,卻震懾不住一些或數十騎、或百餘騎,小股來襲擊大順百姓的馬匪。

劉體純卸任安北大都督的職務以後,本來品級地位等同於內地經略使的大北督一職,便淪爲了虛銜。

正好當時的大長公主李徽柔,與其夫興平伯高元照正因納妾之事鬧分局,齊國大長公主因此常居宮中,還將兒子會寧王李淳和也帶到了宮中。

天子常見李淳和相貌雄壯,有類太祖,大長公主又不斷進言,希望爲會寧王謀取一個顯赫的官職。

李來亨正因爲安北大都督淪爲虛銜,沒有勳臣大將願意出任這個職務感到煩惱。

畢竟安北大都督現在唯一的差事,就是出塞去修大寧城,實際上就是一個監工的活。

但因爲前任的大北督是劉體純,所以後繼者的資望總也不能低於劉體純過多,還是需要在開國元從重將中選擇一人出任。

大多數勳帥們,如何願意去做這個監工差事?

正好就讓年紀輕輕的會寧王去擔任大北督好了,反正會寧王李淳和是宗室郡王,由他繼承劉體純的職務,想必劉體純心中也不會有什麼芥蒂。

李淳和雖然沒有太多實際的軍政事務經驗,但是反正安北大都督也不過一虛銜而已,他就算什麼都不會,那去監工辦差,總是會的吧?

這能出什麼事!

結果誰能想到,準噶爾大軍迂迴萬里,沿阿爾泰山北麓疾馳行軍,一戰兼併喀爾喀,再戰南下察哈爾,一舉就把順準大戰的主戰場,從西域和雪原,變成了距離北京近在咫尺的大寧一帶。

會寧王李淳和身邊只有千餘士兵,大多還不是精銳的戰兵,只不過是些充數的工人而已。

原先活動在漠南草原一帶的零散東蒙古部落,也紛紛聚攏到了僧格渾臺吉的旗幟下面,蒙古大軍兵力暴增,雪球越滾越大,很快就逼近了大寧城。

當時城中百姓都恐慌不已,會寧王李淳和的左右親隨,居然都在當夜逃竄,其他士兵、民工也是同樣逃散屢禁不止。

他的幕僚們也都勸說趕緊拋棄大寧城,逃回關內地區。但李淳和身爲大順宗室,走了母親的後宮路線,才謀取了安北大都督的虛銜,奉天子之命修建大寧城,此時若拋棄大寧城自己逃回關內,豈非讓公主蒙羞、令天子齒冷?

李淳和看到糧乏兵病的景象,就把糧草、財物全部裝載到大車上,佯裝撤退,宣佈即將率軍撤出大寧來穩定軍心。

實際上,李淳和認爲東蒙古部落皆叛,漠南草原處處爲敵,一旦出了大寧城的城牆,這支順軍部隊根本不可能活着看到長城的邊牆,一定會在半路上遭到蒙古部落的襲擾截擊,最終全軍覆沒。

他先用緩兵之計穩定軍心,接着便開始積極佈置城防。

李淳和以要拆毀大寧城爲藉口,動員城中百姓、民工拆除民宅的建材,得以收集了大批門板、木材、磚石,作爲之後守城的必要材料。

接着他又命帳中幕僚統計全城百姓人丁數量,號稱是爲了編組南逃時的隊伍,將所有婦孺老弱、男女壯丁,全部按照籍貫、年齡、性別,編組爲若干標。

這一舉措,在之後也產生了很大作用。

當準軍圍城時,雖然人心一時大亂,但由於大寧城居民都已經接受了軍事化的改編,所有人都被編入某標某旅中,因此局勢很快就安定了下來,沒有因爲準噶爾人的突然襲擊而潰敗。

此外城中乏糧,所以李淳和還是藉口將要撤離大寧城,而且撤退時要燒城,將城內百姓私藏的糧食,全部收集到了一起,進行統一分配。

這保證了糧食分配的極高效率,也避免了無謂的浪費。

雖然到了大寧保衛戰後期,城中缺糧情況越發嚴重,甚至守軍將所有的驢子、騾子、戰馬、馱馬、駱駝,也都全部宰殺。

但大寧城,始終沒有出現吃人肉充飢和餓死百姓的情況。

當三個多月後,權將軍李瑋羣、制將軍李元胤率部解圍時,大寧城中軍民,雖然人人都面黃肌瘦,一副行將餓死的模樣,可到底沒有出現真正的普遍饑荒。

這無疑是得益於會寧王李淳和,在圍城戰一開始的時候,就對城中的全部物資進行了嚴格的管制調控。

他意識到大寧保衛戰,很可能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堅守之戰,因此還特意在準軍完全圍城以前,親自率兵出城捕殺牛羊走獸,放火焚燒水草,好抹平敵人在持久戰方面的優勢。

所以大寧圍城戰,雖然總共打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隻有第一個月時,準軍是集中了佔據絕對優勢的三萬多人兵力攻城。

等到第二個月時,準噶爾人便爲了讓隨行的牛羊逐水草而居,把大量兵馬分散到了各地遊牧就食去了。

大寧守軍的守城壓力,因此大大減少了。

朝廷雖然將主力全部付與劉芳亮,全力組織西軍遠征搗巢,力圖利用準噶爾主力在東蒙古一帶活動的絕好機會,徹底控制天山和伊犁河谷一帶。

但是天下清議譁然,爲了應付輿論,也是爲了應付大長公主的壓力,李來亨還是重新啓用了大將郭君鎮坐鎮北京,並將開封宮中宿衛軍也一同派遣北上,又從各家勳臣府中抽調富有軍事經驗的護衛奴僕上千人,又組爲一軍。

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章 營田使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
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章 營田使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