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

郭君鎮匆匆抵京時,長城沿線邊防全部震動,各大要隘紛紛閉城自守。

可由於過去十幾年的承平日子,宣大邊軍廢弛,根本不堪一戰,大同守軍爲了保護漠南一帶的商旅撤回關內,由制將軍親自領兵四千餘人,擅自出兵,結果遭到準噶爾人的伏擊,全軍覆沒。

準軍趁此戰勝之威,四處襲擾大順邊塞,邊關守將恐慌畏懼之下,所有人都龜縮不進,全都在等待東軍、西軍兩大野戰軍來援。

郭君鎮到北京後,視察沿邊諸軍的備戰情況,極爲震驚。

他絕沒想到,才過了十多年的太平日子,曾經轉戰天下的大順勁兵,就廢弛到了如此地步。

沿邊各鎮,平日裡都和塞北商旅勾結在一起,欺凌蒙古牧民,用各種商品和騙術,誘使蒙古牧民欠下數量驚人的高利貸。

有些無良票號放貸,一年時間竟然就能利滾利到五倍、六倍之多。

爲了騙取蒙古牧民的牛羊財產,邊軍各鎮將領和沿邊商旅,還大力收買東蒙古各部落的首領,與他們合股做高利貸買賣。

如今準噶爾大軍南下,雖然衛拉特諸部與東蒙古在歷史上素來不合。

但僧格渾臺吉打出了廢棄一切漢人票號的口號,號召力極爲強大。大批在順朝沿邊商旅欺凌下,走投無路的破產牧民,紛紛歸附準軍,形成了一股極爲龐大的力量。

許多原先是邊軍鎮將座上賓的東蒙古王公,此時見勢不妙,也立刻做了牆頭草,改換陣營,不僅率領部衆投靠了僧格渾臺吉,而且還將自己掌握的順軍邊防部署情況,悉數相告。

以至於準噶爾軍處處佔據上風,將主動權操之於手,開始猛烈攻擊大順的宣大邊塞一線。

而以大同、宣府、北京爲重點營造的宣大邊軍,經過十幾年太平生活以後,已經完全淪爲了一羣只會做買賣的雜兵。

畢竟這些年來,大順的主要戰事,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精銳的野戰軍都在這三條戰線上作戰,總數約有六十餘萬的規模。

其中約二十萬人長期部署在西北一線,二十二萬人部署在朝鮮、瀛洲一帶,十三萬人部署在緬甸、雲南一帶,九萬人部署在臺灣、呂宋、青丘一帶。

剩下內地的諸多地方衛軍、民兵,則多數承平日久,體制敗壞,捕盜尚可,要他們出關與準軍會戰,就太困難了。

宣大邊軍名義上精兵員額雖然幾經削減,但應該也有八萬人的規模。

可郭君鎮到北京檢閱諸軍以後,即使一再放寬標準,最後符合大順戰兵要求的士卒,也只有區區二萬之數。

剩下的人則完全不堪戰鬥,僅能夠負責後勤和守城的任務而已。

從這裡也能看出,世祖朝前半期,由於李來亨戰線鋪得太大,現在已經明顯出現了兵力不敷使用的情況。

順軍的精銳野戰部隊,雖然還有四十多萬的龐大規模。可是當宣大出現邊疆危機的時候,一時間竟然只能靠徵發宮中宿衛、勳臣侯伯府中護衛的方式,籌措兵力。

北京邊防重地,兵力卻窘困至此,郭君鎮實在料想不到。

他在北京又待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受到了朝臣的猛烈抨擊,連大長公主李徽柔都認爲郭大帥是在坐視大寧城的滅亡了。

郭君鎮本來是想等待安東軍回防助戰的,可天子卻不願意因爲大寧之事,放棄幾乎就要平定的日本。

結果等了兩個月的時間,安東大都督府的轄區內,也只是組織了一支約有兩萬人的野戰部隊,從東線攻入漠北草原,試圖尋找準部留在後方的婦孺子女。

郭君鎮無法,只能從軍制敗壞的宣大邊軍中,勉強精選了約一萬名敢戰士,搭配開封緊急調來的宮中宿衛和各勳臣府中護衛共三千人,便在羣臣的極力催促下,冒着巨大風險出塞援救大寧了。

順軍出塞解圍的部隊,兵力遠遠弱於此時僧格渾臺吉手上掌握的兵馬。

郭君鎮估計準噶爾人在漠南一帶擁兵應當在五萬騎左右,而且還有大量敵視順朝的蒙古牧民協助作戰。

大順軍深入草原,四面都是敵人,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不測風險。

但郭君鎮又認爲大順軍另外也有不少優勢:

他精選組織的這支解圍軍,兵力雖然不多,攜帶的馬匹也只有兩萬匹左右,同劉芳亮遠征天山的四萬軍隊、十二萬匹戰馬相比,懸殊很大。

可是順軍已經基本上全部裝備了新式的燧發槍,由於採取了紙殼裝藥,順軍火銃手的射擊速度已經大大提高,即便四面都是蒙古騎兵衝擊襲擾,大順軍也能在空曠的草原上維持住陣線。

其次,準軍在大寧圍城戰後期,爲了解決牛羊就食問題,其兵力幾經分散,五萬騎的大軍分佈在廣袤的整個漠南草原上,局部兵力未必高於大順軍。

最後則是這些年來大順商旅、票號在漠南草原的經營,這些奸商雖然嚴重敗壞了順朝在蒙古貧苦牧民裡的聲譽,但他們也在經商過程中建立了廣闊的人脈和情報網絡。

順朝的商旅熟知漠南草原的氣候地理,也收買了許多蒙古王公,還在關鍵的商道上建設了數量龐大的商棧。

許多商棧雖然被蒙古牧民搗毀,但只有順軍士卒稍加修復,就能重新利用起來。

這些商棧附近的隱蔽處,還有很多票號修建的地窖,其中積蓄有數量非常豐厚的米麥、豆餅、草束和乾肉,可以幫郭君鎮解決大部分的後勤需要。

所以郭君鎮率軍出關遠征解圍時,大順軍對於漠南草原並非是兩眼一片黑的。

這十幾年的宣大承平,畢竟是建立在順朝對漠南草原經略行之有效的基礎上。

大量旅蒙行商打下的基礎,此時就成爲了順軍遠征最好的嚮導。

這些旅蒙商對漠南草原上各處水草、道路、山丘的瞭解程度,甚至比世代居住於此的蒙古牧民都更爲熟悉,何況是跨越萬里,遠道而來的準噶爾人呢?

大順軍暴露於野,披荊斬棘,一路在旅蒙商的帶路嚮導下,避開了蒙古人常走的大道,而從僅有漢族旅蒙商人常走的小路驅馳至大寧附近。

此時圍困在大寧城周邊的準軍,由於沒有發覺順軍已經出塞遠征,還認爲大順軍主力尚在關內地區,因此包圍大寧的兵力,僅有約萬人而已,在兵力上相對郭君鎮和會寧王李淳和並沒有多大的優勢。

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章 六尚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八章 英雄氣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
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章 六尚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八章 英雄氣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