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

清軍大營綿延百里,士馬雄壯旌旗蔽日。

自從率兵入關以來,多鐸一直都走的順風順水,破陝州克靈寶,風捲殘雲如入無人之境,尤其是攻破西安一戰,簡直可以媲美定鼎江山的一片石之役,一舉搗毀了闖軍的巢穴。這一戰,相當於滅國,真可謂是功勳卓著志得意滿。

若是能夠再平定江南,將苟延殘喘的南明朝廷滅掉,將會成爲大清國戰功第一人。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多爾袞也壓不住他了。

揮師南進之後,接連攻克開封、歸德等戰略要地,各州縣無不望風而降,順利的讓人不敢相信。就連兵家必爭的四戰之地徐州也傳檄而下,簡直就是望風披靡所向無敵。

現如今的多鐸部,已飛速膨脹到了近十萬人馬的龐大規模,算上攻取淮安從東線威脅淮揚的那支偏師,整個南征軍已達到十四萬上下。

有了這十幾萬人馬,踏平江南已指日可待了。

自從兵不血刃的迫降了戰略要地徐州之後,已經打開了淮揚防禦體系的外圍,很多清軍的佐領、統領都想急切進軍,快速平定江南的論調塵囂日上。

在這麼好的大形勢下,躊躇滿志的多鐸依舊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並沒有趁機長驅直入的直接攻打揚州這個江北防禦體系的最核心,反而是頓兵徐州進行修整。

近十萬人馬的南征隊伍,大多是各地歸順歸來的前明軍隊伍,方方面面都需要調整。而且戰線已經拉的太長了,戰場綿延千里,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史可法的江北大軍擊破某個戰略支撐點,那將會引發一連串的災難。

所以,即便是局面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多鐸依舊心謹慎,繼續很心的掃清整個江北防禦體系的外圍。

而泗州,則是至關重要的節點。

作爲連接東西的咽喉,卡在揚州和徐州之間的泗州就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多鐸很清楚的戰鬥泗州就是揚州側翼最重要的支撐點,只要佔領了泗州,揚州就會成爲一座孤島。爲了一戰而下泗州,多鐸特意收縮了戰線,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進行一場烈度空前的戰鬥,一戰而下。

史可法顯然也很清楚泗州的決定性作用,做出了和多鐸相同的部署:抽調大量人馬增援。

雙方都在調兵遣將,都把泗州作爲江北之戰的重中之重。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泗州之戰必然空前慘烈,而且一定會成爲決定這場戰場的轉折點。

在清軍和明軍都在下大力氣準備這一戰的時候,讓敵我雙方都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泗州守軍舉城而降。

還沒有正式開打呢,泗州就舉旗投降了。

泗州投降了?而且是舉城而降?

這個消息實在太意外,多鐸甚至不敢相信,本能的認爲這是一場“詐降”,第一反應就是讓正在順便攻打泗州的清軍嚴陣以待不可冒進。

出了這種事情,別說多鐸不敢相信,就連史可法都深感震驚:若是因爲打不過就投降,那也不算多麼意外。關鍵是真正的大戰還沒有開始呢,怎麼會發生舉城而降這樣的事情?

直到泗州守將帶着軍隊“迎請”清軍進城的時候,多鐸都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要投降,所以只象徵性的派遣了幾百個人過去。

一直到清軍完全接管了泗州外圍的陣地之後,多鐸才反應過來:泗州軍真的投降了。

不費一兵一族就戰略了這個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多鐸歡喜的都要哭了。

正在親督大軍馳援過來的史可法知道了確切的消息之後,驚的瞠目結舌,只能灰溜溜的帶着援兵沿原路返回,去做固守揚州的最後準備。

失去泗州之後,清軍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長驅直入,直接威脅揚州。而整個江北防禦體系,就只剩下揚州這個核心了。當初爲了長時間的固守泗州,史可法曾在這裡囤積了海量的軍用物資,其中包括十四萬石軍糧,兩萬多束弓箭,還有四庫火藥和十二門紅夷大炮,其他的兵甲器械不計其數。

現在,這些東西全都落入多鐸的手中。

對於清軍而言,這絕對是雪中送炭。

一直到現在,多鐸都搞不明白,既然泗州守軍兵甲精良糧秣充足,還有大量的援兵馬上就要到來,絕對擁有一戰的實力,爲什麼會這麼爽快的投降呢?

泗州降兵的回答簡直無恥:“前明已亡天下歸清,不敢逆天而行。”

聽了這句話,多鐸立刻就看清楚了江南朝廷內部的紛爭和不得人心,也看清楚了南明軍隊色厲內荏的本質,深深的爲以前的遲疑和猶豫而感到懊惱,並且在第一時間糾正了以前的錯誤。

南明軍隊物資充足,擁有一百六十萬控弦之士,看起來好像很強大,其實只不過是一頭吃胖了的肥豬。

不再把南明當做是對手,而是把他們當成隨時都可以宰割的肥豬,多鐸很快就完成了這個觀念上的轉變。

懶得再等後續的兩個蒙古旗和大量的明軍降兵趕上來,大軍傾巢而動直撲揚州!

事實果然如同多鐸所料想的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掃平了揚州外圍。各處據守的明軍毫無戰意,一觸即潰的已經算是強兵了,更多的則是望風而降。史可法辛苦經營的江北防線瞬間土崩瓦解。

畏敵如虎就是最好的形容。

自從入關以來,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戰鬥,各地明軍爭先恐後的投降歸附,真正的戰鬥只發生在清軍和闖軍之間。尤其是攻克潼關一戰,甚至屢遭挫折,若不是投降的明軍送來了大量火炮,倚仗着火器的犀利,能不能攻破潼關尚在兩可之間。

從山陝出來的時候,掌握在多鐸手中的只有兩個旗的八旗戰兵和兩個蒙古旗一個漢軍旗,滿打滿算不過三萬五六千之數。一路席捲一路攻取,各地明軍望風而降,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擁有十幾萬人馬。除了各地的駐守軍之外,光是帶過來的野戰軍就有近十萬的規模……

經山、陝、豫而到江北,幾乎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戰鬥,完全就是不停的招降納叛不停的接收投降過來的明軍。出奇的順利讓所有人都產生了一種近乎於夢幻般的感受,所有的八旗辮子兵樂觀的認爲,只要把清軍的大旗樹立起來,就可以嚇破敵人的膽子,接下來就可以威風凜凜的接收降兵了。

尤其是在順利的佔領了泗州之後,連清軍中的高層都被這種過分的樂觀情緒感染到了。他們甚至以爲完全可以不用激烈的戰鬥,只要把軍隊開赴過去,在揚州城下列隊結陣,就能把揚州守軍嚇的尿了褲子,史可法就會乖乖的打着白旗出來“請降”。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揚州守軍收縮起來,直接放棄了外圍陣地撤入城中,通泗、鎮淮、臨江等所有城門全部堵死,大大二十四門火炮全都搬在炮臺之上,城牆上的滾木、巨石堆積如山,每隔八十步就架起一口巨大的油鍋。

動員令已經下達,臨時徵召的民夫往來穿梭,不停的把各種物資和守城器械運送過來。

整個揚州城,已經成爲一個蜷縮起來的刺蝟,擺出的就是一副死守待援的架勢。

清軍長於野戰卻不善攻堅,又因爲打了太多的順風戰,除了潼關一戰之外,幾乎沒有怎麼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攻堅戰。雖說佔據了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但是面對這樣的一座堅城,也頗有點無處下嘴的無奈。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尤其是揚州這樣的大型城市,動輒就長達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之久,若是不能速戰速決,往往會把進攻的一方拖的筋疲力竭。到時候援兵一至,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但是,多鐸卻很清楚的知道揚州根本就沒有援兵。

當泗州失守的消息傳開之後,江南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把臨江一帶的軍隊悉數撤了回去,用來鞏固江防,打的就是放棄江北全力依託長江進行防禦的算盤。

已經成爲孤城死敵的揚州卻不是那麼好打下來的,從眼下的局面來看,至少短時間內打不下來,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圍城而戰。

迅速攻佔揚州外圍,掐斷水陸隔絕交通,先把揚州團團圍困,然後慢慢的等後續的軍隊趕上來。

多鐸的戰略目標的平定江南而不是攻克揚州,他還需要渡江作戰,必須保留相當的實力。攻城戰素來慘烈而又血腥,多鐸當然不會把作爲主力使用的八旗戰兵消耗在這樣的攻堅戰當中。這種事情只能用新近歸降的那些個前明軍隊伍。

雖然陣勢已經擺的十足,但多鐸還是希望能夠像以前那樣兵不血刃的佔領揚州,若是史可法能夠舉城投降的話,纔是最好的。

所以,在清軍把揚州城圍了水泄不通飛鳥難渡之後,多鐸並沒有直接下達攻城的命令,而是開始給據守揚州的江北督師時刻的寫勸降書。

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上之計。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改旗易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五百五十一章 餘澤猶在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之途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二百一十九章 隱喻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五百六十五章 蜀中神童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一百九十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二百一十五章 軍校學生第一百三十章 欲速不達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一百一十九章 蘇老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一章 吃大戶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詔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的誕生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十章 大比賽第四十四章 最後的籌謀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間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改旗易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五百五十一章 餘澤猶在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之途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二百一十九章 隱喻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五百六十五章 蜀中神童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一百九十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二百一十五章 軍校學生第一百三十章 欲速不達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一百一十九章 蘇老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一章 吃大戶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詔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的誕生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十章 大比賽第四十四章 最後的籌謀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間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