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四月中旬,聯省再一次畫影圖形懸賞緝拿張彝憲,賞銀五萬兩。各個縣城,大一點的村鎮都張貼了榜文(聯省有印刷的手段,榜文可以大量的印刷)。民衆們對這種事情還是有興趣的,於是線索不管有沒有價值,還是不斷的有人舉報。這麼重要的事情,有舉報,官府就要查。
這種畫影圖形的通緝還是很厲害的,使得社會上多了無數雙眼睛,在尋找案犯。
在聯省範圍之內是有警察的,這種事情當然是歸警察管,可是大明的百姓們已經習慣於找官府,他們只知道打官司告狀要找官府,所以舉報的信息大部分就落在官府的手裡,比如縣衙門、府衙門,警察們收到的信息反而少。收到的舉報都要查實,下去調查的當然是警察的差事。
這一日,開封府的警察局長被招到了開封府,開封府的知府趙騫對警察局長說道:“王警官,衙門通緝的可是要犯,對於每一份舉報可都要認真的查,案犯手中是有武器的,一旦查實確係兇犯就要及時的上報,出動官軍抓捕。事件重大,可不要謊報案情,辦錯了案子你我都不好交代。”
對於每一份舉報,都要有一個調查的回覆,記錄在案,這是辦案的規矩,古今同理。
知府趙騫的話看似重視,但是聽起來全是廢話,他不說這句話警察就不知道認真調查嗎?一頭霧水的王警官只能口稱遵命,回去辦案去了。但是他細細的品味,似乎“不要謊報案情,辦錯了案子......”這句話又有些味道,“不要謊報”的意思就是十拿九穩了再上報,並且說不要抓錯了人,有那麼容易嗎?像這種憑着畫像抓人,能那麼準嗎?以此推論之,那就是抓不到沒關係,抓錯了我可要追究你的責任!這就是知府大人的意思嗎?
不管怎麼說,上官的意圖還是要領會的,否則,那是吃力不討好。想透了這一點,王警官辦案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了。那可是太容易了,調查一番,查無此人,舉報不實,或舉報不準確,就交差了,知府大人定然滿意。
不用說都知道趙知府的意思來源於何處?因爲他是太子黨。朱鈺的意思就是:兇手不是奔着我來的,我犯不着管閒事。日後兇犯得手殺了誰,與我朱鈺何干?樂不得撇清干係。
朱鈺這是在犯罪,權利的慾望使人瘋狂啊!
......
時間到了崇禎十二年的七月,盛夏即將過去,田地裡的莊稼豐收在望。
山東曲阜的孔府,經過十個月的施工,孔府的建設基本完工了。最主要的工程是孔府中軸線上的大殿,那是按照皇帝的禮儀規制修建的,只是規模小一點。
三級月臺,每一級都是九級臺階,中間有龍紋浮雕,上好的漢白玉雕鑿的欄杆閃耀着溫潤的光芒,大紅的木柱,黃琉璃瓦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匾額上寫着“太極殿”。這是舉行重大禮儀的地方,新皇帝登基大典將在這裡舉行。
次一級的建築還有分佈於曲阜城外四周的天地日月壇,天壇在南,地壇在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這是祭祀活動的場所。
總之,曲阜就是一個縮小了規模的皇城。曲阜的城牆,城門也是修茸一新,城牆加高了,原有的城門都拆毀了,仿照北京的主要城樓建築重建,氣勢恢宏。新組建的御林軍也是勝旗招展的在城牆上設防,這一點與國防軍不同了,國防軍除了一面軍旗沒有其他的旗幟,而御林軍需要的是威風好看,他們的各種旗幟更多的是觀賞性。新皇登基之後曲阜將更名“中京”,既是中華大地中原之地的意思,也是中朝國都的意思。
這個皇城的新建築都縮小了規模,虛君沒有實際的權力,因此,他的辦公場所功能有限,不需要太多、太大的建築,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節省銀兩。這個縮小版的皇城中,有限的幾個建築也耗費了三百多萬兩白銀。由此可見,北京的皇宮價值恐怕千萬兩白銀也不夠。
皇城的建設也是一件大事,開封到曲阜距離也不算遠,所以有好幾次,朱萬化想去視察一下,但是都被衆人攔下了。其原因當然是那一次的刺殺,在逃的兇犯張彝憲始終沒有抓到,有這個危險存在,衆人都不放心。
由於那一次的刺殺,聯省下令臺灣的車輛廠和軍工廠合作製造的裝甲四輪馬車,研製了兩輛樣品車,送到了開封。
這種車除了車窗之外,六面都是薄鋼板衝壓鉚接,可以抵擋近距離的步槍射擊,也可以抵擋手榴彈、地雷的爆炸。外表刷上油漆之後外觀也很漂亮。但是這個年代沒有防彈玻璃,因此,車窗部位安裝了方便拉動的鋼板,可以快速的封閉車窗。
這兩輛車現在就全部在督軍府,朱萬化需要外出時,這兩輛一摸一樣的車都是同時出動,外人就搞不清督軍大人乘坐的是那一輛車。
這種防彈車使用了兩個月之後,還比較滿意,聯省衙門又定做了十輛,準備爲尚書以上的官員配備。
新朝開國等了十個月了,等的就是憲法,經過緊張忙碌的十個月的時間,反覆討論修改終於可以定稿了。經過各方的反覆確認,再也不需要修改了,開國大典就排上了日程,最後選擇九月九日,上上大吉之日,在曲阜舉行開國大典。
秋季的北方絕大部分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對於氣候也不必擔心,但是慶典還是做了陰雨天氣的準備,一旦下雨,各部分因該增加什麼防雨設備也做好了規劃。
建國大事不能偷偷摸摸的,到此時,虛君憲政的國策以及憲法就都要公之於衆了。所以從八月初一起,中華日報就開始按計劃公佈消息,發表評論文章,登載憲法,解釋憲法的條款,還有大量的賀詞、祝賀文章,詩詞歌賦的也不少,總之是營造喜慶的氣氛。國防軍歌舞團配合的一臺節目也在各省巡迴演出,以烘托節日氣氛。
在大明的大地上,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全國上下都被震動了,石破天驚!
在聯省的一方也不是那麼平靜。聯省的高官們去年就知道了,他們還參與了討論,也參與了憲法的修改制定,因此,這一個層次震動不大。連續十個月之久,普通的官員也大多數得到了風聲,知道了大概的情況,他們也屬於早有思想準備的。普通了吏員、士紳、市民、農民還有部隊裡的下級軍官和士兵們是沒有思想準備的。聯省的人們都知道一些憲政的道理,但是更多的人始終把朱萬化當做自己的領袖,看做是聯省的皇帝,也是他們效忠的對象。猛然間冒出來孔家的皇帝,他們都不知所措,想不通不甘心的人大有人在,部隊中限於軍紀,沒人敢胡鬧,但是市民們則沒有約束。
古代沒有示威遊行,但三五成羣的議論是有的,識字之人聯名寫萬民上書也是有的。於是在聯省衙門的要求之下,各地的官員、吏員都要按照中華日報上各種文章的統一口徑對鬧事者宣講,平息地方。
當然絕大多數的農民、工人,完全懵懵懂懂,只要有個皇帝就行了,管他姓朱還是姓孔。只要沒有帶頭鬧事的,他們都會很平穩,如果有別有用心者鼓動,這些基層的民衆是極容易被矇蔽的。朱萬化懂得這些,所以他才加大報紙的宣傳力度,命令各地駐軍、武警保持警惕,嚴防騷亂。
朝廷一方的情況就反過來了。
基層的民衆,包括士紳都反應不大。其原因還是民智未開,他們對於憲政知之甚少,甚至是完全不懂,他們只是注意到又有了新皇帝。
按說撇開了朱家的皇帝,立一個姓孔的皇帝那就是造反,因此,譴責孔聖人的肯定有。可是新皇帝是孔聖人之後,當今的衍聖公。衍聖公固有的威望,再加上這幾年孔胤植經營慈善會到處行善施恩,天下人都知道他,因此反對的聲音就小了許多。除非是朱家的死忠分子,這種人不多,集中體現的就是散落於各地的朱家王爺,以及王爺的家臣下人。
朝廷的中下級官吏們本來應該是反應最強烈的人羣,有人建立新朝那就是造反!作爲朝廷的官員,他們理應忠於皇帝,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他們都應該堅決的譴責、討伐新朝,維護大明的皇帝。但是新皇是衍聖公,無論如何“造反”二字似乎用不上,再加上中華日報多年的宣傳,朝廷一方的官員有不少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聯省與他們又沒有仇恨,他們何必反對?衍聖公倒成了不反對的藉口了。因此中下級的官員、吏員中反對的聲音也不高,當然也不敢擁護,多數都是緘口不言。
朝廷的大員們畢竟不一般,他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虛君立憲醞釀了十個月,豈有不漏風之理,因此他們中不少人早就知道了,只是明面上誰也不說而已。
現在消息公開了,過了明路,不管是真心假意,他們表面上定然要罵幾句。無君無父、僭越那是輕的了,現在要罵“大逆不道,明火執仗的造反賊子”了。
作爲高層次的官員還是多少懂一點“立憲”的,也知道立憲的好處,他們盼着由崇禎皇帝來實行立憲,當然他們也知道崇禎不會答應立憲的,這是個左右爲難的事情。現在聯省把孔家推上皇位來搞立憲,他們只能在心裡說朱萬化高明,他們也要佩服朱萬化能夠讓出皇位,這可是古之聖賢也做不到的,其聖明賢德直追堯舜。朱萬化在他們心中的形象陡然高大起來。
至於崇禎皇帝本人那就不必說了,定然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朱萬化越是高明,他就越發的嫉恨。
這麼大的事,崇禎自然會召集臣子,想自己的對策。他感到,雙方相安無事的日子過去了,接下來多半要刀兵相見,朝廷要做準備了,哪裡應該重點的防禦,哪裡應該進攻也要有個策劃。他也知道,事態嚴重,頭緒很多,大臣們也應該有所準備,有所商議,誰也不能一上來就說的頭頭是道。因此,他只是找來內閣首輔楊嗣昌和兵部尚書傅宗龍二人,也沒有問什麼,只是對他們說:
“兩位愛卿,花皮們自己立了皇帝,這就是明火執仗的造反,對於花皮賊子今後只有戰沒有和了。列祖列宗傳下來的江山能否保全,朕的江山社稷和朕的性命都託付在你們的手上了。你們下去之後,召集閣僚六部,羣策羣力,幾日後再議把。”
皇帝如此重託,讓兩位臣子叩頭叩的砰砰的響,他們心情沉重的去準備了。
聯省出版的中華日報各個藩屬國也是訂閱的,只是看到的時間晚幾天罷了。
至於大明的藩屬國的反應就非常簡單了。像朝鮮、清國、琉球等,他們對於誰來做皇帝關心的不多,他們更關心的是大明朝是強盛還是軟弱。宗主國強盛了,那是他們的保護傘,他們生活在宗主國的卵翼之下就平安了。如果宗主國軟弱,他們就缺少了安全感,在個別的條件之下,他們還可能生出異心,投靠別人,甚至有大膽的,還敢打上門來沾點便宜。
頭緒萬千,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20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