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巡撫問:“好!你將如何迎敵,守軍如何配合?”
劉十三說:“找四名兵丁幫我扶着這四面盾牌。”旁邊立刻過來四個身強力壯的士兵,按劉十三的要求,在城牆的矮牆上,橫向擺放好四個一米長的盾牌(簡陋的城牆,不是隨處都有箭垛)。矮牆的高度可以站立射擊,每兩面盾牌之間有半尺的空檔,中間是機槍的射擊位置,四個狙擊手,每人一支帶瞄準鏡的半自動機槍,最左邊是劉十三的指揮位置,兩名擲彈兵,在他們後邊,操作兩門擲彈筒,身邊兩箱炮彈,五箱手榴彈,餘下的三人協助擲彈筒發射和投擲手榴彈。特種兵都是多面手,各種武器都能使用。
劉十三說:“王大人,我把搶奪城門的韃子分爲四種:一,韃子軍官、或者特別重要的韃子,這種人是主要的打擊對象,王大人需要指派一個熟悉這方面情況的人,站在他們旁邊指點,我們是第一次和韃子作戰,不能識別這些人。”
幕僚忍不住問:“指點的都能打中嗎?”
劉十三答道:“八九不離十。”
幕僚心想,這個話說大了。但是劉十三卻是留了餘地的,步槍的有效射程1500多米,300米內狙擊手是保證百發百中的。
“第二種,五十步(大約80米)以外的,由我們打。王大人的兵丁不必動手,你們的大炮不能開炮。因爲,大炮打不準,城下敵我雙方混戰,可能傷自己人,炮火的煙霧,也影響我們的視線。”
“第三種,進入五十步以內的韃子,守城的兵丁要用弓箭、火銃射擊。協助守衛城門。”
“第四種,個別進了城門的,我安排了兩個士兵,守在那裡,由他們處理。”
劉十三說:“王大人,現在可以開城門了。”
王元雅說:“給趙將軍回報,我接應他進城,城門已經打開。”劉十三拿過紙筆,寫下這段話,交給王大人簽發。然後交給通信兵。
城外明軍的隊伍已經漸漸接近城牆。他們後面的戰車也在緩緩後退。只見城門慢慢打開了。已經有零散的明軍士兵進城,其中就有負責聯繫的士兵,來到王元雅面前講述情況。 www◆ttKan◆¢ o
應該說關寧軍的軍紀還是好的,並沒有看到蜂擁搶奪入城的情況。而是在城外列隊防守。
後金的韃子兵一看城門開了,零散的、小隊的韃子騎兵策馬衝過來搶奪城門,遠處大隊的韃子也有調動。王元雅大急,但是也懂得戰場上不能瞎指揮。韃子兵的距離大約還有兩裡(1000米),半自動機槍開火了。1000米已經是半自動的最佳射程,“砰!砰!”的節奏很有規律,這些零散的韃子也就二三十人,四支槍的十發彈倉還沒打完,這些人就一個沒剩了,只有沒受傷的空戰馬,在亂跑嘶鳴。王元雅漸漸的也習慣了,沒見過的東西太多了。大明朝本就有連發火銃,只是個頭大,射程,準頭都比不上眼前的這個火銃,王元雅的心放下了。
讀者不要奇怪,大明朝有類似於機槍的連發火銃,不信到互聯網上查一查。只是由於封建思想禁錮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多好東西都沒有充分應用,也就失傳了。
趙率教的大隊明軍的隊列緩慢撤退,距離城牆還有兩裡(1000米)。他們後面的後金軍大隊人馬也看到了打開的城門,於是不顧戰車上強勁的火力,從側面強行突破。大隊的韃子兵在黃色旗幟的指引下快速繞過明軍的隊伍,從明軍大隊的側邊向城門衝來,戰車中的火力也發揮到最大,槍炮齊鳴。韃子兵成批的倒下去,但是,倖存者沒有絲毫的猶豫,繼續瘋狂衝向城門,危急出現了。終於有一
百多騎繞過了明軍衝到了城下,劉十三看到這個情況,也驚得滿頭大汗,他知道,他不能表現出驚慌,他鼓勵着身邊的戰士:“沉住氣,不許放空槍。”特務都是經過特別的訓練,槍法都很出色。
“換散彈!擲彈筒準備”劉十三下了新的命令。半自動的散彈是每顆子彈三發彈丸,但是射程近,只有250米的射程。更換散彈的步槍就相當於衝鋒槍了。但是擲彈筒的榴散彈就沒有辦法發射了。在城牆上,居高臨下,前文說過,擲彈筒最小也要有30度的發射角。完全平射、朝下射擊都是不行的。如果勉強把榴散彈當做標準彈發射,散鋼珠靠自由落體的動能打擊敵人,它的力度是不夠的。
機槍、擲彈筒全部開火,韃子兵也一批一批的倒下,已經到了一百米之內,韃子兵張弓搭箭,開始射箭了。城牆上的明軍也開始放箭。韃子的弓箭厲害,這麼遠的距離打得盾牌噹噹響。
站在狙擊手身後的明軍軍官,指着一個盔甲上有白色裝飾的韃子,說:“那個騎紅馬向這邊奔跑過來,盔甲上有白色飾物的是白甲兵。”話還沒有說完,那個白甲兵的頭就開了花。
“白甲兵不是穿白色盔甲,騎白馬的嗎?”
“那是誤傳,馬匹顏色完全沒有關係。盔甲分棉甲和鐵甲,顏色按照所在旗,穿白色甲的屬於正白旗或鑲白旗,不一定是白甲兵。但各旗也不全按顏色,也有在正白旗穿黑色甲的、穿紅甲的。白甲兵可以在胸前安裝用白銀打造的圓釘裝飾物,這是精銳士兵的標誌。”
“那紅甲兵呢?”
“紅甲兵的意思就是血染戰袍,不一定穿什麼顏色的盔甲。反正盔甲漂亮的一定有身份,找這樣的打就錯不了。”
“快指,還有哪個?”
“後面站在大旗下揮手大喊的,是個牛錄額真。”
“不早說!”“碰!”的一聲,那個牛錄額真一頭栽倒馬下。只一會功夫,穿着鮮亮的,站在旗子下的,紛紛落馬。那個軍官直伸舌頭,“這麼準!這麼遠都能打到!”
“你能看出臉面的(300米)我都能打到。”
“好樣的,今天我請你喝酒。”
“軍營中禁酒。”
“以茶代酒,行了吧!”
“算了吧,還是我請你吧,別看你是當官的,你的軍餉沒有我多。你看仔細,多指點幾個我的賞錢就都有了。”
......
奇蹟或者說例外總是有的。一個身材特別高大的韃子,藏身於馬匹一側,居然闖到城門處。城門處的明軍兵丁尚未舉起長矛,就被這個韃子手中的長斧砍去了腦袋。他的馬也快,只一瞬間就進了城門。王元雅看得清楚,大驚失色,忙轉身向城裡看去,良久,不見這個韃子的人影。過了一會四個兵丁拖着死去的韃子和他的戰馬,從城門走出來,扔到甕城裡。王元雅才長出了一口氣。
城門內的副班長等兩人,每人開了兩槍,才把這彪悍的韃子連同他的戰馬打死。
遵化是重要城池,城門處是有甕城的。攻入甕城的敵軍將面臨四面八方的城牆上的打擊,直到進入內測城門纔算進城。所以攻入城門不等於能進城,而且危險倍增。
明末時,東北的北方,應該是黑龍江南北一帶的大山裡,有一些尚未開化的比較原始的部落,以漁獵爲生,身材特別高大,後金的軍隊中存在這樣一批人,勇武異常,但是頭腦過於單純,語言不通,後金的人也無法與他們溝通。到了近代這些部落逐步被文明社會淹沒,不知是滅亡了,還是同化了。如果存在他們的後代,可能在
俄羅斯、或者東北的人羣中。這個韃子可能就是這種人中的一個。
終於,城外的明軍來到了城下。這種秩序井然的撤退,表明這是一隻強軍。趙率教感激朱全柱的掩護,請他們先進城。這種客氣在趙率教身上就很難得了。朱全柱說:“我們有戰車防護,火器犀利,理應斷後,現在不是客氣禮讓的時候。將軍請帶兵進城。”說完又去指揮作戰了。趙率教感嘆一聲,指揮軍隊進城。
這一戰趙率教的4000人折損兩成(約800人),朱全柱的一連傷7人陣亡1人,因爲他們與後金軍始終保持距離,在弓箭射程之外(100米)。傷亡發生在韃子瘋狂搶奪城門時,那時炮彈不足,不能全力打擊。受傷的都是箭傷,韃子的弓箭還是厲害呀。
敵方損失估計在500到700人之間。
進城後明軍官兵都圍着戰車看,他們總是不懂這個車怎麼自己會走。摸摸鋼板製成的後車廂板,羨慕不已。趙率教、王元雅也不例外,找了一個寬闊的場地,叫朱全柱拉過來一輛戰車現場講解。
朱全柱把車廂門都打開,使人能看到內部,上去7個士兵,6人蹬踏一人掌舵指揮,車就慢悠悠地走了起來,前進後退拐彎行動自如。停住車,士兵們拿起武器在各射擊孔做準備射擊姿勢。然後,朱全柱把機槍、步槍、迫擊炮也拿過來,一一講解。這些新奇的裝備武器,令兩位大人驚歎,有這樣的裝備真可謂天下無敵了。
古代的達官貴人都看不起科學技術,說是雕蟲小技,甚至說是奇淫技巧,只有四書五經、八股文才是正宗。這些實物,是對這種保守觀念的巨大沖擊。
趙率教問朱全柱:“朱中尉,”他已經知道了朱全柱的軍銜。“你的部隊是否能留在城中協助守城?”
朱全柱說:“回趙將軍的話,部隊的調動不是我能說了算的,我猜想這支部隊要調回去。因爲我們還有戰鬥任務。如果我的長官要我們留下來守城,也要給我們補充彈藥,今天的戰鬥激烈,所帶彈藥基本打光了。沒有彈藥,這些武器還不如你們的長矛大刀好用。用刀槍上陣拼殺,我們不如將軍麾下的士兵。我們的部隊離開後勤輜重是打不了仗的。”
是啊,有一利必有一弊。趙率教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
阿濟格見明軍向遵化城退卻,本來是不死心的,拼死也要阻擋他們進城,在搶奪城門的戰鬥中他也看出了花皮戰鬥力下降,即便如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沒能靠近城門,阿濟格的信心倍受打擊。他也看到身後遠處又有一個大球飄在空中,他知道那是花皮的,是不是援軍就不好說了。
正猶豫間後面就有炮打過來,可能是距離太遠,沒有打到後金軍的位置。阿濟格不再猶豫,迅速帶兵撤退,走慢了就有被圍在這裡的可能。現在的阿濟格已經領略了花皮的厲害,不敢小視了。
隱約出現的部隊就是四營長趙大柱帶領的四營二連和三連,他們的任務就是嚇跑後金的部隊,因此,遠遠的沒有靠前,冷炮是隨意打的,並沒有認真。否則豈有浪費炮彈的道理。
阿濟格帶領敗軍返回軍營,就來見皇太極,訴說這一戰的經過。他說:“大汗,花皮的確厲害,今天他們一百多人竟然打得我正黃旗毫無還手之力。這個遵化城不好打呀。”
皇太極沉沒半晌,說道:“加快準備攻城,試一試,如果攻不下,我們還可以甩開遵化,進兵中原。孫元化的家丁隊豈能到處都有,我倒想看看這大明朝有幾個能人。”
--- 第82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