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鄭和海圖

南洋號的出現,讓明軍水師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遙想鄭和艦隊當年下西洋,寶船、馬船、戰船、座船、糧船、水船等組成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出征,動輒二萬五千人,相當五衛之兵力,現在黑水艦隊全部兵力,如果這支艦隊尚在,何至於有後來的倭寇之亂,嚇也將他們嚇死。

寶船——帥船,取寶之船,軍中旗艦;馬船——快速的綜合補給船,搭載中層官員、軍需品、各國朝貢的動物,並能作戰;戰船——護航用,噸位小,機動靈活,配有火器和戰鬥員,保障整個船隊航行安全;座船——用於船隊防海盜襲擊和執行兩棲作戰;糧船——裝載糧食和副食品;水船——儲存運載淡水,在當時世界的航海,都沒有此船,配置專用的水船,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說明造船技術的先進和航海能力,這分明是一支強大無匹的聯合艦隊。

今天李旦和米柱他們也組織不起這樣的遠洋艦隊,最多一次性出動一萬五千人的級別,相當於當年一半水平,但己是這時代最強的打擊艦隊了,他兵力一分爲二,也將荷蘭人打出翔來。

而西方航海時的哥倫布三至十七艘;達加馬四艘;麥哲倫五艘,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一百至三百人之間,根本無法相比。

這遠洋船隊不是你有這麼多船和人就可以組織出行,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

鄭和下西洋是一個龐大的船隊,船與船、分船隊與分船隊之間需要聯絡、指揮、調度,當時還沒有近代通訊方式,以及現在的電訊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麼聯繫?颳風下雨霧天怎麼辦?這都是航海要面臨解決的問題。

這麼大、這麼多、這麼長時間、這麼遠,如何來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說明當時在指揮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麼鄭和船隊用什麼方式聯繫呢?船隊配有交通艇、音響信號、旗幟等裝備。

史書記載,船隊“晝行認旗幟,夜行認燈籠,務在前後相繼,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繫。

到現在的二百年後,視航海爲命根子的西班牙人、荷蘭人也沒有能力組織一支這麼大的艦隊進行這麼遠的航行,李旦艦隊力壓南洋諸夷,不是他強到可以壓制西班牙、荷蘭、葡萄牙任一國,而是他們沒有能力往安達曼海以東投放超過一萬兵力。

前菲律賓總督桑切斯一直忽悠國內調來一萬火槍手給他耍,他將爲國王滅掉大明,國王腓力三世傻到將自己烤死也不信這貨忽悠,一是沒有能力二是不信,果不其然,這滿嘴跑馬的傢伙,居然讓一羣海盜滅了,被李暮吊死在總督府門口。

可惜鄭和出使西洋,是爲追訪建文帝下落,不是像哥倫布、麥哲倫他們一樣懷着狼子野心前去,如果大明君臣有這想法,這南洋西洋早姓朱了,在建文帝有了明確的下落之後,皇帝便停止了下西洋之舉,一項華夏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使命,這便結束了。

兩萬人船隊的規模,可承載數千人,擁有橫隔艙和螺旋槳技術,工藝水平領先歐洲上百年的強大寶船,雲海遮天的壯觀陣仗,逆天橫穿大洋劈波斬浪,橫貫亞非海洋強大遠征,這是人類航海史上前所有未有的壯舉,在整個永樂年間進行了七次,這堪稱人類數千年航海史上,一曲後無來者的盛世強音。

可惜是廣陵絕響了,令無數人爲之扼腕長嘆。

還有傳聞時有兵部尚書劉大夏爲怕皇帝再搞這些小動作,一把火燒了當年鄭和留下來的海圖。

鄭和海圖,全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官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詳細記錄了鄭和七下西洋時代,自劉家港至東非大地的所有水文航線,更包括沿途各主要國家的天氣地貌甚至風俗民情。每一個字甚至每一筆圖,都是那一代航海家的心血結晶。

其全面的文獻記錄和精確的資料整理,更堪稱人類航海史上的文明遺珍。以價值連城來形容,絲毫不過分。

但如此重大的文明遺寶,卻在明朝中期以後,神奇般的消失無蹤影。只在當代名人矛元儀的《武備志》中,保留其相關圖紙目錄,傳於後世。

茅元儀字止生,號石民,歸安人,茅坤之孫,這貨號稱文武雙全,曾納秦淮名妓楊宛、王微爲妾,時人稱:“年少西吳出,名成北闕聞。下帷稱學者,上馬即將軍。”

奴兒哈赤稱金國汗,建元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爲藉口,興師攻明,遼東戰火紛飛,戰亂屢起。朝中閹黨弄權,大臣相爭,國運衰落,軍隊戰鬥力低下,戰敗的消息紛紛傳來,舉國爲之震驚。茅元儀於焦急憂憤之時,發奮著書立說,刻苦鑽研歷代兵法理論,將多年蒐集的戰具、器械資料,治國平天下的方略,輯成《武備志》,於康熙元年刻印。

由茅氏家族歷經三代心血修成的軍事百科全書《武備志》中,就生動呈現了鄭和海圖的圖紙風貌,是爲後世研究鄭和航海的關鍵資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當年正是嘉靖年間的兵部車駕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國縉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儀自己的話說,正是祖上倆代人的集合抄錄,積攢瞭如此豐富的資料。

自此以後,這位年輕學子聲名大振,以知兵之名名聞天下。

可惜很快便過時了,因爲米柱逆轉了時勢,大明依舊黨爭不斷,但建奴和蒙古人早己讓明軍打出翔,直接跪了,茅元儀這一套也就過時了,而且這貨曾爲楊鎬幕僚,差點讓錦衣衛拿了,對帝黨頗爲抵毀攻擊之言。

而且更坑的是《武備志》中許多圖片被錦衣衛勒令取消,數據重新修改,這可是祖先三代人才整編出來的東西,數據準確而真實,每個人都一看,都可以成爲知兵的大家,其中有火藥的配方,1621式火槍的數據等等,就是這樣,硬是讓錦衣衛改成了一陀翔,茅元儀氣得吐血,恨死了錦衣衛。

這是另外一件事,爲什麼說《鄭和海圖》被燒了呢?

因爲《殊域周咨錄》說的:成化間,有中貴迎合上意,舉永樂間故事以告,詔索鄭和出使水程。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檢舊案不得,蓋先爲車駕郎中劉大夏所匿。

意思是說:成化年間,有太監攛掇明憲宗學鄭和下西洋,命兵部尚書項忠去找鄭和海圖,沒想到挖地三尺找不到,原來是被擔任車駕郎中的劉大夏藏起來了。

而且劉大夏藏就藏了,還理直氣壯對頂頭上司項忠,說了一段“閃光”豪言: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煅之。

這讓許多人相信,劉大夏爲抯止皁皇帝派人下西洋,乾脆將《鄭和海圖》燒了,因爲劉大夏說了這段話:鄭和下西洋太費錢,就算弄來寶也沒用。海圖雖然有,還不如燒了!

但是雖說劉大夏說了這話,可到底燒沒燒呢?縱觀整個《殊域周咨錄》,再沒有半句關於劉大夏燒書的記錄。要知道,說沒說和燒沒燒,許多人可以視爲趣談,許多人相信,海圖不復見,應該是燒了。

但放在大明朝官場,這是個了不得的大問題。如果真燒,必須要有聖旨,可有嗎?沒有!

《大明律》明文規定:凡棄毀制書及起馬御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譭棄官文書者,杖一百!僅以法律說,劉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場可想而知。

而且這時期的大明朝,是史上出了名的“依法治國”時代。《大明律》就是鐵律,就連當年大殺四方的朱棣,晚年要處理一樁冒支錢糧案,動火要殺人,刑部官員抱團堅決不奉旨,說皇上此舉違法,最後硬叫朱棣壓下了火,依法審判了此案。

哪怕兇暴如朱棣,到了晚年都要依法辦事。

而且再聯繫下成化年間的宮鬥,正是太監得寵,和文官集團斗的厲害的年月,以明朝太監無孔不入的特務機構,那時掌管西廠的汪直,權勢不在今日米柱之下,劉大夏要真敢燒,那鐵定瞞不過,這麼大把柄落在手裡,必然要把劉大夏依法整治!

但事實是,劉大夏說了這話,以後官位順風順水,從郎中到地方官,終成弘治年間的名臣,倘若他真燒了,絕不會再有後來的春風得意,那個時候真心不像嘉靖後,禮樂崩壞,臣子可以借祖宗家法之名,協迫皇帝屈從於他們的利益,那時的大臣沒有今天這般喪心病狂也。

第509章形勢難明第972章霸業己成第118章捷報傳至第423章威震天下第573章資本主義第752章擴散第643章慘敗第201章招攬第523章有權就用第729章帝國危機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85章絕地第209章李家艦隊第570章國稅第187章拜訪第624章南洋號第425章曹隨歸來第494章登基爲王第449章救兵第71章盟友第855章狡猾第344章功虧一饋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82章追殺第297章納滕妾第586章利益集團第926章隔離對手第423章威震天下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633章意外決定第811章暗算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967章強大海軍第616章改變格局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04章得不償失第591章殺窗事發第129章魔爪伸至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466章準備進攻第768章併購?無題第344章功虧一饋第799章兄弟之情第207章海洋構想第438章壓力第876章李旦中風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187章拜訪第718章家與天下第690章各方盤算。笫979章畏懼第984章攻入其城第445章另有看法第156章拿人第19章勸諫第455章弱點第516章整合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757章與衆不同第939章內外交困第421章悲喜劇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847章生活方式第991章無耐之舉第646章自投羅網第261章機關槍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379章國債第462章塞北局勢第1033章伏誅第58章準備第203章各有所憂第676章刀鋒轉向第964章戰略要地第253章春第837章制度第872章蓄勢待發第535章兵臨城下第451章偷城第330章遼北風雲第865章國家信用第810章暗箭傷人第997章結盟不成第702章遠航艦隊第690章各方盤算。第752章擴散第194章接新娘第975章大勢所趨第88章擴大一衛第37章解決第876章李旦中風第819章進攻第216章戰略平衡第401覆雨翻雲第744章大國第22章帝皇家
第509章形勢難明第972章霸業己成第118章捷報傳至第423章威震天下第573章資本主義第752章擴散第643章慘敗第201章招攬第523章有權就用第729章帝國危機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85章絕地第209章李家艦隊第570章國稅第187章拜訪第624章南洋號第425章曹隨歸來第494章登基爲王第449章救兵第71章盟友第855章狡猾第344章功虧一饋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82章追殺第297章納滕妾第586章利益集團第926章隔離對手第423章威震天下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633章意外決定第811章暗算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967章強大海軍第616章改變格局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04章得不償失第591章殺窗事發第129章魔爪伸至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466章準備進攻第768章併購?無題第344章功虧一饋第799章兄弟之情第207章海洋構想第438章壓力第876章李旦中風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187章拜訪第718章家與天下第690章各方盤算。笫979章畏懼第984章攻入其城第445章另有看法第156章拿人第19章勸諫第455章弱點第516章整合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757章與衆不同第939章內外交困第421章悲喜劇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847章生活方式第991章無耐之舉第646章自投羅網第261章機關槍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379章國債第462章塞北局勢第1033章伏誅第58章準備第203章各有所憂第676章刀鋒轉向第964章戰略要地第253章春第837章制度第872章蓄勢待發第535章兵臨城下第451章偷城第330章遼北風雲第865章國家信用第810章暗箭傷人第997章結盟不成第702章遠航艦隊第690章各方盤算。第752章擴散第194章接新娘第975章大勢所趨第88章擴大一衛第37章解決第876章李旦中風第819章進攻第216章戰略平衡第401覆雨翻雲第744章大國第22章帝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