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公祭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這個建奴剛撤,天又開始下雪,氣溫定是降至零下十度,這個小冰河期可不是開玩笑的,南方的廣東都下雪,這個北方大地更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遼東最高行政長官熊廷弼率領上百兵將,近萬將士在虎皮驛爲戰死殉城的瀋陽後衛的將士們舉行葬禮。

這纔是瀋陽衛之戰中最慘烈的一戰,自指揮使武大同以下全部戰死,無一生還,整個驛站更是燒成一片白地,變爲廢墟,這瀋陽後衛無一生還也與這一場大火有關,武大同下令士兵縱火,與敵俱亡,一粒糧食也不留給建奴,這也是沒有人生還的原因,傷兵們都燒死了,還有許多走避不及的建奴也被燒死,這一戰,打得奴爾哈赤爲之心寒,己有撤退之意,如果不是武驤衛出營地野戰,這個奴爾哈赤肯定不會打下去。

明軍倚城而戰,他們不敢打,這好說,如果連野戰也不敢打,他們也就不用混了,結果大敗虧輸,一戰而沒。

武大同這個人,尖嘴猴腮,善於奉迎吹捧,總是未語先笑,米柱並不喜歡,想不到他如此剛烈,如此有血性,競然以身殉城。

瀋陽後衛團滅,但這個遼東兩大首長都同意,重建這個瀋陽後衛,由其子武繼祖任指揮使,這個武繼祖才十二歲,熊廷弼收他爲義子,留在身邊教導,長大後才襲職。

這個朝廷的封賞詣意下得很快,幾位大員的封賞,是回京後再下,但這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的封賞首先下達,這武大同追封爲遼東總兵,賞金萬兩,其婦爲一品誥命,其子世襲指揮使,這個封賞不謂不厚。

至於袁應泰部也有幾位指揮使是戰死的,但他們的封賞只能按一般的撫卹方式,敗兵之將,有就好了,不能格外的厚。

至於這個其它的戰死的官兵,也執行兩種撫卹標準,比如虎皮驛戰死的瀋陽後衛官兵,這個武驤衛戰死的官兵,撫卹是格處的豐厚,他們的撫卹金是一百兩銀子加當地田十畝,光是這一項,支出就不下百萬銀子之巨,還有這個武驤衛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團隊作戰,他們的戰場斬獲是平分的,這些死去的也會分上一份,所以這一次,即使朝廷拔下了二百萬兩的銀子作爲撫卹金和賞金,這個還是不夠,米柱還是必須想辦法進行補貼。

這個死去的人要重獎,活着的人更應該重獎,這重獎死去的人本來就是做給活着的人看的。

這個虎皮驛燒成一片白地,只剩下殘桓斷璧和四面城牆,這個米柱建議,把這裡改建成公墓,用於安葬戰死在這一戰裡的兄弟們,還會建一個紀念碑。

這個虎皮驛不會再作爲一個軍事要塞而存在,而是虎皮驛公墓了,他們己召集了大批民壯和輔兵,將這裡戰死的將士遺胲進行收斂,然後進行安葬,這裡安葬了二萬一百五十名官兵。

今日的葬禮是公祭方式,主祭是遼東巡撫袁應泰,他宣讀了祭文,並率領來到到的上萬官兵對烈士進行了祭拜,爲示莊嚴肅穆,這個米柱拉了大炮,在哀樂聲中,鳴二十一響炮。

這個大型公祭,集體公墓相當得人心,這個士兵,在當官眼裡,就是損耗品,走向成功之路的踏腳石,死了就死了,給一些燒埋銀和安家費就行了,按現在官場的風氣,凡事講火耗,這個雁過撥毛,即使朝廷拔下銀兩,也會層層剋扣,最終到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這個米柱執行的撫卹標準,足可以令普通之家,以後衣食無憂了。

這個附贈的田地是烈士田,不允許賣買,永不收稅,只有內廷發的烈士證和十畝烈士田是可以享受永久免稅與國同休的待遇。

米柱這一系列的措施下來,這一次陣亡了這麼多人,士氣沒有降下來,反而更高了。

在軍政長官們拜完,這個部隊們一隊隊入場祭拜,這個袁應泰說道:“大人好手段呀!部隊士氣更高了。”

米柱道:“本官這是要付出代價的,皇家的補貼,遠遠不夠,還要另外想辦法補貼。”

袁應泰道:“米大人,千里爲官只爲財,大人不貪污軍響,反而想辦法往裡補貼,這是收買人心,有何居心。”

米柱道:“每一個接收撫卹和獎賞的人都知道,這錢是皇帝陛下給的,何來收買人心之說?不走兵部帳,這是因爲本官效忠的是大明和皇帝陛下,不是朝廷。”

袁應泰訝道:“這有什麼分別?”

米柱道:“大明是這片士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民和讓我們傳承的文明,皇帝陛下則是上天選擇來統治這片土地的代表,朝廷代表的是地方權貴和縉紳的利益,本官不會向他們效忠的。”

大明己有向股份制轉移的跡象,米柱效忠的是股東和董事長,而不是以行政總裁爲首的管理者。

袁應泰森嚴道:“米柱!你這是挑拔君臣關係。”

米柱道:“朝中大臣,多爲邀名買直之輩,作爲大臣,每逢有事,不思廣開門路,尋解決之法,而是上書請開內帑,這是污君直已也,袁大人前進一步,指日可待,屆時身居廟堂,自然知朝中諸公的嘴臉,一個個道德君子,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這個袁應泰就不敢反駁了,他反駁的話就是米柱口中所說的那羣人了,以聖人標準要求別人,以賤人要求標準要求自己,這確是很多當官的人的寫照。

米柱道:“千里爲官只爲財?大人看這草屋和石屋,這草屋是錢,石屋是權力,這大火過後,你就知道這草屋好還是石屋好了!虎皮驛變爲公墓,一如皇上所言,死後不愁無勇將,化作忠魂守遼東,人心和士氣纔是大明守住遼東的基礎。”

袁應泰道:“是呀!”他是清流出身,但是現在是心態轉變,幾天前的一場野戰,給他極大的刺激,在建奴的打擊之中,他所謂的精銳雄師,摧枯拉朽般毀滅,最後全靠巨大的求生意志在支撐,如果不是建奴在瀋陽衛城下巨大的慘敗,兩白旗倉惶而退,他們一定會被兩白旗吃掉打垮。

而米柱用他眼中奇技淫巧武裝出來的武驤衛,打垮了建奴最強大的兩黃旗,這一戰的影響,直接讓建奴失去了戰略進攻力量,他們大明軍,也意識到自己巨大的不足,決定進行軍事改革。

袁應泰並不認爲自己是被米柱威脅了,從政玩的就是妥協的藝術,他也因此獲得更大的上升的空間,大明自開國和靖難之後,文臣以軍功封爵者,以前是三人,其中就有超凡入聖的王陽明,現在則是五人,加上他和熊廷弼。

這也讓他成爲勳貴中的一員,不再是單純的文官了,這個身份的轉變,讓他不再傲嬌,而是向熊廷弼、米柱他們靠攏了。

米柱有些做法是令他刮目相看的,這個武驤衛內廉潔奉公,高效高率,最重要的是他們不貪污,不喝兵血,還想辦法從別的地方弄來軍響,補貼軍隊。

米柱在這裡的事也差不多了,他奉旨來遼東犒軍,殺楊鎬、建忠烈祠,除忠烈祠外,其它都處理得差不多了,他還乘機兜售了許多私貨,比如軍隊的軍事改革,現在等這個封賞方案大致落實,便決定回京。

這次回京,他率領黑水衛隊回去,這個武驤左衛和武驤右衛留在這裡,因爲他們在瀋陽之戰中損失慘重,所以他們就地休養,還獲得招募新兵的權利,每支部隊都有他們的傳統,這個武驤左衛的徵兵地還是浙江義烏一帶,而武驤右衛則是四川這石柱宣慰司。

正在組建中的武滕左衛是騎軍,他們則是在遼東本地和蒙古降軍中招收,這些人是天生的騎手,擅長騎射,稍經訓練,就是騎兵,這個騎兵衛是遼陽的精銳力量,還是戰略級的,由副司令尤世賢任指揮使,這個武器裝備在配備中。

這個武驤衛是在擴充中,這個遼陽都司上書朝廷的改革請求獲得通過,也會這行改革,他們將訓練出一支十萬人的精兵,用於執行遼東境內的戰爭打擊任務,名曰大明皇家陸軍,而境內的其它非戰爭任務,交由各地衛所負責。

對於這個轉變,米柱十分的高興,擁有這十萬精兵,還用怕這個建奴和蒙古人?

米柱是一個幕後指揮官式的人物,他並不擅於衝鋒打仗,但是他會想盡辦法弄來武器和裝備,弄來人手,打完仗之後,又會以最快速度弄來賞賜和獎勵,這個米柱對於戰功,獎勵尤重,這些將士們從來沒有看見過如此愛兵如子,不克扣軍響,不喝兵血的大官。

這個熊廷弼、袁應泰是不喝兵血的人,奈何在戶部拔至兵備道時己產生火耗虧空,這個熊廷弼和袁應泰是不可能自掏腰包吧,這羊毛出在羊身上,士兵們收到的,是大打折扣的。

第596章動手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62章艦隊第680章適應第70章出關第744章大國第985章別無他法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550章秘密英雄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978章征伐策略第930章卑鄙無恥第977章戰略平衡第876章李旦中風第794章進退維艱第432章大殺招第72章欽差入城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528章告狀第1029章第627章附者如雲第451章偷城第761章波斯大帝第976章政策第533章交鋒第444章龍吟計劃第710章環境惡劣第956章危機突發第753章蔓延第252章權鬥第457章白城第814章不相爲謀第973章態度第160章對抗第777章針鋒相對第986章包圍皇宮第135章搶奪第99章官不聊生第983章攻破城牆第795章宴會第978章征伐策略第157章入獄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32章大殺招第448章支援第776章懷疑第357章意氣相投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52章不靠譜第428章處置第798章他鄉故知第881章艦隊東來第41章換帥第738章戰爭將至第435章大殺招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172章分蛋糕第163章密謀第327章進攻第192章蒐證第353章名臣之路第187章拜訪第473章第886章改組部門第477章駱氏家族第219章番薯第807章雙方和談第278章坐鎮第920章父子相見第889章損失慘重第958章不堪一擊第130章孽緣第872章蓄勢待發第208章海上舊事第369章不死不休第176章利高者疑第711章良藥第460章優柔寡斷第260章人格魅力第53章爭風呷醋第382章慘勝第485章李旦進京第912章分化第130章孽緣第926章隔離對手第629章喜事不斷第488章關係第980章圍困城市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53章布衣謀臣第999章籌劃大戰第620章招降第874章誰當老大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643章慘敗第354章爆發第397章戰後第796章忠義之人
第596章動手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62章艦隊第680章適應第70章出關第744章大國第985章別無他法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550章秘密英雄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978章征伐策略第930章卑鄙無恥第977章戰略平衡第876章李旦中風第794章進退維艱第432章大殺招第72章欽差入城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528章告狀第1029章第627章附者如雲第451章偷城第761章波斯大帝第976章政策第533章交鋒第444章龍吟計劃第710章環境惡劣第956章危機突發第753章蔓延第252章權鬥第457章白城第814章不相爲謀第973章態度第160章對抗第777章針鋒相對第986章包圍皇宮第135章搶奪第99章官不聊生第983章攻破城牆第795章宴會第978章征伐策略第157章入獄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32章大殺招第448章支援第776章懷疑第357章意氣相投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52章不靠譜第428章處置第798章他鄉故知第881章艦隊東來第41章換帥第738章戰爭將至第435章大殺招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172章分蛋糕第163章密謀第327章進攻第192章蒐證第353章名臣之路第187章拜訪第473章第886章改組部門第477章駱氏家族第219章番薯第807章雙方和談第278章坐鎮第920章父子相見第889章損失慘重第958章不堪一擊第130章孽緣第872章蓄勢待發第208章海上舊事第369章不死不休第176章利高者疑第711章良藥第460章優柔寡斷第260章人格魅力第53章爭風呷醋第382章慘勝第485章李旦進京第912章分化第130章孽緣第926章隔離對手第629章喜事不斷第488章關係第980章圍困城市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53章布衣謀臣第999章籌劃大戰第620章招降第874章誰當老大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643章慘敗第354章爆發第397章戰後第796章忠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