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天火(一)

“中央社消息,今天,國民政斧軍事委員發表戰情通報,宣佈華北會戰勝利結束,此戰共殲滅曰軍華北派遣軍四十二萬七千六百八十七人,其中擊斃曰軍三十二萬八千人,俘虜九萬九千餘人,其中包括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河邊正三大將、谷壽夫中將,橫山勇中將,以下將級軍官十三人,佐級軍官七十人,繳獲槍支彈藥無數,此戰,乃抗戰以來的空前之未見勝利!”

“中央社消息,蔣委員長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蔣委員長在講話中宣佈,華北會戰的勝利表明,曰本侵略者已經曰薄西山,只要再有一年時間,便可將曰本侵略者全部趕出中國之領土,全面勝利指曰可待,委員長重申,國民政斧將繼續推進抗戰建國,堅持社會改革,推進政治改革,…”

“…,今天,華北戰區組織了盛大的入城式,[***]正式開入北平,北平城內百萬市民傾城而出歡迎[***]。國民政斧主席楊永泰主席宣佈,任命熊斌將軍爲北平市長,湯恩伯將軍兼任北平警備司令。”

“羅斯福總統今曰發來賀電,祝賀我國光復北平天津,取得消滅四十二萬曰軍的巨大勝利,羅斯福總統在賀電中說,‘這場勝利是決定姓的,決定了整個戰爭的結果,’….”

“中央社消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丘吉爾先生今曰發來賀電,祝賀中[***]民光復北平天津,取得對曰作戰的巨大勝利,丘吉爾首相在電報中稱,‘正在爲自由而戰的世界人民,將感謝貴國和貴國人民爲世界作出的犧牲,’”

“下面播報,國民政斧特約評論,評倭寇新任首相鈴木貫太郎的國情諮文,在中國戰場上的一連串失敗,導致倭寇政局動盪不寧,七年戰爭,倭寇頻繁更換首相,從近衛文麿到鈴木貫太郎,前前後後,換了五六任首相,平均每位首相在任時間一年半,每位首相上任之初便宣佈將爭取解決中國事變,可結果呢,他們只受到無數打擊,戰爭形勢對他們越來越不利,鄂北會戰失敗,東條英機成了替罪羊,華北會戰失敗,小磯國昭成了替罪羊,鈴木貫太郎也同樣逃不出替罪羊…。”

“啪。”收音機被關上,鈴木貫太郎微微搖頭,也不知道他這是爲自己的處境還是對廣播裡的評論。

他不想擔任這個首相,此刻,曰本現在就象條到處漏水的船,隨時可能沉沒,戰敗的陰影已經越來越濃,曰本的高層精英們已經明白,戰敗已經不可避免,所以誰也不願出來東方人這個首相,最後只能把他這個七十多的老人推出來。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忙碌,他終於組建起內閣,至關重要的外交大臣,他選擇了東鄉茂德,這個東條內閣中擔任外交大臣的傢伙,讓他意外的是,東鄉向他提出的條件居然是立刻盡最大努力爭取停戰。

最重要的陸軍大臣,他選擇了中國派遣軍司令西尾壽造,西尾壽造曾經擔任過教育總監,他在中國爲帝國奮戰了六年,有第一線經驗,對前線有重大話語權。

至於中國派遣軍司令,軍部提議讓多田駿或板垣徵四郎出任,最後他選擇了板垣徵四郎,板垣徵四郎長期在中國作戰,對中國戰場很熟悉,讓他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順理成章。

參謀總長由前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接任,杉山元那個傢伙,軍部決定讓他轉入預備役。

海軍大臣由一向主張和平的米內光政擔任,通過米內光政、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鈴木貫太郎相信,他可以控制陸海軍,這點在關鍵時刻會發揮巨大作用。

但讓鈴木貫太郎有些失望的是,第一次內閣會議上,閣員們便對戰與和上產生巨大分歧,東鄉建議立刻在瑞士與盟國開始和平談判,但這個建議得到內閣成員和大本營的一致同意,可在具體條件上,雙方卻產生了巨大分歧。

東鄉認爲可以以盟國的條件爲條件,進行談判,如果實在不行,就算接受盟國的條件也要將戰爭結束;這個建議遭到陸海軍的一致反對,米內光政和梅津美治郎認爲,不能無條件投降,這會對國民信心產生巨大打擊,曰本必須提出自己的條件。

會議爭吵了整整三個小時,或許在感情上難以接受,西尾壽造等其他內閣大臣也不贊同,最後鈴木貫太郎也贊同米內光政的意見,先提出曰本的條件,看看盟國的反應。

條件雖然擬定出來了,可結果如何,鈴木貫太郎還真沒把握,隨後進行的大本營和內閣聯席會議上,陸軍海軍外務省再度產生爭吵。

陸軍決定放棄江南,全軍後撤到滿洲,要求海軍提供運輸力量,這個需要遭到海軍的堅決拒絕,米內光政告訴內閣,美軍正準備進攻馬里亞納羣島,聯合艦隊將投入全部力量來迎戰美軍,現在根本提供不出任何力量。米內光政隨即反問,就算將江南部隊撤到滿洲就能守住滿洲嗎?

這個問題讓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難以回答,中國派遣軍的精華幾乎去盡,江南部隊也就是些二三流師團,總兵力不過三十萬,華北會戰,中[***]隊乾淨利落的殲滅了四十多萬皇軍,關東軍殘餘和江南部隊集中在一起也不過六十萬,江南一撤,江南支那軍百萬也同樣可以轉到東北,支那人同樣可以集結遠遠超過曰軍的兵力。

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沉默不語,東鄉也實際表示反對,東鄉認爲放棄江南就失去了渝城政斧談判的籌碼,應該用江南換取渝城政斧停戰。

另外,東鄉還認爲,目前中蘇在疆省地區衝突激烈,中國不甘示弱打入蒙古,兩國關係勢必破裂,嚴重的話很可能發生戰爭,那時江南地區便成了曰本的重要砝碼。

可如果不從江南撤軍,單憑關東軍的兵力,連梅津美治郎都沒信心守住滿洲。剩下的唯一辦法便只有向滿洲增兵了,至少要向滿洲增調四十萬部隊,使關東軍總兵力達到七十萬,另外必須向滿洲增調至少一千架飛機,一千輛坦克和裝甲車。

這些東西,曰本國內根本拿不出來。最近一年,美國海軍加強了對海上運輸線的攻擊,去年一年,海軍便損失了一千二百萬噸船隻,以曰本的造船能力,需要兩年才能補上這些損失,這還必須將因爲船隻損失造成的運量排除在外。

除了滿洲,曰本國內也必須編練新部隊,目前,曰本國內僅有軍隊四十萬,這點兵力要守住曰本四島是絕對不夠的。

現在,當初不顧一切增援中國戰場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了,曰本本土兵力空虛,物質匱乏到極點。

要守住曰本至少需要一百萬兵力,這就要編練六十萬部隊,現在曰本各地的新兵營中只有三十萬新兵在接受訓練,讓軍需大臣豐田貞次郎頭疼的是他不知道從那裡去找裝備這些新兵的武器,現在大多數新兵還拿着木槍在訓練。

內閣和大本營聯席會議開了整整三天,總參謀部提出了一個總決戰大綱,要求編練兩百萬陸軍,使本土防禦部隊達到兩百六十萬,另外還必須集結戰鬥機和轟炸機超過八千架;除了這兩點,總參謀部還提出編練三十萬特種作戰部隊,五百萬在鄉軍人,三千萬民兵,這些民兵由13歲到六十五歲的男人,16歲到五十五歲的女人組成,一旦敵軍登陸,每個曰本國民都要拿起任何武器進行戰鬥。

對這個方案,不但鈴木貫太郎被震住了,連海軍大臣米內光政都被震住了,內閣閣員們都被陸軍的瘋狂震驚了,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大和民族就徹底滅族了。聯席會議沒敢批准這個瘋狂的方案。

“篤篤篤。”門外傳來敲門聲,鈴木貫太郎習慣姓叫了聲進來,秘書將外交大臣東鄉引進來,東鄉一臉怒氣的進來,沒等鈴木貫太郎客氣便坐在鈴木貫太郎的對面的椅子上。

“怎麼啦?東鄉君。”鈴木貫太郎有些意外,不知道東鄉的怒氣從何而來。

“閣下,當初我們說好的,盡最大努力謀求和平,可是,您爲什麼不制止陸軍的瘋狂?”

鈴木貫太郎這才明白,原來東鄉的怒氣是衝自己來的,他不由苦笑下,示意秘書給東鄉倒茶,然後才說:“內閣只有統一意見才能執行,東鄉君,不用太着急,我們還有時間。”

“閣下,您在等什麼?您認爲海軍能取得馬里亞納會戰的勝利?”東鄉反問道:“退一萬步說,就算海軍取得馬里亞納會戰勝利,陸軍在滿洲失敗呢?不是還是一樣嗎。”

鈴木貫太郎默默無語,東鄉站起來走到窗前,推開窗戶,指着外面:“現在求和,東京還能完整保留下來,閣下很清楚,支那人正在山東河北搶建機場,再過三個月或半年,大批轟炸機將飛臨東京,這座城市就會毀滅!閣下,好好看看吧,最多還有半年,這一切都會毀滅!”

(未完待續)

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七節 曙光(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九節 殤(十)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節 閃電(九)第八節 轉折(三)第九節 殤(八)第十節 風雲(六)第六節 突破(七)第十節 風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五節 突擊(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一節 挽弓(一)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謀殺(七)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南線(七)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一節 蟄伏(三)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整編(二)第二節 重建(四)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突破(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節 辯論賽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四節 牛人第十三節 冷遇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反擊(一)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節 投敵(九)第一節 黨爭(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三節 會戰(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五節 曙光(二)第一節 奪軍(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
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七節 曙光(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九節 殤(十)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節 閃電(九)第八節 轉折(三)第九節 殤(八)第十節 風雲(六)第六節 突破(七)第十節 風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五節 突擊(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一節 挽弓(一)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謀殺(七)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南線(七)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一節 蟄伏(三)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整編(二)第二節 重建(四)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突破(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節 辯論賽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四節 牛人第十三節 冷遇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反擊(一)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節 投敵(九)第一節 黨爭(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三節 會戰(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五節 曙光(二)第一節 奪軍(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