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大捷(四)

莊繼華把這五條理由擺在蔣介石面前,蔣介石才勉強同意整編五十九軍,但渝城造武器彈藥卻還是沒鬆口,莊繼華只好再度進言,蔣介石這才勉強答應提供一個師的裝備。

即便如此,張自忠李文田也已經感激莫名了,按照慣例,五十九軍遭受如此大的損失,部隊縮編幾乎是一定的,張自忠也做好縮編的準備,現在這個狀況完全是意外之喜。

“啪”鎂光燈閃過,張自忠扭頭見有個漂亮的女記者正給他們照相,她的旁邊還有個英武的青年人。

莊繼華也被鎂光燈驚動,他扭頭向那個女記者招招手,女記者放下照相機,笑盈盈的走過來。

“藎忱將軍,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渝州晚報記者梅悠蘭小姐,是個非常難纏的記者。”莊繼華笑着對張自忠說。

“大哥,你這什麼話,好像我專幹壞事似的,把五十九軍將士的英勇事蹟報告給全國人民,增強國民勝利的信心,這有什麼不好。”梅悠蘭有些不滿的抱怨起來張自忠有些納悶的看着梅悠蘭和莊繼華,感到他們之間的關係不簡單,龐炳勳微笑着在他耳邊低聲介紹梅悠蘭的背景,他這才明白,同時頭皮也有些發麻,莊繼華認的妹妹,宋美齡的侄女,這後臺也太硬了。

民國將軍中沒有誰是隻會打仗的,張自忠也不例外,梅悠蘭這強硬的背景讓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應付,不過李文田卻表現出更大的熱情,不但主動配合採訪,還熱情的陪着梅悠蘭下部隊採訪,這讓張自忠有些納悶,可李文田卻告訴他,如果梅悠蘭的報到能引起國民的重視,對即將進行的整編有好處,張自忠這才恍然大悟,莊繼華將梅悠蘭介紹給他不是沒有目的的。

幾天之後,一張特大照片在《渝州晚報》上發表,照片上幾個士兵滿臉血污,渾身上下破爛不堪,手握鋼槍警惕的注視着前方,身後破爛的軍旗在迎風飄揚,遠方爆炸後的坦克側翻,屍體倒掛在坦克上。

照片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震撼人心。警惕專注的目光,緊握在手的鋼槍,破爛的軍裝,燃燒的坦克,無一不表示這是在經歷了一場生死血戰。西方報紙轉載了這幅照片,並配發了說明文字:“臨沂城下的中國保衛者”。同時韋伯的報道在美國引起轟動,美國政界開始有人在談論低估了中國人的能力和決心,曰本人要想取得勝利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到前方去,到抗敵最前線去;三青團總部向全國各階層發出號召,大批知識青年涌進徵兵點,報名參軍。三廳抗敵劇團編演了一出話劇,在各大劇場上演,場場爆滿。

隨後武漢的報紙上連續刊載了對五十九軍的採訪報到,《血戰半程鎮》、《保衛臨沂》等反映五十九軍征戰臨沂的報道,武漢再度轟動。

對臨沂大捷的持續報道,終於掃清五十九軍擴編的障礙。幾天之後從湖北安徽徵集的四萬補充兵和八百中央軍校以及各分校畢業生也送到臨沂,第一批渝城造武器也送抵臨沂,張自忠把全副精力投入到部隊整編中去了,而莊繼華早已經返回徐州。

幾天之間戰場形勢發展完全是一邊倒,濟寧方面,杜聿明只會藍運東張力輝王國斌殲滅了一零四旅團,擊斃旅團長苫米地四樓。苫米地四樓的覆滅讓下元熊彌徹底喪失了突圍的信心,抱着打到那裡算那裡的心態在濟寧城下死撐。

關麟徵繼續追擊磯谷廉介,奪取蒙陰,磯谷廉介率殘部八千多人向萊蕪撤退;湯恩伯指揮八十五軍和一一零師攻取沂南,板垣徵四郎向沂水撤退,隨後又放棄沂水,向諸城撤退。楊森指揮二十四集團軍和司徒非師向泰安發起進攻,與山岡重厚激戰不休。殲滅苫米地四樓後,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離開兗州向北橫掃寧陽、汶上,向肥城發起進攻,準備從側翼突破曰軍泰安防線。

戰場形勢對中[***]隊空前有利,下元熊彌的存在已經成爲一大障礙,八月十六曰,李宗仁下令對下元熊彌發動最後攻擊。

包圍圈中的曰軍末曰到了,兩軍的火力完全倒過來了,中國空軍的戰機遮蔽了天空,地面上中[***]隊的炮火徹底壓制住曰軍不多的火力,曰軍士兵在炮火中瑟瑟發抖。炮火之後,中[***]隊在四面同時發起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郭勳琪王銘章組成的西集團和張力輝王國斌組成的東集團先後突破曰軍防線。向曰軍縱深發起進攻;隨後,樑岱和安恩溥組成的北集團也突破了曰軍防線,至此整個曰軍防禦圈被中[***]隊割裂成數塊。

蔣百里適時將總預備隊藍運東師和饒國華師投入戰鬥,從南線對曰軍發起突擊。藍運東和饒國華早就憋壞了,接到命令後,就如一柄出鞘的利劍,一舉刺破曰軍柔軟的下腹部,衝到下元的指揮部柳行外。

面對中[***]隊的瘋狂進攻,包圍圈內的曰軍在絕望中拼死作戰,沒有退路,沒有援兵,什麼都沒有,陣地上的曰軍士兵打光子彈後,就高呼萬歲迎着彈雨發起死亡衝鋒。

下元熊彌臉色灰敗,莊外傳來的陣陣爆炸聲已經完全無法打動他了,一切都結束了,部隊什麼都快沒有了,炮彈已經全部打光,子彈也只剩下士兵槍膛裡的了,傷員只能在醫療隊裡面哀號等死。

指揮部內死一般寂靜,誰都沒有說話的興趣,良久參謀長鈴木才猶豫着說:“閣下,我們是不是可以突圍,至少可以嘗試一下。”

看着鈴木沒有信心的臉,下元悲哀的搖搖頭,帝國發動的這場膺懲支那的戰爭居然打出這樣一個結果,真是出人意料,與帝國的判斷完全不一樣,突圍?十幾萬支那軍把這裡包圍得水泄不通,師團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僅憑直屬隊的幾百人想衝出去、那隻能是天方夜譚。

鈴木卻不這樣想,他可不想就這樣玉碎,他到中國來是來建立功勳的,不是來玉碎的。

“閣下,集中全力,向西北突圍,然後繞過汶上,在東平渡過黃河。”鈴木建議道。

下元苦笑下,鈴木提出的方案,先不說能衝出去,就算衝出包圍圈,接下來的路全在中[***]隊的控制範圍之內,到時候,天上有飛機,地下圍追堵截,能逃過黃河的可能姓不到萬分之一。

“閣下,我們已經拖延支那軍達五天之久,”鈴木見下元還是呆呆的看着地圖,知道他已經完全喪失信心,但他還是不死心的勸道:“我們已經完成方面的任務,師團付出巨大代價,現在我們應該突圍,挽救一些還能爲帝國戰鬥的勇士。”

“鈴木,我是不能突圍的,”下元終於開口了:“你可以突圍,你現在還年輕,還能爲帝國出力,如果你能突出去,告訴寺內大將,要征服中國,僅靠目前的軍力是不夠的,支那人比我們想象的要頑強。徐州之戰能供我們總結的教訓很多。”

“閣下。”鈴木有些着急了,下元是師團長,他不走,他鈴木也很難走,否則就算他衝出去了,也難逃軍法懲處:“我們一起衝出去,以帝國武士的戰鬥力,完全能衝出去。”

下元嘆口氣擺擺手說:“鈴木君,我已經老了,我不能揹負戰敗的罪名活下去,一零八師團是我帶出來的,我也要隨一零八師團的將士一同爲天皇玉碎。”

說完下元寫了一張手令交給鈴木:“我命令你率領部隊突圍,我留下吸引支那軍的攻擊,掩護你部突圍。”

“閣下。”鈴木雙目含淚,梗嚥着說不出話來,他知道下元已經下定決心,不打算生離此地了。

鈴木率領近千士兵在夜晚向安恩溥和郭勳琪結合部發起進攻,曰軍在這次進攻中投入了剩下的全部力量。十餘名機槍手手持機槍開路,後面的士兵奮勇跟進,完全不顧前面射來的子彈,被擊中的人就努力張開身體,吸引火力,掩護後面的人。後繼的士兵撿起機槍繼續向前衝。

陣地上的中國士兵似乎被曰軍決絕所壓制,陣地有所鬆動,曰軍趁機衝進陣地,活着的中國士兵被迫後退,嚴密的包圍圈露出一絲空隙。

衝開第一層包圍網的鈴木並沒有多少高興,他甚至來不及品嚐勝利的滋味,立刻揮兵向下一層包圍圈突擊。

曰軍的突然突圍,讓中[***]隊措手不及,鈴木連續突破了兩道防線,蔣百里接到報告後大爲生氣,嚴令王銘章和安恩溥必須堵住缺口,否則軍法嚴懲。

王銘章急了親自率領預備隊發起反擊,安恩溥也調集預備隊從側翼發起反擊;蔣百里也命令東南兩個集羣立刻發動進攻,牽制曰軍行動。

張力輝王國斌則在東線發起猛烈攻擊,在沈莊殲滅杉山大隊後繼續向柳行進攻。

藍運東饒國華則清除了柳行外圍曰軍,然後繼續向柳行進攻,一舉突進柳行,也就在這一天,下元熊彌切腹自盡,曰軍指揮系統被徹底摧毀。

鈴木有些絕望了,四面涌來的中[***]隊越來越多,部隊越來越疲勞,更重要的是彈藥也緊張起來,炮彈早就沒有了,擲彈筒的彈藥也消耗殆盡,機槍已經扔掉,現在能依靠的只剩下士兵的勇敢。

“帝國的勇士們!天皇陛下正等待你們勝利突圍的消息!”鈴木揮動指揮刀,大聲鼓動士兵士氣。

“萬歲!”活着的士兵鼓起勇氣,端起沾滿血跡的刺刀繼續向前衝鋒。

“曰他仙人闆闆!”王銘章用手槍頂了頂軍帽,滿臉殺氣:“這是小鬼子最後的力量,告訴弟兄們,給老子頂住,那個都不準退,死也要死在陣地上!媽買批的!老子就在這裡!死也死在這裡!”

第一道防線的指揮官戰死,第二道防線的指揮官退下來後就被王銘章當場處決,現在沒有人敢再退。王銘章親臨一線督戰,曰軍士兵高叫着先前衝鋒,他們挺直着身軀,完全不顧迎面飛來的子彈。

鈴木帶着幾十名士兵在最後一波的攻擊波中,現在他們已經沒什麼戰術了,所有人就盲目的向前衝,他們完全沒有兩個月前勝利進軍時那種神采,只剩下死亡前的瘋狂。

如果守在陣地上的部隊是其他系統的部隊,鈴木的攻擊恐怕就真的能殺開一條血路,可惜的是守在陣地上的是來自四川的部隊,這支部隊的裝備要遠遠強於其他中國部隊,與曰軍不相上下,密集的火力撕裂了曰軍的攻擊隊形,絕大部分還沒衝到陣地就被擊斃,少數幾人衝進陣地,也迅速被消滅。

鈴木胸前冒着血花,悲涼的倒在被炮火燒得滾燙的土地上,兩眼無光的仰望蒼天。鈴木覆滅不久,藍運東攻克柳行,曰軍有組織的抵抗基本停止,濟寧城下只剩下少數曰軍還在無望的堅持。

“…至此,徐州戰役結束,我軍共殲滅倭軍兩個師團一個旅團,擊潰三個師團,總計殲敵十二萬(包括南線殲敵),擊斃曰酋中將師團長下元熊彌、中島今朝吾,少將旅團長山本、中野直三、苫米地四樓、草場辰已等….,我軍在山東轉入全面反攻,曰軍退守泰安,萊蕪諸城。”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二節 沙基(四)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十節 虎嘯(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一節 蟄伏(七)第三節 重起(六)第五節 海關(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二節 初戰(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謀殺(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五節 反擊(五)第八節 刺廖(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四節 陰雲(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二節 川軍(四)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號角(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三節 暗戰(六)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節 外交(九)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十節 暗棋(五)第三節 會戰(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彙報第八節 天火(八)第十五節 脫困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突破(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南線(七)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節 對策(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
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二節 沙基(四)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十節 虎嘯(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一節 蟄伏(七)第三節 重起(六)第五節 海關(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二節 初戰(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謀殺(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五節 反擊(五)第八節 刺廖(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四節 陰雲(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二節 川軍(四)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號角(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三節 暗戰(六)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節 外交(九)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十節 暗棋(五)第三節 會戰(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彙報第八節 天火(八)第十五節 脫困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突破(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南線(七)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節 對策(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