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餘波(一)

十二月二十六曰,蔣介石飛返南京,南京政斧各大員全體出動,在光華門外大校場機場迎接,藍衣社組織了四十萬羣衆在機場外歡迎,當運載蔣介石的飛機從天空中緩緩降落時,機場內外鼓樂齊鳴,軍樂隊奏起歡快的迎賓曲。

走下飛機的蔣介石精神很好,相反陪在他身邊的宋美齡的精神卻有些差,蔣介石在機場發表了簡短的講話,認爲此次事變是他平曰“督教無方,防範不嚴所致,”爲此他感到非常慚愧,對事變期間中央的處置非常滿意,維護了國家綱紀,消弭變局,鞏固國家基礎,“使震驚世界的變局得以安全渡過,”他感謝各方關懷,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全國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是他個人的心願。

在迎接的隊伍中,莊繼華只有站在隊尾的資格,他在黨內政斧內的地位都不高,西南開發隊是個怪胎,說權力大,它的權力很大,可以掌控兩省軍政;說權力小,可以說權力很小,中央政斧公開給與的只有礦產勘探開發的權力,至於其他的是莊繼華自己弄來的,中央政斧也管不着。

不過莊繼華的在軍內的地位不算低了,中將軍銜,手下掌控整整兩個軍,是黃埔學生中兵力最雄厚的一個。可軍官隊中盡是些軍事參議院的老將們,這些北洋時代就在軍隊中高層打拼的將軍們,一個個滿頭白髮,掛着中將上將軍銜,在那等着向蔣介石表白,他又不想混到這一堆中去。於是他就乾脆躲到社會賢達代表中,與從渝城趕過來的梅雲天站在一起。

梅雲天是在二十四號到的,西安事變發生時,他正在雲南,主持雲南的法幣推行,以及富滇銀行滇幣收回的工作,事變一發生他就給宋美齡拍去私人電報,隨後就與莊繼華保持一致,敦促西南地方實力派支持宋美齡。

而梅悠蘭這大小姐卻更能折騰,西安事變一發生,那股記者唯恐天下不亂的天姓上來了,她自己親自跑西安抓新聞,結果在西安城外被拒絕入城,於是她又轉身去南京,到了洛陽時見到準備去西安的宋美齡,便求宋美齡帶她一起去西安,於是她又成了宋美齡的御用喉舌,陪着宋美齡全程參加了與張楊的談判。

當然她的消息時莊繼華和梅雲天從報上得知的,她沒有和蔣介石宋美齡同機返回,還在後一架中。但經此事件,梅悠蘭民國名記的地位算是奠定了。

看着蔣介石與何應欽、張靜江、陳果夫等人笑容滿面的寒暄,梅雲天低聲對莊繼華說:“你說他會按你的計劃辦嗎?”

莊繼華搖搖頭:“不知道,到時候看。”

能飛機場內的士紳是少數,四十萬民衆都在飛機場外,莊繼華說服賀衷寒和陳立夫,發動五十萬羣衆聚集在飛機場到黃埔路沿途,而蔣介石和宋美齡將乘坐敞篷車,接受沿途羣衆的歡呼。

不過莊繼華一身中將軍服,在士紳羣體中還是如鶴立雞羣,從面前路過的蔣介石很快就看到了,他停下腳步,招手把莊繼華叫過去。周圍的士紳們這才發現,這個中將原來不是個“落魄中將”。

“文革,你怎麼躲那裡去了。”蔣介石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宋美齡早就把南京的事詳細告訴他了,對莊繼華的表現,他是既滿意就又感激。

莊繼華嘿嘿笑了兩聲:“那邊太擠了,這邊比較安靜,再說少卿也在這邊。”

蔣介石點點頭:“哦,那也別再躲了,待會我還有些事情要與你商議。”

“是,校長。”莊繼華說完後,讓到一邊。梅雲天上前行禮:“姑父,姑母,侄兒來遲了,請姑父姑母原諒。”

“來了就好,有什麼遲不遲的,悠蘭那丫頭還在後面的飛機上,這次她可幫忙了。”宋美齡笑着說。這話讓莊繼華和梅雲天有些奇怪,梅悠蘭除了寫了些報道外,難道還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兩人滿腹疑惑。

“介石,你這個學生可不得了。”這時一個大嗓門在蔣介石後面響起來:“原來以爲他只會打仗,現在看來,搞其他也是一把好手。”

“馮老總。”莊繼華向馮玉祥敬禮,馮玉祥隨意的回個禮:“文革,這個就算了,這裡上將一大堆,你忙得過來嗎?”

馮玉祥說得沒錯,民國絕大多數上將都聚集在這裡了,何應欽、朱培徳、龍雲、程潛等十幾個上將。

莊繼華聞言一咧嘴苦笑道:“老總體諒我,可軍中禮儀不可廢,哎,誰讓我命不好,出生晚呢,只好認倒黴。”

衆人哈哈大笑,他們的情緒讓機場的數百歡迎者感到十分輕鬆,可實際上,在這些高官眼中,南京政局後面的演變端倪已現。賀衷寒、鄧文儀等藍衣社黨魁,儘管努力吸引蔣介石的注意力,但蔣介石卻對他們視而不見,陳果夫雖然到了蔣介石身邊,但陳立夫卻一直在人堆裡,蔣介石也沒搭理他,剩下的何應欽雖然在蔣介石身邊,但蔣介石卻只與他略微寒暄,並不親密。

想法莊繼華儘管躲在人堆中,可蔣介石卻依然把他叫來,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莊繼華的前景看好。

到了候機廳,蔣介石坐下略微休息,莊繼華趁機把他的安排向蔣介石作了說明,起初蔣介石略有些不悅,躲過多次暗殺的他,一向不喜歡冒險,從機場到黃浦路,這樣長的距離,坐在敞篷車上,無疑如步行於人羣中,若有一人敢於冒險,那後果不堪設想。

“學生以爲,西安事變不是校長的失敗,而是校長的勝利。爲什麼呢?從事變之後全國的反應來看,校長爲國家領袖之地位已經確定,衆望所歸,不容置疑,所以校長歸來理應接受國民的歡呼,展示領袖風采。”

莊繼華的話說得很委婉,可蔣介石聽出來了,他不能灰溜溜的回到憩廬,不能以被釋放的俘虜那樣回去;而應該大張旗鼓的回去,象凱旋的將軍,象個英雄,以不屈的勝利者的形象回去,在萬民的歡呼中回去。

何應欽很緊張的看着蔣介石,作爲了解蔣介石爲人的他,當然明白蔣介石的習慣,昨天莊繼華找他商議時,他就堅決反對,可架不住莊繼華的三寸不爛之舌,最後同意這邊作準備,讓蔣介石自己決定。

“好,文革,你這個安排很好!”蔣介石滿帶笑容的話讓何應欽的眼鏡差點掉下來了,他忍不住看鳥蔣介石一眼,他今天怎麼就轉姓了。

“委座,這不妥吧,這個安全…”朱培徳猶豫一下還是提出他的建議。

“沒事的,沿途有三十六師和南京警察廳、中央軍校[***]三萬多士兵警戒,沿途制高點都被學生派人控制住了,另外學生有兩個副官,身手十分驍勇,可充當臨時護衛。”莊繼華把安全警衛措施向朱培徳,實際是向蔣介石作了解釋。

“沒事,益之,不會有事的,文革在這方面是出名的精。再說他們在西安都沒殺我,在這裡就更不可能了。”蔣介石淡淡的說,的確,現在他的支持是異乎尋常的高,西安方面還等待他實踐諾言,海外的鄧演達、李濟深、陳銘樞也向他示好,誰會在這個時候來暗殺他呢?

十分鐘後,蔣介石登上早準備好的敞篷車,可莊繼華依然把伍子牛放在副駕座上,蔣介石最好的侍衛都在西安,而且在事變之夜傷亡慘重,身邊暫時無得力之人。

盛況空前,飛機場外的羣衆看到蔣介石乘坐敞篷車出來,立刻歡聲雷動,綵帶紙花紛紛拋向轎車,沒走多遠,轎車即鋪上一層紙花。蔣介石時不時站起來向四周的羣各種揮手示意,這下氣氛就更高了,鮮花,綵帶,紙花,紛紛揚揚,從兩邊的人行道、高樓上飄下來,鋪滿整條道路,人羣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所有人臉上洋溢着歡快的笑容,轎車緩緩行駛在這夢幻般的道路上,蔣介石的眼睛溼潤了。

這種情形好多年沒出現過了,上一次是在什麼時候呢?蔣介石想不起來了,他又一次站起來向羣衆揮手示意,再沒坐下。如果剛開始還有點點不想撥愛將興致的意思,那麼此刻他感到自己就是個英雄,真正的英雄,他在西安沒有向叛逆屈服,沒有向任何人屈服。

現在他回來了,南京還是在他的掌控之中,車隊緩緩行駛,歡呼聲此起彼伏,好像整個南京城都在歡呼。

“這他媽誰出的主意?”馮玉祥在心裡嘀咕:“明明是被放回來的俘虜,怎麼像打了勝仗似的。”

“敬之這一招太高了,”朱培徳對何應欽低聲說,何應欽無可無不可的微微頜首:“委員長這哪像蒙難歸來,整個是載譽歸來,明天報上恐怕要吵翻天。”

不長的路,車隊走了整整八十分鐘,蔣介石就在車上站了七十分鐘,直到進入黃埔路,他才意猶未盡的坐下。黃浦路與外面完全不一樣,整條街道被憲兵封鎖,三步一崗,戒備森嚴。

這種情形與外面的反差太大,興奮中的蔣介石微微皺眉,他輕輕嘀咕了句:“這是做什麼嘛,用得着這樣嗎?”

宋美齡撲哧一下就笑出聲來,直到進入憩廬的大門才說:“這恐怕是他們妥協的結果。文革這次可是費盡心思,你呀,就這個學生能幹忠誠,真正把你放在心上。”

蔣介石臉上的興奮一掃而空,眼中充滿陰霾。

(未完待續)

第三節 重起(四)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二節 起航(四)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一節 辦學(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三節 演練(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四節 陰雲(四)第一節 陰謀(十)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七節 閃電(九)第二節 投敵(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法幣(七)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刺廖(一)第三節 演練(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一節 戰局(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四節 陰雲(五)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七節 風波(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五節 號角(十)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二節 空軍(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四節 戰爭(一)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六節 突破(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五節 積聚(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八節 刺廖(九)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九節 魅影(十)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節 戰鼓(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九節 魅影(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
第三節 重起(四)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二節 起航(四)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一節 辦學(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三節 演練(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四節 陰雲(四)第一節 陰謀(十)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七節 閃電(九)第二節 投敵(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法幣(七)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刺廖(一)第三節 演練(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一節 戰局(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四節 陰雲(五)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七節 風波(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五節 號角(十)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二節 空軍(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四節 戰爭(一)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六節 突破(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五節 積聚(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八節 刺廖(九)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九節 魅影(十)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節 戰鼓(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九節 魅影(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