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奪軍(五)

莊繼華到情報科時,賀衷寒已經準備好了幾分情況通報,他在院子裡看見莊繼華在蔣介石的辦公室中,回到科裡就讓花春把最近收集的情報整理出來,加上他做的兩份工作計劃一起放在莊繼華的辦公桌上。

在到情報科的路上莊繼華的腦子裡老是在盤旋那個問題,蔣介石爲什麼要公開讓他擔任情報科長,一路上他想到很多理由,情報工作需要加強,目前的局勢,粵軍,許崇智等等,可這些理由好像都不充分。因此當到情報科時,賀衷寒看到的是心事重重的莊繼華。

莊繼華的情緒不好,科裡的老部下們很快就察覺了,很知趣的躲開了。雖然莊繼華對他們很寬厚,可情緒不好時卻也很可怕,甚至就連賀衷寒也不願在這個時候打攪他。花春把莊繼華帶到他的辦公室前就想離開,可莊繼華進屋後看到辦公桌上的文件時卻有些生氣,他把科裡所有人叫過來,指着辦公桌上的文件問他們爲什麼要這樣放文件?花春解釋說知道他回來所以提前把文件準備好。

莊繼華不耐煩的打斷他的話:“我知道你們的意思,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我們是情報科,情報科的第一要務是保密,你能保證進這個屋裡的人都是忠誠的嗎?至少我不敢保證。”這下誰都不再開腔,賀衷寒也感到不安,花春是根據他的命令準備的,責任應該由他來承擔。莊繼華看看他們,心中又有些不忍拿他們立威,便對賀衷寒說:“今天是初犯就算了,不過沒有下次,下次誰再犯這樣的錯誤,誰就滾蛋。君山,你負責起草一份保密條例,情報科內的每個人都必須背熟,以後凡是進的新人,首先要進行保密培訓。”

“是,科長”賀衷寒雙腳一併答應道。

“現在花春、伍子牛,你們倆人去找報紙,把所有關於五卅事件的消息按照國內,國外分別整理歸類。其他事情交給趙漢傑。君山留下,其他去做事吧。”

“君山,校長要我寫份報告,這兩天科裡的工作你先負責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不要來打攪我。”等衆人出去後,莊繼華對賀衷寒說,賀衷寒沒有問是什麼報告,但既然莊繼華這麼說了,那肯定是份很重要的報告。

賀衷寒走後,莊繼華沉思很久,他現在已經不再想蔣介石爲什麼要把他放在陽光下了,腦中只有將要寫的報告,想了一會,他決定先寫關於川軍的報告,對五卅事件的分析報告放在後面。

他從部隊狀況、官兵思想、川軍將領開始對川軍進行分析,最後對改編川軍的可行姓作出結論,並提出相應計劃。

“一、部隊狀況川軍目前處境十分困難,士兵已經快一年沒有發餉了,軍官欠餉也達三個月之久,這已經影響到隨軍眷屬的生活。

部隊武器彈藥也十分不足,大約三分之一的士兵沒有槍,有的連隊平均每支槍只有四發子彈。而子彈的補給也十分困難。這是因爲川軍裝備的大都是成都兵工廠生產的老式步槍,與目前廣東兵工廠的彈藥不配套,彈藥補給十分困難,熊克武曾提出希望大本營能爲他們替換部分槍械。

由於經費困難,士兵至今還穿着冬季服裝,即便如此,這些服裝也比街上的乞丐好不了多少。

……”

“二、官兵思想狀況敗出四川之後,軍隊中一些重要人物的脫離對下級軍官的影響很大,在部隊中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亂,曾經讓部隊的很多中下級軍官感到前途渺茫,這種狀況直到進入廣東後纔開始好轉。目前下級軍官和士兵對前途樂觀,但這種樂觀是建立在廣東接納他們的基礎上。

應該說熊克武在川軍進行了一定的政治思想教育,軍中大部分中下級軍官認同總理,注意是認同總理並非三明煮義;熊克武本人在政治上贊同聯省自治,故對部隊的教育灌輸的是共和、明煮思想而非三明煮義思想,即便如此這支部隊的政治思想要強於其他軍閥部隊。

這支部隊的創始人大都是同盟會的老會員,早期國民黨黨員,大部分中高級將領參加過辛亥革命、討袁護國、護法戰爭;在這些戰爭中他們都是在總理的旗幟下戰鬥,故而對國民黨的認同感很強。正是這一點讓我認爲我們可以改造這支部隊,使之成爲真正的一支革命力量。

….”

“三、川軍將領目前入粵川軍分爲兩個軍,學生認爲他們沒有宣稱的三萬人,估計在兩萬上下,川軍將領對部隊人數很保密,準確數目學生沒有查到。

這兩個軍的軍長分別是餘際唐、湯子模;其他重要人物是第一師師長喻培棣、第二混成旅旅長張衝…,在高級將領中對前途的擔心始終存在,他們存在患得患失的兩個顧慮,其一是擔心失去手中的兵權;其二擔心部隊的給養。

這些高級將領是軍權的直接獲益者,可是讓他們放棄軍權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除了上面兩個顧慮外還有一個恐懼,那就是廣東大本營拒絕接受他的效忠,在他們來廣東之前,曾經與雲南唐繼堯、湖南趙恆惕聯繫過,均被拒絕,他們從貴州到廣東沿途因傷病飢餓損失近六千人,如果廣東再拒絕他們,他們恐怕真只有解散回家了。如果能作通高級將領的思想,同時給他們安排恰當的位置,學生認爲他們是有可能的接受改編的。”

莊繼華想想後,有添加一節關於熊克武的評價。

“四、熊克武在部隊中的地位。

由於在四川的失敗,熊克武在部隊的權威受到一定的質疑,對部隊的控制有所削弱,雖然如此,可這支部隊是熊克武的老部隊,對其忠誠的軍官還很多,在沒有找到新的信仰之前,他們對熊克武的忠誠不會動搖,如果我們能給他們提供新的信仰,那麼這支部隊的轉變是可能的。”

最後莊繼華給出的提出的改造計劃是:

“川軍改編應首先從政治上入手,繼而以軍事威脅爲輔,雙管齊下。具體步驟如下:

一、首先檢討川軍失敗的原因,必須指出這種失敗首先是政治上的失敗,其次纔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沒有堅持總理的三明煮義,川軍領導人提倡的聯省自治道路是其失敗的政治原因,熊克武應承擔主要責任。

二、政治原因檢討之後,川軍高級將領必須分步驟全部調離,分配其他職務,中低級將領必須分批進黃埔洗腦(即重新學習)。而後對部隊進行思想整訓,仿造黨軍在部隊建立黨代表制度。

三、從黃埔軍校中挑選部分畢業生擔任部隊中下級指揮官,考慮士兵的接受姓,可以選派四川籍同學擔任。”

“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取得川軍中的將領的配合,學生認爲可以爭取三個人的配合:喻培棣、張衝、熊克武。

喻培棣是熊克武九人團中的成員,也是川軍中的第三號人物,在川軍上下的威望很高,其兄喻培倫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培棣對川軍失敗的反思較多,傾向廣東國民政斧,他有爭取過來的可能。

張衝也是九人團成員之一,其麾下的第二混成旅曾是熊克武部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但在四川失敗時,其部下十多個連逃離,部隊損失很大,其人失敗主義情緒很重;弱點是貪財,因此可以收買。

最後是熊克武,熊克武是老同盟會員,國民黨老黨員,也是這支部隊的創始人,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望。應該說在辛亥、護國戰爭中他是忠實於總理的,但隨着他在四川的地位的提高,他逐步與總理分道揚鑣,現在他雖然重新回到總理的旗幟下,但四川的失敗對他的打擊很大,他有重振之心,卻無重振之法,正是因爲無法他才率領部隊到廣東,兩萬川軍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負擔,故我們可以利用政治大環境逼其就範。”

ωwш★ttka n★℃O

莊繼華寫完之後,把被風吹得到處都是的紙撿起來,又仔細推敲一遍,從幾方面論證這份計劃的可行姓,作了些調整後,報告就算完成了。

這時聽見有人敲門,進來的是趙漢傑,莊繼華正要問他什麼事,卻看見他手上端着一個飯盒,莊繼華這才感到肚子有些餓了,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了。

趙漢傑把飯盒放下後,遲遲疑疑的不想走,莊繼華有些納悶的問他有什麼事,趙漢傑這才吞吞吐吐的說,他想回部隊,回七連。

莊繼華有些不明白的問他爲什麼?趙漢傑說他不識字,留在這裡不知道該做什麼,看到伍子牛他們忙,自己卻很清閒,心裡不好受。對於這份工作伍子牛和趙漢傑各有不同感受,伍子牛多少還識字,趙漢傑基本是文盲;因此趙漢傑的情緒一直不高,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幹好這份差事,回七連的想法在汕頭就有了。

莊繼華聽到這裡有些好笑:“你腦子是不是有病,光拿薪水不幹活,這種美事那裡去找。”

可是趙漢傑卻說:“我知道長官爲我好,可…可我心裡不踏實。”

伍子牛和趙漢傑是莊繼華最喜歡帶在身邊的兩個人,前者軍事技術過硬,是個很好的保鏢,後者老實忠厚,讓人放心。現在這個讓人放心的人想走,莊繼華那裡會放。

莊繼華想想感到這個事情不好辦,可又不願放棄這個人,便說:“你先別急,等我忙完這兩天,我們再討論你的事情,好不好?”

長官都這樣說了,趙漢傑還能說什麼呢,只好點頭答應。他離開後,莊繼華幾口刨完晚飯,然後提筆開始寫第二份分析報告:《當前局勢的研判以及我們應該採取的對策》。

(未完待續)

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九節 豪賭(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三節 戰鼓(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五節 積聚(一)第二節 交易(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交易(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八節 刺廖(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反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五節 突擊(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五節 積聚(三)第十節 辯論賽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節 餘波(二)第七節 閃電(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挽弓(八)第五節 雲集(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四節 視察(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魅影(三)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刺廖(四)第四節 外交(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八節 九變(五)第五節 號角(七)第四節 陰雲(一)第二節 說汪(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節 懲韓(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
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九節 豪賭(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三節 戰鼓(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五節 積聚(一)第二節 交易(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交易(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八節 刺廖(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反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五節 突擊(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五節 積聚(三)第十節 辯論賽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節 餘波(二)第七節 閃電(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挽弓(八)第五節 雲集(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四節 視察(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魅影(三)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刺廖(四)第四節 外交(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八節 九變(五)第五節 號角(七)第四節 陰雲(一)第二節 說汪(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節 懲韓(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