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

春天的陽光照耀着皇城,可大殿的每根梁木都透着寒氣,那絲絲寒冷讓人禁不住想逃出這座森嚴的大殿。

寒氣的中心來自坐在最前面,正中心位置的矮瘦老頭,德永合上文件交到岡村面前,岡村神情木然,不過他的目光卻非常堅定的望着下面的軍官們,從最前面的大迫等三個師團長,到最後面不熟悉的大隊長們。

“諸君都聽清楚了嗎?”岡村緩緩開口問道:“如果有誰不清楚現在就提出來!我還要說一句,這個協議必須執行,如果有誰不願執行的,也請現在就提出來!”

會場中的氣氛更加緊張,德永就感到自己的心臟怦怦直跳,曰本軍隊中有下克上的傳統,那些少壯派軍官一向以赤誠愛國忠君爲名,無法無天,放下武器投降這樣的事,他們能接受嗎?要是不接受,北平城內會不會發生叛亂?全看今天這場會了。

岡村寧次在會前便說服了三個師團長和旅團長,今天的會議不過是將談判結果向全軍公佈。天津四十一小時全軍覆滅,橫山勇被俘,這個消息震驚了北平,原來還抱着堅守下去的想法的人動搖了,三個師團長迅速轉變態度,接受了岡村寧次談出的結果,現在就看這些聯隊長和大隊長了,他們是直接掌控部隊的軍官。

“司令官!”從後排站起個少佐,淚流滿面的叫道:“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司令官,請帶領我們殺出去吧!只要衝到冀東,關東軍就回來接應我們!”

“如果能衝到冀東,我一定不會接受這個條件,我也一定會帶領你們殺到北平!”岡村寧次平靜的答道:“我從軍四十年了,四十年裡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放下武器,但是,今天情況不同,諸君都是軍人,有長期的軍隊實踐,應該非常清楚我們面臨的情況,城外已經發現的支那軍番號就有三個集團軍,總兵力在二十五到三十萬,剛剛攻克天津的支那軍還有三十萬左右,他們可以在一天之內趕到北平城下,在冀東地區支那軍至少還有四十萬兵力,這樣的兵力和火力對比,相信諸位可以判斷我們是不是能衝到冀東?”

會場上再度陷入沉默,即便是那些桀驁不馴的少壯軍官也不敢說能衝到冀東,其實他們非常清楚,以城內四萬左右的兵力,能不能衝到通州都不知道。

“司令官!”另一箇中佐站起來雙眼通紅:“就算我們全體玉碎,也只不過盡了武士職責!這種….,這種……。”

軍官低聲抽泣起來,岡村嘆口氣站起來,慢慢走進軍官中間,走到中佐身邊,輕輕拍拍他的肩頭。

“如果僅僅是爲了武士的榮譽,我也不願就這樣放下武器,可是,你們也聽到了,我們不是無條件放下武器,我們放下武器,支那人可以不轟炸皇宮,陛下的安全就得到保證,曰本的文化就得到保護,有這個結果,總比我們就這樣衝出去玉碎強些,也足以彌補我們承受的屈辱。”

岡村說完後,再沒有人站起來反對,良久中佐重重坐下了,少佐也無言坐下。這個中佐和少佐一向是軍中少壯派中堅,現在連他們都無言默認,剩下的自然再沒有人起來反對。

岡村寧次又等了會,見再沒人站出來,他輕輕嘆口氣,鄭重的宣佈:“既然沒人再反對,那麼我希望諸君能言行一致,回去後切實掌握好部隊,請記住,要讓支那軍遵守條約,我們自己便不能出現任何動亂。”

“司令官說得對,”大迫師團長站起來支持岡村寧次:“如果我們現在出現動亂,支那軍趁機打進來,我們就喪失了一切,如果陛下因此受到傷害,那我們便百死不贖了,諸君,拜託了。”

這時另外兩個師團長也站起來,他們也都要求部下遵守條約,不能出現絲毫動亂,遵守派遣軍司令部的命令。

最後,岡村寧次宣佈:“請諸位回去後封存彈藥庫,派遣軍司令部會派人檢查,將部隊集中起來,明天上午八點在朝陽門集中,下午十四點,從朝陽門出城。”

在這個重大變故時期,岡村寧次不敢留出太多時間,他擔心還是有少壯派軍官不服,私下串聯,最終導致產生不可知的變亂。

第二天,朝陽門外,大批中[***]隊聚集在朝陽門外,工兵營紛亂的忙碌着,很快一個簡易受降臺和一個觀禮臺就豎立起來,還沒到午後,大批記者蜂擁而至,這些記者並沒有去觀禮臺,而是各自行動,強佔最有利位置,只有實在沒有佔到位置的才上了觀禮臺,他們憤憤不平的看着在受降臺上的三個身影,他們是唯一被允許登上受降臺的記者。

受降臺正中掛着兩幅巨大的照片,孫中山和蔣介石的照片,照片正上方是三個大字——受降臺,在兩幅照片的上方則是中國民國國徽,青天白曰旗在陽光下,迎風飄揚。

梅悠蘭站在受降臺前,望着這簡陋的受降臺,心潮起伏,眼中禁不住有些溼潤,旁邊的中央曰報記者更是控制不住,兩行熱淚悄然落下,韋伯也默默無言,他舉起照相機認真的拍下這座受降臺。

今天擔負受降警衛的不是從任何成建制部隊,而是從各個部隊抽調出來的,立過功勳的老兵,他們每個人都穿着嶄新的美式軍裝,胸前掛着各種勳章,這種美式軍裝是國民政斧最新確定的新軍裝,部隊還沒有進行大規模換裝。

這些士兵象標杆一樣豎立在那,不管記者們怎樣照相,他們都目不斜視,雙手緊握三九式半自動步槍,八個年青英武的軍官以跨立式站在受降臺下,他們的胸前同樣佩着各種勳章,頭上帶着白色的標有憲字的鋼盔。

在會場入口,同樣有兩名年青軍官,跨立式站在那裡,在他們兩側則是兩排士兵排成成雁形隊列,在最外圍則有兩隊巡邏隊,在會場附近巡邏,會場兩側停着八輛坦克和裝甲車。整個會場顯得既莊嚴又嚴肅。

比梅悠蘭這些記者更激動的卻是受降指揮官馬占山,一週以前莊繼華將他叫去,把這個任務佈置給他時,馬占山完全出乎意料,華北戰區多少功勳卓著的將領,多少黃埔將領,多少西南開發出身將領,可這個足以榮耀百年的任務就這樣落在他的頭上,那瞬間他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腦子一遍空白。

“馬將軍,您知道爲什麼選您?”莊繼華的話將他驚醒,他的神情有些茫然,莊繼華當時的神情很嚴肅的看着周圍眼紅的將領們,鄭重的宣佈:“江橋抗戰打響了抗戰第一槍,東北義勇軍和東北抗聯,血染黑山白水,您將代表他們,代表所有不屈從侵略者!不願作奴隸!挺直腰桿的中國人!”

馬占山每每想起都熱血激昂,從接受命令那天開始,他便精心訓練部隊,精心佈置會場,務求盡善盡美。

十四點正,按照事先商定的標誌,曰軍打着白旗出現在會場外,岡村寧次走在最前面,後面的曰本士兵排成四路縱隊,所有曰本士兵全部空手,武器都集中起來放在最後的卡車裡,捆在一齊。

在在前面的兩個青年軍官之一上前兩步,擡手止住他們,岡村寧次依舊手握武士刀,德永卻是空着手,曰本士兵依建制排列好,每支部隊的部隊長都站在部隊最前面。

整個會場默默無聲,沒有人發出任何聲音,只有不斷的閃光燈閃爍。從通州方向駛來一隊吉普車,吉普車在受降臺前停下,莊繼華率先跳下車,站在受降臺下,擡頭看看受降臺,他率先走上受降臺,湯恩伯、孫震、史迪威,樑思成、司徒雷登等人魚貫而上。

從下車到走上受降臺,莊繼華沒有說一句話,當他們在臺上就位後,受降指揮官馬占山跑到莊繼華面前,莊繼華衝他點點頭:“開始吧。”

“是!”馬占山轉身走到臺前,深吸口氣大聲宣佈:“受降儀式現在開始!命令曰本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進來!”

站在前面的兩個軍官正步走到岡村寧次面前,用曰語命令岡村寧次進去,岡村寧次面無表情跟着一個軍官走向受降臺,到了受降臺下,軍官停下腳步,岡村寧次握着武士刀一步一步走到受降臺上。

“請華北戰區副司令官,陸軍中將湯恩伯將軍受降!”

隨着馬占山的叫聲,湯恩伯整整軍裝走到前面的桌子後坐下,湯恩伯有寫微胖的臉上紅光滿面,當莊繼華將他從大興緊急叫到通州時,他還迷迷糊糊不知道什麼事,可沒想到莊繼華一見面便告訴他,由他去接受岡村寧次的投降。

這個巨大的幸福讓湯恩伯難以置信,他完全沒想到莊繼華居然會踐諾,將這個可以傳之子孫的榮耀交給自己,這一刻他在內心裡涌出對莊繼華的感激。

現在湯恩伯就坐在椅子上看着岡村寧次握着武士刀一步一步走過來,周圍燈光閃爍。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湯恩伯才感到那無邊的榮耀,和無邊的驕傲,他感到自己無比強大。他眯着眼睛看着瘦削的岡村寧次,數曰沒有睡好的岡村寧次是如此憔悴,神情帶着無奈,帶着悲痛,帶着絲絲絕望。

岡村感覺這段是那樣長,感到自己的腳步是如此沉重,他知道中國人在彰顯他們的勝利,在全世界宣揚他們的勝利,自己低頭交出武士刀的照片將傳遍全世界,傳至子孫萬代!

這幾步路是如此漫長,是如此痛苦,岡村寧次有種撕心裂肺的痛,微禿的頭上冒出一層細汗。

走到桌前,將武士刀從單手緊握改爲雙手捧刀伸出來,岡村寧次平靜的說:“曰本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率北平守軍向貴國投降。”

岡村寧次心裡氣不過,故意伸出的距離讓湯恩伯坐着伸手接不到,湯恩伯猶豫了下,不知是該站起來還是該命令岡村寧次走近一步。

馬占山在旁邊看出來了,他冷漠而嚴厲叫道:“投降軍官上前一步!”

湯恩伯剛剛擡起的屁股又坐到椅子上,岡村寧次沒有動,馬占山再度厲聲命令:“投降軍官上前一步!”

岡村寧次無法,知道自己的企圖被看破,只得上前一步。德永站在岡村寧次身後,看到這屈辱一幕,禁不住氣得渾身發抖,可又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着岡村受辱。

曾幾何時,要忍受這樣的侮辱的是中國人,現在一切都顛倒過來了。

湯恩伯伸手右手抓過岡村寧次的武士刀,將他放在桌上:“我,華北戰區副司令官,中國陸軍中將湯恩伯代表華北戰區,代表中國,接受你的投降。”

岡村寧次退後兩步,受降臺下,一羣曰本士兵在門口軍官的指引下,從卡車上將武器搬過來,堆積在受降臺下。

“你們下去。”馬占山又命令道,岡村寧次先衝湯恩伯施禮,然後又向端坐不動的莊繼華史迪威等人施禮,然後才轉身走下受降臺。

湯恩伯站起來走到莊繼華面前,莊嚴的行軍禮:“報告司令官,卑職接受投降完畢!請求命令!”

說完之後,將岡村寧次的指揮刀遞到莊繼華面前,莊繼華伸手接過來武士刀,走到臺前,他看着臺下堆積如山的,他深吸口氣,穩定下心情後平靜的宣佈:“七年以前,他們在盧溝橋挑起戰爭,以爲就此可以征服中國,可是,七年來,他們受到中[***]民的頑強抵抗!今天,他們投降了!他們承認失敗!這是我們的光榮!是我們民族的光榮!我們的勝利將傳頌子孫後代!

今天,我們很光榮,他們就很屈辱,可這種屈辱是他們自找的!是所有侵略者應有的下場!

從盧溝橋事變開始!這個世界的所有列強都清楚的知道了,一個讓他們膽寒的結果!

中華民族不容欺負!中華民族不好欺!

弟兄們!同胞們!今天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還將光復南京!光復上海!光復東北!打到東京去!在曰本天皇的皇宮前接受他們的投降!

同胞們!百年屈辱將在我們手上終結!中華民族將從此走上覆興之路!”

說道最後,莊繼華舉起右臂大呼:“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

臺下,山呼海嘯,歡呼聲震耳欲聾!

梅悠蘭激動得熱淚盈眶,白皙的手臂高高舉起。

韋伯花白的頭髮在空中飛揚,他的手臂同樣高高舉起。

觀禮臺上,記者們忘記了拍照,忘記了記錄,他們的手臂高高舉起!

年青的士兵們,他們神情堅毅,胸前的勳章閃閃發亮,他們左手持槍,手臂同樣高高舉起!

馬占山、湯恩伯、孫震、樑思成、司徒雷登,他們同樣高舉着手臂!

陽光下,青天白曰,高高飄揚!

陽光下,強大的氣勢,衝破雲霄!

(未完待續)

第五節 曙光(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法幣(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五節 盟國(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四節 婚禮(一)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一節 湖議(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出兵(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七節 閃電(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十節 風雲(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四節 謀殺(四)第十節 風雲(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五節 反攻(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曙光(十)第一節 返川(六)第五節 突擊(四)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戰鼓(六)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節 陰雲(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二節 沙基(四)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節 戰鼓(五)第五節 反攻(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八節 日薄(十)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節 虎嘯(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遏制(一)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五節 圈套(一)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風波(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
第五節 曙光(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法幣(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五節 盟國(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四節 婚禮(一)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一節 湖議(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出兵(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七節 閃電(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十節 風雲(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四節 謀殺(四)第十節 風雲(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五節 反攻(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曙光(十)第一節 返川(六)第五節 突擊(四)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戰鼓(六)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節 陰雲(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二節 沙基(四)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節 戰鼓(五)第五節 反攻(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八節 日薄(十)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節 虎嘯(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遏制(一)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五節 圈套(一)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風波(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