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聚才(三)

物以類聚,人以羣居;莊繼華不得不服,他在上海費盡脣舌才說動了十幾個專家,翁文灝和錢昌照一封書信就叫來大批專家,中央大學校長氣象專家竺可楨、化工專家實業家吳蘊初、物理學家顏任光、航空專家錢昌祚、交通專家黃伯樵等等就從各地趕來了。

資源委員會成立的消息很快引起的各方注意,特別是外國人的注意,關注的焦點卻不一樣。

“….中國政斧這次下決心振作因戰爭和水災被摧毀的經濟,爲此邀請了個方面的專家獻計獻策。…。”——上海英人報紙《字林西報》報道。

“….蔣介石委員長出任資源委員主任,這個一事實本身就證明了,政斧對這個委員會的重視,外界估計這個委員會的首要任務就是整頓金融,同意目前混亂的中國貨幣…”——美國《華爾街曰報》

“…我們必須注意,有名將之稱的莊繼華將軍出任資源委員會的副主任,這說明這個委員會是個準備戰爭的委員會,是針對我們大曰本帝國的……。”——曰本《朝曰新聞》

…………“資源委員會的宗旨是調查國家資源,以利國家開發,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救濟民生,不針對任何人,任何國家,如果誰那麼認爲,只能做賊心虛。至於我,離開軍界已經很久了,作爲軍人是以前的事了,這不是什麼秘密,大家都知道。”

莊繼華面對記者侃侃而談,順便小小諷刺了曰本人一下,幾天的會議下來,又增加許多工作,吳鼎昌、馬寅初、徐新六等人提出當前首要任務是整頓金融,統一貨幣,結束國內目前混亂的貨幣狀況。

這個時候的貨幣十分混亂,最通用的是中央政斧發行的小洋和北洋政斧發行的大洋,民間爲區分這兩種貨幣分別稱其爲袁大頭和孫小頭,因爲上面分別印的是袁世凱和孫中山的頭像。另外各省軍閥都在發行貨幣,東北有奉票、山西有晉票這還是比較有名的地方貨幣,其他地區,比如廣東,莊繼華要去的四川,都有貨幣,這樣的貨幣極大的妨礙了商業活動,妨礙了國家統一。

吳鼎昌和馬寅初等人的建議得到了宋子文的支持,宋子文在北伐一結束就提出統一貨幣,可惜阻力重重,各派軍閥紛紛反對,連蔣介石也毫無辦法。現在中原大戰獲勝,馮玉祥的西北軍徹底瓦解,閻錫山、李宗仁受到極大削弱,張學良丟掉東北,奉票也隨之消失。現在由國家發行統一貨幣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蔣介石立刻接受了他們的建議,而且把這個任務作爲當前的主要任務來抓,由他親自負責,宋子文負責具體事務。

莊繼華的工作是組建並指揮西南開發工作隊,這個名字還引起了一番爭論,認爲叫隊不如叫團好聽,可莊繼華認爲叫隊目標小,不易引起別人注意,蔣介石立刻明白他的意思,當即接受。翁文灝和錢昌照兩個副主任留在南京主持委員會全面工作。

莊繼華在接受記者採訪後,就到了蔣介石官邸。進門之後就看到一個青年軍官坐在一旁的沙發上,看到莊繼華進來,軍官騰地站起來向他敬禮,莊繼華下意識的回禮,手舉到一半才發現自己沒穿軍裝,於是又把手放下了。

蔣介石朝莊繼華招招手:“文革,你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四期同學滕傑。滕傑這是一期學長莊文革。”

“報告校長,莊學長我認識。”滕傑大聲報道。

“呵呵,”莊繼華忍不住笑了:“應該認識我,當年我是他們的變態考官,考場專門刁難他們。”

蔣介石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好好,認識就好,文革,四川的事情一旦展開,事務必定繁雜,你一個人肯定不行,我想讓滕傑去給你作助手,你看怎麼樣?”

蔣介石少有用這樣的口氣與下屬學生說話,特別是這種人事安排,滕傑心中微微一愣,他這下明白了,爲何賀衷寒他們總是說莊繼華纔是校長心中第一,就這口氣,黃埔學生就算上老師也沒幾人能達到。

“好呀,校長看上的人肯定不會錯,”莊繼華立刻應承,似乎根本沒其他想法。

“滕傑,四川的情況很複雜,文革肩負重擔,你要好好協助他。”蔣介石又對滕傑說道:“在四川打開局面,爲抗戰作準備。”

“是,莊學長一直是黃埔同學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生一定作好學長的助手,建設西南抗戰基地。”滕傑身體繃得筆直,聲音洪亮的答道。

“酸死了,太肉麻了。”莊繼華站起來走到滕傑面前:“以後我們要在一起共事,我這個人以後你就會了解,我只有一條要求,任何事情都要說實話,就算天塌下來,也要說實話,我有錯的地方,你要敢跟我吵架。以前萌國、壽山、君山都跟我吵過,薛嶽還差點把我掀下馬。”

“我說的是真話,學長也許不知,我滕傑從不說假話。在黃埔同學中,學長是我第一佩服的人,特別是看了學長的那份對策後,後進就更感佩服了。”滕傑毫不動容的說。

“那好,滕傑,擴大哥已經入川了,你也要提前入川,校長的想法能不能實現最近一年十分關鍵,我們必須利用劉湘劉文輝之間的矛盾,所以你現在就要入川,我可能要等上一個月才能去,但我到了以後,你必須交給我一份形勢報告,關於四川的政治軍事形勢報告,擴大哥也會給我一份這樣的報告。這對你可能有點難,但你要盡力完成。”

“是,保證完成任務。”滕傑挺胸答道。

蔣介石點點頭,又對莊繼華說:“文革,民國26年時你就是少將了吧。”

莊繼華點點頭,蔣介石又接着說:“本來牛行戰鬥後就該升你爲中將,本來是想等你傷好歸隊後一起宣佈的,可隨後…,這樣吧,現在我恢復的軍籍,軍銜還是少將。”

莊繼華想想這樣也不錯,以後免不了要動兵,便答應道:“謝謝校長栽培。”

“另外,文革,”蔣介石想了想後才說:“我知道你不願對付共,好,我不逼你,不過四川也有共C黨,你去建工廠,而共C黨是最擅長在工人中發展的,所以我們必須提防,戴笠。”

隨着蔣介石的話聲,戴笠如同幽靈一般出現在房間裡,莊繼華不僅深感奇怪,剛纔進來之時,怎麼沒看見他。

“校長。”戴笠進了房間後,沒有往裡走,而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門邊。

“文革入川,特務處也要派人,共黨在四川鬧得也挺兇。”

“是,校長。”

莊繼華眉頭皺了皺,心裡有些不舒服,這到底是對付[***]還是監視我呀,恐怕二者都有,既然如此那咱也別客氣:“校長,有句話我要當面說清。”

“你說,你說。”蔣介石面無表情,絲毫看不出情緒有何變化。

“特務處的人在四川是聽我的還是自行其事?”

“四川,你是總負責,他們聽你的,黨政軍警都交給你。”蔣介石一點不含糊。

莊繼華沉默了一會才說:“大革命時左派有激進的毛病,我們國民黨也有,四川情況複雜,有事情很難說清楚,所以我請校長給我臨機處置權,特務處的人如果違抗了我的命令,我有處置權。”

蔣介石稍微猶豫了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在他們對話時,戴笠在旁邊一聲不吭,始終保持剛進門的那副樣子。

莊繼華作了個如釋重負的樣子,看了看戴笠,纔對蔣介石說:“校長,還有什麼事沒有,沒事我可就走了。”

這又是一個與衆不同的舉動,蔣介石卻不爲意,反倒笑了:“有什麼事這麼急,就不能在我這裡多待會。”

“校長,我這會忙得兩腳打轉,恨不得一刀把自己劈開分成兩個,明天去杭州,杭州完了,還要去北平天津,說實話,我還沒回過家,也不知家裡怎麼樣了。”莊繼華想起出國五年了,他怕蔣介石找到他的住址,雖然給家裡寫過信,可信上從沒留地址,也不知道家裡這些年怎麼樣了。另外還有就是劉殷淑……一想到這個名字,他心裡就隱隱發痛,這些年她都在哪裡?在作什麼?爲什麼去劉家的幾十封信都沒有迴音?(軍校時)“嗯,是該回去看看,好,我就不留你了,滕傑,你和文革一起去吧。”

等他們離開後,蔣介石沉思片刻輕輕作了個姿勢,戴笠立刻到了跟前。

“校長,特務處聽文革的,可文革對共C黨一向手軟…。”

“我知道,所以我才讓你派人去,你記住,你們的任務是對付共C黨,但不能干涉文革的大事,有事情可以讓他知道,但有些事情就不用告訴他了。”蔣介石淡淡的說,戴笠立刻不再言聲了。

深夜莊繼華坐車回到他的住所,雪亮的車燈下,他看到門前的那個人影,雖然五年沒見了,可他還是很快認出他。

“停車!停車!”

車還沒停穩,莊繼華就推開車門,下了車就迎着那道孤寂的人影走去。

“在田!你還活着!這可真是太好了!”莊繼華眼中閃着淚光。

(未完待續)

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六節 突破(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六節 救亡(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五節 曙光(八)第五節 盟國(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節 投敵(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八節 刺廖(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七節 曙光(六)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五節 積聚(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七節 風波(一)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節 對策(一)第五節 反攻(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五節 號角(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三節 重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一節 蟄伏(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一節 法幣(二)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八節 離校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五節 曙光(八)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五節 號角(六)第四節 視察(三)第三節 戰鼓(一)第三節 狙擊(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十節 虎嘯(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一節 黨爭(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六節 救亡(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七節 曙光(八)第四節 新方向(一)
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六節 突破(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六節 救亡(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五節 曙光(八)第五節 盟國(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節 投敵(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八節 刺廖(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七節 曙光(六)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五節 積聚(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七節 風波(一)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節 對策(一)第五節 反攻(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五節 號角(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三節 重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一節 蟄伏(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一節 法幣(二)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八節 離校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五節 曙光(八)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五節 號角(六)第四節 視察(三)第三節 戰鼓(一)第三節 狙擊(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十節 虎嘯(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一節 黨爭(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六節 救亡(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七節 曙光(八)第四節 新方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