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

“莊副主任說得對,公司是不可能盲目發展的,所以我想知道,國家希望我們達到什麼樣的規模,產品要用在那些方面?”顏耀秋淡淡的說道。

莊繼華聽出他話裡的骨頭,微微有些納悶,不知道這個不滿是從何而來。

“呵呵,”胡厥文看着莊繼華笑笑:“莊副主任,顏先生說得沒錯,上海機器廠的主要產品是柴油發動機,發動機的運用十分廣泛,目前主要用在抽水機、榨油機這樣的民品上,銷路也很好。”

莊繼華一下就明白了,他感到一絲羞愧,別人並非是來討飯的,他沒有居高臨下的資格:“顏先生、胡先生說得對,是我太着急了,沒把話說清楚。”莊繼華十分抱歉的說:“在未來幾年中,我們要在西南建設汽車廠、坦克工廠、飛機制造廠、火炮廠、彈藥廠,汽車要求有三噸以上的載重卡車,坦克要求二十噸以上的中型坦克,另外還有飛機發動機。至於規模,嗯,我希望你們的工廠規模越大越好,產能越大越好。因爲需要將是無限。”

隨着莊繼華的話會議室裡掠過一股莫名的激動,隨後又陷入沉默中,莊繼華在四川的所作所爲,翁文灝和錢昌照大致猜到了,顏耀秋等人卻是首次與聞。

沉默良久,吳蘊初輕輕點點頭:“原來如此。既然是國家需要,我等自然應當努力,有些東西我們現在就有,可還有些東西需要展開研究,但我們的實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政斧的訂單也不是立刻拿出來的。”

“吳先生說得沒錯,莊副隊長,”顏耀秋接口道:“就以汽車而言,目前國內不是缺少發動機,而是缺少底盤技術,中國第一輛汽車是張學良的東北汽車廠生產的,但實際上這只是一輛組裝車,所有零部件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嗯,我沒打算完全讓諸位自己投資,”莊繼華想想後說:“美國有一種制度,軍採購和軍事研究制度,我認爲這是種比較好的制度;具體就是,軍方提出項目,諸位接受項目進行研究,並負責保密,所需經費由軍方提供,並由軍方派人監督驗收。”

“這很好呀。”胡厥文忍不住說道,吳蘊初和顏耀秋也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可政斧沒錢,”莊繼華立刻給他們潑了盆冷水,看着他們失望的神色,他又說:“其實資金不缺,只是這些錢不是政斧的。”

“是不是又是海外華僑的捐獻。”錢昌照笑着問。

莊繼華點點頭:“承蒙他們的信任,我對這筆資金有使用權,但這些錢必須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必須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這不是不相信諸位的問題,而是必須的商業常識。”

“那你打算怎麼作呢?”翁文灝有些糊塗了,一會說沒錢,一會說有錢,話裡化外的意思就是不相信別人,這讓他有點不高興。

可吳蘊初他們卻很理解,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莊繼華打算怎麼扶持他們,中國工商業生存一向艱難,資金技術統統都缺,還要面對外國資本的惡意競爭,所以能得到政斧扶持是他們最希望的。

“我想成立一家銀行或者投資公司,”莊繼華想想後說:“一旦確立諸位的公司得到我們的項目,就可以得到銀行或者投資公司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如果諸位成功研製出項目,那麼貸款或者投資就全部完成,然後再貸給諸位擴大生產的資金;只是….,如果項目失敗,那諸位就要歸還貸款,如此做法諸位的意見如何?”

“好,我同意。”吳蘊初首先表態,這種好事誰會反對,顏耀秋、胡厥文等人也紛紛表示贊成。

“另外,我希望諸位到四川去建新廠,而不是在原地擴建老廠。”莊繼華最後說道。

但他的提議卻讓吳蘊初等人猶豫了,建新廠不是小事,他們可能從沒去過四川,對四川根本不瞭解,現在卻要求他們將新廠設在四川,這不能不讓他們產生疑慮。

“之所以有這個要求,”莊繼華慢吞吞的說:“作爲軍人,我很遺憾,但卻不能不說實話,中曰之間必有一戰,這場戰爭我們不佔優勢,上海等地肯定守不住,所以我不希望,諸位的工廠成爲曰軍的戰利品。”

會議室裡的氣氛變得沉重起來,窗外似乎又傳來遊行的吶喊聲,莊繼華冷靜的接着說:“這些天南京城裡的遊行很多,學生們在抗議,要求政斧對曰宣戰,但他們不清楚,中曰之間的差距;可諸位是工業家、科學家,應該清楚中曰之間的工業能力差距有多大,而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基礎,曰本沒有八幡制鐵,沒有三菱重工,恐怕他們連看中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良久,顏耀秋才說:“莊將軍,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嗎?”

“當然,勝利肯定是我們的,對此我絲毫不懷疑。”莊繼華神色堅定的說:“中曰之間國力對比是曰本強中國弱,民衆組織是曰本好中國差,所以在戰爭初期,我們肯定居於下風,丟失部分國土是不可避免;但是我國的優勢在於國土面積大,人口衆多,資源豐富,戰爭所需要的資源,本土基本上都有,所以只要我們堅決抵抗,曰軍的攻勢就會逐漸減弱,雙方進入相持不下的階段,隨着時間的推移,曰本的優勢就會逐漸削弱,慢慢的變成弱勢,我們慢慢的就會佔據優勢,然後我們就能轉入反攻,直到最後勝利。”

“那我們要丟掉那些地方呢?”吳蘊初有些沉痛的問:“我們要多久才能勝利呢?”

“丟掉的地方恐怕不小,”莊繼華決定還是把歷史結果重複一遍,畢竟現在的努力能達到多大的效果,誰也不知道:“我估計河北,山西,山東,浙江東部,江蘇大部,恐怕曰軍能一直攻到武漢,然後我們能在湖南、湖北西部、北部擋住他們。”

想想後他又補充道:“我們現在準備得越充分,丟掉的地方就會越少,損失就會越小,勝利的時間就會越快。先生們,與其將來拆遷,不如現在就把廠設在四川。”

莊繼華的判斷既讓他們有了信心,又讓他們涌起一股悲壯,有這麼多國土會失陷,民族的損失會有多大?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文革,全面戰爭這就會爆發嗎?”良久翁文灝想起北方正在發生的戰爭,他有些緊張,資源委員會剛設立一年,主要工作都還只有計劃,根本沒開始。

“應該不會,”莊繼華故意做出思考後才說:“曰本還沒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東北他們還沒站穩,而且委員長目前還是以剿匪爲主,我估計北方會在一個類似淞滬停戰協議的協定簽署後停下來。”

“又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吳蘊初的拳頭握得很緊,語氣中飽含着無奈和痛苦,中國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失敗,近百年來中國政斧每戰皆敗,人民早就不知道勝利是何物。

“莊將軍,你認爲全面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爆發?”顏耀秋有些緊張的問:“我的意思是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全面戰爭會在我們還沒準備好的時候爆發,”莊繼華毫不客氣的說:“曰本人不會給我太多時間,因爲他們害怕,因爲一旦我們準備好了,他們不打就會輸,所以我們的時間不會超過八年,甚至,也許只有五年。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每一分鐘。”

莊繼華是這些人中唯一的軍事人員,而且是位居高位的軍事將領,他的判斷自然讓他們將信將疑。

“現在我們還有時間,我和我的同事們正在四川爲這場戰爭做準備,海外的華僑也在爲這場戰爭做準備,委員長也在爲這場戰爭做準備,我們都在爲這場戰爭做準備,我相信我們的努力不會沒有效果,至少我們不會付出那麼大的代價。”說到激動之處,莊繼華站起來了,雙手撐在桌上,渾身散發出狂熱。

“好,我回去就派人入川,選擇廠址。”吳蘊初大聲的說:“廠是中國人的人,決不能留給曰本人。”

“我回去說服股東們,如果他們不幹,我自己出錢在四川辦新廠。”顏耀秋也立刻表示道。

“我建議你們把生產基地向四川轉移,研發基地可以依然留在上海,畢竟只撤走人,要方便得多。”莊繼華建議道,這下再沒人有異議了。

主持會議的翁文灝展開了第三個議題:“資源委員會決定排孫越崎去西北尋找石油,山西延長有油井,我們估計這一帶有油田的可能。”

對於石油,莊繼華沒抱任何希望,任何大型油田都要經過長時間的開發才能形成相當的產油規模,更重要的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勝利、遼河等都在東部,在西部的不是在疆省就是在青海這些荒無人煙交通不便的地區,而且中國現在沒有能力生產鑽井設備,無論井架、鑽頭還是固井用的套管都要從外國進口,然後再運進那些戈壁高原,這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是無法想象的。

但莊繼華對這個議案還是投了贊成票,原因在於翁文灝和錢昌照都很贊同,他也就不必反對,其實他更願意在雲南修一家煉油廠,從緬甸仁安羌油田和泰國油田鋪設管道恐怕花費的資金還少些。

隨後翁文灝提出派遣留學生的問題,對這個議案莊繼華舉雙手贊成,這個時代的人才太少了,前世大學生滿街跑,相當部分人畢業就等於失業,可現在呢,大學生無疑就是寶貝,各行各業都搶着要。

“每年派三千人出去,學費由我聯繫海外華僑贊助。”莊繼華氣壯如牛的說。

“三千人?”翁文灝驚訝之後不由苦笑起來:“文革,你真是……。”

“文革,你可能不知道現在每年有多少大學生畢業,”孫越崎也搖頭說:“我們調查了教育部的大學狀況,全年只有萬餘人畢業,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師範新聞中文歷史這樣的文科生,象地質學,全國只有不足三百人畢業,物理學就更少了,只有兩百來人。三千人不可能。”

“那少點,一千人,不能再少了。”莊繼華無可奈何,一次拿出百分之三十出國,這肯定不可能。

錢昌照還是搖搖頭,莊繼華堅決的說:“我們不能只看到目前,這一千人,回來後就有一千名大學教師,一名大學教師帶二十名學生,那就有兩萬名大學畢業生,十年以後,我們的大學至少就有二十萬大學生。”

“我看可以,”吳蘊初笑着說:“十年樹人、百年樹木,我們的目光不能只看到現在,莊將軍不是說了,抗戰是個長期過程,所以積累人才就特別重要。”

錢昌照沒有堅持,都贊成派人出去,分歧只是派多少的問題,既然這樣那就不用那麼固執。

會議結束之後,莊繼華接到蔣介石侍從室的電話,讓他立刻去憩廬,彙報工作。

(未完待續)

第一節 突破(七)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八節 南線(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五節 調整(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六節 救亡(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奪軍(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五節 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五節 “異心”(二)第六節 突破(六)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七節 閃電(八)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三節 彙報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轉機(三)第一節 突破(四)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八節 日薄(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七節 風暴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巧遇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九節 殤(五)第三節 狙擊(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一節 挽弓(九)第八節 離校第一節 返川(二)第二節 投敵(七)第五節 兩全(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九節 殤(六)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九節 殤(八)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
第一節 突破(七)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八節 南線(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五節 調整(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六節 救亡(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奪軍(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五節 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五節 “異心”(二)第六節 突破(六)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七節 閃電(八)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三節 彙報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轉機(三)第一節 突破(四)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八節 日薄(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七節 風暴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巧遇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九節 殤(五)第三節 狙擊(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一節 挽弓(九)第八節 離校第一節 返川(二)第二節 投敵(七)第五節 兩全(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九節 殤(六)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九節 殤(八)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