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蟄伏(八)

雖然向蔣介石提出從西北着手,可莊繼華卻推遲了西北之行,而是從西南開發隊中抽調人手組建了二十個點驗和紀律糾察隊,將這些部隊派到西南各地和九戰區,短短兩個月內就查出涉及後勤部、物資局和運輸署的三大貪污案,抓捕文武官員一百多人,其中將級軍官就有四人,派別涉及土木系、何應欽系、孔祥熙系、宋子文系等國民黨各大派,引起渝城官場震動。

其中在九戰區查實的兵站貪污案是莊繼華親自帶人去九戰區查出的,這個案子是後勤部、物資局以及兵役所三家聯手貪污新兵伙食費、安家費,總共四百萬多萬法幣,查實後,九戰區副司令長官薛嶽和後勤部部長洪君器都受到記大過處分,整個湖南後勤兵役系統軍官幾乎被換了一遍。

莊繼華掀起的反貪行動引起各地官員紛紛抱怨,可無論陳誠還是何應欽、宋子文都不敢在蔣介石面前抱怨,何應欽和宋子文的損失不大,損失最大的是陳誠,莊繼華下重手的是物資局,目標就指向局長張厲聲,被拿掉的大多數是張厲聲的人,讓陳誠開不出口的是,取代他們的不是莊繼華的人,而是蔣經國的人。

在九戰區,莊繼華髮現在取得第二次長沙保衛戰勝利後,整個九戰區非常鬆懈,參謀長趙家襄沉迷於各種座談會慶功會,薛嶽的副司令沒有扶正,心中有怨氣,而且對他發明的天爐戰法非常迷信,認爲曰軍不敢輕犯,兩個因素加在一起,薛嶽也無心軍事,戰區內樂觀因素從軍官瀰漫到士兵。

對這種狀況,莊繼華深爲擔心,在離開長沙前他專門與薛嶽談了一次,薛嶽雖然自傲,可面對莊繼華,他傲不起來,除了第一師的經歷外,抗戰開始以來,莊繼華的戰績遠遠在他之上,所以莊繼華是少數幾個能當面批評,而他也能聽進去的人。

“未來的反攻不是從五戰區就是從九戰區開始,可照九戰區的情況,我是不敢把反攻任務交給你的。伯陵兄,第二次長沙保衛戰雖然取得勝利,可其中瑕疵不少,比如爲何沒能全殲來犯曰軍,要知道,你們的兵力是曰軍的四倍,而且還有五戰區的配合,爲什麼呢?自由一個解釋,部隊的進攻組織出現問題,進攻中的組織和合作問題,將決定我們未來反攻的成敗。” щшш ⊙ттkan ⊙¢ 〇

薛嶽對莊繼華的批評無法反駁,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他是很想殲滅一兩個曰軍完整師團,可最終結果卻是雖然消滅了打量曰軍,但卻沒有成建制消滅曰軍一個師團,這讓他非常遺憾。

“將心即軍心,伯陵,你鬆一分,下面就鬆兩分,再下面就鬆三分,整個軍隊就是一盤散沙,十一軍還有近二十萬部隊盤踞武漢,說實話,五戰區九戰區總兵力近百萬,卻被區區二十萬曰軍鉗制,作爲軍人,我深感羞愧。”莊繼華加重了語氣中沉重:“將來,百年以後,翻看抗戰史,曰本的後代子孫會爲這段戰績驕傲,我們呢?伯陵,你呢?你會驕傲嗎?”

薛嶽被莊繼華一番話說得羞愧不已,連聲向莊繼華保證,重振軍心,加強戰備。待莊繼華離開後,薛嶽沒有食言,在九戰區掀起練兵運動,這次練兵不是以防禦爲主,而是以進攻爲主,一時之間,新聞界紛紛言及,中[***]隊要從新牆河出發收復武漢,阿南惟幾加強了鄂南防禦,從五戰區正面抽調一個旅團到鄂南,鄂南局勢頓時緊張起來。

回到渝城後,享受了幾天劉殷淑的溫存後,載着莊繼華與李之龍的飛機從珊瑚壩起飛,向北方飛去。看着莊繼華的飛機消失在雲層中,劉殷淑心裡有些難受,這些年莊繼華總是來去匆匆,夫妻兩人散多聚少。這次危機降臨,以爲他能在家多待些時間,可沒想到先是湖南,現在又去了陝西,這一分離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團聚。

“媽媽,爸爸這次什麼時候能回來?”劉殷淑彎腰將丫丫抱起來,輕輕嘆口氣:“事情完了,他就回來了。”

“那什麼時候事情能完呢?”丫丫契而不捨的問道。

“媽媽也不知道,等爸爸回來,你問他吧。”劉殷淑強忍着淚水,親暱的親親她的臉蛋。

“走吧,”潘慧琴也嘆口氣,然後逗着丫丫問:“丫丫,再過幾天就要上學了,喜歡上學嗎?”

“看,飛機!爸爸回來了!”丫丫沒有回答潘慧琴卻揚起雙手向天空揮舞,一架飛機正在降落,劉殷淑和潘慧琴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看着那漸漸下降的飛機。

飛機在停機坪上停下,讓兩人是失望的是,從飛機裡出來的不是莊繼華李之龍,而是一羣美國人,領頭的是個頭髮花白的將軍。

“是史迪威。”潘慧琴有點厭惡的說,然後拉着劉殷淑:“我們走吧,小秀還在陸軍總醫院等我們呢。”

史迪威陰沉着臉,心事重重,在緬甸登上飛機後,他就一言不發,連帶隨員們也不敢大聲說話。

莊繼華被調走後,史迪威認爲機會來了,重新拾起那份攻擊計劃,但依舊被俞濟時堅決拒絕了,盧漢和鄭洞國也不置可否,“拒絕反攻”,在莊繼華走之前就在遠征軍將領中取得一致同意。

史迪威徒勞無益的爭取了兩個月,緬甸的敵情又發生變化,三個師團的曰軍陸續在仰光登陸,而且根據情報,還有兩個師團正在來緬甸的路上。這讓亞歷山大對反攻的態度變得搖擺不定,史迪威的計劃也就再也執行不下去,這時華盛頓催促史迪威返回渝城,着手準備整編中[***]隊,並且把它的重要姓提到反攻仰光之上,上下夾擊下,史迪威只好返回渝城。

“去黃山官邸。”吉普車駛出機場後,史迪威纔開口,西蒙斯扭頭問:“不去大使館或顧問團嗎?”

顧問團也在南坪,但大使館遷到沙坪壩去了;根據華盛頓的命令,美軍顧問團將擴編爲九百人,軍官都是從美軍抽調的有戰鬥經驗的軍官,從連到團,各級軍官全部配備,另外還要成立個高級軍官教導隊,負責整訓高級軍官。

西蒙斯對能整訓全部中[***]隊非常有興趣,甚至有點嚮往,臘戌戰役證明,中國士兵有不輸於西方任何一國士兵的英勇,如果能整訓出兩百到三百萬中國士兵,擊敗曰本就是輕而易舉。

華盛頓對整編中[***]隊有什麼具體指示,具體應該怎麼進行,西蒙斯認爲還是應該先到顧問團與特意派來的惠尼特准將商議下,他有些不明白史迪威爲何如此急於去見蔣介石。

“不去了,先去見委員長。”史迪威心裡憋着股火,緬甸的幾個月裡,他終於認識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在那,蔣介石實際根本沒有把指揮權交給他,以前是莊繼華,現在是俞濟時,今天他必須讓蔣介石將部隊指揮權交給他,否則一切收復緬甸就是一句空話。

兩個月時間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增加了一個軍,另外還有兩個軍已經抵達滇西,正兼程趕往緬甸,滇緬路上,各種物資也正向緬甸集中,一場大戰正在醞釀,可他史迪威卻不得不離開這個戰場。

“那,讓休斯他們去顧問團招待所吧。”西蒙斯建議道,去見蔣介石也用不着去這麼多人,史迪威點點頭。

車到黃山官邸已經是午後了,恰好何應欽白崇禧陳誠也在等見,史迪威與他們也見過數次,彼此間略微打個招呼,就坐在一起聊起來。

陳誠知道史迪威在緬甸的遭遇,故意撩撥道:“史迪威將軍,俞濟時將軍報告,曰軍新增援三個師團,另外他希望陳納德的空軍歸他指揮,您對這個建議怎樣?”

史迪威想想後說:“按照美軍傳統,空軍分兩個層面,戰略轟炸和戰場支援,戰略轟炸可以讀力成軍,戰場支援,空軍應該配屬陸軍,不過援華航空志願隊的情況特殊,我正在向華盛頓申請,將援華航空志願隊重新恢復現役,將其分作兩個部分,一部分用於戰略轟炸,一部分用於支援地面作戰。”

“這需要多長時間呢?”何應欽瞟了眼陳誠問道,何應欽政治敏感要比陳誠強點,他認爲蔣介石讓俞濟時取代莊繼華不僅僅是美國方面的抗議,還有培養俞濟時的意思在裡面,雖然現在還不是很明顯,但以他對蔣介石的瞭解,最終他會走上這條路。

“我已經向華盛頓提交報告,正在等華盛頓的答覆,我認爲時間不會太長。”史迪威很有把握,馬歇爾曾經隱約提到過,最大的問題是,陳納德的飛機是中國政斧提供的,如果要劃到美國空軍中,美國政斧勢必要說服中國政斧,這很可能要花一筆錢。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天火(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沙基(四)第五節 曙光(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十節 風雲(二)第十四節 家宴第九節 號角(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號角(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三節 調整(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三節 巧取(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投敵(五)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戰爭(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二節 策劃(一)第一節 返川(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七節 風波(二)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一節 出兵(一)第八節 南線(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八節 天火(八)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川軍(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二節 川軍(一)第九節 殤(五)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十節 風雲(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三十九節 變第六節 救亡(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四節 外交(七)第九節 局勢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六節 救亡(一)第六節 波瀾起(八)
第八節 天火(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沙基(四)第五節 曙光(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十節 風雲(二)第十四節 家宴第九節 號角(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號角(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三節 調整(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三節 巧取(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投敵(五)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戰爭(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二節 策劃(一)第一節 返川(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七節 風波(二)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一節 出兵(一)第八節 南線(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八節 天火(八)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川軍(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二節 川軍(一)第九節 殤(五)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十節 風雲(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三十九節 變第六節 救亡(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四節 外交(七)第九節 局勢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六節 救亡(一)第六節 波瀾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