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蟄伏(九)

“史迪威將軍,按照夫人和貴國政斧達成的協議,由您來主持我[***]隊的整編,不知道您有什麼打算。”白崇禧知道陳誠和何應欽的真實目的不是陳納德,他們更關心的是整編。

整編現在正鬧得滿城風雨,按照一般的估計,部隊應該很歡迎整編,因爲整編之後,部隊將按照美軍編制進行換裝,可沒想到陳誠主持整編的消息傳來,各戰區指揮官不約而同採取了消極抵制態度,除了土木系將領以及部分中央軍將領,象宋希濂、胡宗南、王敬久、邱清泉這些算是蔣介石嫡系的,明確表示願意整編,其他將領都拒絕整編,特別是雜牌軍將領,而願意進行整編的桂系部隊,陳誠卻又不願整編。

於是,整編到目前爲止,還是風聲大雨點小;連一支部隊都還沒確定,陳誠簡直有些焦頭爛額,蔣介石也非常不滿,今天就是召集他們來商議。

“這要看委員長到底賦予我多大的權力,”史迪威很直率的說,何應欽和白崇禧幾乎同時在心裡暗罵,陳誠卻比較欣賞,這要換個中國將領,根本不會這樣提,即便要說,也會非常委婉。

“中[***]隊必須進行整編,特別是高級軍官,必須更換思想,要有更強的進攻精神。”史迪威的語氣顯得忿忿不平,可何應欽和白崇禧卻幾乎同時又在心裡一撇嘴。史迪威話中所指顯而易見,可臘戌戰役證明,史迪威對戰場的把握能力遠遠不如莊繼華,正是後者的機敏,才避免了一場大敗,取得一場大勝,要按史迪威的部署去打,恐怕不但沒有臘戌大捷,遠征軍也已經不存在了。

“那麼您的意思是?”何應欽斟酌着問,他的目光閃爍,似乎有所擔心。

“我要求獲得任命高級軍官的權力,而且,整編後的部隊必須歸我指揮。”史迪威毫不猶豫拋出了他的設想。

白崇禧聽後,嘴角露出一絲嘲諷,不過很快這絲嘲諷就消失不見,他明白史迪威的目的,可史迪威不明白中國,也不明白蔣介石,蔣介石是不可能把這個權力交給另外的人,那怕是陳誠也不會。

看來整編這事沒那麼容易,白崇禧不再說什麼了,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問的了,何應欽卻笑道:“史迪威將軍,任命部隊指揮官是軍政部的職責,這樣的權力恐怕沒有那個國家會交給其他人。”

史迪威搖搖頭,臉上現出堅毅的神色:“何將軍,我知道這涉及貴國部分部門的權力,可我是中國戰區的參謀長,我想我應該有這樣的權力。”

何應欽微微搖頭,史迪威要這樣幹,整軍肯定會再起波折。陳誠聽後也微微搖頭,史迪威看出三個中國將領都不贊同,於是他有些驕傲的揚頭,也不肯再說什麼了。

候見室內的氣氛變得有些尷尬,不過蕭贊育很快出現在門口,請他們一起去蔣介石的辦公室。

史迪威一下飛機就到黃山官邸,這讓蔣介石感到有些意外,不過整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史迪威是美方提出的人選,很多事情必須與他商議,必須聽他的意見。

可史迪威提出他的要求後,蔣介石大吃一驚:“史迪威將軍,整編部隊是中美雙方達成的一致意見,我想知道您有什麼具體的想法,至於權力,我會給你合適的權力,不過,挑選指揮官的權限只能是中國政斧。”

史迪威毫不客氣的接過話題:“委員長先生,我認爲很多中國將領不適合擔任指揮官,他們沒有進取精神,中國士兵很英勇,可他們的指揮官卻辜負了他們的英勇。委員長先生,我們應該挑選那些優秀的有進攻精神的指揮官,將那些膽小怯懦的指揮官免職。”

看着略微有點激動的史迪威,蔣介石眉頭深皺,他有點想發火,可最終還是壓下了,他親親哼了聲,放緩語氣問道:“史迪威將軍,我不知道,你從那裡得出我們的將領具有你所說的沒有進取心,沒有主動精神,這個結論,你是怎麼得出的?”

“很簡單,緬甸戰場,”史迪威沒有絲毫保留脫口而出:“臘戌大捷後,如果乘勝反攻,我想我們已經奪回了仰光,但很遺憾,中國士兵的犧牲被他們怯懦的指揮官浪費了。”

“不對,”蔣介石斷然搖頭:“臘戌大捷,消滅十萬曰軍,這是莊繼華將軍指揮下獲得的,一個膽怯懦弱的將軍是不可能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的,您說呢?”

史迪威一下語塞,可隨即他就反駁說:“委員長,臘戌大捷有很大的偶然姓,不能說明什麼。”

白崇禧輕笑一聲,有些刻薄的反駁道:“史迪威將軍,緬甸一戰的前前後後我們都清楚,臘戌大捷恐怕不是什麼偶然吧,在此之前,您提出了曼德勒會戰計劃,可要按照這個計劃進行,結果恐怕不言而喻。”

史迪威臉上閃過一抹紅色,可他倔強的揚着頭大聲分辨:“緬甸作戰得失還要探討,其實如果我們在曼德勒擊敗曰軍主力,穿插到臘戌的曰軍就會陷入絕境。”

“戰爭不是如果,”何應欽也插話道:“事實上,英軍在仁安羌失敗,曼德勒左翼就已經被曰軍擊破,繼續會戰,失敗不可避免,史迪威將軍,你的戰場經驗還是太少。”

陳誠也加入了這場聲討:“史迪威將軍,您認爲臘戌大捷後應該立刻反攻,可是,您沒有考慮到我軍的情況,實際上,我軍並不具備反攻的條件,而臘戌大捷已經穩定了緬甸戰局,爲我們爭取到時間,現在每過一天,曰本就會虛弱一分,我們就會強大一分;用兵以正和,以奇勝,就是這個道理。”

三個中國將領同時反擊史迪威,史迪威感到有些孤掌難鳴,在臘戌時的那種感覺又浮上來,那場大捷動搖了他在中國將領心中的地位,不可置疑的地位。

蔣介石這時卻出來和稀泥,他神態溫和的對史迪威說:“史迪威將軍,我會給你很大的權力,但您必須告訴我你的具體計劃。”

史迪威很是失望,可他依舊十分頑強:“委員長先生,緬甸的遭遇讓我明白,您的授權沒有那麼牢固,沒有足夠權力,我在中國將一事無成,而且按照中美兩國的協議,我有權指揮所有中[***]隊。”

“沒有誰否認您的權力,”蔣介石有些冒火,你史迪威把中國政斧看着什麼了?難道要把中國政斧置於你的指揮之下,你才滿意:“不過,您不要忘記,您只是我的參謀長,我纔是中國戰區的司令官。”

“但是,委員長,按照中美協議,我負責整編中[***]隊,我必須要有權力才能完成這項工作。”史迪威十分遺憾,語氣中帶有一絲威脅:“如果沒有足夠的權力,我只能說,我沒有信心完成這項工作,我只能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請他們另選人才。”

蔣介石聞言心中大怒,他很想告訴史迪威,如果你不幹,我們可以另外找人,可一想到史迪威手中的美援物資分配權,他不得不強壓心中的憤怒,不過臉上那僅有的熱情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史迪威將軍,我希望你慎重,羅斯福總統和馬歇爾將軍非常讚賞我國的戰略,可要實施這項戰略,必須整編出至少一百萬部隊,這項工作艱鉅,緊迫,必須馬上開始。這樣吧,我給你推薦權,但任命權必須,也只能是國民政斧軍政部。”

史迪威沉默下,他聽出了蔣介石語氣中的不快,可是緬甸遭遇讓他刻骨銘心,遠征軍中的中國將領簡直視他爲無物,如果整編中再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他就再也無法留在中國了,只能帶着恥辱回國。

現在蔣介石的態度已經明瞭,如果他再堅持,那就只能上報參謀長聯席會議,雙方在政治層面解決,可這又是他不願的。

微微沉凝片刻,史迪威決定暫時退一步,他擡頭看着蔣介石:“好吧,我會盡快向您提交一份報告。”

蔣介石淡淡的點點頭,他想了想問:“史迪威將軍,目前美援物資每月能到一萬噸,一旦整編開始,這些物資是不能保障部隊整編,所以我希望儘快增加到四萬噸,此外,我希望能儘快開闢中印公路。”

仰光失守,美援物資一度中斷,中國方面迅速調集運輸力量,開闢了經川藏公路的物資運輸線,但美英方面,特別是英國,進行了諸多刁難,直到羅斯福出面,英國才勉強同意經印度的運輸線,但英國人又藉口反攻緬甸,將分配給中國的物資截走大半,以致進入中國的物資大爲減少,這讓蔣介石非常擔心。

史迪威清楚,美援物資是他最大的憑仗,如果在這上面滿足中國方面的需要,他就更難獲得中國方面的信任。

“請委員長放心,馬歇爾將軍已經致函給我,中國方面的物資份額提高到每月五萬噸,可問題是,運輸,僅僅川藏公路便有數千公里長,往返一次需要一個月,要達到每月五萬噸的量,需要的卡車至少兩千輛,而我們目前提供的卡車僅僅只有六百輛,還不到需要的三分之一,我認爲要想增加物資,最好的辦法是收復仰光,重新打通滇緬公路。”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八節 日薄(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九節 殤(七)第三節 狙擊(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三節 會戰(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九節 魅影(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五節 突擊(二)第三節 暗戰(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二節 投敵(九)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十二節 陰雲第一節 亂起(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一節 突破(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天火(一)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五節 號角(二)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九變(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九節 局勢第一節 挽弓(七)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二節 陝北行(一)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八節 日薄(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九節 殤(七)第三節 狙擊(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三節 會戰(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九節 魅影(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五節 突擊(二)第三節 暗戰(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二節 投敵(九)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十二節 陰雲第一節 亂起(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一節 突破(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天火(一)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五節 號角(二)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二節 策劃(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九變(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九節 局勢第一節 挽弓(七)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二節 陝北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