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勢2

襄陽爲荊北重鎮,本有駐兵兩萬。但左良玉在朱仙鎮慘敗之後,敗退襄陽。在朝廷抽調其前去武昌平叛的時候,他直接從襄陽提走了一萬五千士卒。後來,朝廷方便也意識到襄陽的重要性,令驃騎將軍馬祥麟率五千白杆軍入駐。

但一萬人,守不住防線漫長的漢水。因而,馬祥麟主動放棄了沿河防線,將兵力全部集中於襄陽城中,同時派人向後方的荊州,以及更遠的四川求援。

荊州駐兵本不算少,但守將卻是個膽怯無能之輩。他以荊州兵力不足爲由,拒絕派出援兵。而且直言守住荊州是他的責任,而援助襄陽卻不是。只知道自守一地,而沒有意識到襄陽一失,荊州又如何能守的住?可惜的是,放眼整個大明,這樣的蠢人多之又多。

當闖軍進攻襄陽的訊息傳到四川之後,秦良玉迅速集合了一支近兩萬人的白杆軍,準備在第一時間出川援助。但在這個時候,四川巡撫邵捷春卻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讓他率部前往川北禦敵。

原來,在劉芳亮對襄陽發起進攻的同時,一支約兩萬的精銳闖軍在大將賀珍的率領下乘船逆漢水西上。他們掃蕩了勳陽府周邊的州縣,爲大軍補充糧草,然後在勳陽城下耀武揚威。勳陽官軍心懷恐懼,不僅不敢出城與之決戰,甚至在對方撤退之時還以爲這是闖軍的誘兵之計。

等到勳陽官軍決定派出斥候,以確定闖軍是否真的已經撤離之時,已經是這股闖軍撤退的三日之後。而且這股闖軍就像憑空消失了,完全找不到任何痕跡。勳陽官軍歡呼,以爲是自己防守得當,逼得闖軍撤離。一切都照常進行,而在心理上他們也忽視了這股闖軍的存在,甚至沒有向周邊官軍通報這股闖軍的動向。

這股闖軍再次出現,卻是在十日之後。他們突然出現在了漢中地界,以勢不可擋之勢連續攻下了漢水沿線的洵陽、興安、漢陰、石泉等重鎮,在南鄭守軍還未有絲毫準備之時便兵臨城下。南鄭守將僅僅抵抗了一日便出城投降,將漢中這塊聯結川地和陝西的戰略要地拱手讓給了闖軍。

漢中多山林,盜賊、劫匪橫行。賀珍奪下漢中之後,豎起新順王大旗,招降四方英豪。在很短時間內,便有數萬大大小小的各種勢力歸附。得到了這些人之後,本是深入敵境的賀珍部頓時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一方諸侯。

賀珍一方面在漢中之北的艱險要地駐以重兵,以防備駐紮陝西的孫傳庭部。另一方面則馬不停蹄的南進劍門,大有直接攻入四川之勢。

說到這裡,王承恩突然停了下來,望向周顯道:“周宣武,漢中多山,應當極其難行吧!從襄陽到漢中,中間那麼遠的距離,各地還有駐軍,闖賊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王承恩最忠於崇禎皇帝,但能力資質都極其一般。如果是高起潛,斷然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周顯沉默了一會道:“實際上此事也簡單,只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即可。實際上在勳陽府內,類似的事情很久之前就真實發生過。三國時代,曹丕病死之後,新城太守孟達心中常常不安,因而約降蜀漢。但此事還未實施,消息就傳到了司馬懿那裡,他一邊寫信安撫孟達,一邊卻率大軍從南陽出發,在八日間急行軍一千二百里,徹底打亂了孟達的部署。後來孟達被殺,諸葛亮北伐少了一個牽制曹軍的盟友就是這個原理。要知道當時孟達坐擁三郡之地,手下有數萬之衆,而目前官軍在勳陽各地兵力分散,且沒有有一員大將對之進行統一的部署,敗才正常。只不過……”

周顯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只不過這兩事還是有點不同的,因爲當時襄陽還在曹魏手中,司馬懿沒有後顧之憂,所進攻的地點也不過是上庸三郡。而賀珍則越過勳陽府,直接進攻漢中,這是完全意義上的孤軍。雖然在漢中他收降了不少人,但將這些人轉爲真正的戰力尚需要時間。我想賀珍的真正目的就是爲了讓川地守軍誤以爲闖賊要進攻川地,從而無法派出士卒援救襄陽。”

王承恩嘆了一口氣道:“如果是周宣武駐守四川,哪有賊人的可趁之機。可惜邵捷春那個蠢人,唉,一言難盡啊!”

周顯輕輕的搖了搖頭道:“我曾在川地見過邵捷春,這人膽怯智薄,由他統籌川地大軍,一定會置湖廣危勢於不顧。但秦總兵久經戰陣,如何看不清這點?且她是馬驃騎之母,在這種時刻又怎會不派出援兵?”

王承恩嘆聲道:“秦總兵雖然是一介女流,但見識、能力都遠超無數男兒。她第一時間向邵捷春稟明在漢中的闖賊乃是誘兵,請求立即出川,但邵捷春拒不同意,反而強令秦良玉立即率白杆軍北上。秦良玉無奈,令其侄秦翼明率一萬白桿兵順江東下,在四川和湖廣邊境駐紮,以便隨時出川。而她自率剩餘白桿兵北上,想要在說服邵捷春後,立即出川。但最終邵捷春仍舊沒有同意。”

周顯輕輕的點了點頭,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難受。“那現在湖廣的局勢呢!”

王承恩回道:“馬驃騎苦守襄陽一月,沒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援助,在城破之後死於與闖賊的巷戰之中。接着荊州守軍不戰而降,其他周邊各郡亦是如此。局勢崩塌,湖廣徹底糜爛。而恰在此時,秦總兵狀告邵捷春的塘報傳到京師,引得皇爺大怒,當即下令緹騎出宮,綁邵捷春入京。而即使這樣,局勢仍舊沒有一點要變好的跡象。”

周顯想到以前在川地與馬祥麟的短暫相交,雖然說不上什麼深交,但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感。卻沒想到他以這樣一種壯烈的方式落幕。

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騎李彬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十四章 兵器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九十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八十章 高宏圖2第七百九十八章 黃蜚的擔憂第二百二十章 秦兵入士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震懾諸將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五百四十章 包衣奴才薩哈納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猶豫不決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三章 山東之局3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954章 變革3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民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勸服楊嗣昌第三十三章 攻入滕縣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八百五十二章 解權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借貸富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四百五十五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4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二百九十章 破賊3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襲漢城3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六百五十六章 緩行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地五百一十一章 孫傳庭出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自心思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竄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借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四十章 出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三十一章 生意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軍援兵第五百五十五章 金州血戰3第一百三十五章 返回明境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七百九十四章 議事2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五百八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5第五百二十九章 對峙2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十一章 山東之局11第六百四十二章 萬元吉赴登萊第八百六十一章 沂州攻防9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朱以派身死第七十五章 離京3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950章 出外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
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騎李彬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十四章 兵器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九十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八十章 高宏圖2第七百九十八章 黃蜚的擔憂第二百二十章 秦兵入士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震懾諸將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五百四十章 包衣奴才薩哈納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猶豫不決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三章 山東之局3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954章 變革3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民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勸服楊嗣昌第三十三章 攻入滕縣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八百五十二章 解權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借貸富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四百五十五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4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二百九十章 破賊3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襲漢城3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六百五十六章 緩行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地五百一十一章 孫傳庭出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自心思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竄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借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四十章 出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三十一章 生意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軍援兵第五百五十五章 金州血戰3第一百三十五章 返回明境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七百九十四章 議事2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五百八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5第五百二十九章 對峙2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十一章 山東之局11第六百四十二章 萬元吉赴登萊第八百六十一章 沂州攻防9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朱以派身死第七十五章 離京3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950章 出外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