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

買了馬匹之後,就該爲馬匹配上口袋。爲隨行的十個士兵配上扁擔和籮筐。

七百士兵,每人每天吃糧按八兩計算,一天就要吃三百五十斤。《漢書.律曆志上》說,這個時候,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爲一石。實際上一石,又是兩籮筐。兩個籮筐,用一根扁擔這麼一挑,也就是擔。可見“石”與“擔”是相通的。三擔,爲三百六十斤。算上去比一天的口糧多了十斤,但實際上卻總會有些多盛飯的人,因而也多不了。故此,九個人擔的糧食,能夠吃三天。

武器是急需的,但卻不能亂買。這個時候,雖然並沒有兵器管制,但那也僅僅是明面上的。實際上歷朝歷代,對兵器都是管制了的。你買一把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你如果要買一百把劍,馬上就會有衙役請你到衙門裡面去喝茶。

因而,對於兵器。在路上週瑜就跟韓當商量好了,就只買一樣,槍頭,由周瑜這邊賣。回頭加根木棍,就成了長槍。而這一杆長槍,卻是爲孫策買的。周瑜和韓當,就克服了。短時間之後,就用木棍好了。

除了那個槍頭之外,還買了普通的切菜刀和砍柴刀,以及一般的斧子。這些是百姓常用的傢伙,只要買得不多,就沒有什麼。當然,鍋是一定要買的。沒鍋就不能煮飯了。碗也買了,但卻沒有買那麼多,那是因爲碗太重,又易碎。只能分幾次購買了。碗不夠,就輪流用。

棉被、帳篷之類的東西沒有買。這類東西,體積太大,不便於攜帶。當然,盔甲弓箭更是沒有買,那些東西相當於違禁品。一般市面上都沒有賣的。

東西買回來了,直接的好處就是:吃飯的問題解決了。而只要吃飯的問題解決了,隊伍就算是穩定了。這個時代的人,基本需求極低。只要能吃到飯,那怕還不是很飽,就知足了。吃飽,是更加高級的需求。穿暖。是更更高級的需求。住宿,則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吃飯的問題是孫策解決的。儘管孫策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不怎麼高明,但知情者不多,最起碼,普通士兵是不知道的。因而士兵們都感激孫策,願意聽孫策的命令了。而這,並不是因爲孫策的武藝高或者脾氣大。

孫策把人馬帶到神亭嶺上去了。神亭嶺,在西湖的北面,大約就在今天的無錫那個位置。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嶺的東面是白塘村,嶺南是石馬村,嶺西是茅麓峰彭城村,嶺的北邊是茅東村。雖然神亭嶺並不是很高,但山峰錯落,在吳郡這一帶,也算是地形最複雜的地方了。

到了神亭嶺,有了砍柴刀,於是,伐木得棍,孫策這一幫人就有了最基本的武器。孫策自己更多了只槍頭。另外,三匹馬顯然就算是孫策、周瑜、韓當三人的坐騎了。

白塘村、石馬村、彭城村、茅東村的百姓,剛開始的時候。對於孫策等人的到來是非常恐懼的。時間一長,他們發現,孫策並不搶劫百姓。所有的用度,都來自於孫策不時派人向周邊縣城的購買。孫策根本就沒有騷擾他們。於是,村裡的百姓們又恢復了正常的勞作。除了不上山打獵之外,就連上山打柴,也照打不誤。

孫策的士兵與村民們在山裡面經常會碰上,彼此相安無事。時間一長,看也看熟了,彼此之間,往往還會打個招呼。

石馬村這邊有一戶人家,戶主叫季德,兒子叫季望。季望的老婆叫梁氏。某一日,梁氏眼看就要生產了,卻始終生不下來。這樣拖下去,是要出危險的。季望在屋門外急得走來走去,六神無主。幾個幫忙的大嬸忙前忙後,不亦樂乎。那季德,突然就想到孫策來了。甩開大步,就往神亭嶺上走。

石馬村在神亭嶺的南面,交通非常不便。再往南,就是西湖了。季德眼看兒媳婦非常危急,就想到請郎中。可是就這麼去,到哪兒,都免不了兩日以上的功夫。因此,季德就想到孫策這兒來借馬。

很快,季德就碰上了孫策的士兵。季德上前一說,士兵就把季德帶到了孫策的面前。孫策聽了季德的要求,道:“距此最近。乃毗陵縣城。然德叔年歲已高,已經翻山越嶺,體力難支了。故此,但請德叔回村等候,某將親自前往,爲德叔家人延醫。”季德忙道:“那怎麼行、那怎麼好?”孫策道:“士兵,快備馬,備兩匹;還有一匹載郎中。”回頭對季德道,“德叔,不必客氣了。時間不等人,快一步,才能救命。”又對周瑜道,“公瑾,給我拿錢來。請郎中用。”季德這時候才發覺自己光顧上想借馬的事情了,竟然連錢都忘了帶。

很快,周瑜取了兩錠大銀出來,遞給了孫策。兩匹馬也牽了過來。孫策扳鞍認蹬上了坐騎。立即便出發了。

這裡面有個問題。這個問題韓當也是知道的,只不過韓當不夠敏感,多半就忽略了。而周瑜卻是無法忽略的。那就是,孫策的錢,也就是孫策的那些金銀,放的地方,孫策是知道的。周瑜、韓當都知道。孫策爲什麼要讓周瑜去幫忙拿錢呢?

平時,爲了避嫌,周瑜、韓當二人都不會去碰那些金銀的。而孫策也沒有讓二人動過。每次買東西,都是孫策親自取來金銀,然後交給二人的。而此時,孫策卻突然叫周瑜去拿錢,這是什麼原因呢?

周瑜就知道,孫策要做戲了。如果孫策自己去拿錢,拿了多少,季德是看不見的。自己去拿,然後再交給孫策。季德就看見了。因而,叫自己去拿,實際上就是爲了讓季德看見。既然如此,自己拿的錢就一定不能少了。

按照一般的行情,請郎中出急診,大約需要十兩銀。十兩銀,少了點吧?因而周瑜就拿了兩錠五十兩的大銀。既然是做戲,那就得把戲份做足了才行。儘管周瑜並不贊成這樣的做戲。

從田蘭釋放那個時候算起,孫策不智的行爲很多。不過,孫策本來就不以智謀見長,倒也不爲己甚。但兩次顯示品行不端,周瑜就記在心裡了。前一次,是搶金銀。後一次,就是做戲。對於搶金銀、做戲這樣的事情,在很多人的世界觀裡會認爲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心靈純淨得一塵不染的周瑜這兒,卻是過不去的。

周瑜原來就因爲孫策的氣量過小、總想壓自己一頭的行爲而很不滿意。此時,雖然周瑜幫孫策拿了銀子,幫孫策做足了戲,但是周瑜的心裡,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孫策了。接下來,周瑜只需要一個離開孫策的藉口了。

孫策快馬加鞭趕往毗陵,找到郎中。郎中正好有病人,一時不能出診。孫策一拳打爛了郎中的案桌,嚇跑了病人,強行把郎中帶了出來。上馬,直奔石馬村。到了石馬村,由於郎中到得及時,成功接生,母子平安。

這件事情,就算是這麼過去了。而季德卻不。季德欠孫策的人情太大了。原本只想借馬,而孫策卻親自跑了一趟。並且季德還看見孫策帶了兩錠大銀。事後,季德想要給郎中診費,被孫策擋了。孫策當即把那兩錠大銀給了郎中。這是很多人都看在眼裡的。孫策當時還說,銀貴,但人命更貴。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了。感動得季德、季望及鄉親們熱淚直流。

於是,季德一有空,就宣揚孫策的仁德。逢人便講,遇人便說,就成了一個活體廣告機。一時之間,孫策美名傳揚。由於孫策的美名始出於季德之口,而季德年齡又大,稱呼孫策的時候,季德用了比較親切的稱呼:“孫郎”;到後來,附近各縣,人人都稱孫策爲“孫郎”了。

有當地土人凌操,素來勇武過人。其子淩統,武藝也算精湛。父子二人,有能力而無機會,常聚一幫鄉人維持地方的平安,但卻一直沒有受到郡守嚴伯虎的錄用。於是,凌操、淩統就帶了鄉人,投奔孫策。使孫策的人馬增至兩千。

神亭嶺東面的白塘村往南,有一座小縣城,名叫楓橋。對,就是楓橋夜泊的楓橋。這座小縣城由於靠近吳郡,不像毗陵、丹徒那麼繁榮。小縣城有個縣尉叫徐旺。這徐旺得知孫策的事蹟之後,悄悄上了一趟神亭嶺,請孫策佔領楓橋。

徐旺聲稱,一幫衙役及巡城士兵,都盼着孫策的到來。其中的骨幹力量已經有了默契,約定了時間。保證能讓孫策兵不血刃,就佔領楓橋。

孫策聽了,大喜。便答應了。於是,在一個約定的夜晚,孫策等兩千餘人下了神亭嶺,悄悄往楓橋城進發。接近楓橋,略微等待地一下,城樓上就出現了約定的暗號。緊接着城門打開,孫策當先而入。徐旺率衆迎上。在徐旺的帶領下,孫策等人迅速控制了重要建築,佔領了縣衙,捉住了縣令。

捉住縣令的時候,孫策專門問了一下徐旺,這縣令該如何處理。徐旺說,交給自己就行了。孫策就把縣令交給了徐旺。

孫策這樣做,是因爲孫策考慮到也許徐旺與這名縣令有私怨。既然徐旺幫了自己,那麼,自己也就投桃報李,報答了徐旺。

次日,孫策發佈安民告示。嚴令士兵,不得擾民,不得掠劫。楓橋城百姓這時候才知道縣城已經易主。但得知乃是孫策之後,人民奔走相告,喜不自禁。有無數百姓還從家中帶來了吃食及布匹等東西,到縣衙來求見孫策。孫策推辭再三,無奈盛情難卻,民心不可違,最後只得收下了。轉而向百姓發放了賞錢。

原守城士兵,因爲靠近吳郡,只有一千人。孫策集合了這一行人,對他們說,願意跟着自己的,自己接納;不願意跟着自己的,每人賞百文錢,還爲百姓,自謀出路。那些士兵一聽,居然還有這等好事,這位將軍真是太好了。當下,只有幾十個人領了賞錢,當百姓去了。其餘人等,都轉爲了孫策的士兵。

於是,孫策就在楓橋城駐紮下了。就在吳郡之旁,相距不過三十里路的楓橋縣城,孫策開始整頓和操練軍馬。這讓吳郡太守嚴伯虎大傷腦筋。

關於這一段盛況,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於是孫策聚數萬之衆,下江東,安民恤衆,投者無數。江東之民,皆呼策爲‘孫郎’。”此時,孫策並沒有數萬之衆。其它事情都一樣。

“但聞孫郎兵至,皆喪膽而走。”本故事裡,孫策並沒有打出威名,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了。

“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齎牛酒到寨勞軍。策以金帛答之,歡聲遍野。其劉繇舊軍,願從軍者聽從,不願爲軍者給賞歸農。江南之民,無不仰頌。由是兵勢大盛。”後面這一段,本故事是真真切切地展示了。

“安民恤衆”、“以金帛答之”、“給賞歸農”都是需要錢財的,孫策有錢嗎?在演義裡孫策並沒有。不過,在本故事裡有了。從顧雍家搶來的。有人就要問了,那顧雍的錢又從哪兒來的呢?顧雍是不是貪官污史呢?

注意,搶錢的時候顧雍並不在家中。顧雍是世家,代表的是一個家族。顧雍自己的錢財是跟着顧雍本人走的。家中的錢財有顧雍的一份,但卻是整個家族的,並不是完全屬於顧雍的。因而,顧雍家中有巨資,不代表顧雍是貪官污史。當然,也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吳郡太守爲孫策的事情傷透了腦筋。按道理說,孫策就相當於土匪,沒有朝廷的任命,就對原來的縣令取而代之。嚴伯虎完全可以派大軍圍剿。可偏偏這個孫策的名聲還好得很,這就有些難辦了。

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63章 疑似幻影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223章 連兵釋放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233章 殺六殺戮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606章 惱人情味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698章 魚遊靈沼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244章 七嘴八舌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47章 光陰輕棄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685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684章 低籠芳樹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71章 齊共南山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
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63章 疑似幻影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223章 連兵釋放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233章 殺六殺戮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606章 惱人情味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698章 魚遊靈沼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244章 七嘴八舌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47章 光陰輕棄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685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684章 低籠芳樹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71章 齊共南山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