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

萬臨山回到自己帥帳。心道,看來真要自己想辦法了。於是,叫親兵促請敖聞喜、王濟恩等人前來商議。

敖聞喜道:“挖地道似乎不行。西面的羣山泉水衆多,他們還修了護城河,地道多半通不過去。”

尊重道:“按照小弟對溫姑娘的瞭解,地道之說肯定是對萬兄的戲言。”

粟玉都道:“其實,攻取太和城本身並不困難,難就難在萬將軍施令,卻要達到軍師的效果。卑職認爲,如果軍師下令,敵軍很快或傷或死或投降,結果倒不一定;可以肯定的是,我軍絕對甚少傷亡。而按照正常的攻城,要想做到這點,又幾乎是不可能的。”

萬臨山道:“多謝各位獻計獻策。依在下所見,敵軍如今按照孫子兵法,選擇堅守,有些類似於通麥之役。絕軍師曾經說過,堅守必須有糧,必須安定。我們可以想辦法瓦解敵人的軍心。火炮轟城之策因爲神機營一直未能煉出精鐵,不能施行;而神刺營高手騷擾之策就可以在這裡採用。此外。我軍還可以在攻城的高架之上射箭,在箭上綁紮火繩,實行火攻。只是這騷擾、火攻兩策能在多長時間內奏效,在下沒有把握。”

敖聞喜道:“卑職有一計,說來與衆位參詳。太和城城牆很長,一直延綿至西山深處。卑職設想,再怎麼長,也總有完結的地方。如果萬將軍派遣神刺營高手到山上城牆中斷之處,先砍伐一條隔火帶,然後點燃東面樹木,讓火自西向東燒向城內,當有立竿見影的功效。此外,西山水系發達,應該有泉水流向太和城中。如果我軍找到這樣的泉水,然後將桐油倒入泉水,將能極大地幫助火勢。”

“敖監軍之計很毒啊,厲害,厲害。”王濟恩感嘆之後,徐徐說道:“灑家認爲,西山看起來很高,其實不然。讓神機營開路,應該可以讓大軍直接插向大理。不過,兩位軍師以往在攻佔別國之時,總是先行征服對方的軍隊,放過太和不打顯然不符合軍師的心意。因此,攻打太和與迂迴進兵只好同時進行。

“大理皇室欲降四川,降意誠懇;杜聞秀則桀驁不馴。對抗我軍。兩者的立場,有根本的不同。太和與大理相距不過二十里,太和的殺伐之聲定能傳至大理。因此,對太和至大理的沿途,我軍不要阻斷,讓大理皇室不斷給杜聞秀施加壓力。這也是瓦解杜聞秀軍心的一個有力的手段。

“總的來說,對太和,就按敖監軍的辦法進攻。同時,萬兄弟還可以派遣大軍埋伏在太和至大理沿途的西山之上,等到杜聞秀軍隊不堪火攻,自太和潰退之時,再行殺出,擊其尾驥,定能大獲全勝。當然了,多數的兵力還是應該埋伏在大理一帶。”

經過兩個時辰的反覆磋商,終於得出了比較完整的方案。萬臨山走到雷又招營帳,照例請示一番。雷又招問道:“城內的百姓怎麼辦?”萬臨山道:“太和是座小城。杜聞秀必然事先將百姓全部疏散,才能將十萬士兵駐進去。由此可以肯定城中沒有百姓。”雷又招道:“好。按照這個方案,我們四姐妹和溫姑娘應該埋伏在大理城外了。”

三月十四日清晨,大火在西山點燃。正巧,這日是西風。風助火勢,很快就燒成一道火牆,向太和城推進。灌注了桐油的泉水,像一條噴着火舌的毒龍,率先衝進太和。

水能滅火,但如今水裡本來就有火,如何還能滅火?片刻之後,城內只見一片赤紅,更無半分雜色。遍地煌煌燁燁,便如電掣紅綃;漫天灼灼輝輝,卻似霞飛降綺。那窩中豬狗貪性命,西撞東奔;這檐內飛禽惜羽毛,高飛遠舉。更有縷縷黑煙,盡因處處赤焰。直燒得城內房屋翻成火屋,桌椅凳變作燈籠。大理軍倉惶失措,太和城混亂不堪。半個時辰之後,杜聞秀率衆逃逸而出。

埋伏在西山的敖聞喜軍隊待杜聞秀十萬大軍經過了七八萬之後,點燃號炮,呼嘯着殺將出來,一下子就斬斷了大理軍隊的尾巴。

墜後這萬餘名大理士兵早就軍心全失,根本不堪一擊。大部分士兵當即投降,少數士兵跳進了洱海。

敖聞喜在吃掉大理軍尾巴之後,留下五千弓箭兵,讓大將俞常泰看守降卒。然後偕同凌向山,率騎兵繼續追擊。

大理城附近,在聽到前鋒營行動的號炮之後,尊重、王濟恩、紀波明、呂孝直等監軍各自率兵自三陽峰、雪人峰、應樂峰、龍泉峰、玉局峰一帶分別衝出,頃刻間就將大理城團團圍住。杜聞秀趕到之時,南門外溫玉華及雷家四女早就等在那裡了。

太和距離大理很近。大理士兵在奔逃之際隊伍前後拉長。後面的尚在七裡橋,就被前面的已經到達大理的士兵擋住。正在驚慌之時,敖聞喜率騎兵追擊而至。大理士兵再也顧不上隊形,紛紛向兩側逃出。

左側是西山,大理士兵沒能跑出多遠,川軍鄒衛閩、粟世雄、景懷忠、葉新圩等監軍率兵自聖應峰、馬龍峰一帶相繼衝出,迎頭痛擊。右側是洱海,由於大理氣候溫和,常年不熱不燥,大理士兵中半數不會游泳,也就等於是死地。沒辦法,只得拼命朝前擁擠。

杜聞秀立定馬匹,尋思着怎樣才能將大理南門附近的川軍殺散,然後逃進城中。眼睛一掃,卻見川軍依然陸續不停地自西山涌出,似乎無窮無盡。心道:“看來此地便是我斃命之所了。”

“杜聞秀,你還不投降,更待何時?”杜聞秀循聲望去,說話的卻不是川軍衆將,乃是城樓之上的大理皇帝羅仁定。

杜聞秀道:“皇帝請看,給大理帶來災禍的,就是這五個妖女。末將今日就算拼個粉身碎骨,也要殺了她們。”

大將甫石良卻道:“元帥。我們大勢已去,不如聽從皇命,降了吧。”大將周澤國亦道:“元帥,降了吧。”

“天道敗壞,必生妖孽。我杜聞秀昂揚七尺男兒,怎能向女子折腰?衝,都給我衝!”杜聞秀驅馬衝出兩丈,發覺衆將士都沒有跟來。掉轉馬頭,喝道:“怎麼啦?怎麼個個都成了孬種?”

甫石良等將答道:“我們不想打了。”“元帥,投降吧,投降纔有活路。”“元帥。您不爲自己着想,也該想想我們的士兵哪!”

“唉……天要亡我!”杜聞秀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然後抽出佩劍,在脖子上一劃,殉國了。

大軍駐紮城外,小隊人馬陪同雜政司派遣的隨軍官員進城接收大理。

由於在閉合堂扣留一事中,杜聞秀起了援救作用,加之感其英勇壯烈,雷又招、雷絕招專門遣人在城郊洱海之濱爲杜聞秀造了一座墳墓。下葬之日,雷家四女一同前往祭奠。

諸事完畢,萬臨山將軍印交還溫玉華。溫玉華拿出雷又招的錦囊。萬臨山拆開,取出摺疊的紙張,展開鋪平,見上面寫着:“杜曾助我脫困,不宜相逼。若不降,亦不催促。

“杜惜兵,乃怕痛之狼,終不敢有犯我軍虎威。虎吃狼崽,毋須理會狼在何方,故沿途不需防備。

“我軍緩行,直至大理,杜必然出現。讓大理皇室迫使杜聞秀投降,兵不血刃,上善。”

萬臨山攜帶錦囊找到雷又招,希望雷又招就南征用兵的得失耳提面命一番。雷又招推辭道:“字是我寫的,但卻不是我想的。這些詞語,文謅謅的,怎麼看也應該是絕軍師的口氣。萬兄找錯人了。”

萬臨山又找到雷絕招。雷絕招道:“很好。萬相公初次帶兵,能打到這種程度,也算不錯了。這種機會不多,下一次,也不知是什麼時候。

“帶兵首要的一點,是責權統一。古代描述戰前的運籌,常說主帥無計,問衆人計將安出;旁邊一謀士越衆而出,說卑職有一計,如何如何。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主帥相當於閉合堂。謀士就等於官府各司。謀士從自身狹隘的角度出發,所獻之計必然不會考慮整體的後果。就像這次敖聞喜所獻之計,就過於狠辣:在事先沒有派遣細作到太和城中偵察到底有沒有百姓的情況之下,就一把火把太和城給燒了。因此,今後你要謹記:沒有主意,就不要升帳。絕不能在升帳之後,再去找人商量。”

萬臨山問道:“絕軍師是說,如果沒有主意,應當在升帳之前找人商量?”

雷絕招道:“可以,但不能多,最好只找一個。人多了,與升帳也沒什麼分別。”

萬臨山想了想,道:“今後若有機會,在下就找尊賢弟商量,您看如何?”

“尊賢弟?你說的是尊重?”見萬臨山點頭,雷絕招又道:“行。王濟恩、敖聞喜之流兵書讀得太多,很難再進一步。相比之下,尊重還略擅勝場。”

沉默了一陣,萬臨山才發覺,錦囊還在自己手中。於是將錦囊遞過。雷絕招打開錦囊,這才說道:“錦囊的第一句,說的是特殊的限制。這種限制,通常是沒有的。

“我們知道,迫降敵軍並不只是包圍了事。鬥志昂揚的敵軍就算是無路可走,也同樣可以選擇或戰或降。故此一定要瓦解敵人的軍心。

“當初在成都南郊,通過溫姑娘的調遣,已經將杜文秀的軍隊團團圍住。但那時因爲三姐和我脫困,百萬川軍盡歡,人人都沒有殺意。如果硬要迫降大理軍隊,他們很可能會作困獸之鬥,有可能得不償失。故此我讓溫姑娘撤去包圍,放走了大理軍隊。

“歷經此事,南征時的用兵自然就受到限制。如果我軍對大理軍隊一再相逼,不僅我和三姐自身要揹負忘恩負義的罵名,而且會波及到我們自己的軍心。萬相公以爲如何?”

萬臨山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第二句,主要是指明杜文秀用兵的弱點。”雷絕招續道:“杜文秀在紅峰埋設火藥卻又不炸;在香草坪、丙谷、下對箐等地設下埋伏而又自行撤走,都是因爲這個原因。知己知彼是用兵的基礎,詳細研究敵人的特點,就能避免做無用之事,就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萬臨山道:“在下想來,這一點是最難的。三五年內在下不可能融會貫通。”

雷絕招笑了笑,不理這茬兒,繼續說道:“我軍緩行而不趕路,其實是瓦解敵人軍心的一個有效手段。在瀘水,萬相公誤打誤撞,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最後敵人全軍投降,無論是否血刃,都順理成章了。”

“唉,其實瀘水過江,正說明在下沒有掌握好行軍的先後順序。”萬臨山搖頭道:“只能算是歪打正着。”

大理歸降之後,四川將轉入相對和平的時期。故此,溫玉華就哨卡的設置請教兩位軍師。

溫玉華道:“大理往南的越西一帶雖然無人治理,但常有蠻夷土著騷擾。西面的崇山峻嶺也有許多山口通往緬中。西藏與小勃律多處接壤,西北還有小路通往龜茲和疏勒。原西夏地區接壤回紇和高昌,此外與中原關內的接攘地帶也不能棄之不理。這哨卡的設置很是複雜,不知兩位軍師有沒有什麼打算。”

雷又招道:“不知溫姑娘算過沒有,四川目前的邊界已達數百萬裡,若每一里建一個哨所,每個哨所只設一人,就需要數百萬人。我軍就這麼點人,根本就不夠。而且,國與國之間,通常以大山大河分界,士兵們在那種苦寒之地能做什麼?保衛邊界領土的完整麼?假若別國真的打了過來,幾個哨所的士兵又能濟得何事。因此,軍隊應該集中,根本就不應該設什麼哨所。”

雷絕招亦道:“正是如此。哨所之功,僅限於傳信。敵軍遠來,乃爲掠我村寨,村民亦可報訊。

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353章 銀漢詔虹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一卷 第20章 知錯能改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227章 厲兵秣船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35章 熱面饃饃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366章 窈窕經丘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03章 千載君同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559章 倚樓吟嘯第二卷 第322章 橫衝直撞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
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353章 銀漢詔虹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一卷 第20章 知錯能改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227章 厲兵秣船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35章 熱面饃饃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366章 窈窕經丘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03章 千載君同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559章 倚樓吟嘯第二卷 第322章 橫衝直撞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