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

雷又招道:“這就是說。四妹不準備管西夏了?”

“嗯,”雷招弟道:“她說,西夏就全部交給你了。”

“這下溫姑娘可麻煩了。鹽湖得找大一點,繞湖走了一圈,怎麼也得在千里左右的才行。”雷又招道。

四月十二,皇帝駕臨成都,住進錦江莊園。

“這個莊園的建築,虛實相間,格調不錯。莊園的主人想必胸中大有丘壑。”太師羅忠信讚道。

皇帝道:“這些飾物紅紅綠綠的,十分俗氣。寡人以爲,這莊園的主人幾經變換,絕對已經不是最初修建莊園的那位。待我遣人問之,便知分曉。來人啦──去問一下,這座莊園現在的主人是誰。”

隔了一會兒,侍服太監回報:“稟皇上,莊園現在的主人名叫雷招弟,是個年輕的未婚女子。”

皇帝念道:“雷招弟,招弟?太師可知有什麼講嗎?”

“稟皇上,這是因爲其父想以後生個兒子。招弟,就是要招來一個弟弟的意思。”

皇帝道:“招者,手勢、公開、引惹、承認、計策也。招弟的招。取引惹之意,果然是個俗人。像雷絕招的招,取其計策,方顯其父的雅量。”

侍服太監插言道:“稟皇上,小人打聽過了,這個雷招弟,也就是雷絕招的大姐。”

“侍衛統領王宗浩求見。”正尷尬之時,門外響起人聲。

羅忠信道:“傳。”太監跟着道:“傳──”

“啓稟皇上,三品侍衛容高作的徒弟焦任,現在四川供職。現在焦任請容高作赴宴。去還是不去,請皇上裁斷。”

皇帝道:“可以去。你可以親自作陪。”

略事休整,午餐之後,皇帝移駕雅雲廳,聽張永述職。

“微臣治理四川不力,致使民不聊生,災鴻遍野,莊稼年年欠收,路有餓殍,老百姓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故肯請皇上降罪於臣,臣雖死無憾。”

聽到這種反話,皇帝心中大爲不悅,但還是得說:“愛卿快快平身。四川的富足早已天下皆知。愛卿治理有方,理應褒獎,豈有降罪之理啊?”

張永道:“皇上有所不知。如今四川百姓的碗裡、鍋裡乃至櫃裡、屋子裡雖然增添了不少的東西,但他們心裡的良心卻失去了不少。貧賤生骨氣,富貴起驕奢。如今四川的民風如江河日下,百姓道德淪喪。實乃微臣之過也。”

皇帝一時不知該怎麼說纔好,便給羅忠信遞了個眼色。

太師羅忠信立即站了出來,向皇帝施了一禮,然後說道:“啓稟皇上。爲官者理應造福一方百姓。何爲造福,就是使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豐衣足食。所謂‘飽暖思yin欲’,其錯在於思yin欲者,不在於使其飽暖者也。飽暖並不次,飢寒未必高,正所謂‘飢寒起盜心’,便可以佐證。如今四川處處歌舞昇平,乃盛世之景,並無頹廢之象。所以,微臣認爲張大人有功無罪。”

待羅忠信話聲一落,皇帝立即便朗聲說道:“賜起!”這時張永若不起身,便是抗旨了。於是張永便站起身來,整了整衣衫,拱手道:“稟皇上。臣有一事不明,尚要請教皇上。”

“講。”

“巴州朝天門,微臣遲來一步,剛一出現。百姓便跪稱萬歲。卻不知那是什麼意思?”

皇帝心道,此事我不追究也就罷了,怎麼你還有膽提起。於是道:“難道還是寡人安排來試探愛卿的不成?”

“皇上既然這麼說,那就肯定不是。”張永道:“不是皇上的試探,又是什麼呢?難道是百姓自己的意思?”

話題已涉及大不諱。一時之間,衆人均不敢接口。

停了一下,張永又道:“如果真是的百姓的意思,爲何在那以前他們不上萬民冊呢?如果民衆在那個時候纔剛剛想起,又怎麼會如此的整齊呢?”

刑部尚書嚴永福素來精於斷案,聞絃聲而知雅意,接口便道:“啓稟皇上。既然民衆的行動如此的整齊,肯定有人事先進行了串通。目的就是爲了借皇上之手,除掉張大人。其主謀之人,很可能就是張大人的政敵。”

皇帝與羅忠信聞言之後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輕聲驚呼了一聲:“王濟恩?”

張永向嚴永福拱了拱手,道:“嚴大人眼光銳利,一針見血,永佩服之至。不過,有一事,嚴大師尚且不知:永早在兩年以前就不做官了。”

“什麼?不做官了?”衆人大驚。禮部侍郎尤惠安問道:“那麼,現在四川的知州或者主事是誰呢?”

張永答道:“現在主事的,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幫人。他們是,兩幫人。”

“當年,微臣入川之時,成都平原旱澇兩災,交替不斷,黎民易子而食,掙扎求生。微臣當時以爲。開倉放賑只能解救一時,而不能長久。於是臣就採取徵集民工,發放糧餉,以餉購糧的方法,修繕了都江堰。使之夏能蓄水,冬能灌溉。成都平原自此告別了旱澇。”張永說到這裡,似乎望着遠處的池塘出了一會神,然後嘆道:“這便是最初的錯,也是最大的錯。以後種種,皆因此而生。正所謂劍在弦上,不得不發爾。”

這時,皇帝似如夢初醒一般,說道:“愛卿此舉,雖有些不合法度,然事出於仁心,且造福於民,何錯之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臣錯就錯在,一下子斷絕了旱澇,造福過了分。這一下,就引來了第一幫人。”張永轉過身來,道:“這第一位,是精通武功兵法的溫玉華。臣將她引到軍中。她一去。便接掌了王公公的兵權,而且還與王公公相安無事。第二位,是農夫魯仁壽,是位種田的能手,手裡有高產稻種,要獻給官府,並且還可以教鄉親們怎樣栽種。第三位是斷案高手莫正儀,他要爲微臣解除雜案之擾,以便騰出精力,更好地關注民生。再後來,上行下效。共有三百多位能人異士先後投奔而至。同時,整個官府,也因此而劃分成軍隊、雜政、刑司、農具、醫館、教化、工匠、啄木鳥等八個方面,由其中爲首的八個人各領一方,分工配合。”張永說到這裡,停了下來,等侍皇帝的評判。

這些事,每一件,都沒有錯。加在一起,結果官府被分成了八塊,應該是錯了。但究竟錯在何處,卻不好判斷。皇帝身負天下重責,此時初聞異事,未敢出聲。

禮部侍郎尤惠安見冷場太久,爲免出錯,便從小處着眼,問道:“官府這麼多的人,稅銀夠開支吧?”話剛出口,隨即想到這些人顯然已經創造了更多的稅銀,盈餘有的是,豈是夠不夠開支的問題。自己真蠢!想到這,訕笑了兩聲,道:“其實我也是多此一問了。張大人得道多助,稅銀怎會不夠開支呢。”

“不錯,得道多助。”張永這才接着說道:“微臣當時也以爲是得道多助。但是後來,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才,在各自不同的領域皆有非凡的造詣。當他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微臣裁斷的時候,微臣什麼也不懂,實在是無法判斷。此外,衆所皆知,時間一長,權力就會產生腐敗。如何對他們進行監督,也成了微臣的一塊心病。於是,微臣就想了一個辦法,引來了第二幫人。

“微臣當時是想,無論第一幫人如何高明。他們始終得爲百姓做事。百姓的希望,就應該成爲他們下一步的行動;他們的成績,也應該接受百姓的評判。故此,微臣修建了一座閉合堂,讓民衆的代表在裡面對所謂張大人的決定進行猜測。而實際上,微臣卻已經將決定權交給了閉合堂的民衆。算起來,這已是前年春節的事了。”

皇帝問道:“這第二幫人,又出了什麼亂子?”

“啓稟皇上,亂子出在人選上面。”張永答道:“這第二幫人的身份是民衆。然而,如果讓百姓按人口輪流進入閉合堂,人口多的地方就必然會佔便宜;如果按地域規定進入閉合堂的人數,由於人口多事情就多,人口多的地方就會吃虧。況且,很多百姓不識字,上不了檯面,到閉合堂轉一圈一句話也說不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在種種標準之後,最後就只剩下能言善辯的惟一標準。想進入閉合堂的民衆,只需隨便選一個話題,在茶館酒肆與他人探討。如果說得有新意,有見地,當場能得到七成以上百姓的推舉,就能獲准其資格。實行這個標準,也有一年多了。”

尤惠安附合道:“不錯,似乎也只能實行這個標準。”

兵部侍郎武潛陽亦道:“事情都是這樣。選來選去,最後留下的,必然就是最好的。用最好的標準才能最終選出最好的人。”

“事情就出在這兒。”張永道:“當我們把標準固定下來之後,所能選出的民衆也隨之而固定。這樣,就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第二幫人。按理,他們是百姓,應該沒有任何特權,那樣,他們才能代表廣大民衆的意願。但由於他們對第一幫人享有權力,第一幫人在行使自己權力的時候,就對這第二幫人有了顧忌,一部分權力便隨之轉移給了第二幫人。這第二幫人,慢慢的也就不乾淨了。

“巴州朝天門,民衆對微臣呼喊萬歲,想要借皇上之刀,殺掉微臣。這便是第二幫人乾的。他們要取消‘猜測張大人決定’的幌子,要堂而皇之地做主人。

“難哪,難哪。如果沒有他們,誰來監督第一幫人?有了他們,難道又需要第三幫人來約束他們?微臣黔驢技窮,已無計可施。怪只怪微臣當初不該以工代賑,去修繕什麼都江堰。故肯請皇上降罪於微臣,以警效尤。”

皇帝思考了一陣,問道:“依愛卿所言,最近四川擅自改換年貢的物種,軟禁八府巡按等等,都是閉合堂那幫人乾的了?”

“是授意。”張永答道:“是第二幫人授意,然後由第一幫人出面乾的。”

“衆愛卿,”皇帝對衆人說道:“張大人所遇之難題前所未有,亙古未見,希望諸卿多用心思,以期早日拿出良策。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卯時此地,我們再議。”

次日,由於皇帝焦慮閉合堂之患,夜不能寐,未能按時起牀。辰時,一個士兵衝進錦江莊園,帶來了大理國兵臨城下的消息,驚醒了皇帝。

皇帝當即起牀,簡單地梳洗了一下,然後與衆人一起,走出了莊園。

街道上靜悄悄的,民衆已被禁止外出。四周一片寂靜,似乎空氣都凝住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到了城南,轉向石階,皇帝邊上邊聽。城外似乎偶爾有戰馬嘶叫的聲音。

終於走上城牆,皇帝平息了一下呼吸,向前走了幾步,但見城下黑壓壓不知有多少士兵團團圍住成都。遠處敵軍亮出一面帥旗,上書簸箕大一個“杜”字,正自迎風招展。

一陣冷風吹來,皇帝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兵部侍郎武潛陽道:“大理軍容整齊,將帥領兵有方。我等應效仿之。”

過了半晌,皇帝才道:“怎麼一下子就打到成都來了?這閉合堂怎麼也不叫軍隊沿途抵擋一下?”

張永道:“具體情由請恕微臣不知。不過,微臣聽到街頭巷尾紛紛議論,說是四川的軍隊已於二月底被閉合堂全部調去攻打吐蕃國去了。今天是四月十三,說不定,他們還沒走到拉薩。”

“什麼?打吐蕃去了?”皇帝頓時大怒:“那眼下這些大理軍隊該如何打發?”

張永道:“是戰是降,全憑聖意裁決。”

“張大人這是說的什麼話?堂堂天子,焉有不戰自降的道理?”羅忠信轉過頭來,又道:“啓稟皇上,隨駕十萬精軍正等候皇上的差遣。”

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337章 異花四季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一卷 第6章 清酒言歡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賦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二卷 第539章 笏金章貴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7章 秘密審判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351章 麟符刻玉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729章 浪浸斜陽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
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337章 異花四季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一卷 第6章 清酒言歡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賦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二卷 第539章 笏金章貴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7章 秘密審判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351章 麟符刻玉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729章 浪浸斜陽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