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

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會對世界有一個認知體系, 這種認知體系成型於人還處於“獸”的階段。

無論是從家庭方面給予一個人一種認知體系,還是教育給人以一種認知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顛覆性的信息足以摧毀這個人的認知體系前,每個人都會固守自己的認知體系,這將成爲自身內在的隱秘空間。

家庭方面可以教導一種認知體系,如果家庭不能夠給予這種教導,那麼社會或者教育會使一個人有一種認知體系。

之所以要鼓勵教育,在於使一個人擺脫家庭及社會教導的缺失,以此使一個人能夠擺脫“獸性”。

雖然人是高級動物,但是高級動物也是動物,其不同於動物的地方纔能夠構成人之所以爲人的要素。

人與動物之間的不同,一是人可以有深度的思考、知道人倫、自制、愛人、遵守共同的規範;二是動物僅僅是吃、喝、拉、睡、交配、爭奪領地(有時候想想我們生活的不如動物)。

在寫歐洲那些事兒的時候,只是一個框架來構建一個認知體系。

這個認知體系可以讓讀者建立一個對世界歷史認知的框架,以此框架來認識世界歷史的發展演變規律。

何炳鬆先生曾經認爲歷史是求異,而自然科學是求同,但是在今天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社會學等學科都有較大發展的情況下,也可以從這紛繁複雜的歷史中摸索出一些規律。

當然這不同於自然科學中的定律一樣,歷史中的複雜在於研究的是人類個體或羣體的發展,只能在龐雜的歷史中去歸納主要的影響維度及原則。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社會中,這個社會無論是母系、父系等社會形態,都是以羣居的方式存在。

那麼這就產生了三個問題,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人類社會在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中,其內部是如何運轉的?是什麼讓人類社會產生不同的社會階段,其推動的因素是什麼?

我們首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經歷了幾個階段?

母系社會、父系社會、部落社會、貴族奴隸社會、君主平民社會、資本公民社會,資本公民社會是目前社會發展形態中最高的階段。

那你也許會問還有沒有更高的階段,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人本公民社會。

這就是依據人類社會發展所誕生的社會形態,其中在兩種社會形態轉變過程中可能出現過渡的社會形態不做列舉。

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二個問題,人類在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中,其內部是如何運轉的?

人類社會羣體內部,幾千年的社會演化就是圍繞一個吃的問題,以及由吃的問題演化出的各種附加品。

人活着首先的要滿足能量來源,所以獲得能量來源就是第一位。

一切的社會演變都是基於獲取生存的能量來源進行,在能量來源滿足之後纔有了衣、住、行、交配。

在羣體內部的社會運轉,以個體之間的親戚選擇和互惠利他,及羣體之間的等級進食制和等級交配製爲原則而展開。

由個體的利益訴求展現出的是親戚選擇和互惠利他,而由許多個體組成的羣體展現出的是等級進食制和等級交配製。

這是每一個羣體都會有的內部運轉規則,雖然這種規則在不同的社會形態表現出不同的形式,但是其本質是相同的。

這四條原則構成了社會演變的表象,即權力、財富、制度、合法性的不斷變化。

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三個問題,是什麼讓人類社會產生不同的社會階段,其推動因素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社會各階段的劃分,就可以看出無論在哪一個社會,都是存在等級的,這種等級可能是女權社會、父權社會,可能是力量型社會、智慧型社會、資本型社會等等。

也就是說無論是男女之間的等級問題,還是統治階層是以暴力取得統治地位,或以智慧取得統治地位,或以資本取得統治地位,都有被統治的階層存在。

無論是在力量型、智慧型、資本型的社會中,不同的衡量標準之下都會有話語權權重比較高的人,也會有話語權權重比較低的人。

話語權權重高的人意味着佔有社會資源是最多的,相反話語權權重低的人佔有社會資源是最少的。

當然在不同的階段也可以反過來說,例如資本公民社會。

被統治階層如何提高自己的話語權及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就成爲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之間角力的原因。

由奴隸、平民、公民這一身份的轉變就是幾千年來不斷鬥爭的結果,伴隨以貴族、君主+文官、資本+文官+選舉這一統治模式的改變。

未來會以人本+文官+選舉的模式來實現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的可持續循環,人本公民社會就是要解決權力不能家族化世襲、財富不能夠家族化世襲(推恩令、男女平等原則)的問題。

實現平等(人格平等、機會平等、權力平等),遠比實現平均更加的符合自然界的規律。

在氏族社會中,並不是理想國中的共和推舉,是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個階段是動物階段,同羣居動物是一樣的,以年輕雄性或者雌性挑戰頭領來決定誰可以成爲等級制中最高的存在,以此來獲得優先等級進食權和優先的等級交配權。

在阿拉伯通史中就有阿拉比亞地區同時存在母系與父系氏族的情況,也就是說母系與父系可能同時存在於一個時代,最後以部落結束了母系與父系的情況,或者以母系部落或者父系部落繼承了這種情況。

其中以希臘地區和意大利一些地區到現在爲止,還保留母系氏族的傳統。而縱觀中世紀歐洲史,可以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某一個所謂的爵位娶了或者嫁了另一個人,那麼他或者她的那片領地就是另一個人的財產或者是雙方的。

這是源於氏族或部落社會的財產繼承習俗。

希臘人男方要倒插門進入女方,而女方的財產歸男方,這也可以認爲是母系和父系社會形成部落後形成獨特的習俗,互相妥協的結果。

另一個階段就是以力量型向智慧型的轉變,即原始的拜物拜星教的出現,顛覆了以力量來獲得頭人的地位。

在一個氏族當中,也是有不同的挑戰者,同樣有對不同挑戰者支持的人存在。

老頭領如何維護自己的頭人地位?

力量是隨着年齡遞減的,所以在某一個時期出現了可以同力量相抗衡的神,從最原始崇拜有力量的動物,到崇拜未知不可解釋的火、水等,及後來的太陽、月亮及其它星辰。

神話構成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以此對抗力量型挑戰者,維護自身的頭人地位,即擁有優先等級進食權和等級交配權。

這個時期頭人兼祭祀出現了,這種最原始的拜物或者拜星崇拜,也是人有別於動物的一種進步,因爲已經開始學會思考了,雖然都是騙人的。

這是氏族社會與動物階段社會的一個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羣體等級進食制和等級交配製的內在推動原則,即個體之間的親戚選擇和互惠利他,以此爲內在推動力量,所表現出的就是權力、財富、制度、合法性的演化。

在氏族社會中,權力對等的是頭人對氏族成員工作、食物的分配,而獲得的是能夠有優先的進食權及交配權;以祭祀的方式來確定制度的存在,以某種拜物、拜神來確認頭領兼祭祀擁有這種成爲頭人的合法性。

歐洲那些事兒,並不是要將所有社會形態都要分析一下,而是構建對歐洲的一個認知框架體系,便於讀者瞭解歷史上歐洲的情況。

就歐洲而言,所謂的希臘或者羅馬歷史,成型於19世紀,很大程度上其可信度讓人懷疑。

以羅馬歷史來看,在基督教傳入羅馬時,羅馬是一個氏族或多氏族組成的部落,信奉拜星教或者具體說是太陽神。

而意大利半島地區是多氏族或部落組成的地區,這樣的發展階段能夠擴展一個大帝國是存疑的。

且意大利是在近代才統一,其社會表現出的家族或者是宗族觀念強烈,也是氏族社會所表現出的一個特徵。

歐洲及西方並不是一直領先於世界,從客觀的角度來認識歐洲,對於我們能夠有一個對人類歷史演化的框架認識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那麼反過來說,歐洲或者西方目前的先進,到底是什麼促使它達到了這一狀態?

尋找歷史背後的真相,必然要牽涉你所不知道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四條原則和四個維度。

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前言前言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紀歐洲之舊制度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
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前言前言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紀歐洲之舊制度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