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

十九世紀中期的俄羅斯與千年前也沒有什麼兩個樣子,依然是沉悶的貴族奴隸社會。

自1815年亞歷山大一世參加完維也納大會後,俄羅斯可以說成爲了歐洲地區一股重要的力量。

俄羅斯與普魯士、奧地利、英格蘭組成神聖同盟,以維護貴族奴隸社會爲己任。

彼時俄羅斯屬於政教合一型的部落貴族奴隸社會,同樣法國也屬於政教合一,而英國屬於神權政權,按照邏輯來看英國當今的政權也屬於神權政權。

俄羅斯大汗亞歷山大一世開始希望維新,最後卻因恐懼而廢止,且變得對維新極爲痛恨。

1825年12月1日,亞歷山大一世去世。

國內的革命黨乘機發動12月反抗,但是最後失敗了。

尼古拉一世繼位,更加的專制。

1830年波蘭人反抗,驅逐俄羅斯官員,組建臨時政、府。

1831年1月25日,波蘭宣佈獨立。

尼古拉一世派軍隊鎮壓,撤銷波蘭憲法、停止波蘭國會、廢除波蘭國旗、強迫遷移四萬五千戶流放到頓河流域和高加索山中。

波蘭反抗過後,尼古拉二世更加的恐懼,變得更加的專制。

1854年,俄羅斯與英國及法國在克里米亞開戰,俄羅斯想要延伸其勢力範圍到土耳其,而英國爲了維護中東地區的利益,雙方打了起來。

最後的結果是俄羅斯大敗,戰爭沒打完尼古拉一世就死了,其子亞歷山大二世繼位。

沉痛的教訓使得俄羅斯開始轉變,亞歷山大二世開始改革,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是釋放奴隸。

1859年,俄羅斯部落內有男性、奴隸2300萬人,其中1280萬人爲部落大汗及其家族的奴隸;1020萬人是分封貴族的奴隸。

貴族可以對奴隸施加刑罰,強迫婚嫁,自由買賣,奴隸等同於牛馬。

同時期的英國也類似,但是已經奴隸制已經開始鬆動了,而法國則相對要好一些,畢竟拿破崙的平民思想影響很大。

1826年到1854年,奴隸起義達到709次,但是都被鎮壓了。

殘酷的制度會迫使反抗會不間斷的出現,直到有一天會以某種方式降臨。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下令解放奴隸,廢除奴隸制。

此時的俄羅斯才逐漸進入了君主平民社會,而同時期的西歐也類似開始不同程度的釋放奴隸。

但是有一點,因爲考慮到貴族地主損失很大,所以對平民的管控還是很嚴格的。

平民無故不得離開村莊,所有土地屬於村裡集體所有,不定期重新劃分,所以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

而爲了這使用權,平民需要繳納地價,且分期49年償還使用權。

至1920年,俄羅斯釋放奴隸60年後,俄羅斯農民所擁有的土地不及原來的一半,常常有餓死的事情發生。

1905年後,俄羅斯農民纔可以離開村莊去別處謀生,同時土地私有,過去的奴隸制徹底廢除。

然而農民的悲苦生活,成爲了後來俄羅斯爆發革命的原動力。

俄羅斯國內的知識階層,出現反抗俄羅斯教會及惡習的唯物主義的道德革命。

其流派屬於伏爾泰和狄德羅唯物主義理性派,對應的是宗教及神學哲學的唯心主義虛無縹緲派。

不同的思想都奔現出來,爲了俄羅斯的未來提供可能的方案。

然而不管是什麼思想,只要是觸碰東正教政教合一的體制,一定有人會請喝伏特加及遠距離版旅遊,且是一去不復返的那種。

對於這種打壓,單純的思想討論已經不能夠做出改變,所以一部分人就採取了極端的方法。

例如,1878年到1881年,以暗殺爲手段企圖謀求改變。

1879年,被絞死的就有16人,被遠距離旅遊且常駐旅遊地的人就不計其數了。

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成功,亞歷山大三世即位(1881-1894)。

革命派寫信給亞歷山大三世,警告如果不進行代議政治,言論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等,你就會有生命危險。

然而亞歷山大三世比亞歷山大二世更加的專制,強力鎮壓,最後爆發革命皇室被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1887年到1897年,工人從1318048人增加到2098262人,莫斯科成爲紡織的中心。

1920年,俄羅斯十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有25個,百萬城市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

1894年,亞歷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即位,只有26歲。

一個年輕人卻沒有改革的動力,延續亞歷山大三世的專制,有過之而無不及。

1899年,尼古拉二世準備同化芬蘭,做出一些殘忍的舉動,但是一年之後因反抗不得不恢復芬蘭舊制。

1902年,內務大臣被刺殺,尼古拉二世另任命酷吏上任,不僅虐殺異教徒,同時虐殺猶太人。

但是即便如此,俄羅斯國內形成了三派反抗勢力,一派是立憲民主黨,以專家、教授、資本家等爲主;

一派爲社會民主黨,主張馬克思學說,認爲除了實現立憲民主黨的綱領外,還應該關注貧富差距,工人權利;

最後一派社會革命黨,組織比較完備,但是手段比較激烈,20世紀的激烈反抗都是出自這一派。

1904年,日俄戰爭,俄羅斯失敗,國內各派勢力認爲這是專制無能造成,要求改革。

1905年,工人罷工、文人抗議,尼古拉二世不得已召集國會,1906年1月召開。

雖然名爲代表全國國民,但是隻是一個立法諮詢機構。

十月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鐵路、電力、煤氣都停止運行。

最後達成妥協,1906年三月到四月實行國會選舉,最後立憲民主黨佔據大多數議席。

7月21日,尼古拉二世聽慣了諂媚之言,對於國會議員的批評表示“異常失望”,下令解散,1907年3月5日重新召開國會。

對於尼古拉二世的不改革舉動,八月國務總理被刺殺,其它官員被刺殺頻頻發生。

同樣鎮壓猶太人及維新黨人的行動,也在進行。

1906年九十兩個月就處決300人 ,一年之內被處決後受傷的人數有九千人。

1906年,纔開始廢止原始社會的氏族村落公產製度,1910年6月27日才完成。

但是已經太晚了,尼古拉二世一面召開國會應付,一面鎮壓各派勢力,終於在1917年發生大變。

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遭遇,也是其獨斷的結果。

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四十四章 法蘭西大革命將起之際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
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四十四章 法蘭西大革命將起之際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五十七章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