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很方便,除了小學,還有公社定點的初中和高中。不出村就可以從小學可以一直上到高中畢業。
儘管吃商品糧,但是城裡並沒有房子,即便有時住在城裡,也是住在公家提供的一間辦公室裡。何海雲姊妹兩個,弟弟何海濤比他小三歲,現在還在本村上小學四年級。
縣城裡趕廟會的時候,父母就會帶上他們到縣城裡玩一天。東逛逛西看看,讓孩子們領略一下城裡的風情,好豐富一些生活閱歷,增長一些必要的見識,
能到縣城去一趟,村裡人、同學們都會高看一眼,心裡很是羨慕。誰想去縣城一趟,不是那麼容易的,道路遠倒不說,主要是還沒有交通工具。最關鍵的是,也沒有錢去那裡買東西。
她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條件相對優越,可以帶他們到縣城裡肆意地消費,可以看電影,逛商店,買漂亮的衣服,買好吃的東西,買喜歡的圖書,還可以到縣城最好的飯店,吃上一頓遠近聞名的香味四溢的炒肉掛汁,這些都是讓人十分羨慕的。
她的父親何樹坤,是縣裡有名的文物鑑定專家,是文化局文保所的元老,也是所長。她的母親鞏麗君,也在縣文化局屬下的文化館工作,除了管理圖書,還參加節目編排和演出,是有名的女高音歌手。不僅身材姣好,還是文化館裡最漂亮的舞蹈演員。
鞏麗君儘管沒有上過正規院校,但是,她天資聰穎,又有唱歌跳舞的天賦。再加上她的愛好與堅持,並且還拜師縣劇團的豫劇朝陽溝扮演王銀環的演員朱永清,學習進步很快。
本來人長得就漂亮,再加上文化歌賦舞蹈音樂的素養,越發顯得高雅貴氣;一雙丹鳳眼掛在俊俏的瓜子臉上,顯得如此嫵媚動人;微微卷起的秀髮,說黑不黑,說黃不黃,給人的視覺恰到好處;一米六二的個頭,九十八斤的體重,足以使她身段妖嬈。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看她瓜子臉下那尖尖的下巴,以及尖尖下巴下面,那修長的白玉般細嫩的脖頸更加突出。
所以,凡是縣裡稍有點交往的都知道他們兩口子。一個是舞蹈皇后,女高音歌手,一個是文化名人,文物鑑定專家。這個家庭在縣裡也是數一數二的知名度很高的家庭。
相對於朱友康和他們同學們來說,何海雲太幸運了。從小父母就疼愛有加,呵護備至。生活水平也是高人一個檔次。
生長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這些影響,慢慢地不知不覺地提高了何海雲綜合素質。不僅僅她本人具備了父母之優——她繼承了母親白皙漂亮,苗條身材,妖冶神態,瓜子臉,白門牙,丹鳳眼,一頭烏黑秀髮捲髮的優點,唱歌跳舞也是她的天賦,還學會了五線譜,口琴吹得也頂瓜瓜的響;父親的堅毅目光,高高鼻樑,紅紅嘴脣,書生氣息,文雅舉止等她全盤接受。
才十四五歲的何海雲就已經出落得大姑娘一般,肌膚白皙,牙齒亮白,身段苗條,臀部稍微有些豐腴,肢體修長,面目清秀靚麗,眉毛稀疏清淡,配合下邊的一雙丹鳳眼,溫文爾雅,恰到好處。
略微彎曲的鼻樑悄悄地挺出來,顯得落落大方,自然得體,鼻端圓中帶尖,尖中有圓,看上去極具吸引力和親和力。
整體看上去透露出姑娘的內涵、聰慧、漂亮和機警。
儘管小小的雙脣有些淡紅,但透過着這淡紅看上去,顯得動人而誘惑,性感而健美,溫和而雅緻。
她的秀髮飄逸而灑脫,在衆多女生中顯得出類拔萃,這種特殊秀髮在本地實屬罕見。
額頭開闊有度,邊際一彎飄逸而柔和的黃中發黑,看上去帶有油性而實際又不顯油性的光滑青絲,與別人相比顯得稍微有些稀疏。
不經細看不清楚,仔細端詳纔會發現這略微稀疏的髮絲中,每一根都清楚可見,甚至可以看到每一根頭髮生長的根基所在,再加仔細辨認,這秀髮絕對特別,因爲還帶有一彎彎的曲線,像是有意燙染一樣,然而,這頭秀髮,黃色也好,彎曲也罷,這些都是純天然的,沒有絲毫的人爲造作,沒有經過任何修飾和雕琢。
所以,這種美是自然的而又超出自然,是大衆的而又超出大衆,是父母的而又超出父母,是優雅的而又超出優雅。
這是上帝賜給何海雲的魅力所在。
從氣質上說,何海雲絕對不會輸給武才人剛進入皇宮時的氣度。他從小就跟着母親認字畫畫學拼音,跟母親在文化館練就的一身過硬本領,音樂舞蹈天賦造就了這位能歌善舞的少女絕技一身。
除去剛剛興起的拉丁舞,她還不太熟悉之外,現代流行舞蹈她無所不能。每一次都能跳出精彩,跳出格局來。
鄧麗君的《酒幹倘賣無》、《路邊的野花不能採》、《小城故事》、《甜蜜蜜》她唱的尤其逼真。她還繼承了母親的甜美歌喉,甜蜜口才,像鄧麗君一樣,歌曲能唱到你心裡,說話能甜到你心裡。
她從小就善解人意,懂得人情世故,在複雜的大人場所,一個四五歲的姑娘能夠應付自如,得心應手。每每贏得身邊人讚歎不已,喝彩不絕。給她豎起大拇指的機會就想鄧麗君歌后的掌聲一般。
說她玲瓏有些過,說她遲疑也不妥,最終的落點總能讓人滿意而歸。真是應付了衆多場所,給足了所有人面子。
這也正是其父母得意之筆,最得意傑作!
因此,他絕對是父母之掌上明珠!
但凡接觸過何海雲的人,大都有一種“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切身體驗。
她的父親是老三屆學生,後來幸運趕上了末班車,成爲最後一屆大學生。
他學習的是中文,因爲對文物有特殊愛好,畢業之後就留在了蓬州縣文化局當了一名科員。在海雲上初中的那一年,他也進了一步,升任文物保護所所長。
說是所長,其實帶上他自己也就三個人。
說來也巧,他們三個同事都姓何,更巧合的是,另外兩個同事居然是同村同歲老鄉。何金祥是文物愛好者,喜歡自學文物知識,愛孩文物收藏,屬於半成品科員;何玉乾喜歡做研究,愛好寫作,不斷髮表一篇涉及文物保護與修復的研究類文章,深得何樹坤欣賞。
前者大大咧咧,腰板挺直,後者文質彬彬,一臉的書生氣。人稱“文保所三何”。
何樹坤個頭中上,是一個典型的儒生。
因爲經常處於學習研究狀態,顯得有些白淨,像一般讀書人一樣,看上去不夠挺拔,但也不算是老態龍鍾的樣子。
頭髮有些發黃,有些稀疏,明顯的分頭縫隙清晰地偏向左邊,向右邊傾斜的髮型,顯得整齊而有些章法,一看就是一位喜歡思考愛動腦筋的聰明文人。
緊挨着鼻樑左側長着一顆小小的黑痣,黑痣上面一根細長的鬚髮清晰可見。
白色的確良襯衫乾淨整齊,兩袖不是挽着,而是規規矩矩地繫上醬色鈕釦。顯得有些知識分子的拘謹和藏鋒謙虛狀態。
他是一個聰明人。在白手起家的背景下,依靠手頭上的有限資料,在鑑定技術落後的情況下,爲文物館收藏了數以百計的各類文物。並且深入民間,走村串戶,尋找文物線索,修補和恢復老舊文物及廟宇。
他親手設計並完成了一個蓬州古蹟遺址復原圖。得到了省市專家門的賞識和好評。
他申報的復原蓬州古蹟遺址設計項目,通過了萬海省文物古蹟復原專家的審覈,並獲得省文化廳批覆,此項目給蓬州縣帶來項目資金三十五萬元。受到了縣革委會主任路明樓縣政府縣長王茂奎的親自接見。
三十多萬對於縣裡來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縣革委會縣政府爲他記功授獎,他第一次榮獲蓬州縣五一勞動獎章。何樹坤的權威漸漸地樹立起來。
人場上名氣不斷膨脹,文物研究與修復,設計與施工,逐漸被提上了縣委縣政府議事日程。有了項目帶來的資金,還要有專業人員來指導和監督,在距離縣城以西四十公里的蓬州古蹟復原項目基地,搭建了臨時工棚,何樹坤被任命爲總設計師。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論是古老碑文,還是古蹟考古,不論是出土文物,還是壞損修復,都會遇到很多難題。何樹坤遇到這樣的情況,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傳授技藝。一些年輕人在他面前甘拜下風,跪拜認師,虛心求教。
越是這樣,他越加權威,再加上萬海省文化廳、文物鑑定中心的首次肯定,縣革委會主任縣政府縣長的親切接見,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文物古蹟研究文章,不斷出現在萬海日報等各類報刊雜誌上。得到了專家同行的高度認可和讚譽。
在這樣的父親薰陶影響下,何海雲身上增添了許多文化氣息,嶄新的儒生風雅給這位身材嬌美的少女罩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已經染上儒生風雅的她,又塑造了一位趕“五嶽”超“黃山”的極品形象。
想象中,如此風雅,如此俊美,如此宮闕御香,天生麗質,怎能讓對方平靜如湖水般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