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大年初一,儘管大隊裡的房基地還沒有批下來,老朱就忙着蓋新房的計劃。
老朱夫婦和大閨女友鍾,大兒子友康,在一起一直研究着上山挖石頭開工的事宜。他們做了如下分析:
臘月二十九和大年初一這兩天沒有下雪,加上過年時節,人們有的是空閒,到處走動的也比較多,通往各個方向的路線都已經踩踏出來,上山鑿石頭已經有了路線。
村莊裡的獵人們,把大雪天氣看成是他們最得意的日子。
每次大雪他們都會提着獵槍,帶上獵狗,身後還跟了一些青頭娃子們。他們會沿着野兔的老道,撲捉野生動物。
所以,村莊上的道路自不必說,就是漫山遍野的足跡足以踩踏出許多條彎彎曲曲的道路來。
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生產隊裡挖石頭的工具都還閒着,大錘、鋼釺、鋼鑿、掏勺等都可以利用,這是上山挖石頭的好機會,萬萬是不能錯過的。
還有雷管、炸藥、導火線等等,這些必備的物件都是可以用得上,等開春買來之後,趕在隊裡使用之前,再把用過的炸藥等按照用過的數量和質量償還,做到了各不耽誤。
再說了,上山勘察一個好石料的石頭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沿着南山崗坡到處勘察,別人用過的石頭坑是不能用的,這是村子裡人們一個約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老規矩。
幾乎所有挖石頭的人家都會開一個新石坑,當然,你開了之後,也就成了你的產權,不經你的允許,別人同樣也是不能隨便使用的。
即便是用一天時間勘察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石坑,要開出新的石頭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也沒有長着地眼,真的看不準,從這裡挖下去,挖出多少土方上層活土,挖出多深的石坑,纔可以找到石頭層來。
所以,要想挖出石頭,沒有個四五天或者更長的功夫是不行的。
石頭坑的位置也很關鍵,既要土層淺,石料好,有空地能堆放從石坑裡背出來的石頭,又要便於裝車及車輛運輸。
朱友康這兩天和父親交流最多的就是蓋新房的話題,他們父倆之間的話題甚至超出了他們夫妻。
這時的張麗芝才發現,閨女友鍾長大了,大兒子朱友康也長大了。他們倆儘管不敢說頂兩個男人用,最起碼可以各自頂一個半邊天使用了,說準確一些,應該是超出半邊天的能力了。
他們又對老房子西屋進行了勘察和評估。
西屋總共三間,因爲南邊挨着石碾和磨盤,經常通風,寬度和長度也比別的屋子多一些,所以,上邊的木頭門窗、大梁、檁條和椽子基本能夠使用,尺寸也應該沒有問題。
問題是,即便三間房子的木料全部用上,也還差兩間的木料;磨盤的屋子少了一套門窗,北邊的廚房是敞口的,也沒有門窗,所以,也還差兩套口料。
他們又沿着屋子牆體看了看,因爲磨盤和廚房向東都是敞口的,幾乎少了一個東牆,所以,石頭就不夠用了。另外,舊的內牆很可能有土坯,拆不出多少石頭來,所以,石頭的差距應該是最大的,挖石頭成爲最重要的工作。
還有,現在新規劃的宅基地面積也比舊宅基地大得多,大都是東西長十五米,南北寬十七米的地方,是蓋五間新房的地方。因此,還要另外準備多出來這兩間房的所有木料和石料來。
所以,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多挖石頭,提前留心合適的木料,以便用到的時候心中有數。
老朱對他們說,初三再給你們一天時間,可以去玩,也可以在家看書學習。
到了初四,老朱帶領着友鍾和友康來到了村南的山崗上,這時,山崗上的高處積雪大部分已經消退,露出了灰土色地面。
他們從半山腰開始,整整繞着南山崗坡轉悠了一天,因爲許多石頭坑都是半開發狀態,因此,他們只有另外開墾出一個新坑來。這就加大了勘察的難度。
就在大家爲難的時候,朱友康發現了一個地方,是山崗的脊樑部分,因爲這裡接近山頂,外場不大,堆放石頭的地方比較緊張,但是這裡是山脊,土層相對比較淺薄。
這個地方的好處是,從開工到挖出石層,因爲土層薄用工少,好開採,省時間。
他們沿着這個地方查看了周圍其它石頭坑裡的石料情況,的確不錯。這是地球裡的一道山脈,一個褶皺層,從其它石坑裡露出的石頭上看到,都是典型的花紋大理石,紅白藍相間,呈條紋狀態分佈。
所以,這個地方的第二個好處就是石料好。
第三個好處就是距離山頂近,附近耕地少,點炮炸石頭的時候風險低,一般人很少來這裡幹活。
大自然就是這樣,在給了你優勢的同時,也給你帶來了不便。這個石頭坑最不利的地方,就是沒有大塊地方堆放石頭。老朱來回走走看看,他發現石頭坑的南邊最接近道路,應該把石頭都堆放在那裡。
沿着地勢再細看,哈哈,有了,這是一個堆放石頭的好地方。老朱對孩子們說,在挖上層土方的時候,儘量把土方堆放在石坑的南邊,把挖出的土方堆積在那裡,可以擴大平整的地方堆放更多的石頭,然後,再從下面的路上往堆放石頭的地方開通一條小路,裝車也方便多了,這樣一切都有了。
就這樣,初四一天的時間,總算是確定了石坑的具體位置,堆放石頭的具體位置。
按照當地老百姓的習慣,初五是坐意,不動鏟,不動針線,也就是休息的日子。老朱又給孩子們放了一天假。他自己東奔西跑,把鐵杴、?頭、鋼釺、鐵錘、炸藥等工具都蒐集齊全了。
初六一大早,老朱帶着兒子友康女兒友鍾,已經戰鬥在寒風凜冽的南山崗坡的山脊上。這裡是南崗最大的風口。剛開始挖土,都感覺冰冷冰冷的,有些接受不了。
這時,他們才發現,爲什麼這裡石料不錯,卻沒有人來開發的原因了。原來這裡太冷太冷了。
既然他們三個人費了一天的功夫,定下了這個位置,那就只能一干到底了。不管多麼困難,必須挖下去。
友康說,越是冷咱們越要猛挖,因爲,我們挖得越快越深,我們就會越暖和。挖得快出力氣大就不會冷,挖得深了,石坑裡就擋住大北風了,也就暖和多了。
父子三人聽朱友康這麼分析着一說,真的是那麼一回事兒,都緊握鐵杴、?頭等工具,貓着腰幹得更猛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