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事件之後,因爲張寶福老師經歷的類似事件太多了,也就麻木了。
他回到屋裡,二話沒說,就把現場收拾的一乾二淨。
收拾完之後,他的淚水撲簌簌地掉下來,砸在他的手背上,涼涼的,就像他的心一樣。
他的無奈已經到了不能夠再接受的地步了,這樣的低級玩笑,開得太過火了。
可是,他給別人的留下印象裡,確是一幅莫漠不關心的樣子。
所以,許多老師,特別是沒有生活經驗的年輕老師,誰也不瞭解他內心深處的痛苦和酸楚。
沒幾天功夫,在張師傅身上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還是在賀國昌的宿舍裡,這一次是張寶福老師去賀國強老師屋裡借一本書看,不想,這裡已經聚集了六七個年輕老師。
陋俗又開始了,這次沒有一個女老師,更沒有村裡的女同志,年輕人就把張寶福當做了心中的女人。
插上門,又一次拿起了鐵簸箕、洗臉盆和水桶,一陣叮叮噹噹之後,把張寶福這個老頭推到了屋子中央。
過篩子開始了,年輕人瘋狂地舞動着,推搡着,打鬧着,狂叫着,像是一羣瘋子。
不知道是誰還把教學用的錄音機打開了,音量開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隨着音樂的節奏,年輕人的舞姿更加瘋狂,更加刺激,響徹整個校園。
他們不僅做着各種低俗下流的動作,而且還把張寶福老師傅,當成了盡情發泄的對象,推過來,篩過去,擡起來,放下去……
嚴重的時候,還扒了張寶福的外套,脫了他的褲頭,更有甚者無以言表。
由於年輕人的動作過於激烈,張寶福被摔倒在地,年輕人認爲是張寶福師傅在假裝,於是,大家像猴子上房一樣,一個一個都落在了張寶福身上。
巨大的壓力,讓張寶福無發承受,歇斯底里地高喊着:“壓死人了,壓死人了!”
這時候音樂停下來了,折騰停下來了。
年輕人看到張寶福趴在那裡一動不動,一直在叫着疼痛。
大家一時傻了眼,原來把張寶福老師擠壓的大腿肌肉軟組織損傷了。
當年輕人把他扶起來的時候,發現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即便是這樣,也沒有人扶着張老師回宿舍。
是張寶福老師自己,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自己屋裡的。一路上,他從西北角賀國昌的宿舍裡,強忍着劇烈的疼痛,一直走到東南角自己的住處。
他一路挪動着雙腿,一句話也沒有說。
石腦村有個老教師知道了這個情況,從家裡拿來了跌打玩兒,去看他那裡是否真出了問題。
老張回答說:“這次我是真出了問題,他們幾個年輕人,要是沒有一個人來看我,我這一回真要跟他們沒完了。”
這話過了兩天,這位老教師有意識地把這話,傳到了年輕人耳朵裡。幾個年輕人湊到一起商量了一個萬全之策。決定立即拿上禮品,前去看望。
他們來到學校下邊村裡的小賣部附近,拾來了一個奶粉袋兒,兩個餅乾袋兒。
他們拿着三個袋子,又來到BQ廟施工的地方,用石灰粉裝滿了奶粉袋兒,用木匠推下來的散碎木塊,裝滿了兩個餅乾袋兒。
然後,回到賀國昌老師宿舍裡,用燒熱的鐵絲,把這三個塑料袋口封嚴實。他們之中又派出一個探子,先看一看張寶福是否在他宿舍裡躺着。
當確定他確實在宿舍躺着之後,幾個年輕人手裡提着一個大包,直接進了張寶福老師的屋裡——他們把三包東西集中到了一個大包裡。
“張老師,我們幾個年輕人來看你了,都是我們年輕人的不是,我們不懂事,把你弄傷了,真的該早點來看您!”幾個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說得張寶福心裡熱乎乎的。
張寶福看到年輕人是真心來道歉,來看望,就放鬆了所有的警惕。
他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次,被多少個人“欺負”過之後,而沒有下落,不了了之。所以,當他看到這羣熱情的年輕人,來看望慰問他的時候,他竟然激動地從牀上一轉身蹦了下來。
他跳到了屋底下,又連續蹦跳了好多下,並當即告訴年輕人說:“謝謝你們來看望我,你看看,我一點事兒也沒有了,我一點事也沒有了,我好了,我已經好了!”
其實,當他下牀蹦跳的時候,他的腿還真的有些疼痛,不過比前幾天確實好多了。
這幾個年輕人看着他們的陰謀已經得逞,都憋住笑,不敢久待,趕緊趁早離開了張寶福老師的宿舍。
年輕人剛一走,張寶福就撕開了一袋奶粉,倒在了水杯裡,他發現和其它奶粉有些異樣,覺得裡面有詐。
他又馬上拆開了另外一袋餅乾,結果發現塑料袋裡裝的是散碎的木塊。
這時,他火冒三丈,立刻打開屋門追出去,把三包“禮品”狠狠地砸向剛走到院子裡的年輕人身上。
嘴裡扯着高嗓門罵道:“一羣無恥的小人!一羣無恥的小人!”
跑在院子裡的幾個年輕人,個個低着頭,偷偷地樂着,水也不敢出聲。
這次之後,張寶福老師真的病了一場,在家裡請了半個月的病假。
朱友康再次看到他的時候,他的目光總是躲着人,不敢去正視。朱友康知道這個老師心理上出了問題。
他從內心裡可憐這位老師,因爲他曾經是自己的“親”老師。
什麼事情都是有源有頭的。
朱友康很快被學校提拔爲團高官,原來的那位年輕的女書記已經調到團縣委去了。
這正好給了他一個發揮共青團優勢的機會。
他決定從石腦中學團委的一張報紙開始,決心改變這種低俗陋習。
他給這張報紙取了一個可愛暖心的名字——蓓蕾之春。
他想從春天開始,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也包括用春天的熱能去溫暖張寶福老師的心。
自此,他要從根本上改變各種低俗不堪的壞習慣壞風氣。
何海雲知道了以後,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並且還答應爲他提供必要的文物圖片,文物文獻資料,以便豐富《蓓蕾之春》團委小報的內涵。
朱友康找來和他同來的張梅梅同學爲搭檔,讓她主管團委的宣傳工作,把張寶福老師也請過來,讓他主管《蓓蕾之春》報紙的校對和油印。
封同學劉鵬爲責任編輯,負責刻板、排版、編輯及蒐集資料等各種工作。
他請求樑校長爲每一位老師安排文章,不管寫的水平高低,一律修改之後刊登。文章的內容可以是不同方面的,但是隻要積極健康就可以刊登。
朱友康還利用團委的名義搞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比如拔河比賽、朗誦比賽、歌詠比賽、讀書會等。
這樣就可以把正能量豎起來,減少了玩耍低級趣味的時間投入和精力投入。
朱友康在報紙上最顯著的位置,專門刻印了這樣幾個大字:“雜草多的地方糧食少,空話多的地方智慧少”。
用這句阿拉伯諺語,提醒老師們,不要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消極的、低級的、無聊的、無爲的事情上,要聚集正能量,弘揚先進文化。
他把《蓓蕾之春》分成四個板塊:青春無悔——青春勵志篇;教學動態——推介宣傳教學資訊;團務活動——報道團委工作;執着追求——師生寫作專版。
《蓓蕾之春》爲半月刊,每一期都要推送到團縣委、縣教育局、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等部門。
自此,老師們看書學習的多了,研究教學的多了,交流寫作的多了,低級活動少了,無聊扯淡少了,打鬧傷害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