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幗誤國

日月無光,滿眼望去只一片混混沌沌;風聲蕭蕭,騰江上下波瀾微微隨風東去。只那一陣陣低低悽悽的鷲鳥烏鴉的聲音在河岸等地漸漸響起,散入風中越發得淒厲。

獨自站立在城牆之上,那武幗神色端正,目光卻是一片貪婪,只看着城下那一片黑壓壓的軍伍,心中便是得意之極。

這一段時日來,他名聲響徹大江南北,以一己之力,領兵六萬,竟是將那號稱天下無敵手的夏軍,從十萬大軍徹徹底底地損了十之七八,只放了兩萬餘的殘兵。這等事,便是周蜀相對時,也是極不可思議的,何況是那風頭爲一時之盛的夏國!

雖則有人道這不過是那夏國太過輕敵了等言辭,但事實在前,爲何之前那夏國不輕敵,偏偏在此輕敵了?

每當是想到這裡,那武幗都是絕世身心一片舒暢。他原是家族裡一個略略有些出息的次子,比不得大哥嫡長子的身份地位,無奈之下,只能尋了這個難以安定的軍職,歷練許久,纔是爬上這個位置。現下,卻是不同一般的人物,自是行路如龍虎,青雲之階,面前便是明白敞開的。

按說,這武幗這般大功,原是應調回京都賜爵恩賞,自此之後,便可留於京都,不必外派了。但這武幗全然不曉得先前那一戰役的實情,還以爲真真是自己神機妙算,將那莫須有的七萬大軍殲滅了。

因此,聽得那周國官場上的風聲,俱說是欲對那夏國動手。這武幗原是因此而發達的,此時聽聞這個風聲。…電腦小說站正是應了一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他竟是一發得動了心思。只是,這武幗想得倒也有些實在。一則,那蜀國眼見着須是和談了。必是不能動手,何況這事原是與己無干的。倒是那夏國,原便是自己這一塊地,現下如此行事,並不爲過。二則。他對陣夏國,好歹也是十年的功夫,期間大大小小的戰役也是有個十來次,若是對陣夏國,自是多了幾分把握。

心下這般想着,那武幗便是暗地裡上了奏章,只言願爲陛下效力,勢將那夏國大軍抵擋於境外,其餘地什麼開疆闢土之說。卻是暗暗地點撥暗示了些。

那周帝等人,原便是依仗着武幗這一役之威而與夏國聯盟的,此時要與這夏國相抗。自然會將先前所依仗地東西行事。看到那武幗的奏章,這些人哪有不欣喜自得的。自是暗中令這武幗回來練兵。好處事的。

只苦了那戚言祁瑾兩人,明是曉得這武幗極是可能是那沽名釣譽、無甚才幹的。無奈證據不足,又不能因此而取信於人,反倒是越發得覺得無奈,竟是多有飲酒消愁之舉。

此番心思且不論,只那武幗,見得周帝等人殷殷之語,越發得動了報效陛下,犬馬相待之心,除卻那日漸苛刻地練兵,暗地裡,這武幗也是好不耗費腦筋。這般過了一月有餘,眼見着京中越發得鬧騰,手下的兵將越發得暗語探查。

這武幗心思越發得重了幾分,竟是動了幾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心思,那心思原是想着抵禦夏兵於騰江外,再行思慮着須是將那夏兵滅去,過了一陣子,竟是一發得動了心思,想着能奪取一座城池……不,兩座……

這般足足想了數日,那武幗已是將那先前所想的抵禦之策看不在眼中,只蠢蠢欲動地想着能在夏國拔多少城池,或是能攻入夏都之內。

這一番的心思下來,那武幗哪裡還能耐得住性子,等待那周都的信,自是一日兩次,總是明裡暗裡地說着起兵一事。

這一遭兩遭的,那周帝與臣子原是不放在眼中,但見得那武幗爲着能早日起兵,越發誇大的言辭。只四五日,那周帝等終究是耐不住武幗所說之事,又是見着那蜀國局勢日漸糜爛,竟是立時給了那令牌,着令其臨機處斷。

這武幗得了這個信,哪能耐得住,這兩日對着人不過是說着抵抗夏兵,暗地裡卻是一發得撐住氣力,只暗暗籌劃。

只是這等計劃,若是目標不一,自然行事不同,那屬下的將領都是多年經歷地,眼見着那武幗行事非是隻爲了抵禦,卻又獨斷專行。明面上不說什麼,暗地裡卻是無人不曉這武幗的目標非是那等小的。此時半點消息都不透露出來,這些將領,便是原先與之一般相處地,此時也是有幾分惱怒。

這帥帳之中,一應俱是獨斷,連着計劃都是不曾稍稍透露,豈不是明擺着告訴這些將領,這武幗並不將你等看入眼中麼……

如此一來,在武幗不知不覺間,那士兵固然是疲憊非常,士氣低落;這邊的將領從頭到腳也是動了幾分令武幗好看地心思,一發得怠慢。

只那武幗卻是全然不曉得這個禮,只益發得日日忙碌,將那心中幻想細細地勾畫步驟,好是三五日地時光,方是聚齊了將領,發兵向那騰江而去。

那些將領心中暗暗憋氣,只越發得動了使得這武幗不能小看的心思,將那士卒使喚得極是散亂。繞是這騰江上早是備下了各地聚來地大船,也是足足耗費了半日,方是能起行。

待得這些士卒得以上岸之時,天色早已是一片漆黑,只剩下一輪半黑不明的彎月,冷冷瑟瑟地灑下一片冷光。

那武幗見此,雖是暗暗使氣,想着今日的情狀尚還好的,日後卻是須再行好生練練兵,方是能越發得快捷。全部曉得,前面那漆黑的地方,已是埋伏下三千騎兵,專等着那兵將下了船,再行突襲。

只略路看了周遭一眼,那武幗已是道:“諸位將軍,此時乃是夜間了,非能起兵相攻伐,卻是請諸位安撫士卒,明日再行邀戰那夏兵便是了。”

這些將領聽得這好沒水準的話,不由俱是皺眉,但思慮再三,卻也是無氣力多說些什麼,只懶洋洋地應了下來。

那武幗見得如此,正是欲說什麼,便是聽到外頭一陣暴喝聲,以及密密麻麻的馬蹄聲……

第18章 拔盡餘毒第20章 無言相對第11章 哀哀欲絕第30章 且醉流年第5章 逗弄小兒第1章 策馬西來第27章 各安其樂第8章 舒王鳳琰第15章 恨意滋生第9章 晏晏詩會第24章 末路之時第23章 鳳兮鳳曦第14章 瞬息生變第20章 計議已定第5章 天青潮來第2章 行行重重第10章 海內晏清第28章 夏周和談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5章 難知如陰第2章 西北反叛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4章 玉頂山行第27章 大敗楚軍第29章 舊事新番第1章 風起之時第34章 擄掠楚都第4章 覲見周帝第30章 登臨太子第34章 擄掠楚都第6章 立時有報第22章 公之於衆第12章 暗夜行刺第6章 半生蹉跎第3章 殿外受阻第2章 行思坐籌第8章 天一生水第9章 頗有波折第17章 清眸朦朧第3章 宴中生變第7章 落子無悔第28章 山居行色第8章 罪定叛國第20章 驗明正身第1章 風起之時第26章 且敗且退第25章 夏獵大典第9章 浮生別居第15章 歸來有信第13章 寡人有疾第30章 剖心坦言第21章 兩廂行事第10章 且暫行事第5章 樑上君子第2章 行思坐籌第24章 公主凌紜第6章 殿堂之上第15章 難知如陰第2章 揮兵蜀國第4章 殿前爭執第25章 愛慾參差第1章 新春大宴第3章 江南逢君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4章 細語桐影第7章 風聞如斯第26章 周都驚惶第3章 宴中生變第23章 整頓後宮第23章 燕夏之間第22章 多管齊下第10章 兵戈再起第33章 行船相迎第24章 四兩千金第26章 牽線結絲第33章 大婚之時第8章 軍政改革第22章 多管齊下第11章 杯觴角羽第22章 公之於衆第20章 使節相論第22章 行刺於道第20章 使節相論第9章 祁家投帖第16章 莫愁湖上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3章 鬼魅行跡第28章 約談交鋒第3章 如此巧合第35章 烽煙過後第3章 興師討伐第11章 武幗誤國第23章 事變勢移第25章 夏都之怒第8章 天一生水第32章 回夏之日第31章 方爲吾鄉第7章 虛者實之第9章 層層設防
第18章 拔盡餘毒第20章 無言相對第11章 哀哀欲絕第30章 且醉流年第5章 逗弄小兒第1章 策馬西來第27章 各安其樂第8章 舒王鳳琰第15章 恨意滋生第9章 晏晏詩會第24章 末路之時第23章 鳳兮鳳曦第14章 瞬息生變第20章 計議已定第5章 天青潮來第2章 行行重重第10章 海內晏清第28章 夏周和談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5章 難知如陰第2章 西北反叛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4章 玉頂山行第27章 大敗楚軍第29章 舊事新番第1章 風起之時第34章 擄掠楚都第4章 覲見周帝第30章 登臨太子第34章 擄掠楚都第6章 立時有報第22章 公之於衆第12章 暗夜行刺第6章 半生蹉跎第3章 殿外受阻第2章 行思坐籌第8章 天一生水第9章 頗有波折第17章 清眸朦朧第3章 宴中生變第7章 落子無悔第28章 山居行色第8章 罪定叛國第20章 驗明正身第1章 風起之時第26章 且敗且退第25章 夏獵大典第9章 浮生別居第15章 歸來有信第13章 寡人有疾第30章 剖心坦言第21章 兩廂行事第10章 且暫行事第5章 樑上君子第2章 行思坐籌第24章 公主凌紜第6章 殿堂之上第15章 難知如陰第2章 揮兵蜀國第4章 殿前爭執第25章 愛慾參差第1章 新春大宴第3章 江南逢君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4章 細語桐影第7章 風聞如斯第26章 周都驚惶第3章 宴中生變第23章 整頓後宮第23章 燕夏之間第22章 多管齊下第10章 兵戈再起第33章 行船相迎第24章 四兩千金第26章 牽線結絲第33章 大婚之時第8章 軍政改革第22章 多管齊下第11章 杯觴角羽第22章 公之於衆第20章 使節相論第22章 行刺於道第20章 使節相論第9章 祁家投帖第16章 莫愁湖上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3章 鬼魅行跡第28章 約談交鋒第3章 如此巧合第35章 烽煙過後第3章 興師討伐第11章 武幗誤國第23章 事變勢移第25章 夏都之怒第8章 天一生水第32章 回夏之日第31章 方爲吾鄉第7章 虛者實之第9章 層層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