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回國

微軟很有錢,藉助着壟斷整個電腦操作系統的優勢,他們有着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每一家電腦製造商都要向微軟繳納軟件費用。

正是因爲過去二十年來都是如此,微軟比其他公司更清楚在操作系統領域取得壟斷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你的企業做再多次錯誤選擇都有重新爬起來的機會。

對微軟來說,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獲得壟斷優勢的話,那麼他們相當於獲得了更多的現金流,有了更多浪的資本。

微軟本來要搞的windows手機操作系統也正是這樣操作的,手機廠商每臺設備需要繳納50美元的授權費用,而當時的安卓執行的是免費政策。

現在因爲Mphone和MOS來勢洶洶,微軟自然不能這樣操作,微軟在和中小手機廠商談的時候,費用只需要15美元,對於大廠商這個價格還可以再往下聊,甚至免費。

資本很清楚什麼時候利潤重要,什麼時候規模重要。

因此即便三線作戰資金非常緊張,微軟還是能夠咬牙拿出大量現金和股票完成這筆收購,這就是現金流給微軟帶來的底氣,有現金流在,無論融資還是貸款都特別容易,微軟能夠把槓桿發揮到極致。

“把微博出售給微軟,對Newman來說這是一次戰略撤退,因爲Newman抗不住來自華盛頓的壓力,無論是克里還是Bush,都希望微博能在今年年底的投票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Newman不想在二人之中站隊,他也不敢在二人之中站隊,但是微軟不同。

鮑爾默,微軟對於驢黨和象黨之間的態度如何?”保爾森問。

老實說保爾森本人是象黨的忠實支持者,有着極其悠久的淵源,在尼克松執掌白宮期間,他就是白宮幕僚助理,後來被Bush邀請當財政部長,和他是象黨支持者脫離不了關係。

當然保爾森是象黨的建制派。

高盛有高管支持象黨,但是驢黨的支持者更多。

保爾森則是站在象黨的立場上來問鮑爾默的,他和Bush私交甚密,在答應Bush接任財政部長之前,Bush曾經兩次私下問保爾森要不要來華盛頓工作,給的職位就是財政部長。

鮑爾默在阿美利肯的高層圈子也混了很多年,自然清楚保爾森是誰的人:“微軟的立場就是沒有立場,我們會接受一切正當合法的廣告推廣行爲。”

微軟這樣的巨頭也不想摻和進這種事情裡,對他們來說雖然不會怎麼樣,但是被捲入黨爭中被剝層皮是很有可能的。

即便賭贏了又能怎麼樣?總有賭輸的時候。

保爾森對鮑爾默的回答已經夠滿意了,互聯網企業能中立已經夠了,象黨的基本盤本來就不在這幫互聯網企業身上。

微軟收購微博成功給其他互聯網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刺激,尤其是這次競價最爲積極的百度,百度把騰訊負責微博產品的一批人都給挖走了。

他們秉持的想法是,既然我買不下微博,那我挖人重新打造一個類似微博的應用。

百度覺得這還不夠,甚至宣佈也要進軍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宣佈只做操作系統不做智能手機,和花爲造車有異曲同工之妙。

“Pony,其實你也可以考慮回國,我這只是建議,不是要求,你想在硅谷還是回鵬城是你的選擇。

我回華國,是考慮到一些外部風險,所以我要呆在安全有保障的地方,你是否有類似的擔憂,這需要你自己來判斷。”

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周新就回到了華國。

他考慮過自己離開硅谷之後的下一站要放在哪裡,之前考慮過獅城、香江和霓虹,霓虹首先排除了,霓虹同樣不安全,你不能指望霓虹和你站在一邊而不是阿美利肯。

然後是獅城和香江,獅城的話是類似的考量,獅城和阿美利肯的利益捆綁不比霓虹少。

至於香江,這裡只有金融和服務業,在香江沒有意義,即便周新不從事芯片業務,要做投資的話,華國的機會也要遠超香江。

因此周新覺得不如干脆回國,把申海當成下一個基地,新芯的總部也在申海,然後再把新興投資總部也從燕京的金融街搬到陸家嘴,他的事業版圖就在申海齊活了。

回到申海之後,周新有些新鮮感,因爲他在15年後的申海生活過一段時間,現在的申海和15年之後比有太多不一樣的地方了,甚至整個張江因爲新芯的到來幾乎是面目全非。

Pony馬本身也每個月都會回華國一次,因此周新回申海之後,Pony回鵬城前先來申海拜見周新,他聽完後神情嚴肅:“我明白了,我會安排好後續的事情的。”

微軟收購微博,對微軟來是利好,股價連續上漲,一舉有重回巔峰的勢頭,華爾街的分析師、硅谷的媒體們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微軟賺了:

“有人認爲微軟收購微博這筆生意虧了,微軟開出的價格過高,在我看來有類似想法的人都是不瞭解微博在全球的地位,上一次出現這樣全球性的互聯網應用還要追溯到Quora,更早的話是雅虎。

微軟只花了不到300億美元就拿下了,簡直太划算了,要知道微博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5000萬的用戶,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高速增長中。連只在國內流行一千萬用戶不到的臉聊都能享受一百多億美元的估值,微博兩百多億的價格高?”

這是華爾街某個分析師在和客戶交流的時候說的話,他對於客戶質疑他追高微軟表示不理解,認爲微博不值這麼多錢的想法給出的回覆。

對微軟來說是成功,對騰訊來說就是恥辱,把如此有潛力的應用以這麼低的價格賣掉,Pony深刻感受到了什麼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包括在聽說周新回國之後,他又有類似的感受,認爲周新這是某種程度的未雨綢繆了。

周新轉而安慰道:“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心,他們不太可能會對你動手的,阿美利肯還沒有到那種程度。

他們頂多是明面上對騰訊進行調查,然後喊你去華盛頓參加聽證會,倒也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周新擔心的是他是智能手機-芯片產業鏈-手機操作系統,這整個移動互聯網領域事業版圖的關鍵,一旦自己遭遇意外,其他產業大概率能保留下來,但是芯片產業鏈發展絕對會遲緩甚至是停滯。

胡正明能力很強,無論是企業管理還是技術研發管理,這兩個芯片領域的核心關鍵,他的能力都不亞於張忠謀或者張汝京,甚至胡正明還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招募人才方面。

作爲執教時間超過20年的教授,胡正明在學術界和工業界有着大量人脈,他很清楚每個階段哪些人最合適。

但是胡正明同樣有缺陷,沒有未來視野,有被帶進溝裡的風險,尤其是20nm製程以下之後。

周新一旦遭遇意外,更短期的風險就是遺產分割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經營,然後被瓜分之後系統優勢喪失殆盡。

遠期風險就是缺乏開了天眼的戰略方向指引。

因此周新還沒到08年就要跑回去,至於爲什麼要提醒Pony,是因爲過去這三年時間,騰訊在企業軟件領域做的太成功,無論是企業即時通訊軟件還是企業共享文檔和企業辦公軟件,都獲得了大量市場。

這些阿美利肯企業的數據掌握在華國企業手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以安全爲由申請調查騰訊,難保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Pony苦笑道:“新總,你都回來了,大家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我肯定也得回來,老實說我也不敢保證下面的人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這些年騰訊擴張太快了,我常年鵬城和舊金山兩邊跑,經常一轉眼騰訊多了的高管我都不認識,更別提普通員工了。

我可以肯定騰訊的員工裡有上面派來的專業人士,他們在騰訊工作有去拿什麼數據,有搞過什麼動作,我壓根不知道,我甚至都不敢去查。

現在大家關係好自然沒什麼,但是一旦兩邊關係不好,這些都是證據,騰訊同樣會面臨危機。”

Pony說的是事實,企業越大,作爲上層知道的信息越少還越不真實。騰訊這樣性質的企業,很早就被華國認爲有重大戰略價值,因爲騰訊能自由進出全球很多國家的企業,幫他們提供企業服務。

要知道共享雲文檔裡是可以存放技術文檔的。

Pony繼續說:“之前爲了控制成本,我們的開發中心是放在國內,雖然騰訊的企業類產品,無論是我們還是阿美利肯都做了測試,保證軟件不會發生未知的數據傳輸,但是有沒有這邊裝暗門,物理端接觸才能激活暗門獲得一些數據,我不知道甚至不敢去想。

因此我還是回來吧。”

周新倒是沒有想到這一茬,這些Pony之前都沒有和他說過,他能隱約感覺到企業軟件其中隱藏的地緣政治風險,但是沒有Pony瞭解的如此具體,以他的瞭解這種事確實有可能。

於是他當機立斷:“Pony,這樣我們把企業軟件和其他軟件進行拆分,我們需要把騰訊拆成幾塊。

正好剛剛把微博賣給微軟,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去拆分騰訊。”

Pony點頭:“我也是這樣想的,本來正好這次打算和您溝通一下,怎麼去拆分騰訊,既然提到了,那我說說我的想法。

我認爲不僅僅是按照企業軟件和大衆軟件進行拆分,同時還可以把國內和國外的進行拆分。

一共拆分成四部分,然後分別在納斯達克、港股上市。”

Pony的想法就是字節的搞法,國內是抖音,國外是Tik Tok,當然這只是掩耳盜鈴的一種辦法,想弄你即便你註冊地在海外、資本是海外資本,只要數據在華國,你還是一家華國企業。

周新說:“我同意,去做吧,你思考的已經很全面了。”

周新回國沒有大張旗鼓,但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申海方面在打聽到周新是永久回國,未來會一直呆在申海之後極其高興,這對申海來說是最好的招商引資對象。

“周新回國是好事,別說什麼只有富豪出國移民,現在不也有出去唸了博士之後又回來的嗎?

雖然周新年輕氣盛,很多事情憑藉自己的喜好行事,但是他的本質依然是愛國的,這是好事,我們要多宣傳這樣的正面典型。

另外周新一個人能頂1000億美元的投資,周新在申海,這對申海來說意味着將有源源不斷的投資項目被周新直接或者間接挖掘出來。”

“我明白,我一定讓下面的人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別整出什麼簍子。另外關於招商引資方面,我們會專門研究一些政策,持續發揮好申海在全國經濟中的核心驅動地位。

利用好這次周新回國的優勢,讓張江成爲足以媲美硅谷的高新產業園區。”

華國方面對周新回國寄予了厚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之前漢芯事件完全可以徹底掀過。

“另外新芯這幾年在半導體領域做的不錯,我聽到有不少國資委的同志表示,新芯和華虹的合作模式不錯,這種國有企業出資本,民營企業或者外企負責具體管理和經營的模式在半導體領域發揮出來的效果不錯。

你們有沒有圍繞這個領域去做探索?

我指的探索意思是,這種模式是隻有新芯能做好,還是說換成除了新芯以外的民營企業、外企也能把這件事幹好乾漂亮?”

“根據去年申海科投內部的一篇報告顯示,像華虹這樣的國企負責出錢、出設備、出人員,民營企業負責出管理層、找銷路、引進技術的合作模式,目前只有新芯的效果不錯,華虹和NEC的合作明顯失敗了,首鋼和摩托羅拉在津門合作的項目也不盡如人意。”

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92章 野望(4K)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48章 天使投資第67章 酸了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31章 閒聊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89章 A1E芯片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156章 用戶第8章 分享利益第44章 NewPay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67章 酸了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44章 NewPay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259章 旋轉門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47章 攪局者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44章 NewPay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40章 Mphone3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52章 Mphone2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192章 野望(4K)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70章 A/B股架構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59章 旋轉門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5章 聖誕節第340章 Mphone3
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92章 野望(4K)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48章 天使投資第67章 酸了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31章 閒聊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89章 A1E芯片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156章 用戶第8章 分享利益第44章 NewPay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67章 酸了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44章 NewPay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259章 旋轉門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47章 攪局者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44章 NewPay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40章 Mphone3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52章 Mphone2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192章 野望(4K)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70章 A/B股架構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59章 旋轉門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5章 聖誕節第340章 Mphon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