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

“和新芯科技不同,新興投資和這些企業之間的合作沒有政府主導資金的參與,完全是企業之間的自主行爲,它會比新芯科技的產學研轉化更加具有功利性。

這種功利性導致我們投的項目會比新芯科技主導的那個基金更少,同時也會更沒有耐心。

這只是不同的方向,沒有好壞之分,新興投資主導的項目在回報率和後續項目的連續性上有更好的表現。

我們認爲這類投資不應該只侷限在長三角地區,全國範圍內的一流高校和企業都可以參與進來,希望這次華國的一攬子扶持計劃中,關於產學研上能夠進一步擴大支持範圍和支持力度,換句話說華國需要產業升級。

華國需要靠科技實現產業升級,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員工也能有更高的收入,這樣也能更好的促進消費。”

提高消費能力,背後的根本一定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無論是提高現在的收入水平讓他們能消費,還是說提高未來的收入水平,也就是建立更加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讓他們敢消費。

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樣只有兩種辦法,改善分配方式,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前者需要政府發力,這非常難,尤其在當下的華國來說。

因爲過去二十年養成了爲了經濟發展,一切都能爲經濟發展讓路的慣性,保證企業的競爭力纔能有稅收、就業、外匯等等,至於勞動羣體的合法權益,抱歉,生產力還沒有到那一步。

十年後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周新不認爲他的到來能改變這一點,哪怕他自己的企業,他同樣沒有能力做到歐美那樣,嚴格保障勞動者權益。

周新想這麼做,具體的管理者也不會這麼做,這就涉及到一個企業太大,管理者只能把控宏觀的東西,細節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這就是爲什麼華國一直有種說法叫科長治國,這其實是皇權不下鄉的現代化表達,當然技術進步在改變這一切,互聯網時代這些都屬於想管還是不想管的問題,想管總是有辦法管起來。

“我認爲華國在科技上很有潛力,新興投資在華國的投資部門,在過去十年時間裡,投資了很多很棒的科技型企業。

這些科技型企業最終都給新興投資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包括像剛剛約翰提到的新芯科技,Newman在成立新芯科技的時候,我們有聊到過這個問題,我給他的建議是,新芯科技放在硅谷纔會有一個好的發展。

而Newman沒有聽我的建議,堅持要回到華國創辦新芯科技,最終結果也證明了他是對的。

華國有着同樣優秀的科研人才和工程師羣體,這是華國科技型企業的基石。

而且和阿美利肯相比,華國的人力成本要低太多,這能夠幫助華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非常強的競爭力。”沃倫·詹森補充道。

“雷曼兄弟銀行破產還不是結束,擁有接近100年曆史的著名券商,美林證券正式宣告破產.”

當華國在開金融峰會的時候,遠處的阿美利肯還在連環暴雷,本來在聯邦的強制要求下,美洲銀行以450億美元收購美林證券,其實他們是不想收購的,因爲不知道中間有多少雷。

看在美聯儲提供了其中的400億美元,他們自己只需要出50億美元就能收購美林,美洲銀行咬咬牙還是接下來了。

但美林的雷還是太大了,大到美洲銀行都扛不住。

這就像貝爾斯登,阿美利肯前第五大投行,美聯儲找到摩根大通,讓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

美聯儲在今年上半年搞了各種手段想救活貝爾斯登,因爲貝爾斯登有着395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它的倒下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因此美聯儲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爲了讓貝爾斯登的情況不再繼續惡化,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期限證券借貸便利,這一工具允許投行用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類證券去做抵押,來從美聯儲手裡借出美債。

這幾乎是專門針對貝爾斯登設計的貨幣政策融資工具了。

美聯儲通過聯邦儲備法的第13條第3小點,該條文的大致意思是救助情況需要非常且緊急,有七十多年沒有引用過該條款,屬於沒有辦法的辦法。

貝爾斯登的現金儲備從200億美元僅僅只花了一週不到的時間就跌到了20億美元,最後摩根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貝爾斯登,在一年前它的每股股價還在70美元以上。

貝爾斯登的被清算和被收購導致了雷曼兄弟的破產,而雷曼兄弟的破產導致了美林證券的破產。

原本美洲銀行已經答應了保爾森,表示願意收購美林來兜底,而美聯儲會使用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給美林注資。

這一機制是指一級證券交易商可以像商業銀行一樣向美聯儲抵押借款。

但美林的三季度報出來後,因爲次貸擔保的CDO造成了超過三百億美元的賬面虧損,是它93年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這個坑不是美洲銀行能填的了。

“Newman,NewPay有沒有意願收購美林?”保爾森還不想放棄,美林再破產,這次的多米諾骨牌要到誰纔會結束?

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證券?都是過去華爾街鼎鼎大名的機構。

難不成高盛和大小摩根也會被拖下水?

周新接到電話後有些不可置信,這可是美林,是紅的不能再紅的美林,阿美利肯紅也是紅,你們連美林都願意賣給華國人嗎?

“我不太清楚具體情況,我記得幾天前看新聞,不還是說美洲銀行打算要整體收購美林嗎?”

保爾森哀嘆道:“美林的風險敞口比他們向美聯儲宣傳的風險敞口還要更高,美洲銀行最後時刻拒絕了這筆收購。”

這幫阿美利肯的金融機構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說實話的,死鴨子嘴硬的不在少數。

美林絕對不是個例,在去年的時候花旗先是在9月通知投資者,他們的次級貸款風險敞口是130億美元。

而到了10月三季度財報公佈的時候,這個數字變成了550億美元,足足550億美元的次級貸款風險敞口。

其CEO普林斯宣佈辭職,他辭職時的說法是我對花旗投資銀行部的交易決策一無所知,我不知道他們給這麼多的次級貸款做了流動性擔保,而且還擁有了這麼多的超級優先級債務憑證。

花旗如此,美林同樣如此

“Newman,現在離明天紐約股市開盤還有十二個小時時間,一旦明天美洲銀行拒絕收購美林證券的消息傳出,金融危機大概率會繼續惡化。

用華國的古話來說,現在資本市場已經像驚弓之鳥一樣,無法承受任何負面消息了。”

周新心想,你這意思不就是美洲銀行不接盤,你們需要新的接盤俠了麼?保爾森繼續說:“我們現在需要新的人來接受美林。

目前市面上依然手握海量現金,有能力、有意願收購美林證券的大型金融機構,只有NewPay了。”

NewPay上市募集了一大筆現金,加上NewPay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科技屬性大於金融屬性,它之前沒有牌照,因此並沒有親自下場參與金融業務,負債情況非常健康。

周新說:“亨利,這太突然了,美林是很不錯,我在剛去阿美利肯的時候,美林很有名,包括拳頭遊戲上市的時候,美林的高管還來找我聊,說他們想做拳頭的上市保薦商。

那時候美林還如日中天,你讓我現在這個時間點去收購美林,太突然了,就好像今天晚上有位美女打電話給我說要和我結婚,今天就要跟我父母說,然後明天就去辦理手續一樣。

我需要思考,你需要把具體細節和彼得說,現在你可以去找彼得,召集NewPay的高管團隊開會,討論這件事。

另外美聯儲給美洲銀行的政策優惠,我們同樣需要。”

平常,負債再多也無所謂,越大的金融機構,負債就越厲害,他們賺的就是利差,獲得低成本的錢,去賺取比成本更高的收益。

像花旗銀行,他們資產負債表上一共兩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次級貸款不過550億美元,普林斯注意不到這之間的差別很正常。

因爲在次貸危機到來前,次級貸款對應的債券是3A級的無風險債券,你兩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裡多了400億的無風險債券,你也注意不到。

“好,我先和彼得聯繫。”保爾森從周新語氣中聽出了這件事有戲的意思,因此他連忙應了下來。

這財政部部長當得太沒意思了,搞的跟縫補匠一樣,縫縫補補拆東牆補西牆,保爾森壓力大得一逼,每天被失眠折磨。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紐約,而前不久才完成道格拉斯收購案的彼得·蒂爾同樣在紐約。兩人電話簡單聊了一下就約了個地址見面詳談。

而周新在張江很興奮,從來沒有想過有收購美林的機會,美林屬於是大蛋糕了,是這次金融危機中非常難得的大蛋糕。

但是美洲銀行不要,這其中也可能蘊含他想不到的風險,所以還是再穩穩,他需要做的是等消息。

因爲華國和阿美利肯之間的時差,導致周新一直沒睡,在等阿美利肯那邊的電話。

期間他和彼得溝通了兩次,表達了不用管華國時間是凌晨幾點,有結果之後第一時間通知他的意思。

同時周新也找到沃倫·詹森,讓他發動他在華爾街的人脈,打聽一下美林具體是什麼情況。

“老闆,我認爲這是難得的機會,美林的情況很糟糕,他們面臨着巨大虧損,他們的虧損高達300億美元,同時要面臨超過400億美元的信用損失。

他們爲了募集現金,已經在嘗試出售風險資產。

雖然他們的負債情況很糟糕,但是不是沒有價值的。

美林對NewPay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們遍佈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的分支機構,1.7萬名的財務顧問,管理着1.7萬億美元的資產。

這對NewPay來說,我們和美林之間的合作,能夠達到1加1遠大於2的效果。”

其實還是貪婪的問題,同樣做次級貸款,2006年高盛就意識到了風險,減少了對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敞口。

美林同樣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負責這一業務的傑夫就揭示了風險,認爲美林對次級貸款擔保憑證業務的風險敞口太大了,他們應該減少這類業務,結果傑夫被解僱了。

美林在次貸危機的路上越走越遠,直到局面無法挽回。

時間緊急,周新要在十二個小時內做出決定,雷曼兄弟已經破產,美林證券聽上去很香,但是真的這麼香嗎?

如果真的這麼香,美洲銀行爲什麼不收購?

周新說:“好的,彼得,我知道了,我需要時間想想。”

周新覺得沒那麼簡單,天上不會掉餡餅,尤其對華國人來說,這種機會怎麼可能輪到華國人。

他選擇放棄接盤,哪怕美林這塊蛋糕再香,把NewPay也連帶着拖下水那就完蛋了。

但是他還想等下沃倫那邊的消息,放棄又有點不甘心。

“老闆,美林要價太高了,他們要一千億美元的收購價格,這比美洲銀行的預期足足高了一倍。

而奧尼爾特別堅持自己的決定,美聯儲只能給美洲銀行提供150億美元的緊急注資,離美林想要的價格差太遠。

奧尼爾和李維斯都不願意向對方低頭。”

奧尼爾是美林的CEO,而李維斯是美洲銀行的CEO。

“目前美林面臨着鉅額虧損,和前所未有的窘境,用戶正在離開美林,業務在萎縮,負債規模巨大,美林失去了用戶的信任。

奧尼爾過去的瘋狂行爲讓美林揹負了大量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變得越來越難以變現。

美林絕對不值1000億美元,500億美元我都嫌它高了。

而如果要收購美林,那需要看金融危機結束的時間,如果金融危機今年能結束,那麼收購美林是有價值的。

但看上去金融危機好像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41章 意外第164章 在申海第26章 riot拆分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31章 閒聊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39章 發酵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85章 Mphone第33章 達成合作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164章 在申海第315章 優勢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76章 慢就是快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55章 E3展會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37章 反擊第324章 估值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06章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47章 攪局者第33章 達成合作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105章 百人會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185章 Mphone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70章 A/B股架構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84章 發佈會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8章 分享利益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265章 趨勢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35章 聖誕節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265章 趨勢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321章 合作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319章 含金量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7章 售價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
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41章 意外第164章 在申海第26章 riot拆分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31章 閒聊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39章 發酵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85章 Mphone第33章 達成合作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164章 在申海第315章 優勢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76章 慢就是快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55章 E3展會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37章 反擊第324章 估值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06章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47章 攪局者第33章 達成合作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105章 百人會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185章 Mphone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70章 A/B股架構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84章 發佈會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8章 分享利益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265章 趨勢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35章 聖誕節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265章 趨勢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321章 合作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319章 含金量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7章 售價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