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

大部分華國人也是在2008年的時候才意識到金融危機是什麼,以及它能帶來怎樣的危害。

金融資本們爲了盈利,毫無底線地擴張,把泡沫無限吹大,普通人只獲得了些許好處,就要被迫承擔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

這就像後世買期房爛尾的用戶,他們間接享受到房地產發展、基建發展帶來的些許紅利,卻要用自己半生心血去買單一樣。

在當下的華國,對金融危機感觸最深的有兩幫人,一幫是搞金融的,另外一幫則是做外貿的。

環球同此涼熱下,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萎縮,外貿行業遭受史無前例的寒冬,沒有經歷完整週期的企業們都面臨着倒閉的危機。

這也是爲什麼要靠四萬億基建計劃來拉動內需,不拉內需,大批企業倒閉,會造成惡性循環。

“因爲我老闆是華國人,新興投資在華國投資了大量的項目,包括我身邊的約翰,他是新興投資在華國的負責人,我們經常討論華國經濟。

這次能有機會參加華國官方舉辦的金融論壇,我感到很榮幸,我也想借這個機會,把新興投資對全球金融危機以及華國經濟現狀的看法,進行一個比較深刻的表達。”沃倫·詹森說。

約翰是吳世強的英文名,燕京國際金融論壇上午詹森進行了發言,下午主辦方專門安排了主持人給沃倫·詹森和吳世強兩個人做訪談,相當於專門搞了個針對新興投資的討論。

吳世強補充道:“是的,華國是新興投資在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投資市場,我們在華國有大量的投資項目。

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去年到今年,兩年時間累計在華國投資了約兩百億rmb,而且這些投資全部是圍繞着科技型企業。”

主持人沒有不長眼去問,華國是新興投資最重要的投資市場,那阿美利肯是什麼,爲什麼新興投資在霓虹投資了比華國市場更多的錢。

這是官方組織的論壇,主持人不會這麼沒有眼力見。

“是的,華國是過去十年間各項指標增速最快的發展中國家,有大量外資在進入華國,在投資華國,而新興投資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主持人道。

華國官方從中央到地方是非常青睞新興投資的,有很多原因,新興投資是自己人,而且新興投資和其他“自己人”比起來,投資的方向更有價值。

彎彎資本和香江資本也被認爲是“自己人”,但是這兩個地方的資本,彎彎資本進來就搞低附加值的代工行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沒有太多含金量,以及對環境造成污染,香江資本進來之後專注於買地炒地,從住宅到商業再到寫字樓,全搞這些。

新興投資則是圍繞互聯網和半導體行業,進行深挖,投資的都是科技型企業,更別說和新芯科技配合,把張江打造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園區。

所以新興投資在各類官方組織的大型活動,都會被請來給予很高的禮遇。

“我們這次國際金融論壇的主題是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和華國的影響,兩位如何看待這個話題的呢?”主持人問道。

沃倫·詹森說:“我和約翰進行一個分工,我介紹一下阿美利肯的情況,約翰來介紹一下華國情況。

我在加入新興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工作過,也在傳統金融行業工作過,一直是做財務和投資相關的工作,所以我在華爾街有很多朋友。

幾乎每一家頭部投行的高管,我都有熟人,我想先從微觀再講到宏觀,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成爲全球關注的重點,從槓桿的角度出發,雷曼兄弟並不是最高的那一檔。

雷曼兄弟一直以來在投行裡算作風相對保守,它的槓桿是1比20左右,而高盛、美林、大小JP,普遍的槓桿在1比30甚至更高。

爲什麼雷曼率先倒下,因爲他們在資產抵押證券上的頭寸太大了,一直到去年,他們內部的高管還在給我傳遞一個消息,次貸危機不會蔓延,這樣錯誤的決策導致了巨人的轟然倒塌。

資產證券化讓貸款不停在銀行之間流轉,不僅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和風險,還在政府無法監管的情況下增加了整個經濟體的貨幣供應量,而美元又是全球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量和負債分散到了全球經濟體的各個部分,一直拖延到今天才爆發。”

這種專業內容對實時翻譯的要求特別高,大量專業詞彙都需要精準傳遞,翻譯腦門都開始冒汗了。

“微觀層面是大量金融從業人員抱有僥倖心理,要麼認爲危機不會蔓延,要麼認爲美聯儲有辦法,要麼認爲自己能逃過一劫。

從宏觀層面則是因爲阿美利肯長期以來的貨幣寬鬆政策,這種寬鬆主要體現在低息上,官方利率一直以來要比英格蘭低2個點左右,加上華國等製造業大國不斷給阿美利肯供給低價商品,導致阿美利肯的整體通貨膨脹率很低,這些熱錢從普通人手上流通到了房地產和互聯網金融市場,共同造就了這次的金融危機。”

華國給阿美利肯供給的低價商品屬於是塗裹着蜂蜜的毒丸,不吃,通貨膨脹會造成整體局面的失控,吃下去,會培養龐大的競爭對手。

華國是和過去聯邦面對的都截然不同的對手。

現在意識到華國是對手的阿美利肯專家、學者和政客越來越多,阿美利肯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政治期刊之一,也許沒有之一,《外交政策》從2007年以來裡面的文章就兩個主題,金融危機和華國崛起。

以往的話題幾乎都消失不見了,中東、歐羅巴聯盟、俄國等等,這些內容即便有,也沒有給多少版面。

沃倫·詹森說完後,吳世強接過話來:“和阿美利肯不同,華國的金融危機更多是因爲外因。

華國本身的金融政策是極端保守的,政府、居民的負債率都很低,對於金融機構的監管很嚴,居民主要理財手段依然是儲蓄,居民整體的金融市場參與度非常低。

所以華國金融危機主要是體現在外部市場持續收縮,阿美利肯、歐羅巴、霓虹、高麗這些傳統外貿國家和地區需求一直在減少,外貿企業過得特別艱難。大家應該都知道新興投資是阿里巴巴的主要股東,我們從阿里巴巴第一輪融資就參與進去了。

而阿里巴巴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家和NewPay聯手,從事外貿確權的企業,我們從阿里巴巴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來,外貿確權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收益首度出現下降,降幅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十,這對一家依然在高速增長期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難看的數據。

外貿行業非常悲觀,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拉動內需。”

華國的人口,讓每次金融危機和增長乏力來臨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拉動內需,華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出口和消費,消費一直是很乏力的。

消費乏力一直有各種分析,分配模式導致、房地產消耗了太多居民的消費能力、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羣體不敢消費等等。

這些都有道理,但是無法覆蓋全貌,而且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房地產消耗消費能力還不存在,大家都認爲應該靠改善分配模式,提高工資標準來拉動內需。

“剛剛無論是詹森先生還是吳總,對華國和全球金融危機的解讀都非常到位,最近華國也推出了對標阿美利肯7000億美元的一攬子政策,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

二位如何看待華國的一攬子政策,它和阿美利肯政策之間的區別,以及是否能夠幫助華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走出金融危機?”

這問題詹森不瞭解,如果不是具體負責投資華國事物的金融從業者,是不會了解華國想要採取的政策,更不會了解華國經濟的具體數據。

吳世強就很瞭解了:“其中一共提了10條,我就不一一贅述。

我先簡單說一下兩者的區別,華國和阿美利肯的救市計劃截然不同,阿美利肯的7000億美元全部都要拿來保住他們的大型金融機構,花旗從美聯儲那裡拿了450億美元,其他幾個大銀行,像富國、美洲、摩根這些,每一家都拿了200億。

這只是商業銀行,還有保險、基金、證券等等,阿美利肯要爲整個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保住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不倒,造成系統性風險。

而華國面臨的問題不同,華國的救市計劃是要保就業、保民生,因爲華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有限,我們不會面臨和阿美利肯那樣的問題。

我們更多還是希望通過這10條計劃來拉動內需,讓企業能活下來,讓居民能找到工作。”

和阿美利肯相比,華國地方債規模龐大,但是中央的債務一直是非常低的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最低的那一檔。

“這10條政策裡最重要的是基建,基建關係到上下游最多的產業,可以迅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創造內需。

而我比較關注的是兩點,一個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看具體落實情況,這有助於擴大內需,對新興來說,我們可以投資一些消費行業的企業,這是我們之前從來沒有投過的標的。

另外一條就是鼓勵自主創新,支持高技術產業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新興一直都在做這件事,有政府層面的扶持後,我相信華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會更快。

大家都知道新芯科技是芯片行業的巨頭,同樣知道新芯科技深耕申海地區,和申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高校都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產學研機制。”

在申海和燕京的支持下,新芯和申海市的地方平臺公司、中央的投資公司一起聯手成立了產業轉化基金,篩選長三角地區有工業化潛力的項目,然後投資,並且幫助這類項目和企業合作,將實驗室技術轉化成工業化成果。

因爲是新芯主導,國有資金給錢,新芯也給錢,給錢之大方,同時對高校教授或者青年教師們在後續發展上也有非常多的好處,同時因爲新芯要求很高,這屬於一種投資。

學術人員的課題提交給新芯審覈,新芯把這類課題放在他們打造的一個共享平臺上,加入到共享平臺的科技型企業都可以看到所有申請的課題,對這類課題感興趣的企業和新芯一起投初始資金。

當然也有可能是新芯內部感興趣,那就由新芯多掏一筆錢。

這些錢會共同構成這個課題的初始資金,拿到錢之後的學術人員可以去組課題組,無論是找其他教授合作,還是說自己單幹都沒問題,然後制定項目進度計劃,定期接受企業和新芯的考覈。

如果考覈通過,那麼會繼續投錢,如果企業不願意繼續掏錢,新芯會把這個課題繼續放在共享平臺上,找有沒有繼續願意掏錢的企業,也有可能新芯獨家投這個項目。

項目轉化爲成果,或者中止。

因爲企業得深度參與,得投錢進去,所以資源浪費的情況很少,而且對理工科的學術人員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參與到其中的學生,等到畢業光是靠這筆履歷能提高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這屬於是多贏,唯一的壞處就是要求特別高。

“大家不知道的是,新興投資同樣和長三角地區一些具有核心技術的鏈主企業合作,也在搞類似的產學研基金。”

鏈主是指供應鏈上下游具備主導權的企業,像蘋果對果鏈上的企業就屬於鏈主,他們具備主導整個產業鏈企業生死的能力,而新芯科技和Matrix也屬於這類企業。

“像寶鋼、上汽、申海電氣、復星醫藥等,新興投資都和他們有相關合作。”

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341章 意外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47章 反響強烈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30章 再見老友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89章 產業升級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269章 被坑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98章 回國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165章 互聯網的寒冬,周新的機會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123章 CAAS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84章 發佈會第31章 閒聊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0章 離京前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96章 質疑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42章 翻舊賬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105章 百人會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40章 IPO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完本感言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30章 高估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330章 高估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6章 輕鬆拿下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321章 合作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265章 趨勢第324章 估值第105章 百人會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2章 98年的燕大
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341章 意外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47章 反響強烈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30章 再見老友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89章 產業升級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269章 被坑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98章 回國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165章 互聯網的寒冬,周新的機會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123章 CAAS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84章 發佈會第31章 閒聊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0章 離京前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96章 質疑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42章 翻舊賬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105章 百人會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40章 IPO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完本感言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30章 高估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330章 高估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6章 輕鬆拿下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321章 合作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265章 趨勢第324章 估值第105章 百人會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2章 98年的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