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勤王的代價

蕭銑也沒有想到,他居然會在關外的冬日雪原上度過大業十一年的新年,出關勤王的戰爭,算上沿途往返行軍的時間,居然也總共用去了小半年的時間。在草原上,他迎來了自己三十一週歲的生辰,看着幾個月沒工夫好好收拾的臉頰都已經鬍子拉碴,他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時間流逝剩下的積澱。

也不知這小半年的時間裡,大隋精兵盡數在北疆征戰的過程中,關內腹地又會被鬧騰得愈來愈兇險的各路農民軍折騰成啥樣呢?雖然有一些訊息此前其實一直有官方的邸報信使通報到關外來,但是隋-突厥戰爭沒有平息之前,大家終歸是沒什麼心思去關心那些相對而言算是小事的纖芥之疾的。

可惜,一串串的噩耗,馬上讓結束和隋-突厥戰爭的君臣們發現,這小半年裡內地局面的惡化,顯然不能再用纖芥之疾來概括了。

首先在河北,楊義臣留在涿郡的副總管薛世雄因爲河北鎮的兵力被抽調最多,所以與張金程竇建德之間的形勢強弱已經被扭轉,官軍重新處在了兵力和戰局劣勢的一面。清河郡,武陽郡,邯鄲郡,好幾個郡的地盤已經成建制地被農民軍攻克,而薛世雄縱然帶着他那倆驍勇的兒子和一堆部將左右抵擋,也僅僅維持了一個保住涿郡周邊心腹之地、並且勉強維持永濟渠運河沿線的局面而已。

也虧得如今高句麗已經徹底滅絕,而突厥也在數場決戰中被隋軍殲滅了其主力部隊的半數以上,還打得鐵勒諸部和契丹室韋等部落因爲突厥的衰落而膽子變肥、開始脫離突厥自立。並與之軍事對抗。這樣一來,大隋朝在北疆的對外防務估計可以有個十年八年的安定期。所以永濟渠的漕運任務也會輕鬆不少,就算這段運河被截斷了。估計影響也不會很大,反正河北的剿匪官軍靠着河北本地的糧稅應該也能勉強養活了,不用再像原來那樣主要依靠南方富庶之地的輸血。

可是,再往南去,形勢就比河北地區更加惡化了,被截斷的漕運河道,顯然有比河北的永濟渠更加嚴重的事故發生——比如東都的命脈通濟渠。這一條運河在濟陰郡等張須陀轄區境內的河段,在官軍回返入關的時候,已經被瓦崗軍大頭目李密給切斷了。而且李密軍也已經靠着通濟渠被切斷的消息沒有徹底傳開之前的契機,靠河吃河,吃了好幾個月的江淮漕運,一下子把自己的勢力養得很肥,讓瓦崗寨的農民軍正式部隊規模擴充到了十幾萬人之多的規模——

畢竟,當一支農民軍可以開始劫獲朝廷的漕運官糧之後,對於其號召力的提升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山東大地處處饑荒了這麼多年,遍地都是降而復反、官軍來了再投降的牆頭草饑民。只要哪一路農民軍拿得出糧食,兵力瞬間爆棚數倍根本不是問題。前來投奔李密的人不僅有各地的流民,還有原本山東境內那些自成一派的小規模農民軍,現如今全部如水之歸下。被瓦崗軍兼收幷蓄地兼併了。

李密藉着朝廷官軍和突厥人血戰空虛的機會,完成了實力的壯大之後,又順勢而爲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如同原本歷史上他做過的那樣,靠着瓦崗軍中鐵桿向着他的王伯當等將領的秘密支持。設了一個鴻門宴,在宴請原本的大頭領翟讓的過程中。埋伏刀手蔡建德趁機把翟讓斬殺於宴席之上。翟讓的心腹將領文臣如單雄信、徐世績等反抗不能,也被紛紛收服。

從此,瓦崗軍終於成了李密的一家之天下,再無其他元老可以威脅他的地位。軍事上斬殺翟讓之後雖然也引起了一些內亂,但是損失都是控制在李密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畢竟翟讓做了好幾年大頭領,就算在被殺之前兩年已經尊李密爲魏公,名義上還交出了瓦崗軍軍事部隊的直接指揮權,他翟讓在軍中依然是有一些死忠之士的。

所以翟讓被殺的時候,自然不可能如歷史演義小說裡頭描繪的那般、剩下的人人對李密心悅誠服,總歸有十幾個中高級將領、數千精銳作戰部隊爲翟讓報仇而作亂,與李密軍激戰數場,才被徹底鎮壓下去。這個過程中瓦崗軍也付出了總數超過萬人的人員傷亡,不過李密深知亂世之中有糧纔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糧,人死了之後要招多少就有多少,死個萬把人的作戰部隊,也許會對軍隊一年半載內的短時間戰鬥力形成一定不良影響,但是時間一過,新鮮血液在戰爭中歷練成熟後,就完全看不出來其損害了。

李密動手處置翟讓,自然引起了一個連鎖反應,那就是讓河南道經略使張須陀對於主動出擊再戰李密產生了幻想。原本在張須陀的設想中,這半年之內他也是準備對瓦崗軍暫且採取守勢的,畢竟他手下的齊魯士兵有足足兩三萬人規模的精兵被抽調北上去參加勤王救駕的戰鬥了,他手下剩下的可用作戰部隊實在是緊吧得可憐,只有平時的一半都不到。

然而,李密切斷漕運、而後利用切斷漕運帶來的威望斬殺翟讓一統瓦崗軍的消息傳到張須陀那裡之後,他再也坐不住了。

首先通濟渠被徹底截斷這個問題很嚴重,要知道如今大隋名義上的京師是在東都洛陽,東都周邊雖然農業也還算髮達,要養活本地百姓和百官都還可以做到,但是因爲是都城,加上楊廣的十二衛軍制,東都的駐軍規模是很龐大的。尤其是極盛時達三十多萬的驍果軍,連帶着這些士兵們的家屬,都會導致東都周邊的糧食消耗量非常巨大,所以東都需要時刻依靠漕運從江淮富庶之地補充糧食。如今漕運被切斷之後,雖然還可以靠洛口倉這些地方的存糧來維持好久,可畢竟從此就是入不敷出了。時間久了總歸會出大亂的。

其次,翟讓被殺後爆發的瓦崗軍短時間內戰。讓張須陀產生了如今是趁機攻擊瓦崗軍的良機這一錯覺。

這時候,李密又做出了第三個誘敵的舉動。那就是擺出要沿着通濟渠一路殺上去,攻下通濟渠北端的朝廷太倉洛口倉——如果洛口倉攻陷,裡頭至少將近一千萬石的存糧可以讓李密軍的規模在短時間內再暴漲數倍,而東都的朝廷官軍百姓就會短時間內迅速陷入饑荒和恐慌。這個局面張須陀是不能夠坐視不理的。

進攻的動機足夠強,而進攻的難度看上去又降低了,正反兩方面因素作用之下,張須陀終於鋌而走險了,在手頭僅有兩萬兵力的情況下,主動向李密進攻。從濮陽郡方向西進,試圖在通往洛口倉的途中截擊李密軍,與之野戰決戰一場。

這一戰發生在大業十一年正月上旬,也就是北疆關外的隋-突厥最終大決戰還沒有打完的當口。張須陀帶了兩萬兵馬緊趕慢趕攆着李密的十幾萬瓦崗軍追殺了數日,李密也表現得很是低調,與張須陀小規模戰鬥數場,每次都以疲敵耗敵爲主,雖然戰場上兩軍傷亡交換比看起來張須陀軍佔盡優勢,但是架不住李密軍人多。

而且李密軍不怕擊潰戰。反正李密根本不在乎自己手下派出去作爲先頭部隊的炮灰死傷多少,與官軍的漫長養成期不同,農民軍的培育週期很短,兩者的差距就好像歷史上的德軍與蘇軍一樣。德軍死一個要很久才能補充到質量相當的,而蘇軍死一隻就和死條狗或者死只蟲子差不多,一下子就拖個壯丁補充回來繼續可以用於人肉趟地雷。

相比之下。張須陀軍不僅只有兩萬人,而且這兩萬人還不是張須陀平時使用的部隊中較精銳的那一批。反而是挑剩下的二線部隊——畢竟他派去關外救駕的部隊總要拿出精兵去勤王的。如此一來,此消彼長之下張須陀的戰力下降就更快了。部隊的韌性也明顯出現了衰退。

到了正月中旬,經過數日走走停停、間歇性大小戰鬥經歷了七八場之後,終於在距離洛口倉還有一兩天路程的滎陽趕上了不再退卻的李密軍主力。

大海寺戰役,如同歷史原本的慣性那樣,依然發生了,雖然它的時間被提前了整整一年半以上,但是綜合各方蝴蝶效應的相互作用,這也是一個合理的自然演進結果。在滎陽境內的大海寺一帶,兩軍擺好了陣勢決戰,張須陀軍依然以官軍的密集方陣作戰,和李密軍血戰數個時辰,而後李密軍中軍詐敗後退,李密本人也跟着旗陣出陣誘敵,引誘張須陀深入追擊。

而後等到張須陀追擊時間一久、部隊陣勢開始出現脫節後,李密軍埋伏於兩翼的王伯當、徐世績分兵出擊,猛攻截斷張須陀軍。

張須陀的部下被截爲數段,首尾不能相顧,張須陀本人奮力廝殺,倒是殺透了自己當面之敵,原本如果這時候他棄軍突圍,他本人還是有可能逃得生路的。然而張須陀顯然不是這種放棄自己屬下的懦夫,而且以楊廣的脾氣,相信如果他張須陀今天把官軍全部交代在滎陽境內,哪怕他自己脫身了,朝廷也不會放過他,與其做一個兵敗被朝廷斬殺的罪將,還不如轟轟烈烈地戰死。

張須陀帶着自己的中軍左衝右突,試圖把被截斷的友軍全部整合在一起,無奈農民軍太多,兩軍已經犬牙交錯廝殺在一起,官軍再也無法發揮結陣而戰的配合優勢,在混戰中被逐漸消耗掉了。而張須陀也因爲蝴蝶效應,讓他的實力比歷史同期下降了不少,而加速了敗亡。

要知道,歷史上張須陀和李密的決戰中,秦瓊和羅士信這兩員官軍猛將都是張須陀麾下的人才,比如秦瓊就是跟着來護兒遠征高句麗回來、因爲來護兒沒什麼帶兵打仗的任務了,才把秦瓊放歸故鄉,推薦給齊郡本地的將領張須陀使用的。現在秦瓊因爲蕭銑和來護兒的關係,早就轉隸屬於蕭銑軍了,而與秦瓊等人情況類似的,還有很多原本歷史上會從來護兒手下轉隸張須陀的精兵強將,現在都被蕭銑截胡了。所以張須陀的戰力當然不能和歷史同期的張須陀相比了。

少了那麼多名將,戰力被削弱了那麼多,張須陀的最終抵擋終於崩潰,在大海寺之戰中壯烈戰死,齊魯地區的官軍主力也在這一戰中損失了兩萬人之多,幾乎把齊地的朝廷勢力給打光了。

張須陀一死,不但齊魯之地上除了山東半島上的東萊留守陳棱以外的其他地盤,都會先後淪喪於瓦崗軍等農民軍之手,通濟渠東岸的漕運沿線地區也徹底陷入了毫無防守的狀態,成了農民軍予取予求的自家糧道。當然因爲東都留守的官軍還在,朝廷好歹還可以保持通濟渠西岸以西地區的安全,不過從漕運的角度來說,一條運河只能掌握一岸的話,對於運輸的一方並沒有什麼卵用。

……

除了薛世雄的窘境、張須陀的戰死之外,大業十年末到大業十一年初這段時間裡,大隋境內暴漲的第三股農民軍勢力,便是江南道西部地區、後世江西省境內的林士弘軍了。當然,林士弘的崛起,完全是因爲蕭銑爲了擴充自己的直轄範圍而故意放縱的結果。

因爲蕭銑軍假借勤王救駕的大義名分,很理所當然地拒絕了江西地區朝廷文武官員們的援軍請求,只是固守江東七郡,以至於兵力本就空虛的江西地區在林士弘軍的滾雪球效應下快速徹底淪陷。到了大業十年末的時候,整個江西省五六個郡——包括長江流域和洪澤湖流域的三個富庶州郡九江郡、鄱陽郡、豫章郡,以及相當於後世贛南山區的三個窮郡——全部都落入了林士弘軍之手。大隋朝廷原本在這些地區的官僚體系在農民軍過境的時候被徹底連根拔起,文武官員非死即傷,少數命好的纔有機會隱姓埋名逃亡或者乾脆投降從賊。

大業十一年初,林士弘軍從贛南山區繼續南下,招撫和軍事進攻並用,收攏了不少潮寇俚人爲主的南蠻子酋長族長勢力,以羈縻的模式把後世福建省泉州以南、以西的土地也都名義上納入了林士弘軍的麾下。如果按照後世唐朝對福建地區的五州行政區劃劃分的話,也就是隻有福州、泉州兩個相對富庶一些、漢人爲主的州郡還在朝廷手上,而沿海最南面的漳州地區、內陸的汀州、建州地區都成了農民軍的地盤。(注:隋朝如今應該都叫建安郡,沒有州的劃分,但是隋時候福建太落後了,行政區劃太少,所以難以描述,此處用唐的行政區劃描述,好讓大家有個概念。)

除了江西、福建之外,野心越來越膨脹的林士弘軍也打算向東西兩個方向發展勢力,甚至渡江北上。往東進攻蕭銑軍的直轄地盤時,林士弘軍當然遭遇了慘敗,但是渡江北上的嘗試卻略微嚐到了一點甜頭,官軍力量同樣薄弱的廬江郡落入了林士弘的手中;而西邊的重鎮武昌郡好歹因爲是軍事重地,還有一些官軍在防禦。在蕭銑回軍江東之前,林士弘還在武昌郡的鄂邑縣與那裡的官軍激戰。

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36章 因禍得福第80章 根據地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38章 神轉折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5章 不好聲伎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28章 赴任剿賊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7章 太原陰雲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63章 瞎了狗眼第22章 吳中豪俠第9章 無縫天衣第30章 途遇海寇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2章 重生第7章 家大業大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5章 陰人陰招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00章 變天第1章 天台寺第44章 招降秘計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71章 誤認絕症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八艘飛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53章 加官進爵第14章 運糧截糧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章 鳴鳳元寶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4章 運糧截糧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47章 兩線作戰第100章 變天第53章 加官進爵第37章 夾帶私貨第66章 一種二熟第12章 大師圓寂第5章 赴揚州第14章 運糧截糧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23章 京師見聞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75章 化解裂痕第54章 順手牽羊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53章 分崩離析第51章 爆種時刻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章 薩水慘敗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5章 把柄在手第67章 千年大計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5章 不好聲伎第49章 塞翁得馬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41章 臨海水戰有蕭郎第98章 六禮具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33章 恢復元氣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5章 千載難逢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73章 完工議賞第44章 招降秘計第49章 塞翁得馬第21章 驍果種子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61章 冬日瑣事第41章 各個擊破
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36章 因禍得福第80章 根據地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38章 神轉折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5章 不好聲伎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28章 赴任剿賊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7章 太原陰雲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63章 瞎了狗眼第22章 吳中豪俠第9章 無縫天衣第30章 途遇海寇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2章 重生第7章 家大業大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5章 陰人陰招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00章 變天第1章 天台寺第44章 招降秘計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71章 誤認絕症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八艘飛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53章 加官進爵第14章 運糧截糧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6章 因禍得福第1章 鳴鳳元寶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4章 運糧截糧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47章 兩線作戰第100章 變天第53章 加官進爵第37章 夾帶私貨第66章 一種二熟第12章 大師圓寂第5章 赴揚州第14章 運糧截糧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23章 京師見聞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75章 化解裂痕第54章 順手牽羊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53章 分崩離析第51章 爆種時刻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章 薩水慘敗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5章 把柄在手第67章 千年大計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5章 不好聲伎第49章 塞翁得馬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41章 臨海水戰有蕭郎第98章 六禮具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33章 恢復元氣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5章 千載難逢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73章 完工議賞第44章 招降秘計第49章 塞翁得馬第21章 驍果種子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61章 冬日瑣事第41章 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