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

“賢侄!蕭銑來勢洶洶,耀武揚威,我軍正當奮勇,怎可自隳其志。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和議的話,還是休要再提了!”

杜伏威好不容易拉下面子,找輔公佑談了尋求招安的話題,便被輔公佑以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語調頂了回來。杜伏威和輔公佑都不是啥有文化的讀書人出身,所以縱然身居高位數年,說話還是比較通俗粗淺,輔公佑也一直稱呼杜伏威“賢侄”,只因爲輔公佑和杜伏威的生父生前交好,如今也不管杜伏威已經是主公了,言談之間依然這麼稱呼。

杜伏威對於輔公佑對他的稱呼自然也是習慣了的,絲毫沒有要拿架子糾正的意思。聽了輔公佑的話,他暗暗皺眉,卻也只是針對言語之間提到的事情本身,而非態度問題,對事不對人罷了。杜伏威爭霸天下之途中,最大的一個劣勢便是他的年輕——他起兵的時候只有十五六歲年紀,幾年地盤擴展下來,現在也還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因爲年輕帶來的控制力和威望不足,讓他必須借重比他長了一輩的輔公佑幫襯,甩也甩不開。

雖然數年前,他麾下頗有名將潛力的闞棱和王雄誕被蕭銑俘獲後招降的事情裡頭,輔公佑的推波助瀾多多少少也是起了兩三分作用的,但是這並不足以讓杜伏威從那時起就改爲對輔公佑過度提防限制——一來,畢竟闞棱和王雄誕被俘時也就一個二十出頭,一個十*歲的年紀,還沒有發展到後來那麼成熟,所以杜伏威看到的也僅僅是損失了兩個有名將潛力的苗子,能不能真的成名將還不好說。而且這兩人到了蕭銑那裡效力之後,因爲蕭銑是朝廷的派系。手下能人多又要論資排輩,所以闞、王二將如今的官位和表現機會遠不如他們歷史同期在杜伏威手下時這麼多,所以自然也沒有能夠建立足夠耀眼令人羨慕的功業。這種情況下。損失兩個只能算是有潛力的乾兒子,還不至於讓杜伏威和輔公佑深度隔閡。

“叔父說得自然也是道理。可是我軍此前和東萊留守陳棱交戰,已經是互有勝負,沒有佔到明顯的上風,現在蕭銑整合江淮兵馬錢糧,挾銳氣而來。某這兩個月也多有派探子南下查訪,自從八月以來,兩個多月裡頭,揚州、京口、丹陽等地氣象儼然一變。完全和昏君楊廣在世時大不相同。朝廷大事悉數出於蕭銑決策,蕭皇后對於蕭銑更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所謂的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形同虛設。

楊廣生前,江都朝廷裡也不是沒有能臣良將,但是楊廣昏庸,處處掣肘,才讓那些將領沒法騰出手來。蕭銑秉政之後,別的咱看不見,可是今年秋收以來,原本歷年都會有的流民北附。今年卻是寥寥無幾——往年,因爲楊廣讓百姓獻食,每到收取獻食派捐的時節。哪一次不能給我義軍送來十幾萬活不下去的百姓?可是今年呢?至今才收攏了幾千人,還是好吃懶做的刁民,唉。聽說蕭銑還給新歸附朝廷的郡縣免去了今年的秋糧,鼓勵他們承認丹陽朝廷,與宇文化及逆黨餘孽劃清界限。如此幾番施爲,我軍與之對抗的民心基礎可就動搖了,又能以何爲戰?”

輔公佑默然不語了片刻,反對說:“就算難以一戰,也當知道奇貨可居的道理。s173言情小說吧若是我軍新敗便立刻求和。只會讓蕭銑看不起咱,到時候別說榮華富貴。便是苟延性命也不過是好的了。如今要緊的,便是讓蕭銑知道我軍還有血戰的決心和實力。才能讓他們看重我們。

淮北諸郡,如今掌握在咱手中的,最要害的莫過於彭城,除此之外,纔是下邳郡。縱然真要留一點兒籌碼,大不了下邳郡真個失守了,再與敵軍議和也來得及,到時候咱還有彭城郡堅城可守,手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顆籌碼,也還來得及,賢侄切勿自誤啊!”

杜伏威聽了心中很是不以爲然,什麼叫到時候還有籌碼?就算到時候還有籌碼,肯定也不如現在條件好,可以先接觸起來。可是輔公佑如此激烈地反對,他也不好太寒了下面的人心,不然將來隊伍就更沒法帶了。

“罷了罷了,那便整軍增援下邳郡,與蕭銑決一死戰!”

……

託楊廣的鴻福恩賜,杜伏威別看如今混得有些壓抑,但是十幾萬壯丁還是可以抽出來的——千萬別覺得這個數據很誇張,因爲這個時代的農民軍普遍人數規模上比官軍要強大得多,而且還不是和古代的黃巾軍那般號稱百萬之衆其實一大半是女人老人孩子。杜伏威的十幾萬壯丁,那就至少是青壯年男丁真有十幾萬。

而如今天下各路軍閥中,同樣是農民軍出身的,規模資歷都比杜伏威更老的李密和竇建德兩大賊頭,手下壯丁可以拉來從軍的,都已經是三四十萬規模了。而李淵和王世充這些官軍和貴族出生的軍閥,卻普遍只有數萬乃至十幾萬的兵馬,當然如果王世充把後備役強徵入伍的話,也能湊出十萬。

之所以這幾年之內,農民軍會猖獗到這步田地,主要還是靠的楊廣在河洛和河北留下的兩大糧倉——李密的爆發式增長,靠的是洛口倉,而竇建德的壯大,則是靠當初楊義臣死後他攻破涿郡時奪了當年大隋朝廷軍隊三徵高句麗之後留在涿郡的剩餘存糧,此外黃河岸邊的黎陽倉也先後被李密和竇建德兩大賊頭瓜分。

相比於官軍,農民軍可以走“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道路,也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拿到的官倉糧食夠全軍吃上兩三年的話,那麼就幾乎不顧生產問題了,而是大肆把農民抓來當兵。若是夠全軍吃上五年,那就不僅要從自己人這裡拉壯丁,還要四處出擊作戰的時候裹挾官府治下的百姓過來。至於如此拉到人只打仗不生產,三四年後大隋朝廷留下的太倉存糧吃光了,日子怎麼過,這些農民軍領袖都是不管的。

在他們看來。天下那麼大,只要還有地盤沒佔領,那就可以以戰養戰。打仗不但可以殺敵。還可以殺自己人,減少需要自己養的吃飯的炮灰嘴。搶到的糧食就可以養着精銳繼續過下去。等到天下已經沒有可以搶的地方的時候——那不就更好了?說明整個天下都已經被征服了!真到了那一步。再來考慮恢復民生不遲。

可以這麼假設——如果歷史上李淵王世充等貴族軍閥不去滅了李密和竇建德,只要堅壁清野,守住原本的疆域,不讓農民軍的李密竇建德來劫掠。那麼只要憋住五年,李密和竇建德就會自行餓死——如果他們不縮編軍隊編制,不把拉來從軍的百姓重新放歸生產的話。

所以,杜伏威治下數郡地盤,可以湊出十幾萬從軍壯丁。還真不是誇張,只不過,如果沒有蕭銑的出現,同時杜伏威也找不到別的新地盤可以供他搶劫的話,他光是坐吃山空,也就三五年的氣數罷了。而且,此前杜伏威麾下兵馬只是多,還算不上精銳,眼下這幾個月倒是頗得到了一些助力——那就是在淮北地區被消耗潰散的原宇文化及驍果軍殘部餘孽。

九月份的時候,宇文化及本人兵敗被殺的時候。逃亡的驍果軍就失去了建制,徹底潰散了。但是這些驍果軍士兵是不可能全部戰死的,按照蕭銑和丹陽朝廷中智囊的估計。跟着宇文化及走的驍果軍中,約莫十萬出頭的北方秦兵,也就最多三萬人在最後決戰中戰死或者傷重缺醫少藥而死——在冷兵器時代,這個傷亡比例已經是很誇張了,而且缺醫少藥絕對起到了比直接戰死更大的比重——再刨除重傷殘廢的廢人,那麼起碼還剩下六七萬人可以繼續當兵。

蕭銑在當初與宇文化及的決戰中,也俘虜了一兩萬人,那麼剩下五萬多人就在淮北大地上化整爲零徹底星散逃亡了。杜伏威廟小供養不了大神,而且他自己的底子肯定也不敢吞下那麼多驍果軍殘兵。真要是吞了三四萬驍果軍的話,說不定驍果軍裡頭的將領振臂一呼就把他杜伏威給幹下去了。何況驍果軍當初叛變的動機就是爲了回關中老家。所以更不可能在兩淮留下,肯定會想盡辦法回北方。

按照這個估計。這五萬散落的驍果軍裡頭,杜伏威的胃口,在兩個月之內最多消化吸納一萬人光景。剩下的四萬人只要可以沿着通濟渠運河北上,估摸着最終的目的地肯定是回到李淵的關中朝廷所在地。但是也有可能被沿途的李密和王世充截流拉丁一部分。考慮到這些軍人對李密等農民軍首領的仇恨,估計最終結果也就是王世充和李淵可以各自進賬兩萬人,李密進賬萬人的樣子。

當然,這一切是沒有其他外力情況下的理想狀態,蕭銑也不希望有那麼多可戰之兵資敵,這也是他如今不得不加速對杜伏威用兵的一個次要原因,那就是儘可能快拿下這塊宇文化及當初兵敗潰散的戰場,然後好封鎖和北方軍閥之間的邊境,減少驍果軍舊部潰兵北返資敵的發生。

……

閒言休絮,卻說蕭銑是十一月初出兵,渡淮小戰兩場,便進逼了下邳郡,杜伏威援軍逼近的時候,蕭銑軍迫城已經有四五日了,不過卻始終沒有擺出四面圍城的架勢,只是在南面重重包圍,立下堅固營寨,似乎要做持久之計;而下邳郡城東西兩面,都只是以相對單薄的營壘圈住,同時派出佯攻的部隊分散城內守城兵力,免得守軍的預備隊全部壓在南城。

這是比普通圍三缺一更鬆散的打法,顯然是志在取城,不在殲敵,若是下邳郡的杜伏威軍守軍意志不堅定,略受挫折後就想動搖的話,有的是逃跑的道路。

杜伏威惴惴不安地帶着自己的嫡系七八萬兵馬,行進到下邳郡西北偏西七八十里的睢水之後,便沒敢馬上貿然渡河直撲下邳城下,而是大軍暫且駐留,只讓麾下少數騎兵部隊分散渡河,掌握情況。睢水是古代鴻溝故道的一條支流,但是如今大隋開闢的通濟渠運河和上古魏國挖的鴻溝並非河道完全吻合,所以睢水便依然保持了自然河流的姿態,水勢還算流速可以,冬季步兵泅渡也不是很容易,可算是一道戰術屏障。

畢竟杜伏威是主場作戰,雖然斥候不如官軍部署得好,但是畢竟有百姓作爲其耳目打探,所以對蕭銑軍此番前來征討他的部隊組成還是很瞭解的。知道秦瓊麾下鐵騎此次也在隨軍之列,杜伏威雖然沒有和這支鐵騎交戰過,但是此軍在和突厥人的雁門之戰中便建立大功,名聲已經傳開了,杜伏威自然不敢小覷。對於養精蓄銳以逸待勞的騎兵部隊來說,六七十里的距離也就是幾個時辰而已,所以敵情未明之前,是輕易不得渡過睢水的,否則再要回頭可就尾大不掉了。

杜伏威看着大軍停下歇息,自己還騎着馬巡視各處,這時睢水南岸卻有一些躁動,杜伏威帶人去看的時候,卻發現是一小撮官軍的斥候,遠遠與杜伏威軍對峙之後,試圖和平對話失敗,便用箭矢射出一堆綁縛在箭桿上的書函,高喊是樑王殿下給杜伏威的書信,然後立刻輕騎策馬逃走了。杜伏威軍倒也沒有斥候被射傷,眼見追不上就不追了。諸人拾了書函,不敢隱瞞,便回營交給了杜伏威。

“主公!蕭銑素來多謀,只怕有詐啊,此信還是不看也罷!”

杜伏威坐回營內,拿着書函發呆,還沒打開時,旁邊一直跟着的首席謀士毛文深便上來勸說。

“軍師有何高見?”

“毛某雖然不明其中內容,但也可以揣測,無非是一些勸降或者離間的言語。主公不看則以,看了之後縱然不中其計,也會讓手下一些人寒了心,自己擔驚受怕——如此則看之無益,不如當衆焚燬。”

杜伏威對毛文深原本是言聽計從的,可是他自從心裡動了那個動搖的念頭之後,卻一直沒有給朝廷開過價,朝廷也一直沒有給他開過價。如今這是一個機會,他自然是不願意放過的。想了又想之後,他又看了看封皮火漆完好的書函,一咬牙,說道:

“毛先生,不如如此這般:這些書函,畢竟蕭銑害怕送不到某手中,是讓人抄了數封亂箭射來的,也沒人知道多少究竟。咱便留下一封,只有你我二人密看。其餘的困做一塊,馬上召集衆將,當衆燒燬——誰也不能從紙灰裡頭看出原本這裡究竟有幾張紙吧?如此,人心不是照樣安定了麼?只要信中內容不是離間杜某與毛先生的關係的,別的便都不怕了。”

毛文深嘴角無奈地一歪,知道杜伏威是勸不回來了。()

第11章 八艘飛第47章 死要面子第9章 無縫天衣第87章 工程藝術第38章 神轉折第34章 楊廣南下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1章 江東復甦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50章 滔天毒計第41章 丹陽宮成第41章 各個擊破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8章 進展神速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0章 摧枯拉朽第39章 從軍行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29章 浴血之夜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2章 以戰促和第26章 困龍入海第4章 全軍整編第16章 決戰之年第54章 順手牽羊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2章 分化瓦解第57章 千古影帝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8章 神轉折第5章 論持久戰第26章 困龍入海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54章 順手牽羊第45章 有始有終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83章 基業初成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10章 乘風大勝第9章 無縫天衣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22章 吳中豪俠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1章 天台寺第45章 不好聲伎第7章 家大業大第1章 江東復甦第99章 終成正果第90章 忍辱負重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9章 堂堂之戰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70章 飛來橫禍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36章 兩淮賊情第32章 分化瓦解第4章 全軍整編第28章 赴任剿賊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5章 陰人陰招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26章 困龍入海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27章 收割開始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4章 作死佈局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棋高一着第50章 必死之心第87章 工程藝術第34章 楊廣南下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94章 風緊扯呼第35章 時間差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章 入蜀命門第47章 死要面子
第11章 八艘飛第47章 死要面子第9章 無縫天衣第87章 工程藝術第38章 神轉折第34章 楊廣南下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1章 江東復甦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50章 滔天毒計第41章 丹陽宮成第41章 各個擊破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8章 進展神速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0章 摧枯拉朽第39章 從軍行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29章 浴血之夜第36章 兩淮賊情第62章 以戰促和第26章 困龍入海第4章 全軍整編第16章 決戰之年第54章 順手牽羊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2章 分化瓦解第57章 千古影帝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8章 神轉折第5章 論持久戰第26章 困龍入海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54章 順手牽羊第45章 有始有終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83章 基業初成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10章 乘風大勝第9章 無縫天衣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22章 吳中豪俠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1章 天台寺第45章 不好聲伎第7章 家大業大第1章 江東復甦第99章 終成正果第90章 忍辱負重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9章 堂堂之戰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70章 飛來橫禍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36章 兩淮賊情第32章 分化瓦解第4章 全軍整編第28章 赴任剿賊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5章 陰人陰招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26章 困龍入海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27章 收割開始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4章 作死佈局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棋高一着第50章 必死之心第87章 工程藝術第34章 楊廣南下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94章 風緊扯呼第35章 時間差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章 入蜀命門第47章 死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