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吳中豪俠

歐陽詢和沈君道兩個舊識在那兒扯起敘舊之事,蕭銑一下子變成了陪襯,只好在一旁乾瞪眼旁聽。

聽了半晌,隱約聽明白了這個沈君道原本在南陳亡國之前就做到了吏部侍郎。結果南陳亡國入隋後,也是多年沒官做,三年前才被太子楊勇舉薦,做了一個閒職學士。結果那點俸祿在物價高企的京師依然連養家都養不起。沈君道與長子只有替人抄書賣錢過活——這倒是讓蕭銑心有慼慼焉,因爲他在投靠天台寺之前,也曾經在五歲稚齡便嘗過抄書賣錢維生的苦日子。

不過,和父兄文質彬彬的謀生方式不同的是,一旁那個叫做沈光的少年生活方式卻是大相徑庭:一開始蕭銑以爲沈光也就比自己小個兩歲左右,總該有十二歲了,但是問了年紀才知道居然才虛歲九歲,那麼小年紀就長了五尺多身段,也算是魁梧得緊了。

最奇葩的是,這個沈光居然武力值非常逆天,九歲就能開八斗弓,而且好勇鬥狠,這一兩年來居然能夠混成一羣京師的少年遊俠兒中的知名人士。在大興利人市等一些地方找幾家沒啥背景的店鋪收一點保護費,賺錢補貼父兄。恰纔父子二人對話,沈君道明顯在金錢上很節儉,沈光卻大手大腳買酒,顯然也是因爲如此了。

“想不到沈賢弟如此豪傑,倒是讓爲兄佩服得緊,來,他們大人聊大人的,咱聊咱的,爲兄敬你一碗。”蕭銑說着敬了沈光一碗酒,一邊轉頭喊酒肆小二,“再來三壺白醪酒!”

沈光哈哈一笑,酒到碗幹:“蕭兄倒果然是爽快之人,沒有尋常讀書讀多了的迂腐氣,小弟就不客氣了。”

幹了兩碗酒,交情自然出來了,蕭銑見歐陽詢和沈君道還在一旁扯淡,他只好自己先找沈光問正事兒。

“沈賢弟,爲兄等此次趕路至此,原本是想在新豐渡搭船、走黃河-渭水-廣通渠直至京師,也好免去車馬勞苦。只是不巧卻遇了朝廷兵馬封了渡口、徵了船隻,正不知出了什麼事兒。賢弟與令尊自京師來,想必知道緣故。”

沈光正好用筷子叉了一塊獐子腿肉,也不放下答話,自顧一口吞進口中,只略微嚼了兩口便嚥下喉去,灌了兩大口酒送下,全程不超過五秒鐘,才抹抹嘴答道:

“這事兒蕭兄卻是問對人了。二月初三,陛下出京巡幸仁壽宮。初四,便從仁壽宮傳出旨意,任命漢王楊諒接任幷州總管,補上自去年七月秦王楊俊被彈劾去職後留下的缺。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而且除了幷州總管之職外,還加漢王爲行軍元帥,率水陸三十萬大軍,討伐高麗國——家父在文林館學士的位子上做了三年投閒置散的活兒,毫無升遷機會。此番倒是太子通過柳述舉薦,讓家父改任漢王的府掾,一併跟去遼東處斷些書辦事務,好歹也求個立功受賞。

幷州府軍哪有三十萬?當地糧草也不足遠征高麗,所以自然要從關中調兵調糧去河東取齊。新豐渡正在廣通渠出口,自然漕運繁忙,被漢王的兵馬徵用了也是尋常。”

原來是遠征高麗!蕭銑上輩子的歷史知識顯然是不夠用了,因爲他原先只知道楊廣有三徵高句麗,完全不知道楊堅在開皇十八年時也幹過這麼一票。但是既然楊廣大業年間高麗國還活的好好地,想來倒果推因,也知道如今開皇年間這一次討伐應該也是失敗了的……看來沈君道想跟着立點小功勞的企圖也要破產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蕭銑也不打算勸說,畢竟他總不能動搖軍心地說此次朝廷討伐高麗定然會失敗吧。而且就算說了,除了他自己被抓起來砍了之外,也起不到任何勸諫的作用。

“原來竟是如此大事……倒是爲兄這些日子忙着趕路,不曾打聽朝廷時政了。那進來京師還有什麼大事發生麼?”

沈光想了一下,說道:“別的倒是沒什麼大事兒了,正月辛丑那日,也就是詔書令討伐高麗之前五天,京師還公佈了一道上諭,說是‘吳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因相聚結,致有侵害。其江南諸州,人間有船長三丈已上,悉括入官。’也就是嫌棄咱江東士族多造大船,經營江海水運,往來遷移便捷,不利朝廷管理。上諭下來之後,三丈長以上的大船,都要收歸官有。

我沈家盤根錯節,都是吳興郡望,家中又哪裡少了造船航運的?所以當時聽見,着實上心,只怕族中遠房伯叔,因這一道,又不知要折損多少家業了。不過現在回想,朝廷抽調各地兵馬對高麗用兵,必然外實內虛,可能朝廷也是還怕交戰期間,南陳故地又有不穩,才如此行事,先把江南民間的水師潛力給控制了。”

沈光說到這兒,似乎是心中猶有不平,又猛灌了一碗酒,說道:“唉,咱家雖然是太子舉薦做的官。但是要說心裡話,宗室之中,還是晉王對咱江南人最好!又說吳語,習詩文,又不禁絕江海行商。哪像別的常住北方的宗室,總是視我江南子弟是南陳遺民,不拿咱當朝廷子民看!若是哪日得了晉王……”

“沈賢弟慎言!”蕭銑聽了嚇得趕緊一把捂住了沈光的嘴,免得他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語來。沈光也喝了六七碗醪酒了,被蕭銑一捂,居然白眼一翻,醉睡了過去。

一旁的沈君道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光澤,渾若無事地轉過來,好像也是才從和歐陽詢的攀談中回過神來一般,說道:“恰纔小兒似乎說了些不合時宜的言語,多虧蕭老弟阻止,纔沒釀成甚麼禍事。還請蕭老弟莫怪,他素來任俠尚氣,不服從管束,我這做父親的,也是難辦啊。”

“世叔言過了,沈賢弟畢竟還不足十齡,少年心性,可以理解。”

沈君道捋了一下長鬚,微笑說道:“率更叫我世兄、你是率更的師弟,卻叫我世叔,這卻是亂了輩分了……也罷也罷,不拘泥這些俗禮、我便託大,改口叫一聲蕭賢侄了。那麼,不知賢侄對上月底這道禁絕吳中大船的上諭怎麼看呢?賢侄是南蘭陵人士,定然和蕭樑有些瓜葛了,算是吳中有數的望族,這番折騰,只怕賢侄族中損失也不小吧?”

“卻是不瞞世叔,小侄自幼孤貧,家中在吳地早已沒了什麼人口,禁不禁船,與小弟倒是沒什麼掛礙。不過此事若是運作得好,不至於損害民利,那便是最好了。若是船隻籍沒入官後,朝廷也不擅經營,不給操舟百姓生計,卻是隻怕不易安定。”

沈君道聞言微微頷首,更加露出一些欣賞神色,言語中也盡是鼓勵蕭銑繼續說下去:“這麼說來,賢侄以爲東南行大船入官之法後,該交由何人掌管呢?晉王身爲揚州總管,由他舉薦轄制水師之名將監管,豈不是美事?”

“這便不是我輩一介白丁所能置喙的了——小侄今年才十四歲,朝廷中人都認不全幾個,哪裡知道知人用人方面的事情。世叔,咱還是安心飲酒,但說風月之談的好。”

“那不盡然——賢侄從不曾到京師吧,不知今上喜好。說不定今科清平幹濟考策論,還會提到平高麗、撫江南之方略呢。早些想到,有所綢繆,不也是有備而來麼?”

“嚇!這居然都有人揣測聖意?朝廷難道並不管制麼?若是題目都可以隨意猜測,京師權門貴族豈非很容易舞弊?”

“賢侄多慮了。原先單純以舉薦入官,勢族門閥不也過得瀟灑?行策試,也不過是給寒門弟子一個念想,哪有一步到位便絕對公允的。勢族子弟才學過人的,哪個不是已經做官,這些年挑剩下來的,哪怕提前做些揣測準備,也不一定就強的過寒門中真個苦心讀書的——不扯這麼遠了,對於朝廷撫慰吳越之地的方略,用人,賢侄心中可有成算麼?你是晉王舉薦來的人,難道以晉王的靈通,也不曾與你說知?”

“多謝世叔關心,小侄回去後,這幾日便好生用功爲國劃策。小侄身份卑賤,與晉王接觸倒是不多,實在不曾有機會聆聽教誨。”

沈君道最後還是沒問出什麼有價值的情報來,似乎楊廣對他的舉薦也純是愛才而已。觥籌交錯之間,不知不覺三人都喝多了,只好散場。各自回房倒頭便睡,歇了一晚。次日起身,蕭銑和歐陽詢最終也沒能在新豐渡找到船,只能選擇騎馬趕路去大興。

沈君道在新豐渡上了給漢王僚屬準備的渡船,往河東晉陽而去。沈光送父至此,不能隨行,便也一早就在渡口辭別了父親,然後自回大興。因爲順路,蕭銑便邀請沈光一道,也好幫他們帶路,一路食宿自然是由盤纏頗豐的蕭銑包了。沈光畢竟還是小孩子,即使悍勇也不過是秦舞陽一般的任俠人物,並不拘泥朋友錢財,自然是毫不推拒,一路酒肉到口只管享用,與蕭銑說了不少京師市井趣聞。

……

蕭銑趕到大興的前兩天,一匹新豐驛的快馬疾馳回到大興。入夜時分對了信物腰牌,從承天門入外宮橫街,將一封貼着鵰翎的朱印信箋投遞了進去。外宮橫街東側的門下省值殿內,正是黃門侍郎柳述當值,柳述取過密函,當即展開細看。不過沒幾眼,他便露出了不耐的神色。

“居然對朝廷禁吳人舟船之利並無怨懟?其餘諸多試探也無違礙並無不滿朝廷的言語?哼,沒用的東西。虧得太子殿下扶持你一個學士,領了三年白俸,臨走這點小事兒都辦不出來。沈君道啊沈君道,既然你如此無能,便一直在漢王府掾的位子上多做幾年吧!”

柳述不屑地把那張沒有利用價值的密信湊到燭火前,眼看着火舌燎動之間,紙灰散落在銅燭臺的襯盤上。蕭銑還不夠資格讓他柳述專程如何陷害,這番讓漢王身邊新埋的伏子沈君道順帶試探一下,也不過是本着有棗沒棗打一杆子,想看看有沒有攀咬一口晉王的可能性罷了。只要沒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咬,也就收手罷了。

一邊燒着,柳述一邊在心中不甘:太子殿下啊,不知你何時才能警醒一些呢?晉王如此謙卑有禮,十餘年來陛下和皇后面前聽不到一句晉王殿下的壞話,若是再這般渾渾噩噩不加理會,只怕變故便在數年之間了。

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4章 福船建成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7章 釣龍之技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23章 貌似烏龍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11章 有福同享第43章 宿命偶遇第4章 人走茶涼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0章 誰有我慘吶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章 遼東城下第7章 家大業大第32章 平定江西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53章 加官進爵第83章 基業初成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6章 楊廣第45章 有始有終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73章 完工議賞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5章 赴揚州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7章 三方推演第52章 滅國餘音第37章 太原陰雲第7章 家大業大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83章 基業初成第99章 終成正果第6章 楊廣第35章 時間差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0章 途遇海寇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4章 曾母逾牆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章 苟富貴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4章 楊廣南下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9章 浴血之夜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25章 帝心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5章 把柄在手第82章 價值窪地第5章 到此爲止第82章 價值窪地第41章 臨海水戰有蕭郎第31章 潑天大禍第9章 無縫天衣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50章 必死之心第60章 白蘇扼腕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75章 化解裂痕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5章 帝心第25章 大洗牌第49章 塞翁得馬第31章 追亡逐北第48章 苦肉計第39章 王霸之氣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4章 薩水慘敗第40章 關中易幟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章 入蜀命門第83章 基業初成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0章 不爭第18章 虞世南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29章 逼賊決戰第97章 如願過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36章 因禍得福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9章 清平幹濟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1章 潑天大禍
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4章 福船建成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7章 釣龍之技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23章 貌似烏龍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11章 有福同享第43章 宿命偶遇第4章 人走茶涼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0章 誰有我慘吶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章 遼東城下第7章 家大業大第32章 平定江西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53章 加官進爵第83章 基業初成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6章 楊廣第45章 有始有終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73章 完工議賞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5章 赴揚州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7章 三方推演第52章 滅國餘音第37章 太原陰雲第7章 家大業大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83章 基業初成第99章 終成正果第6章 楊廣第35章 時間差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0章 途遇海寇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4章 曾母逾牆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章 苟富貴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4章 楊廣南下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9章 浴血之夜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25章 帝心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5章 把柄在手第82章 價值窪地第5章 到此爲止第82章 價值窪地第41章 臨海水戰有蕭郎第31章 潑天大禍第9章 無縫天衣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50章 必死之心第60章 白蘇扼腕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75章 化解裂痕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5章 帝心第25章 大洗牌第49章 塞翁得馬第31章 追亡逐北第48章 苦肉計第39章 王霸之氣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4章 薩水慘敗第40章 關中易幟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章 入蜀命門第83章 基業初成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0章 不爭第18章 虞世南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29章 逼賊決戰第97章 如願過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36章 因禍得福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9章 清平幹濟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1章 潑天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