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飛來橫禍

七月如火,爍日流金。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江南大地,尤其是期望着一年二熟的州縣,顯然已經進入了一年中最爲忙碌的月份。

夏收的季節到了。雖然一年二熟的作物不如一年兩種那般需要在這個時候再多一道播種的作業,但是處理腋芽和重新增肥灌溉的活兒還是少不了的。農夫的忙碌程度,比之後世的“雙搶”也不遑多讓了。

杭州好歹也是很有魚米之鄉的潛力的,在蕭銑來擔任地方官之前,當地百姓十年裡頭也是見過一兩年一種二熟的好年景的,所以經驗上還算豐富,年長一些的莊稼把式,靠看日子,也能判斷出是否該收割眼前這一茬,收割了之後,到秋末時趕不趕得上第二茬成熟。

按照經驗,七月十五之前,夏糧灌漿飽滿、徹底成熟的話,三個月後的秋末就能夠再收一次。如今,算算日子,灌漿充分的狀態,已經提前了七八天實現,豐收儼然在望了。

錢塘、餘杭、武康三縣,一萬五千多戶的農業戶,進入了連軸轉的興奮收穫狀態,春末夏初時服徭役挖河的丁壯全部被放了回來務農,這份大度讓百姓對上官着實有了幾分感恩戴德。事到如今,通過口口相傳,這些百姓多多少少也知道負責修河的官員是對上頭承諾了工期的,如果不能按時完成,說不定便要丟官。

往年無論是隋朝佔據江南的這些年份,還是原本南陳手裡,但凡有朝廷官員得了死命令,那無疑是不管百姓死活無論農閒農忙都拼命徵發徭役,先保住自己的官帽再說的。能夠如蕭縣令和謝刺史這般豁達,以民爲本的,着實沒見過。

蕭銑去運河工地的日子也少了,平均不得不抽出一半的功夫視察縣內各鄉的夏糧收穫情況。浸種育秧以搶生長期的做法,畢竟在這個時代還是第一次有人系統總結地運用,肯定會有紕漏,或者百姓作爲執行者,對原理理解不清的情況下,肯定會有處置失誤的情況,這些都需要勸農的官吏多投入精力隨時解決。

吳山鎮到近江鄉之間、城東南的這幾萬畝稻田,因爲距離縣城近,交通方便,少不得再次成爲了試點視察的樣板。顧老莊主和沈員外這些鄉佐豪紳們雖然年紀大了,也不敢推辭辛勞,每每蕭銑來視察,都親自陪着,還讓管家書記們好生記下縣尊的指示,全部照樣執行。

蕭銑親自下到田間,看着農夫們用鐮刀精準而快捷地把一茬茬稻穗割下,放進胸前兜着的竹筐裡。s173言情小說吧下刀的尺寸拿捏很好,只把灌漿飽滿的穗粒往上部分割了,如果有一些發育不良沒有出粒的腋芽,便要小心保存下來,不可傷到這部分莖稈——

水稻這種作物的種植,如果生長期夠長的話,到了後面其實和棉花的“摘心”或者茶樹的採芽原理差不多,上頭的穗芽因爲頂端優勢發育很充分,可以結出種子。把頂芽割了之後,原本被頂端優勢壓制住的側芽就有機會充分利用養料,再得到一輪長大成熟的機會。所不同的,無非是棉花的頂芽根本是無用的廢物,不會結棉球,所以要早早地摘掉,好讓結棉桃的側芽快點獨佔養料;而水稻無論頂芽側芽都是可以結出稻穀的,因此最經濟的就是頂芽差不多都成熟出糧了,再割了頂芽以期望剩下的側芽再充分發育一次。而剩下的被壓制側芽一般只有第一波已經發育芽苞的三四成分量,這也就導致了一種二熟的稻米秋糧只能收穫不足夏糧四成的數量——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一種二熟終究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如果可以引入占城稻種植雙季稻的話,總收穫肯定可以比一種二熟的基礎上再提高三成。(一種二熟總產量大約是單季稻1.3倍;雙季稻可以達到單季稻1.7倍。)

收割的日子足足持續了六七天。盛夏本就日頭長,卯時天就亮了,要到酉時才黑,而這些農戶們,每天都是卯時出工收割,做滿七個時辰的活才收工。這種收割的手法要求比較精細,不比那些一鐮刀下去一大蓬都連根割了的收穫,慢功細活之下,一個壯漢一個時辰也割不滿兩畝地。因爲勞作辛苦,連平素節儉的農戶也免不得一整天吃三頓正餐,還額外帶了醋浸的糕團和梅菜醬湯補充鹽水和熱量。

眼見着夏糧收割工作終於順順利利完了,蕭銑終於瞭解了一樁心事,可以把精力重新撲回到修河的大業上去。沒想到的是,老天終究不讓他安生,想要順順利利按照計劃把工程做完,有時候就是那麼不易。

……

夏收的同時,在平湖塘、華亭塘兩岸,靠着挖堵圍堰交替放水的法門,這個夏季雖然服徭役的民夫數量比春末農閒時少了將近一半,但是施工進度卻是絲毫不慢。到了七月,河道的寬度終於拓寬夠二十六丈左右,而考慮到平行旱渠與古河道之間還有頂寬四丈的隔離堤防,所以實際上寬度已經算是挖夠了——在施工的最後階段,這道隔離堤防會被挖掉,土石全部推到河兩岸堆放,到時候也就夠三十丈的總寬了。

剩下的工作,便是把河道的吃水浚深了。雖然旱渠這邊如今也才只有八尺深淺,距離朝廷要求的一丈五尺還差一半;古河道部分也只有一丈二尺,還差三尺。但是憑着進度的推演,按照如今的速度估算,人人都覺得按時完工的希望越來越明顯。

蕭銑在錢塘縣視察夏收的時間,運河工地上只能是讓主簿劉三刀和縣尉孫保興看着民夫們幹活。劉三刀有將作監的經驗,可以解決一些工藝組織問題;孫保興做縣尉本就掌管着地方上的後備府兵丁員,對於朝廷徵發的人員也頗有一些組織彈壓的能力。

如今,他們看到的景象,是一羣羣地民夫擡着竹篾片粗粗搭起來的條筐,樣子疏密和後世預製水泥網箱中的鋼筋差不多——當然了,劉三刀和孫保興肯定是不可能見過鋼筋和水泥預置網箱,也不可能腦中有如此概念的了——長條的竹篾片之間距離比較疏鬆,數寸寬纔有一條篾片,而且是長長的老竹整根剖片的,這樣交織起來的網廂,自然比尋常竹筐用料做功都要省好多倍,利於大量生產,但是缺點便是不能裝細小的東西,否則就會漏。好在民夫們用來裝載土石的時候懂得幾個人一夥先篩一遍,讓大塊的石頭堵住筐底,然後再上碎石、泥土,這樣一來就不會漏了。

裝滿了土石的大竹筐,就堆在河岸邊,一層層坡度壘砌上去,顯然是要修出河沿堤岸來——如果不修堤岸的話,任由土壤被河水沖刷,那麼以運河水的緩慢,好不容易挖深的運河很快就會重新被淤積變淺的。自古要想防止淤積,還有用石料修葺河沿,因爲石頭不比泥土容易被水沖走,自然不會出現淤積。但是石料修葺河沿的工本巨大,幾乎可以和修城牆包磚的成本差不多了,要是修兩百多裡的運河都用石料修邊,那光是河沿的工程量就相當於修一道兩百里長、一丈五尺高的長城了,以隋朝的國力,根本承受不起。

用竹筋網箱裝泥土碎石來堆砌河沿,顯然比大塊石料修河沿省卻了至少*成的工本,除了要砍些竹片之外,幾乎沒有物料成本。

修河沿在現階段還有一樁好處,那便是因爲如今是農忙時節、徭役的投入人數就比較少,一般來說挖運河在人力投入大的季節是猛挖猛幹搶進度的時候。而一旦進入淡季,就要想着守成鞏固爲主,否則很容易因爲此前猛挖階段挖鬆了的土方重新被沖刷流失。

縣尉孫保興組織着民夫幹活,心中感慨之餘,卻是想到了一個問題,便逮着劉三刀詢問:“縣令大人想的法子,果真是精妙吶,只用了不到石砌河堤兩成的人工錢糧,便把這堤岸修起來了。不過劉主簿,孫某還有一事不明——石料終究耐久,可以百十年不壞。竹片浸入河泥,充其量兩三年便徹底朽爛不可用了,到時候河岸若是再土方崩塌沖刷下來,可如何整改呢?莫非大人是打着先把朝廷驗收應付過去,幾年後再每年撥出一些人力船舶疏浚麼?”

劉三刀一副剛想賣弄知識裝逼、結果正好有人撞到槍口上來的快感模樣,自得不已:“那你就不明白了吧!咱家蕭大人的法子,豈是你所能預料的!這些裝了土方的筐子,看似只是裝了土方碎石,但是你仔細看——他們每次把東西填下河去之前,都要按照要求抓一小撮河邊那個斛鬥中的綠籽,撒開攪勻了才許填下去。孫縣尉只怕不知道那一把是啥東西吧?”

孫保興撓頭:“某是粗人,也是隻知道根據交代的流程監管民夫做活兒,大人定下的工藝要加這些,那便加了。至於加的啥,着實沒去想過。”

劉三刀擺出“我就知道你沒文化”的表情,恨鐵不成鋼地賣弄:“那些是蘆葦的穎果籽粒和寒芒草籽。只要裝進去,不用半年便會紮根長出一尺多高的蘆葦,到時候根鬚把河邊泥土整結實了,豈不比靠石料防沖刷要好用的多!”

“原來竟是如此!照啊!唉,要說人和人的腦子真是不能比,這麼簡單的道理,此前怎得就沒人想到呢?歷朝歷代修運河都沒想過這個法子,愣是到了蕭縣令手上,才……孫某人真是服了。”

這樣平淡的日子持續了許多天,到了夏收結束的日子,杭州段修河沿的工作也修了過半。孫保興和劉三刀覺得剩下的活可以順利做完時,掌管民夫的戶曹小吏們卻上報了一個新的情況:

“啓稟兩位大人,從前日起,富陽縣徵集來的民夫中,開始出現個別民夫肚腹腫大、咳喘血痰的症候。昨日人數又多了些,足有幾十個,今日趕緊讓城裡郎中來看了,卻是肝脾腫脹的惡疾,人數也增加到百人以上了!小的們不知如何裁處,唯有上報以求多派醫匠處置了。”

“什麼?這可是遭了瘟疫了麼?”孫保興聽了名目,腦袋嗡地一下就渾渾噩噩了。趕緊吩咐道:“快!派人回縣城多請醫匠……還有,便是趕緊通知縣尊大人!”

…………

ps:貌似本書都70章了,說新也不算新。求個評論,求個票吧,大家覺得值的,便給一下。環顧點擊收藏差不多的書,一般推薦都是本書五倍以上,但是很多寫手都是章章末尾ps。自問在寫手這個羣體裡還算淡泊名利的了。

另,本書的羣8673,3212。如今某點都是企鵝家的了,應該不至於屏蔽這個宣傳手段吧。

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章 薩水慘敗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8章 苦肉計第27章 狂攬小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39章 雕蟲小技第29章 逼賊決戰第57章 千古影帝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45章 不好聲伎第7章 雁門之圍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章 遼東城下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9章 樑唐爭鋒第23章 京師見聞第93章 狹路相逢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41章 丹陽宮成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46章 棋高一着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2章 議取平壤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11章 將門子弟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71章 誤認絕症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90章 忍辱負重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58章 體察民情第57章 千古影帝第63章 瞎了狗眼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27章 年關瑣事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0章 圖窮匕見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32章 平定江西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71章 誤認絕症第24章 試探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99章 終成正果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6章 尸居餘氣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5章 試船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6章 平蜀在望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22章 盡釋嫌疑第17章 盆滿鉢滿第9章 皮島海戰第40章 關中易幟第9章 皮島海戰第5章 論持久戰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33章 咱還處在初級階段第11章 八艘飛第26章 裴家使命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8章 心病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54章 順水推舟第54章 順手牽羊第5章 赴揚州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7章 死要面子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7章 收割開始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98章 六禮具第80章 根據地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50章 是個男人就行第81章 桑基魚塘第43章 驍果軍自危
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章 薩水慘敗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8章 苦肉計第27章 狂攬小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39章 雕蟲小技第29章 逼賊決戰第57章 千古影帝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45章 不好聲伎第7章 雁門之圍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章 遼東城下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9章 樑唐爭鋒第23章 京師見聞第93章 狹路相逢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41章 丹陽宮成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46章 棋高一着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2章 議取平壤第36章 因禍得福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11章 將門子弟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71章 誤認絕症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90章 忍辱負重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58章 體察民情第57章 千古影帝第63章 瞎了狗眼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27章 年關瑣事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0章 圖窮匕見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32章 平定江西第15章 日出處天子致意日落處天子第71章 誤認絕症第24章 試探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99章 終成正果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6章 尸居餘氣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65章 試船第60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第6章 平蜀在望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22章 盡釋嫌疑第17章 盆滿鉢滿第9章 皮島海戰第40章 關中易幟第9章 皮島海戰第5章 論持久戰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33章 咱還處在初級階段第11章 八艘飛第26章 裴家使命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8章 心病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54章 順水推舟第54章 順手牽羊第5章 赴揚州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47章 死要面子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7章 收割開始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98章 六禮具第80章 根據地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50章 是個男人就行第81章 桑基魚塘第43章 驍果軍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