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

“讓水師立即封鎖番陽湖進出長江的航道,然後讓第八團支援湖口,再給部隊傳令,我要三天內登上九江城的城牆(清末梟雄383章)!”林成庭很清楚,湖口雖然很重要 ,但是再敵軍主力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他對能否守住湖口保持悲觀態度。

他現在只希望湖口那邊能夠多拖上幾天,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把九江拿下來,然後依靠九江打一場防禦戰。

同時也必須徹底封鎖潘陽湖的入口,絕對不能讓中華軍的艦隊給闖進來,要不然的話到時候就不是九江得失,而是整個江西的得失了。

因爲一旦讓中華軍的海軍順利通過潘陽湖入口,進入潘陽湖後,以中華軍海軍的強勢鎮胡軍所屬的水師根本無法抵擋他們,到時候人家海軍的船隻搭載登陸部隊喜歡在那裡登陸就在那裡登陸,甚至繞過九江直接攻打南昌都是有可能的。

得到了林成庭的傳令後,鎮胡軍的水師也是快速行動了起來(清末梟雄383章)。

鎮胡軍的水師裡的船隻都是中式的硬帆船,和湘軍水師基本沒什麼差別,林成庭自己也想和中華軍的海軍那樣搞一些蒸汽炮艦來啊,但是他連蒸汽機是啥都搞不清楚,外頭買又沒不到,就算能買到也無法通過長江送回來。

所以鎮胡軍的水師船隻依舊是老舊的中式硬帆船,而他們也知道只靠自身無法抵擋中華軍的進攻,所以他們的辦法就是直接封鎖潘陽湖進入長江的入口。

把滿載砂石的船隻直接沉江,然後拉上好幾道的攔江鐵索,以求把航道徹底堵住,來一個出不去進不來的局面。

而當中華海軍的第二炮艦支隊的幾艘船隻抵達湖口後,發現進入潘陽湖的入口航道被堵塞,氣的差點罵娘,雖然用的具體方法不太一樣,但這不就是年初自家海軍打算在江陰使用的蔽塞作戰嗎?

年初面對英法聯軍的龐大艦隊,中華帝國的海軍就和現在的鎮胡軍水師一樣,連抵抗的信心都沒有,直接被動依靠岸防炮臺來抵擋,都打定了主意如果江陰炮臺守不住的話,海軍的大部分船隻都得沉江用以堵塞航道,不讓英法聯軍的艦隊抵達南京城下。

但是上半年中華軍的岸防炮臺表現相當不錯,尤其是吳淞炮臺那邊的密集火力讓英法聯軍的艦隊吃了不小的苦頭,後來嘗試冒險去江陰的時候發現江陰那邊也有炮臺,而且火炮比吳淞炮臺更多的時候就是直接打消了依靠艦隊直奔南京的打算。

所以海軍的閉塞作戰計劃沒機會得以實施,但是那裡會想到,竟然會在九江這邊看到敵人也用這一招。

看着主航道里的鐵索以及沉船,領隊的一個海軍上校面色陰沉,再派了多艘測繪艇前往測繪的時候,得到的結果是主航道已經被徹底堵住,根本就進不去,要想進入的話,只能是把航道清理出來。

而要清理航道,這等大工程少說也得一兩個月了。

帶着陰沉的臉色,領軍的那海軍上校不得不刷領艦隊返回長江,然後派人立即向南京的海軍部彙報,讓他們派出專門的工程船隻來清理航道。

而潘陽湖的西邊的某座小山頭上,林成庭看着那幾艘處處充滿了怪異的船隻冒着淡淡的白煙調轉船頭,然後回到了長江後,不由得鬆了口氣。

把敵軍的海軍擋在門外後,自己也就不用擔心中華軍大舉進入潘陽湖甚至直接進攻南昌了,現在要分出勝負,就得看陸地上的戰鬥了。

湖口城外,許鵬安看着城頭上的那些鎮胡軍士兵,嘴角冒出一絲冷笑,就憑你們也想擋住我第四師的進攻?

中華軍和鎮胡軍可謂是老對手的,當年餘姚縣勇營剛成立的時候,打的第一仗就是和林成庭的部隊打,後續兩年又是彼此交戰多次,甚至一直到1856年的時候,中華軍還和鎮胡軍在常州幹了一仗,不過那一仗打的有些虎頭蛇尾,因爲天京內訌導致林成庭火冒三丈,顧不上和中華軍打仗就直接殺回南京去了。

再後來,中華軍又是在贛北地區和鎮胡軍來回打了幾次千人規模的小仗,在福建西部雙方又是爆發了超過萬人規模的一次大戰,迫使鎮胡軍放棄了東進的計劃退回了江西。

如今中華軍再一次大舉西進,又是和鎮胡軍對上了!

中華軍西進之所以和鎮胡軍打,倒不是因爲中華軍和鎮胡軍有什麼仇恨之類的,而是現在的林成庭就和當初的石達開一樣,他盤踞在江西就和當年盤踞在鎮江以及南京的石達開一樣,成爲了中華軍西進的障礙。

中華軍要西進就必須拿下這些地方,不管是這些地方掌控在滿清還是太平軍手上又或者是在湘軍、鎮胡軍手裡,對於中華軍來說都沒有區別。

而進攻湖口,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了,上午通過幾次小規模的武裝試探後,許鵬安已經是把湖口城內的守軍大體試出來了。

通過之前蒐集到的情報再加上實戰的試探,基本上可以確定城內守軍不會超過萬人,估計就是七八千人左右。

而且其中相當多都是一些拿着冷兵器作戰的鎮滬協防軍,真正的主力,即鎮胡軍新軍估計也就兩三千人左右。

對方如果七八千人都是鎮胡軍主力的話,許鵬安興許還會忌憚一些的,但是對面既然都是一些協防軍,那麼許鵬安也就不客氣了,他都沒讓部隊做太多的準備,直接在下午時分就是直接對湖口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試圖一鼓作氣的拿下湖口。

而戰況也的確和他預料的一樣,湖口城內的守軍雖然抵抗的相當頑強,但是在絕對的劣勢下他們連一天一夜都沒有支撐到,等到了次日上午時分就是被中華軍攻入城內,然後大批鎮胡軍棄城出逃,然後一路逃到潘陽湖湖邊,然後直接爬上了等候的鎮胡軍水師的船隻。

“看來他們的協防軍比我們的協防軍還要更差一些!”許鵬安看着前方潰逃的鎮胡軍,並沒有太多的喜色,這場勝利對於他來說並不算什麼,就算是報告上去都算不上什麼捷報。

勝仗打多了,現在中華軍的將領們對勝利已經習以爲常,平日裡幾百人幾千人的戰鬥基本引不起什麼人的注意,如果是殲敵幾千上萬人,這對手是新軍的話算得上是捷報,但如果對手是舊軍的話,基本上也沒人關注,前線的將領們甚至爲不能因此而獲得任何的嘉獎。

只有那些一戰裡殲滅敵軍新軍上萬甚至數萬人的大戰役,才能夠被大書特書,然後緊急送回南京報捷。

湖口一戰,對手實在太差,雖然有兩三千人的鎮胡軍新軍,不過第一師將近萬人呢,武器裝備和訓練都是遠勝對手,勝的是毫無懸念。

“估計也就是我軍裡協防軍的二等水準,武器倒還好,勇武也尚可,就是訓練差一些!”一旁的一個上校也是答話道:“之前我軍的第一協防師登城作戰的時候,雙方進行肉搏戰時,他們的訓練水平明顯不及第一協防師的將士!”

這話說得其他幾個人是連連點頭,甚至還有人說:“就這水平,還好一些和咱們用同一名字,也不怕丟人!”

“呵呵,林成庭抄襲我們也不是第一次了,這名字算什麼,你難道不知道他們的鎮胡軍上到主官名字,再到部隊的詳細編制甚至還有軍服的樣式都和咱們皇家陸軍一摸一樣嗎?”

這話一出,引來了更多人的笑聲!

林成庭乃是國內最早學習林哲練軍的人,他數次敗於林哲之手,每當戰敗後都是鎮定思痛,除了想各種新奇的戰術對付中華軍外,他還非常直接抄襲中華軍的新軍模式編練自己的新軍。

當年國內最早用壕溝以及胸牆的人可不是林哲,而是林成庭,早在林成庭編練鎮胡軍之前,他就是練了一支四五千人的線列步兵用於對抗餘勝軍。

當初在浙江,林哲和林成庭兩個人的交戰乃是國內最早的線列步兵之間的交戰,直接導致了國內首次出現排隊槍斃這種戰爭模式。

後來他練了鎮胡軍,更是不僅僅抄襲了戰術,甚至詳細的編制,部隊的稱呼,軍銜制度,軍服樣式都一股腦的抄過來。

同樣是抄襲者,人家李鴻章的江淮新軍以及都興阿的大清陸軍好歹要要點臉,至少不會直接套用餘勝軍的連、營、團、師等稱呼,但是人家林成庭就是這麼直接全抄了,甚至一等兵,二等兵,士官制度以及軍官的軍銜制度都是完全抄了過來。

從外表上來說,鎮胡軍和中華軍的區別只有兩點,一個是軍服顏色,一個是青灰色一個是深藍色,而另外一個就是武器了,中華軍用米尼步槍爲主還有後裝步槍,而鎮胡軍用的是燧發滑膛槍。

而除了這兩點外,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一摸一樣,詳細到軍服的口袋大小,軍褲上的兵種顏色全都一樣。

而林成庭不僅僅抄皇家陸軍,還抄協防軍。

聽聞中華軍搞了協防軍後,他也是編練了協防軍,和以往一樣,連名字都沒改,直接用上了協防軍,編制也是一樣,一個師下頭兩個冷兵器的肉搏團再加上一個火槍團。

但是你可以說林成庭抄襲不要臉,但是不能否認他的抄襲卻是相當成功的,能夠憑藉江西一地就和太平軍打了兩年,而且麾下的新軍數量比湘軍少得多,但是卻能夠和湘軍平分秋色,整體戰力並不比湘軍弱多少。

而湘軍背後有多少省份支持?湖南、雲貴,廣西,之前的四川也是爲湘軍提供軍費呢。

鎮胡軍雖然人數少了點,窮了點,武器差了點,但是就組織訓練方面來說,乃是國內諸多新軍裡最接近中華軍的一支,就算是當初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比鎮胡軍都有一些差距。

如果沒有中華軍的話,國內諸多新軍裡頭,鎮胡軍應該是排的上頭名的,假如中華軍現在突然消失,未來統一中國的不可能是滿清,不可能是太平軍,湘軍夠嗆,最有可能的反而是林成庭這個看似最弱小的人。

以敵爲師、屢敗屢戰這八個字足以涵括林成庭這個人了!

而這樣的人實際上比那些雄才大略者更讓人頭疼,強者如霸王,這戰敗了一次而已就玩自刎了,然而林成庭呢?

這個人都在林哲和石達開手下都戰敗多少次了,每次狼狽而逃的時候你以爲他會用‘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然後自殺?

別開玩笑了,人家是一邊狼狽而逃逃跑一邊高聲大喊着:我還會再回來的!(。)

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4章 擴張護院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37章 繼承人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章 土匪危機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2章 破城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441章 鐵甲艦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章 縣令相邀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647章 皇子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8章 身陷危機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
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4章 擴張護院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37章 繼承人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章 土匪危機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2章 破城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441章 鐵甲艦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章 縣令相邀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647章 皇子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8章 身陷危機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