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

就當後方進行科舉考試的時候,中華帝國的大軍也在各地持續征戰(清末梟雄196章)。

不過自從中華軍拿下揚州和合肥後,各地的軍事行動雖然還在進行,但是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戰役,在皖南地區、皖北地區都是進行頻繁,但是規模不大的戰事,中華軍和太平軍圍繞着一個個縣城進行爭奪,規模不大但是打的卻是非常激烈。

中華軍大規模殺傷太平軍的同時,自身的身亡也是積少成多,每一次只傷亡幾十上百人,但是天天都在打仗,這累積起來也是造成了相當可觀的傷亡數字,同時除了打仗的死傷外,疾病也是困擾中華軍的一大因素,比如說第一軍在進軍皖北後,就是遭到了一場大規模的疾病,第三師打仗沒死傷多少人,反而是因爲一場突如其來流行疾病被奪走了數百人的生命,更多的人都是病怏怏的,以至於部隊失去了以往的戰鬥力而不得不休整。

由於前線部隊持續傷亡,後方的軍訓部也是不得不持續派遣更多的新兵補充前線,僅僅是七月份,軍訓部就是累計向各個戰線的中華皇家陸軍部隊送去了三千多人的補充兵員。

而隨着運輸補給線的延長,尤其是皖北地區的部隊作戰所需的物資調運也是越來越困難,種種情況表明,中華軍在經歷了六月份、七月份的順利作戰後,已經進入到了一段困難時期。

不過這種困難對於那些雄心壯志的中華軍將領來說不算什麼,自從攻佔合肥後,施清瑄的第一軍就是繼續西進北上,所部皇家陸軍第一師和皇家陸軍第三師分別帶領一部分的協防軍部隊(清末梟雄196章)。

其第一師北上鳳陽府,而第三師則是西進六安一帶。

北上的第一師還好,雖然也遭到了來自太平軍以及捻軍的拼死抵抗,但是地形平緩,非常有利於中華軍這種攜帶了大量裝備,騾馬衆多的部隊作戰,因此各方面的戰事進展順利。

但是在六安方向卻是遭到了不小的麻煩。先是第三師以及協同作戰的第十四協防師、第十七協防師因爲疾病大量減員,第三師減員數百人,而在揚州編成的第十七協防師更是減員近千人。

減員嚴重的第三師諸部又是在六安方向遭到了陳玉成所部主力的抵抗,陳玉成所部利用大別山區的地形優勢。避開第三師的主力部隊,反而是多次彙集大量兵力襲擊第三師的後勤補給線,讓第三師諸部防不勝防。

在這種艱難條件下,第三師依舊在八月七號攻克舒城,然後圍困於陳玉成主力在六安州城。

而北上的第一師也是順利進入鳳陽府境內。先後攻克定遠,進軍鳳陽府城,不過第一師進軍鳳陽後,面臨該地極其複雜的形勢也是大感頭痛。

因此第一師面對的不僅僅是捻軍,還有清軍,各種地方團練,比如說之前在定遠,打的就是清軍,但是在鳳台一帶,卻是和捻軍交戰。

而鳳陽那邊。則是有着清軍之餘,還有大量的團練部隊,其中就是苗沛霖的上萬人馬。

對於各種亂七八糟的武裝勢力,第一師是採取穩紮穩打的態勢,一路上甭管遇上什麼武裝力量都打,而打下一地就進行穩固一地,並沒有說大軍一路直奔鳳陽府城而去。

這樣的話,估計跑到了鳳陽城外還沒和城內的清軍打呢,人家捻軍就把你的後勤路線給打掉了。

相對於第一軍的混戰局面,第二軍的進軍要順利的多。他們沿着長江北岸進軍,順利進入安慶府,其前鋒已經抵達安慶府城。

不過和守無可守的合肥不同,安慶府城可是擁有良好的防守地勢以及城防工事。之前清軍已經多次試圖收復該城但是都沒能成功。

加上石達開西撤後,試圖以安慶作爲東面防禦的重要據點,又是加強了該城的城防體系,並增援了兵力,以至於目前的安慶城內不僅僅城防體系完善,而且兵力高達五萬餘人。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太平軍的老兵,這座城市並不好打。

基於此,第二軍要想順利拿下安慶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爲皖北地區的各軍進展困難不同,在皖南方向的第四軍倒是順風順水,一路西進已經攻陷微州府和池州府大部分地區,第四軍除了留下部分兵力在安慶城的長江南岸,以配合第二軍圍攻安慶城外,一部分部隊已經西進彭澤,其兵鋒直指九江。

在福建的第三軍也算是打的比較順利,不過受到福建山地地形的影響,進軍速度相當緩慢,第三軍在福建爬山爬了一個多月,才進入建寧府,南下部隊倒是比較快就進入了福州府,不過第三軍本來就兵力薄弱,第三軍主力第十步兵師的前身是第十混成旅,再前身是第四師所轄的第十混成團。

兵力一直都是不滿編的,加上進入福建後又是得分兵進軍建寧府,以至於進入福州福境內的第三軍只有三千皇家陸軍和兩千多協防師部隊。

總兵力不過五千人而已,而隨着中華軍南下福建後,福建那邊已經是所有能夠搜刮都兵力都彙集到福州城。

不過第三軍雖然兵力少,但是戰鬥力還是不弱的,再加上福建那邊的清軍也都是一些老舊綠營八旗,打起來也不吃力,在連江一帶和清軍連續交戰了兩次,先後擊潰清軍三千多人後,目前清軍已經龜縮在福州城內,而第三軍在休整補充後就會繼續進軍福州城,依照雙方的戰鬥力對比,拿下福州城是指日可待了。

縱觀中華軍的各條戰線,雖然說都面臨着一定的困難和麻煩,但總體來說還算是比較順利的,唯一算得上比較麻煩的就是蘇北那邊。

受到揚州失陷的刺激,更害怕中華軍一下子就打到北京城來,清廷是大爲恐慌已經是從北方各省抽調了衆多兵力彙集蘇北各地。

經過持續增援,淮安城那邊已經有兵五萬多人,而在淮安城北邊的宿遷等地也有兵近萬人,另外更多的京畿練軍,直隸練軍已經開始南下。

面對這麼多的清軍,第五軍的沈馳雲也是感到頭痛無比。他所部也就兩萬人左右,主力只有一個師八千多人而已,而且淮安城又是堅固無比,強行進攻的話能不能打下來不說。但是自身肯定是會遭到巨大的傷亡。

無奈之下只能是在淮安城外安營紮寨,以求進行長時間的對持,以等待皖北那邊戰事完結,第一軍回援蘇北。

如此外部環境下,中華帝國的首次科舉考試也是正式開始了。八月十七號,浙江杭州、江蘇蘇州、安徽蕪湖三地同時開考,各省學子分別彙集一地。

報告的生員超出了教育部的預計,浙江一省有四千多名學子報考,江蘇學子有六千多人報考,安徽那邊少一些,但是也有一年多人報考。

上述三個地區的報告人數達到了一萬兩千人,而有意思的是,這些考上也不全都是浙江、江蘇、安徽三個地區的人,還有着江西、福建、甚至山東等省份的人偷偷跑過來參加考試。

由此可見科舉對學子的吸引力有多大!

杭州城內。董離看着人頭涌涌的考察,也是不由得驚訝,雖然知道會有一部分人來應考,但是沒想到會有那麼多,就連他之前親耳聽見不來考試的幾個同窗也是遮遮掩掩的來報考。

文昌林看着好幾千人的規模,一臉的苦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董離看着文昌林的苦悶,自然也是瞭解他心中的想法,本來文昌林和董離兩人都以爲,這一次的恩科應該是沒有太多人來應考的,而帝國現在求賢若渴。到時候勢必會降低錄取標準,而這樣一來,自己中舉的希望就大大增加。

但是現在一看來考的人那麼多,增多肉少到時候自己的機會也就小了。

儘管心中有些憂愁。但董離還是給身旁的好友打氣:“別擔心,你我這一個月來埋首書卷日夜不休,文兄你的格物已經大有長進,到時候必然是不輸給任何人的!”

文昌林卻是依舊不樂觀:“你我苦讀詢月不假,但是他們也沒放鬆啊,你瞧。現在都還在拿着書看呢!”

文昌林說着,還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書生,那書生穿着有些補丁的長袍,一看就知道是貧寒自家的子弟,仔細了看還可以看見他手上的書是一本自行抄寫的‘初等物理’。

衆人等了片刻,前頭的大門就是打了開來,先出來幾個穿着和軍服樣式相似,但是顏色卻是黑色的巡警,手持棍棒的他們魚貫而出維持持續,隨後又是走出來了一個身穿中華裝的中年男子。

文昌林看見了低聲在董離身邊道:“我聽說各地鄉試由教育部的大臣們下來親自主辦,此人應該就是教育部的協辦大臣鍾大人了!”

此時也不見鍾大人多廢話,說了幾句的場面話後就是宣佈考生入場,當即數千人就是一擁而入。

鍾鬆止看着密密麻麻的考生,在看看考場內衆多的座椅,也是不由得鬆了一大口氣。由於首次科舉意義重大,所以各地鄉試的監考都是由教育部大臣親自下去監考,教育部大臣江道泉主考江蘇考場,而兩個協辦大臣分別負責浙江和安徽考場,鍾鬆止身爲協辦大臣,負責的就是這浙江考場。

之前部署考場的時候,由於沒有預料到會有多達四千人報考,以至於考試的地方不夠大,座椅不夠多,後來他親自到杭州府借調,這才解決了考院以及座椅紙磨等問題。

等考生都入場後,鍾鬆止和教育部的其他幾個官員以及宮內廳派遣的一個監督官員,甚至還有軍方的押運軍官,一起打開了密封的試卷。

和以往的傳統鄉試考試的試卷都是由主考官自己出題不同,這一次的各省鄉試採用的試卷都是由兩所海陸軍校的講師、教育部選拔的幾個精銳人才聯合出題,由林哲審覈後密封,以密詔的形式由教育部、軍方、宮務廳三方聯合押送到考場。

提前印刷好的試卷開啓了後,很快就是分發到各考生手中。

董離看着手中的試卷,先看了第一頁的試卷,乃是經學,也就是傳統的四書五經,這個對於董離等傳統讀書人而言沒有難度,片刻功夫就是把幾個試題的破題給擬定了下來,不過他沒有急着直接做八股文章,而是翻開了其他幾頁的試卷。

史論一共是三道題目,首題爲: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策論也有三道,首題爲:江南桑繭極盛,生絲遠銷外洋於國民大益,然重桑繭輕米糧,江南糧倉已有名無實,需調外地米糧,試詳言得失利弊策!

又有格物試卷,這個格物的試題就比較多了,涵蓋算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一共三十餘題,其首題乃是一道物理題:詳言熱質守恆與能量守恆定律孰對孰錯!

然後又是各種算術題,化學物理題,還有一個很有淺白的地理題:“普魯士位於何處”

看着這些題目,董離的眉頭皺起,苦苦思索着該如何作答!(。)

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54章 火藥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33章 中華門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89章 慘勝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41章 鐵甲艦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71章 窮教育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85章 大婚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44章 傷亡名單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章 擴張護院第635章 李平桐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201章 兵員匱乏
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54章 火藥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33章 中華門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89章 慘勝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41章 鐵甲艦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71章 窮教育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85章 大婚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44章 傷亡名單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章 擴張護院第635章 李平桐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201章 兵員匱乏